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燕歌行 李憑箜篌引 虞美人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散文欣賞》.doc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燕歌行 李憑箜篌引 虞美人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散文欣賞》.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燕歌行 李憑箜篌引 虞美人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散文欣賞》.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燕歌行 李憑箜篌引 虞美人 學習目標 1、識記基本字詞義,疏通詩意,有節(jié)奏有感情朗讀。 2、了解高適詩粗獷豪邁、遒勁有力的邊塞風格,了解李賀詩幽奇神秘的意境,了解李煜凄涼悲壯、寄情深遠的創(chuàng)作風格。 3、掌握《燕歌行》的主要內(nèi)容,了解將士們?yōu)閲I身的精神;《李憑箜篌引》為樂府歌行體,氤氳流轉(zhuǎn)自然,誦讀時注意是舉止間的起承轉(zhuǎn)合,注意體會詩中意象蘊涵的情感;《虞美人》一詞的情感基調(diào)是無限傷感悲切的,學習中,結合背景,聯(lián)系此人的身世,仔細體會詞作的思想內(nèi)容,理解詞人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知識積累 文學常識 作者簡介 高適(700—765),盛唐詩人。字達夫、仲武,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有《高常侍集》、《中興間氣集》等傳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終年64歲,贈禮部尚書,謚號忠。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并稱“高岑”。熟悉軍事生活。所作邊塞詩,對當時的邊地形勢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為其代表作。 李賀(790~816),唐代著名詩人,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并稱唐代“三李”。祖籍隴西,生于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zhuǎn)變期的重要人物。 李煜(937-978),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后主。開寶八年,國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違命侯。后為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王國維《人間詞話》稱:“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北环Q為“千古詞帝”。 現(xiàn)存詞四十六首,其中幾首前期作品或為他人所作,可以確定者僅三十八首。 寫作背景 《燕歌行》,開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薊門。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討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開元二十一年后,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珪經(jīng)略邊事,初有戰(zhàn)功。但二十四年,張讓平盧討擊使安祿山討奚、契丹,“祿山恃勇輕進,為虜所敗”(《資治通鑒》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將趙堪、白真陀羅矯張守珪之命,逼迫平盧軍使烏知義出兵攻奚、契丹,先勝后敗?!笆孬曤[其狀,而妄奏克獲之功”(《舊唐書張守珪傳》)。高適對開元二十四年以后的兩次戰(zhàn)敗,感慨很深,因?qū)懘似? 《李憑箜篌引》,此詩大約作于元和六年,當時李賀在京城長安,任奉禮郎。箜篌演奏技藝到唐代達到了極高的水平。李憑是梨園弟子,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 身價之高,似乎遠遠超過盛唐時期的著名歌手李龜年。他的精湛技藝,受到詩人們的熱情贊賞。這首詩歌正是作者當時聆聽了李憑彈奏箜篌,而寫下的一首驚天地、泣鬼神的著名詩篇。李賀此篇想象豐富,設色瑰麗,藝術感染力很強。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相提并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 《虞美人》,這首詞作于南唐覆亡后,李煜被軟禁于北宋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時期,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切懷念之情。相傳后主于生日(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虞美人》詞,聲聞于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秦王趙廷美賜牽機藥,將他毒死。所以,這首詞,可以說是后主的絕命詞。 歌行體 “歌行體”為南朝宋鮑照所創(chuàng),鮑照模擬和學習樂府,經(jīng)過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鑄創(chuàng)造,不僅得其風神氣骨,自創(chuàng)格調(diào),而其發(fā)展了七言詩,創(chuàng)造了以七言體為主的歌行體?!案栊小笔俏覈糯姼璧囊环N體裁,是初唐時期在漢魏六朝樂府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劉希夷的《代悲白頭吟》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現(xiàn),可說是這種體裁正式形成的標志。明代文學家徐師曾在《詩體明辨》中對“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釋:“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曰歌;步驟馳騁,疏而不滯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歌行體的特點是格式節(jié)奏上沒有嚴格要求,也不講究平仄,字數(shù)五七言為主,可參差不齊,可變韻。亦稱古詩、古風。 代表作,以“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長恨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車行》等;以“歌行”命名的有高適的《燕歌行》。 字詞匯總 吳絲蜀桐張高秋:張,演奏。 李憑中國彈箜篌:中國,即國中,國都長安之中,古今異義詞。 二十三絲動紫皇:動,使動用法,使……動。 石破天驚逗秋雨:逗,引。 露腳斜飛濕寒兔:濕,使動用法,使……濕。 男兒本自重橫行:橫行,縱橫馳騁,無所阻攔。 天子非常賜顏色:非常,特別,古今異義詞;顏色,面子,榮光,古今異義詞。 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死,為……而死。 課文精要 理解主旨 高適《燕歌行》 詩的主旨是譴責在皇帝鼓勵下的將領驕傲輕敵,荒淫失職,造成戰(zhàn)爭失敗,使廣大兵士受到極大的痛苦和犧牲。詩人寫的是邊塞戰(zhàn)爭,但重點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廣大兵士,諷刺和憤恨不恤兵士的將軍。 全詩以非常濃縮的筆墨,寫了一個戰(zhàn)役的全過程:第一段八句寫出師,第二段八句寫戰(zhàn)敗,第三段八句寫被圍,第四段四句寫死斗的結局。各段之間,脈理綿密。 詩的發(fā)端兩句便指明了戰(zhàn)爭的方位和性質(zhì),見得是指陳時事,有感而發(fā)?!澳袃罕咀灾貦M行,天子非常賜顏色”,貌似揄揚漢將去國時的威武榮耀,實則已隱含譏諷,預伏下文。樊噲在呂后面前說:“臣愿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責他當面欺君該斬。(見《史記季布傳》)所以,這“橫行”的由來,就意味著恃勇輕敵。唐汝詢說:“言煙塵在東北,原非犯我內(nèi)地,漢將所破特余寇耳。蓋此輩本重橫行,天子乃厚加禮貌,能不生邊釁乎?”(《唐詩解》卷十六)這樣理解是正確的。緊接著描寫行軍:“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蓖高^這金鼓震天、大搖大擺前進的場面,可以揣知將軍臨戰(zhàn)前不可一世的驕態(tài),也為下文反襯。戰(zhàn)端一啟,“校尉羽書飛瀚?!保粋€“飛”字警告了軍情危急——不意“殘賊”乃有如此威勢。從辭家去國到榆關、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詩概括了出征的歷程,逐步推進,氣氛也從寬緩漸入緊張。 第二段寫戰(zhàn)斗危急而失利。落筆便是“山川蕭條極邊土”,展現(xiàn)開闊而無險可憑的地帶,帶出一片肅殺的氣氛?!昂T”迅急剽悍,象狂風暴雨,卷地而來。漢軍奮力迎敵,殺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時此刻,那些將軍們卻遠離陣地尋歡作樂:“美人帳下猶歌舞!”這樣嚴酷的事實對比,有力地揭露了漢軍中將軍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敗的原因。所以緊接著就寫力竭兵稀,重圍難解,孤城落日,衰草連天,有著鮮明的邊塞特點的陰慘景色,烘托出殘兵敗卒心境的凄涼?!吧懋敹饔龊爿p敵,力盡關山未解圍”?;貞衔模瑵h將“橫行”的豪氣業(yè)已灰飛煙滅,他的罪責也確定無疑了。 第三段寫士兵的痛苦,實是對漢將更深的譴責。這是處在被圍困的險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寫照?!拌F衣遠戍辛勤久”以下三聯(lián),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懸念中的思婦,錯綜相對,離別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婦,日夜悲愁,但是“邊庭飄飖那可度”,薊北征人,徒然回首,畢竟“絕域蒼茫更何有”,相去萬里,永無見期。白天所見,只是“殺氣三時作陣云”;晚上所聞,惟有“寒聲一夜傳刁斗”,如此危急的絕境,不由人不想到把他們推到這絕境的人,這是深化主題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最后四句總束全篇,淋漓悲壯,感慨無窮?!跋嗫窗兹醒娂姡拦?jié)從來豈顧勛”,最后士兵們與敵人短兵相接,浴血奮戰(zhàn),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豈是為了取得個人的功勛!他們是何等質(zhì)樸、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詩人的感情包含著悲憫和禮贊,而“豈顧勛”則是有力地譏刺了輕開邊釁,冒進貪功的漢將。最 末二句,詩人深為感慨道:“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八九百年前威鎮(zhèn)北邊的飛將軍李廣,處處愛護士卒,使士卒“咸樂為之死”。這與那些驕橫的將軍形成多么鮮明的對比。詩人提出李將軍,意義尤為深廣。從漢到唐,悠悠千載,邊塞戰(zhàn)爭何計其數(shù),驅(qū)士兵如雞犬的將帥數(shù)不勝數(shù),備歷艱苦而埋尸異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萬萬!可是,千百年來只有一個李廣,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 李賀《李憑箜篌引》 全詩可以分為三節(jié),第一節(jié),先聲奪人,李憑出場(1—4句);第二節(jié),正面描寫樂聲,各具特色(5、6句);第三節(jié),描寫音響效果,側面烘托技藝高超(7—14句)。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吳絲蜀桐”寫箜篌構造精良,借以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寫物亦即寫人,收到一箭雙雕的功效?!案咔铩币徽Z,除了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與“深秋”、“暮秋”之類相比,更富含蘊。二、三兩句寫樂聲。詩人故意避開無形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箜篌聲),從客體(“空山凝云”之類)落筆,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xiàn)力。 優(yōu)美悅耳的弦歌聲一經(jīng)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云便頹然為之凝滯,仿佛在俯首諦聽;善于鼓瑟的湘娥與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翱丈健本湟魄橛谖铮言茖懗删哂腥说穆犛X功能和思想感情,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極力烘托箜篌聲神奇美妙,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憑中國彈箜篌”,用“賦”筆點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點。前四句,詩人故意突破按順序交待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寫琴,寫聲,然后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后,穿插其中。如此描寫,突出了樂聲,有著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 五、六兩句正面寫樂聲,而又各具特色?!袄ド健本涫且月晫懧?,著重表現(xiàn)樂聲的起伏多變;“芙蓉”句則是以形寫聲,刻意渲染樂聲的優(yōu)美動聽?!袄ド接袼轼P凰叫”,那箜篌,時而眾弦齊鳴,嘈嘈雜雜,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時而又一弦獨響,宛如鳳凰鳴叫,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芙蓉泣露香蘭笑”,構思奇特。帶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屢見不鮮的,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以張口欲笑的印象。它們都是美的化身。詩人用“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而以“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 從第七句起到篇終,都是寫音響效果。先寫近處,長安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冷氣寒光是無法消融的,因為李憑箜篌彈得特別好,人們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聲中,以致連深秋時節(jié)的風寒露冷也感覺不到了。 “紫皇”是雙關語,兼指天帝和當時的皇帝。詩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單是遣詞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種巧妙的過渡手法,承上啟下,比較自然地把詩歌的意境由人寰擴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詩人憑借想象的翅膀,飛向天庭,飛上神山,把讀者帶進更為遼闊深廣、神奇瑰麗的境界。“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樂聲傳到天上,正在補天的女媧聽得入了迷,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守,結果石破天驚,秋雨傾瀉。一個“逗”字,把音樂的強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緊緊聯(lián)系起來了。 “夢入神山”兩句,詩人又從天庭描寫到神山。那美妙絕倫的樂聲傳入神山,令神嫗也為之感動不已;樂聲感物至深,致使“老魚跳波瘦蛟舞”。詩人用“老”和“瘦”這兩個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飾魚龍,使音樂形象更加豐滿。老魚和瘦蛟本來羸弱乏力,行動艱難,現(xiàn)在竟然伴隨著音樂的旋律騰躍起舞,這種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寫,使那無形美妙的箜篌聲浮雕般地呈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 以上六句以形寫聲,攝取的多是運動著的物象,它們聯(lián)翩而至,新奇瑰麗,令人目不暇接。結末兩句改用靜物,作進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勞累不堪的吳剛倚著桂樹,久久地立在那兒,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憑深夜的露水不停在灑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濕,也不肯離去。這些飽含思想感情的優(yōu)美形象,深深印在讀者心中,就象皎潔的月亮投影于水,顯得幽深渺遠,逗人情思,發(fā)人聯(lián)想。 李煜《虞美人》 詞人又轉(zhuǎn)而向人發(fā)問,“往事知多少”,一下轉(zhuǎn)到社會現(xiàn)實中來了?!巴隆?,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國當皇帝的時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沒有了,都消逝了,都化為虛幻了。他深深嘆惋人生之短暫無常?!靶亲蛞褂謻|風”,“又東風”點明他歸宋后又過一年。時光在不斷消逝,引起他無限感慨。感慨什么呢?“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夜闌人靜,幽囚在小樓中的人,倚欄遠望,對著那一片沉浸在銀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國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頭,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肮蕠豢盎厥自旅髦小?,他完全以一個失國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國之恨,任情縱性,無所顧忌,感情純真而深摯?!暗駲谟衿鰬q在,只是朱顏改”,他遙望南國慨嘆,“雕欄”、“玉砌”也許還在吧;只是當年曾在欄邊砌下流連歡樂的有情之人,已不復當年的神韻風采了?!爸皇恰倍值膰@惋口氣,傳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 最后,悲慨之情如沖出峽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發(fā)而不可收。詞人滿腔幽憤,對人生發(fā)出徹底的究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人生,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這九個字,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了出來。 寫作特色 《燕歌行》 1、對比與排偶 在這首詩中,詩人運用對比的手法和排偶的句式,將兩種截然相反的事物只做客觀描述,作者的褒貶明晰可見,起到振聾發(fā)聵之效。 2、歌行中用典型的律句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運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詩用韻依次為入聲“職”部、平聲“刪”部、平聲“微”部、上聲“有”部、平聲“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間,抑揚有節(jié)。除結尾兩句外,押平韻的句子,對偶句自不待言,非對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 《李憑箜篌引》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想象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致力于把自己對于箜篌聲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借助聯(lián)想轉(zhuǎn)化成具體的物象,使之可見可感。詩歌沒有對李憑的技藝作直接的評判,也沒有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對于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然而縱觀全篇,又無處不寄托著詩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達了他對樂曲的感受和評價。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內(nèi)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可以悅目賞心的藝術境界。 《虞美人》 1、對比手法 開篇六句的章法是三度對比,隔句相承,反復對比宇宙之永恒不變與人生短暫無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頭二句以春花秋月之無休無盡與人世間多少“往事”的短暫無常相對比。第三句“小樓昨夜又東風”,“又東風”三字翻回頭與首句“春花”“何時了”相呼應,而與第四句“故國不堪回首”的變化無常相對比。第四句“不堪回首”又呼應第二句“往事知多少”。下面五、六兩句,又以“雕欄玉砌應猶在”與“朱顏改”兩相對比。在這六句中,“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也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如此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將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曲曲傳出。 2、問答式結構,起伏跌宕的筆法 這首詞通篇采用問答,以問起,以答結,以高亢快速的調(diào)子,刻繪詞人悲恨相續(xù)的心理活動。 知識遷移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疏簾淡月秋思 張輯 梧桐雨細,漸滴作秋聲,被風驚碎。潤逼衣篝①,線裊蕙爐②沉水③。悠悠歲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簫吹斷,素箋恨切,夜寒鴻起。 又何苦、凄涼客里。負草堂春綠,竹溪空翠。落葉西風,吹老幾番塵世。從前諳盡江湖味。聽商歌、歸興千里。露侵宿酒,疏簾淡月,照人無寐。 【注】①衣篝:熏衣用的竹熏籠。②線裊蕙爐:香爐中的煙霧呈線狀緩緩升起。③沉水,一種名貴的香料。 1.有人評價張詞“一分秋、一分憔悴”一句“看似平淡,實經(jīng)熔煉,讀來意蘊沉厚,耐人回味”,這句詩妙在哪里,請簡要分析。 2.秋夜靜思,詞人因為哪些愁緒而“無寐”?請結合全詞分析。 參考答案 1.“一分秋、一分憔悴”形象地寫出了眼前秋景的特點,“憔悴”雙關,明寫秋景凋殘,暗寫詩人的凄涼心境;“一分”本不多,但只“一分秋”就是“一分憔悴”,那么滿眼的秋景定然讓人滿腔愁緒了。兩句詩簡潔凝練,生動傳神,秋深一分,人的憔悴也添加一分,表達出詩人內(nèi)心無限的孤獨凄苦。 2.作者因秋雨、秋聲、秋風、秋氣、秋露、秋月觸發(fā)的悲秋之愁而無寐;“悠悠歲月”“吹老”作者因時光流逝,歲月蹉跎之恨而無寐;“天涯醉”“幾番塵世”作者因羈旅天涯,奔波勞碌之苦而無寐;“凄涼客里”“歸興千里”,作者因客居他鄉(xiāng),千里思鄉(xiāng)之恨而無寐。 拓展閱讀 邊塞詩“第一大篇” ——高適《燕歌行》析讀 關于高適的《燕歌行》,明代邢昉有這樣的評語:“金戈鐵馬之聲,有玉磬鳴球之節(jié),非一意抒寫以為悲壯也?!保ā短骑L定》卷九) 金戈鐵馬之聲:指出的是《燕歌行》的題材是邊塞詩,寫的內(nèi)容是有關邊塞戰(zhàn)爭、征戍之事。 “玉磬鳴球之節(jié)”,讀此詩,給人的藝術感受。讀《琵琶行》時,我們學過“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以形象的描摹展示琵琶聲清脆、圓潤、急促。 玉磬與玉盤敲擊起來,都有清脆之共同特點,但磬形體更大,敲擊出來的聲音在清脆基礎上又增加了厚重。這里指《燕歌行》在讀起來的聲韻上朗朗上口,厚重不失清脆。 “非一意抒寫以為悲壯”,這里說了兩層意思,一,非一意抒寫,非一意,便是多意。《燕歌行》中表達的情感很豐富,并不是單一的;二,與內(nèi)容相配合,《燕歌行》整體風格是悲壯的。悲壯是兩層含義——悲涼、雄壯,悲涼又雄壯。 由這則評語,得出本課主要內(nèi)容: 我們以分析《燕歌行》所蘊含的復雜情感為主線,對表達這些情感的詩句一一進行藝術的感知與解讀。在分析本詩的同時,適當做以拓展,了解一些其他的唐朝邊塞詩。 (一)報國建功的豪情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 如果用一個畫面來描繪的話,兩軍陣前,無論是唐朝的兵士,還是敵人的兵士,短兵相接,血肉橫飛。如果我們真的見到這樣的場景,多數(shù)肯定是心驚膽戰(zhàn),覺得血腥無比。但是,如果把樣的場面放到《燕歌行》這首詩里面,我們卻沒有感到血腥,為什么?難道殺伐這樣令人痛快? 是,很痛快,我們讀來卻不覺得血腥,甚至感覺豪壯,因為殺伐具有兩面性,唐軍的戰(zhàn)士是我們的子弟兵,他們不是不愛和平。而是正因為愛和平,所以他們?yōu)榱吮<倚l(wèi)國,不得已進行戰(zhàn)爭,進行正義的殺伐。 “豈顧勛”,道出邊塞詩的作者人為何投身邊塞的兩個最重要的原因:一,保家衛(wèi)國;二,建功立業(yè)。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作為一個大丈夫,頂天立地的男子,就應該縱橫沙場,建功立業(yè)。天子皇帝都非常給面子,賜予榮耀。天子為什么會非常給面子?因為你是真漢子,縱橫馳騁,能幫助他平定邊患,自然對你高看一眼。 大唐是一個可以多途徑成就功名的時代,社會的循環(huán)能力非常強。除了讀書科舉之外,還可以通過邊疆立功來實現(xiàn)立業(yè)封侯的愿望。 高適絕不是一個紙上談兵之人,他本人就是通過邊塞軍功封侯的詩人。史載高適“少孤貧,愛交游,有游俠之風,并以建功立業(yè)自期”。四十六歲才應試中第,任汴州封丘尉之職。三年后棄官而去。入河西節(jié)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書記。安史之亂后,任淮南節(jié)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jié)度使等職,官至左散騎常侍,封渤??h侯。世稱“高常侍”?!杜f唐書》說他“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 (二)對將領無能的憤慨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這是高適《燕歌行》中最著名的兩句。廣大士兵浴血奮戰(zhàn)、傷亡慘重和將帥們縱情享樂、不恤士卒,這是一組鮮明的對比。這是多么的苦樂不均!但是,這兩句詩除了表達苦樂不均之外,還有什么意味呢?我們通過史料來探索一下。高適《燕歌行》前的小序說:“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元戎(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笨梢?,高適寫此詩的直接原因是張守珪邊塞軍事失敗這件事。我們來看史書記載: 二十六年,(張)守珪裨將趙堪、白真陁羅等假以守珪之命,逼平盧軍使烏知義令率騎邀叛奚余眾于湟水之北,將踐其禾稼。知義初猶固辭,真陁羅又詐稱詔命以迫之,知義不得已而行。及逢賊,初勝后敗,守珪隱其敗狀而妄奏克獲之功。(《舊唐書?張守珪傳》) 這段話說明幾個問題: 1、主要人物:張守珪——主將,手下兩員副將:趙堪、白真陁(tuo2)羅。平盧軍使:烏知義。敵軍:奚族殘部。 2、主要事件:副將立功心切,假傳主帥將令,讓烏知義進攻奚族殘賊,先勝后敗。 “殘賊”兩字,我們要特殊注《燕歌行》前兩句,“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這里的“殘賊”多數(shù)的注釋解釋成“殘忍的”,但林庚先生解釋成殘余的。林庚先生的解說是正確的。 既然是進攻殘賊,當然無需多慮了,自然可以像東晉淝水之戰(zhàn)時的謝安那樣談笑自若,“為君談笑凈胡沙”了。蘇軾《赤壁懷古》不也寫過“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嗎?換句話說,在非常輕松的、毫不緊張的前提戰(zhàn),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那是多么瀟灑!這樣說有沒有根據(jù)呢?有,詩中明確說—— “身當恩遇常輕敵”,唐軍將領不是花天酒地、糜爛無能,而是自高自大,高估自己的能力,立功心切!他們不是不努力,因為我們看:他們手下的士兵雖然戰(zhàn)死過半,但軍心不動,仍然在戰(zhàn)斗,——“孤城落日斗兵稀”,雖然沒有解圍,但是他們?nèi)匀弧傲ΡM”——“力盡關山未解圍”。 可見,“戰(zhàn)士軍前”這兩句詩歌看似在說苦樂不均,其實更大程度上是在寫守將無能卻貪功的憤慨。并且,這個諷刺,憤慨還是有出處的: (開元)十五年,吐蕃寇陷瓜州……以守珪為瓜州刺史、墨離軍使,領余眾修筑州城。板堞才立,賊又暴至城下,城中人相顧失色,雖相率登陴,略無守御之意。守珪曰:“彼眾我寡,又創(chuàng)痍之后,不可以矢石相持,須以權道制之也?!蹦擞诔巧现镁谱鳂罚詴⑹?。賊疑城中有備,竟不敢攻城而退。守珪縱兵擊敗之。(《舊唐書?張守珪傳》) 張守珪是大唐著名的戰(zhàn)將,唱過空城計的人,有過美人帳下歌舞推敵軍的經(jīng)歷。但張守珪此時已經(jīng)到了生命與仕途的晚年,尤其是敗給奚族殘部的這件事令他晚節(jié)不保。 雖然這次失敗與張守珪沒有關系,但是張守珪對的兩位部將培養(yǎng)不利,戰(zhàn)將不成氣候,還妄圖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可以說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所以高適這里非常氣憤。 深得天子恩遇,卻不能為天子分憂。出征時的聲勢與戰(zhàn)場上的慘敗的對比,揭露了主帥恃寵輕敵與腐朽無能。 兵熊熊一個個,將熊熊一窩。將領的無能給士兵帶來空前的災難。所以,面對無能的將領,高適和很多后人都想起了自然想起了漢代名將飛將軍李廣:“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李廣不但武藝高強,還是一位深得屬下愛戴的將軍?!妒酚浝顚④娏袀鳌酚涊d: (李)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無余財,終不言家產(chǎn)事?!瓘V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 (李)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shù)歲,不敢入右北平。 可見,李廣身上兼具這樣的幾種優(yōu)點: 武功高強,自信,體恤士卒,戰(zhàn)功卓著。 然而,高適面對的這場戰(zhàn)爭卻是由于主帥的指揮不力而失敗,怎能不讓人懷念李將軍?如果有李將軍這樣的將領,廣大將士們則能還“半死生”,則能還“斗兵稀”,怎能還會感受到“沙場征戰(zhàn)苦”? 另外,我還有一個猜測,那邊是高適感慨自己沉淪下僚,滿腔報國志,一身能力不得施展。他覺得自己便是李廣。以為李廣除了上面說的特點外,還有就是一生戰(zhàn)功卓著,但不得封侯,郁郁不得志。正如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道“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本詩的小序中寫到:開元二十六年,開元二十六年是公元738年。高適的生卒年是700-765年。此時的高適39歲,還沒有任何的官職,屬于在野狀態(tài),所以,他提到李將軍,便會有一層“李廣難封”的切身感慨了。 (三)戍卒思婦的相思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無所有!” 常年征戍在外,哪能不想念家人?家人又如何不想念自己的丈夫? 這幾句詩,作者將筆觸深入到士兵們的內(nèi)心,著力刻畫了士卒內(nèi)心的矛盾。戰(zhàn)斗結束了,兵士們又餓又累,默默地圍坐一堆兒,心情十分沉重,他們經(jīng)歷了剛才那場拼命廝殺,非常疲倦?,F(xiàn)在心情稍舒緩,就想到了許多問題:他們想到自己離開家鄉(xiāng)已經(jīng)很久了,離家后家里親人不知生活的怎么樣?或許自他離家那天起,妻子就一直在哭,哭到肝腸欲斷的程度。可自己又無法回家,無法安慰妻子,最后也只能站到高處向家鄉(xiāng)望上幾眼,人卻不能回去與親人團聚,只能在荒郊野外過這種緊張而凄苦的日子。地處邊境,音信全無,放眼望去,一片荒茫,哎,真是令人慟煞! 這段描寫可以說寫出了邊塞士兵的最真實的心理,也寫出了家中思婦的渴盼心情??梢哉f戍卒、思婦的相思并不是高適邊塞詩所獨有,但是,高適的這段描寫卻有著自己的特點,那便是盛唐詩人的高揚的生命精神:雖然戰(zhàn)爭很苦,雖然戰(zhàn)敗,但是只要生命不息,那就戰(zhàn)斗不止。士兵是高尚的,他們一想到國家,就拋開了個人恩怨,所以高適明確說——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 高適《燕歌行》描寫邊塞戰(zhàn)事,不再僅是貫穿著詩人的遠大報負,閨中怨婦的啼泣之聲,邊塞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情。他用自己的視角拓寬了戰(zhàn)爭史詩的內(nèi)涵——出征的浩蕩軍容、軍情的十萬緊急、塞外的荒涼苦寒、戰(zhàn)爭的慘烈嚴酷、軍中的苦樂不均、戰(zhàn)士的驍勇善戰(zhàn),等等。他將此熔于一爐,人言《燕歌行》是高適邊塞詩“第一大篇”,誠非虛言!-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中國古代詩散文欣賞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燕歌行 李憑箜篌引 虞美人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散文欣賞 2018 2019 學年 高中語文 歌行 箜篌 虞美人 解析 新人 選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6283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