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渝遼閩魯京瓊專用2018秋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單元學習總結教學案岳麓版必修1 .doc
《粵渝遼閩魯京瓊專用2018秋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單元學習總結教學案岳麓版必修1 .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粵渝遼閩魯京瓊專用2018秋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單元學習總結教學案岳麓版必修1 .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單元學習總結 1.中國古代中央機構的演變 (1)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這種制度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2)漢朝:漢承秦制;漢武帝時創(chuàng)立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3)隋唐:確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三分相權,加強皇權,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4)北宋:設立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以分割丞相的權力,加強皇權。 (5)元朝:在中央設中書省、樞密院。以中書省為最高的行政機構,行使丞相職權,以樞密院為最高軍事機構,同時設宣政院,統(tǒng)領宗教事務。 (6)明朝: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設置殿閣大學士;明成祖時內(nèi)閣正式形成,這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nèi)侍機構。 (7)清朝:清初設內(nèi)閣,置六部,議政王大臣會議凌駕于二者之上,皇權受到很大限制;康熙帝設南書房,擴大皇權;雍正帝時設立軍機處,君主專制發(fā)展到頂峰。 2.中國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 分封制 郡縣制 行省制 盛行的時代 奴隸社會的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 幾乎盛行于整個封建社會 確立并盛行于元朝,基本為明清兩朝所沿用 和中央政府的關系 諸侯國相對獨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權力和地位可以世襲 郡、縣是中央政府下屬的地方行政機構,郡守和縣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行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機關——中書省的派出機構,其行政長官直接對中書省負責 作用和影響 分封制雖在一定時期內(nèi)產(chǎn)生過一些積極作用,但長期推行不利于國家的統(tǒng)一和社會安定 不僅在當時有效地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而且經(jīng)過后世的調(diào)整和補充,其積極作用愈益明顯 認識 由分封制到郡縣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免原則的變化和進步;由宗法血緣關系到任命行政官員的變化,是政治制度進步的表現(xiàn);由郡縣制到行省制的變化,主要反映了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區(qū)劃的發(fā)展,反映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 中國古代加強君主專制的主要方式和舉措 (1)調(diào)整中央機構。秦始皇時期是三公九卿制;隋唐時期是三省六部制;明朝廢丞相,六部分理全國政務,設立內(nèi)閣;清朝時設立南書房,后增設軍機處。中央機構的設立和其職權完全服從于專制君權的需要。 (2)加強對地方的控制。秦漢時期的郡縣制、西漢王國問題的解決、北宋削弱地方實力、元朝實行行省制、明朝廢行中書省設立三司、清朝設軍機處直接控制地方的官吏。 (3)注重對官吏的監(jiān)察。秦朝設置御史大夫兼理國家監(jiān)察事務;漢代設置刺史,代表中央監(jiān)察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設置通判監(jiān)督知州;明朝設置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監(jiān)察。 (4)注重官吏的選拔。秦漢時期官吏由皇帝任免;魏晉南北朝時期由士族世襲;隋唐時期實行科舉制;明清時期實行八股取士。 (5)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明清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獄;從控制對象的范圍看,是由鎮(zhèn)壓反對的儒生,到控制官吏選拔,再到利用儒家思想控制和奴役人民。 家國情懷,是學習探究歷史應具有的社會責任與人文追求。 內(nèi)涵:家國情懷體現(xiàn)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對歷史的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辯證統(tǒng)一,是從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練出來的價值取向。 要求: (1)能夠從歷史的角度認識中國的國情,具有家國的情懷,形成對祖國的認同感; (2)能夠認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發(fā)展趨勢,形成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了解并認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認識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4)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5)了解世界發(fā)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傳統(tǒng),形成廣闊的國際視野; (6)能夠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017課標全國Ⅰ,24)周滅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衛(wèi),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封周公長子伯禽于魯,都奄(今山東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薊(今北京)。分封( ) A.推動了文化的交流與文化認同 B.強化了君主專制權力 C.實現(xiàn)了王室對地方的直接控制 D.確立了貴族世襲特權 答案 A 解析 根據(jù)材料信息,周王把子弟分封到河南、山東、北京等地,這推動了周文化的傳播并使王畿以外的廣大地區(qū)有了共同的文化底蘊,故A項正確。周不存在君主專制,故排除B項;當時,周天子尚未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故C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xiàn)“世襲特權”, D項與材料主旨不符。 1. 在分封制下,任何一個諸侯都知道自己僅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領土也僅僅是國家土地的一部分,這一認知直到春秋中葉都沒有大的改變。這說明分封制( ) A.進一步強化了宗法等級秩序 B.實現(xiàn)了拱衛(wèi)周王室的目的 C.有助于國家整體觀念的形成 D.成為開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周王與諸侯,即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故A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諸侯領土是國家領土的一部分,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諸侯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諸侯領土也是國家領土的一部分,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提及周王如何開疆拓土,故D項錯誤。 2.南北朝時,“南北分治,各有國史,互相排黜,南謂北為索虜,北謂南為島夷”。胡三省注:“索虜者,以北人辮發(fā),謂之索頭也?!睄u夷:海濱南蠻土著。這反映( ) A.南北民族對立尖銳 B.國史編寫政治性強 C.民族融合尚未出現(xiàn) D.都認同了華夏文明 答案 D 解析 材料體現(xiàn)了南北朝時著國史時稱對方為虜為夷,說明自視為華夏文明,視對方為蠻夷,但這并不能體現(xiàn)南北民族對立尖銳,故A項錯誤;國史編寫的政治性應指歷史為政治服務,強化君權等內(nèi)容,與材料中視對方為虜為夷無關,故B項錯誤;南北朝時正是民族大融合時期,故C項錯誤;由材料中南北朝各國自視為華夏文明,視對方為蠻夷,說明此時南北朝均認同了華夏文明,故D項正確。-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粵渝遼閩魯京瓊專用2018秋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單元學習總結教學案岳麓版必修1 粵渝遼閩魯京瓊 專用 2018 高中歷史 第一 單元 中國古代 中央集權 制度 學習 總結 教學 案岳麓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6403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