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新導學大一輪復習 第一冊 第三單元 從地球圈層看地理環(huán)境 第9講 氣壓帶和風帶講義(含解析)魯教版.docx
《2020版高考地理新導學大一輪復習 第一冊 第三單元 從地球圈層看地理環(huán)境 第9講 氣壓帶和風帶講義(含解析)魯教版.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版高考地理新導學大一輪復習 第一冊 第三單元 從地球圈層看地理環(huán)境 第9講 氣壓帶和風帶講義(含解析)魯教版.docx(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9講 氣壓帶和風帶 [考綱呈現(xiàn)] 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移動規(guī)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考綱解讀] 1.掌握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及季節(jié)移動規(guī)律,能夠運用其分析全球氣候類型的成因、分布和特點。(重點) 2.識記北半球冬、夏季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而形成的氣壓中心;理解東亞、南亞季風的成因及影響。(難點) [思維導圖] 考點一 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及對氣候的影響 1.讀“氣壓帶、風帶分布圖”,回憶以下知識。 (1)寫出下列氣壓帶、風帶的名稱: A赤道低氣壓帶,B東北信風帶,C副熱帶高氣壓帶,D盛行西風帶,E副極地低氣壓帶,F(xiàn)極地東風帶,G極地高氣壓帶。 (2)寫出下列三圈環(huán)流的名稱: ①低緯環(huán)流,②中緯環(huán)流,③高緯環(huán)流。 (3)氣壓帶、風帶的位置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移動。就北半球而言,與二分日相比,夏季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位置如圖所示: 綜合思維 氣壓帶、風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緯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熱力原因形成的氣壓帶是赤道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動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 2.氣壓帶、風帶對降水的影響 氣壓帶、風帶對降水的影響,大多與氣壓帶、風帶的性質有關,如下所示: (1)赤道低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為氣流上升區(qū),降水多。 (2)副熱帶高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為氣流下沉區(qū),降水少。 (3)極地東風和信風由高緯吹向低緯,性質干燥;中緯西風由低緯吹向高緯,性質濕潤。 3.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1)單一氣壓帶、風帶影響下形成的氣候類型及其特征 氣壓帶、風帶 形成的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 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熱帶雨林氣候 終年高溫多雨 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 熱帶沙漠氣候 全年炎熱干燥 常年受極地高氣壓帶控制 冰原氣候 全年嚴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風帶控制 溫帶海洋性氣候 全年溫和多雨,降水季節(jié)分配均勻 (2)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及其特征 氣壓帶、風帶 形成的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 赤道低氣壓帶 熱帶草原氣候 濕季高溫多雨 信風帶 干季高溫少雨 西風帶 地中海氣候 冬季溫和多雨 副熱帶高氣壓帶 夏季炎熱干燥 考向一 結合區(qū)域圖考查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和對天氣的影響 霧是近地面大氣層中出現(xiàn)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種天氣現(xiàn)象。當暖濕空氣經(jīng)過寒冷的下墊面時,就易形成霧。下圖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霧,并影響S市。據(jù)此完成1~2題。 1.S市夏季常被霧籠罩,是因為( ) A.降水較少B.氣溫較高C.風力較弱D.光照較強 2.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風影響 B.西風帶影響 C.低壓控制 D.高壓控制 答案 1.C 2.D 解析 S市位于30N~40N太平洋東岸,夏季由于氣壓帶、風帶北移,該地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多下沉氣流,風力較弱,導致常被霧籠罩。 3.下圖中M、N海域均是世界優(yōu)良漁場。讀圖,回答下題。 從大氣環(huán)流對天氣的影響分析,比較M、N兩漁場捕撈作業(yè)的天氣條件。 答案 冬半年M漁場和N漁場都盛行西風,陰雨天氣多,海面風浪大;夏半年N漁場仍盛行西風,而M漁場受副熱帶高壓影響,多晴朗高溫天氣,海面風浪小。 解析 圖示為北大西洋(局部)及附近地區(qū)圖,M是加那利寒流,N是北大西洋暖流。從M、N所處的位置看,M處在副熱帶高氣壓帶與西風帶交替控制區(qū)域,冬、夏季氣候特點不同,N常年受西風帶控制,在此基礎上分析不同的天氣狀況下降水、風浪等對漁場捕撈作業(yè)的影響。 考向二 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4.(2017海南地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蘭首都惠靈頓依山坡而建,三面環(huán)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風城”之稱,下圖示意惠靈頓的位置。 分析惠靈頓常年多風的原因。 答案 地處西風帶,常年盛行偏西風,兩島之間為海峽,風速加快;依山面海,迎風。 解析 由文字信息知,惠靈頓“依山坡而建”、“三面環(huán)山”且“西面朝向大?!?;惠靈頓地處40S附近,地處西風帶,常年受西風帶影響。根據(jù)風力形成原因,結合圖文信息,即可從地理位置、地形和下墊面等方面分析出惠靈頓多風的原因。 考點二 北半球氣壓中心與季風環(huán)流 讀圖1和圖2,回答相關問題。 (1)圖1代表北半球的冬季,判斷理由是陸地上形成高壓,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氣壓中心M是亞洲(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其切斷了副極地低氣壓帶。 (2)圖中季風D的成因與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有關。A、B、C的成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3)結合圖示和所學知識,填寫下表。 1月 7月 東亞季風 A西北風 C東南風 南亞季風 B東北風 D西南風 成因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 (4)圖中A季風的性質是寒冷干燥,所經(jīng)地區(qū)的氣候特點是寒冷干燥。 補充點撥 南亞夏季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但仍然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 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的比較 項目 東亞季風 南亞季風 季節(jié)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風向 西北風 東南風 東北風 西南風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亞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亞(亞歐大陸內(nèi)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及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jié)移動 性質 寒冷干燥 炎熱多雨 溫暖干燥 高溫高濕 比較 冬季風強于夏季風 夏季風強于冬季風 分布 我國東部、朝鮮半島、日本等 印度半島、中南半島、我國西南地區(qū)等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有利影響 雨熱同期 不利影響 寒潮、旱澇等災害 旱澇災害 拓展延伸 澳大利亞北部的風向及成因 (1)1月份,澳大利亞北部盛行西北風,由北半球的東北風越過赤道轉向而成。 (2)7月份,澳大利亞北部盛行東南風,屬于東南信風。 考向一 結合亞歐大陸的氣壓分布判斷日期 (2018北京文綜)下圖為“北半球某日02時海平面氣壓分布圖”(單位:百帕)。讀圖,回答下題。 1.依據(jù)氣壓分布,該日最接近( ) A.冬至 B.小滿 C.夏至 D.立秋 答案 A 解析 由圖中北半球中高緯陸地受高壓影響可知,此時亞洲高壓控制亞歐大陸,且勢力強盛,應為北半球冬季,最接近冬至日。 考向二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的天氣現(xiàn)象 2.(2015重慶文綜)二十四節(jié)氣是我國獨有的農(nóng)業(yè)物候歷,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一。寒露節(jié)氣在每年公歷10月8日左右?!奥稓夂?,將凝結”是寒露時節(jié)的天氣現(xiàn)象。可引起我國這種天氣現(xiàn)象的氣壓系統(tǒng)是( ) A.蒙古高壓 B.印度低壓 C.阿留申低壓 D.夏威夷高壓 答案 A 解析 寒露時節(jié),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已進入秋季,北方冷空氣勢力漸強,處在冷高壓控制之下。因此引起我國此時天氣現(xiàn)象的氣壓系統(tǒng)是蒙古高壓。 3.(2015安徽文綜)下圖為“世界某區(qū)域略圖”。圖示區(qū)域西部沿海地區(qū)降水豐富,主要是由于( ) A.反氣旋頻繁過境 B.受沿岸寒流影響 C.東北季風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風帶來豐沛水汽 答案 D 解析 從圖中經(jīng)緯度、海陸輪廓及特殊地理事物(如安達曼海、泰國灣等)信息判斷出該區(qū)域主要位于東南亞地區(qū),為熱帶季風氣候。夏季,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水汽豐沛,受地形的抬升作用,西部沿海地區(qū)降水豐富。 考向三 氣壓帶、風帶移動引起的季風現(xiàn)象 4.(2015海南地理)下圖所示半島夏季沿海地區(qū)氣溫可達46℃,內(nèi)陸則高達49℃。讀圖,該半島夏季干熱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的增溫作用 B.受干熱的西北風影響 C.背風坡增溫效應較強 D.受干熱的西南風影響 答案 D 解析 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地位于北印度洋西岸,夏季盛行西南季風,風從非洲大陸吹向此地,其性質干熱,受其影響,該半島夏季氣候干熱。 課時作業(yè) 假定各個氣壓帶的寬度為10個緯度。下圖為“某日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示意圖”。完成1~2題。 1.該日為北半球(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圖中甲地(緯度50)表層海水大規(guī)模運動的方向為( ) A.自西南向東北 B.自西向東 C.自東北向西南 D.自東向西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確定圖中的地球自轉方向(由0指向90E)為順時針,進而可推知,該圖為以南極點為中心點的俯視圖,由圖示可知,氣壓帶和風帶南移,因此該日為北半球冬至日,D正確。第2題,結合圖示以及題干信息可知,甲地此時正處在南半球的西風帶內(nèi),因此表層海水大規(guī)模運動的方向為自西向東,B正確。 下圖為“某半球氣壓帶、風帶(箭頭表示風向)分布局部示意圖”。完成下題。 3.圖中甲、乙氣壓帶成因及氣流垂直運動方向是( ) A.甲:動力原因 上升 B.乙:動力原因 上升 C.甲:熱力原因 下沉 D.乙:熱力原因 下沉 答案 A 解析 從圖中緯度信息可知,甲為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乙為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甲乙都是動力原因形成的,甲氣流上升,乙氣流下沉。 (2018大慶月考)讀“印度洋季風示意圖”,回答4~5題。 4.圖中盛行風①的性質是( ) A.暖濕 B.冷濕 C.熱干 D.冷干 5.與盛行風①形成原因無關的是( ) A.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jié)移動 B.海陸輪廓 C.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D.地轉偏向力 答案 4.A 5.B 解析 第4題,①為西北風,是從低緯度吹向高緯度,且從海洋吹向陸地,故性質為暖濕。故A項正確。第5題,盛行風①是北半球東北信風隨氣壓帶、風帶南移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轉形成的,同時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與海陸輪廓無關。故B項正確。 (2018天津一中下學期模擬)讀“50N緯線(圖1)和180經(jīng)線(圖2)部分區(qū)域某月海平面氣壓分布圖”,完成下題。 6.乙、丙兩地氣壓中心( ) A.都是逆時針水平氣流 B.大氣垂直運動方向不同 C.都出現(xiàn)在當?shù)氐亩? D.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 答案 D 解析 乙、丙兩地均位于北半球,且乙地是亞洲高壓、丙地為夏威夷高壓,則水平氣流為順時針輻散、垂直運動方向都是下沉;亞洲高壓出現(xiàn)在冬季,夏威夷高壓出現(xiàn)在夏季;亞洲高壓成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夏威夷高壓成因是副熱帶高氣壓帶被大陸熱低壓切斷,則形成原因不同。 無風帶是指無盛行風向,氣流以垂直運動為主的地區(qū)。下圖陰影地區(qū)為“7月無風帶分布示意圖”,箭頭表示該地區(qū)7月盛行風向。讀圖,完成7~8題。 7.關于甲、乙無風帶說法正確的是( ) A.氣流垂直運動不同 B.天氣狀況基本相同 C.形成原因相同 D.氣候特征相同 8.關于丙、丁兩地盛行風向說法正確的是( ) A.丁地盛行風可能影響我國西南地區(qū) B.丙地盛行風越過赤道,形成東南信風 C.丁地盛行風強弱與夏威夷高壓有關 D.在丙地盛行風作用下,形成赤道逆流 答案 7.A 8.A 解析 第7題,甲地位于赤道低氣壓帶,由于受熱常年盛行上升氣流,形成終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乙地位于副熱帶高氣壓帶,由于動力原因,常年盛行下沉氣流,形成終年高溫少雨的熱帶沙漠氣候,只有A項正確。第8題,丁地的盛行風是由于氣壓帶、風帶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向右偏形成的西南風,我國的西南地區(qū)夏季受來自印度洋西南季風的影響,高溫多雨;丙地盛行東北信風,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向左偏,形成西北風,在丙地東北信風的影響下形成北赤道暖流,據(jù)此判斷A項正確。 (2018棗莊驗收)東亞海陸熱力差指數(shù)是指東亞季風區(qū)的陸表溫度與副熱帶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溫度之差,指數(shù)大的年份夏季風偏強,反之夏季風偏弱。下圖示意東亞1960~1999年夏季海陸熱力差指數(shù)逐年變化情況。讀圖完成9~10題。 9.圖示時段東亞地區(qū)( ) A.陸表溫度總是比海表溫度高 B.陸表與海表溫度均持續(xù)上升 C.夏季海陸熱力差異有明顯的年際變化 D.夏季風逐年增強 10.根據(jù)圖示信息推斷,1966年和1993年我國東部季風區(qū)的旱澇情況是( ) A.兩個年份南部皆旱 B.兩個年份南部皆澇 C.1966年北澇南旱、1993年北旱南澇 D.1966年北旱南澇、1993年北澇南旱 答案 9.C 10.C 解析 第9題,結合題干信息判斷,海陸熱力差指數(shù)不同年份差異明顯,說明海陸熱力差異具有明顯的年際變化。第10題,1966年熱力差指數(shù)為最大,說明該年份副高勢力較強,致使我國鋒面雨帶向北推移較快,導致南旱北澇;1993年與之相反。 (2018銀川二中統(tǒng)練)讀“某季節(jié)澳大利亞北部盛行風向和氣壓分布圖”,完成11~12題。 11.圖中甲地盛行風的主要成因是( ) A.海陸輪廓及其洋流性質 B.地勢高低起伏狀況 C.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D.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 12.該季節(jié)( ) A.甲地盛行西北季風,高溫多雨 B.乙地盛行東北信風,炎熱干燥 C.丙地盛行偏西風,溫暖多雨 D.丁地盛行偏西風,炎熱干燥 答案 11.D 12.A 解析 第11題,從圖中看,甲地盛行西北風,其成因是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當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時,氣壓帶風帶南移,北半球的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成西北風。D正確。第12題,該季節(jié)甲地盛行西北季風,西北季風從低緯度海洋吹來,高溫多雨;東北信風在北半球,不可能影響到乙地;丙地是地中海氣候,此時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高溫少雨;丁地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夏季盛行從海洋吹來的偏東風,高溫多雨。故A正確。 13.讀“世界部分地區(qū)及氣壓帶、風帶位置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依據(jù)圖示判斷此時北半球的季節(jié)及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 (2)請說出此季節(jié)N地的氣候特征,其原因是什么? (3)判斷M地的盛行風向,此季節(jié),該地氣候特征是什么?該地區(qū)季風氣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此時,地球公轉速度較快還是較慢?南亞風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夏季?!∑?。 (2)炎熱干燥。因為此季節(jié)N地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3)東南風。高溫多雨。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4)較慢。氣壓帶、風帶位置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穿過赤道后右偏形成西南季風。 14.讀“全球某月等壓線(單位:hPa)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表示的季節(jié)是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時控制冰島的大氣活動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冰島的風向是________________。 (3)某月份干燥的東北風與潮濕的西南風相會于甲地,試從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性移動的角度分析其形成過程。 (4)簡述亞歐大陸氣壓中心的季節(jié)變化特征及對東亞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答案 (1)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北半球陸地出現(xiàn)高壓中心,南半球陸地出現(xiàn)低壓中心(或者赤道低氣壓帶南移) (2)(冰島)低壓 偏南風 (3)夏季,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赤道低氣壓帶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向北越過赤道后右偏為西南季風,從而與東北信風在此會合。 (4)夏季,亞歐大陸被低壓控制,冬季則被高壓控制。由于氣壓中心的季節(jié)變化明顯,東亞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風氣候,該氣候區(qū)雨熱同期,使東亞地區(qū)成為典型的水稻種植區(qū),但多旱澇災害,不利于農(nóng)業(yè)發(fā)展。-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20版高考地理新導學大一輪復習 第一冊 第三單元 從地球圈層看地理環(huán)境 第9講 氣壓帶和風帶講義含解析魯教版 2020 高考 地理 新導學大 一輪 復習 一冊 第三 單元 地球 圈層看 地理環(huán)境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6320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