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訓練4 (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專題訓練4 (2)(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專題訓練(四) 化學能與熱能
時間:45分鐘 分值: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50分)
1.(2013·杭州模擬)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化學變化過程是原子的重新組合過程
B.根據(jù)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情況,化學反應可分為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
C.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多少與其反應物用量有關(guān)
D.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都是以熱能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
解析 從反應物、生成物的組成可推知化學變化過程是原子的重新組合過程,A正確;化學反應不是吸熱就是放熱,沒有無能量變化的反應,B正確;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多少與反應物用量有關(guān),C正確;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通常以熱能形式表現(xiàn)出來,
2、還有的以光能、電能等形式表現(xiàn)出來,D不正確。
答案 D
2.(2013·臨沂模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熱化學方程式中,如果沒有注明溫度和壓強,則表示反應熱是在標準狀況下測得的
B.升高溫度或加入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的反應熱
C.據(jù)能量守恒定律,反應物的總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D.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變化一定伴隨著能量變化
解析 反應熱應該是在常溫常壓下測定的,A不正確;加入催化劑不能改變化學反應的反應熱,B不正確;任何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因此反應物的總能量一定不等于生成物的總能量,C不正確,D正確。
答案 D
3.(2012·全國)反應A+B―→C(ΔH<
3、0)分兩步進行:
①A+B―→X(ΔH>0),②X―→C(ΔH<0)。
下列示意圖中,能正確表示總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的是( )
解析 因總反應為放熱反應,反應①為吸熱反應,反應②為放熱反應,所以反應②放出的熱量比反應①吸收的熱量多。A項,圖中反應①為放熱反應,反應②為吸熱反應,且總反應為吸熱反應,錯誤;B項,圖中反應①和反應②均為吸熱反應,錯誤;C項,圖中反應①和反應②均為放熱反應,錯誤。
答案 D
4.(2013·北京卷)下列設(shè)備工作時,將化學能轉(zhuǎn)化為熱能的是( )
A
B
C
D
硅太陽能電池
鋰離子電池
太陽能集熱器
燃氣灶
解析 硅太
4、陽能電池工作時將光能轉(zhuǎn)化為電能,A項錯誤;鋰離子電池是化學電池,工作時將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B項錯誤;太陽能集熱器工作時將光能轉(zhuǎn)化為熱能,C項錯誤;燃氣灶工作時將化學能轉(zhuǎn)化為熱能,D項正確。
答案 D
5.(2013·淮安一調(diào))下列有關(guān)能量的判斷或表示方法正確的是( )
A.由C(s,石墨)===C(s,金剛石) ΔH=+1.9 kJ·mol-1,可知:石墨比金剛石更穩(wěn)定
B.等質(zhì)量的硫蒸氣和硫固體分別完全燃燒,后者放出的熱量更多
C.由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可知:含1 mol CH3COOH的溶液與含1 mol NaOH
5、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熱量等于57.3 kJ
D.2 g H2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285.8 kJ熱量,則氫氣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H2(g)+O2(g)===2H2O(l) ΔH=-285.8 kJ·mol-1
解析 A項中的反應是吸熱反應,生成物金剛石的能量較高,能量高的物質(zhì)不穩(wěn)定;B項中等質(zhì)量的硫蒸氣和硫固體分別完全燃燒均生成二氧化硫氣體,前者反應物能量高,放出的熱量更多;C項中CH3COOH電離時吸熱,故最終放出的熱量小于57.3 kJ;D項中氫氣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答案 A
6.(2013·南
6、昌調(diào)研)已知乙炔與苯蒸氣完全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如下:
①C2H2(g)+5/2O2(g)―→2CO2(g)+H2O(l) ΔH=-1 300 kJ/mol
②C6H6(g)+15/2O2(g)―→6CO2(g)+3H2O(l) ΔH=-3 295 kJ/mol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 mol C2H2(g)完全燃燒生成氣態(tài)水時放熱大于1 300 kJ
B.1 mol C6H6(l)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時放熱大于3 295 kJ
C.相同條件下,等質(zhì)量的C2H2(g)與C6H6(g)完全燃燒,C6H6(g)放熱更多
D.C2H2(g)三聚生成C6H6(g)的過程屬于放熱反應
7、
解析 液態(tài)水生成氣態(tài)水要吸熱,則A中放熱應小于1 300 kJ,錯誤;液態(tài)苯的能量比氣態(tài)苯的能量低,則B中放出熱量應小于3 295 kJ,B項錯誤;通過計算可知等質(zhì)量的兩者完全燃燒時乙炔放熱多,C項錯誤;根據(jù)蓋斯定律,由3×①-②得:3C2H2(g)===C6H6(g) ΔH=-605 kJ·mol-1,D項正確。
答案 D
7.(2013·鄭州一中月考)下列依據(jù)熱化學方程式得出的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已知2SO2(g)+O2(g)2SO3(g)為放熱反應,則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B.已知C(石墨,s)===C(金剛石,s) ΔH>0,則金剛石比石墨穩(wěn)定
C.
8、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則任何酸堿中和反應的熱效應均為57.3 kJ
D.已知2C(s)+2O2(g)===2CO2(g) ΔH1,2C(s)+O2(g)===2CO(g) ΔH2,則ΔH1<ΔH2
解析 A項說明2 mol SO2和1 mol O2的總能量比2 mol SO3的能量高,但不能說SO2的能量高于SO3的能量,A不正確;石墨轉(zhuǎn)化為金剛石吸收能量,則金剛石的能量高于石墨,能量越高越不穩(wěn)定,B不正確;酸堿中和反應的熱效應不僅與生成H2O的物質(zhì)的量有關(guān),還與酸、堿的濃度及強弱有關(guān),C不正確;碳完全燃燒比不完全燃燒放出
9、的能量多,但比較ΔH時應帶符號比較,故ΔH1<ΔH2,D正確。
答案 D
8.(2013·安慶聯(lián)考)用CH4催化還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已知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 kJ·mol-1,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 160 kJ·mol-1。若在標準狀況下4.48 L CH4恰好能將一定量NO2還原成N2和H2O(g),則整個過程中放出的熱量為( )
A.114.8 kJ B.232 kJ
C.368.8 kJ D.173.4 kJ
解析 由
10、蓋斯定律知:CH4還原NO2生成N2和H2O(g)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H4(g)+2NO2(g)===N2(g)+CO2(g)+2H2O(g) ΔH=-867 kJ·mol-1,所以0.2 mol CH4參加反應,放出的熱量為173.4 kJ。
答案 D
9.(2013·長春模擬)25 ℃、101 kPa時,強酸與強堿的稀溶液發(fā)生中和反應的中和熱為57.3 kJ·mol-1,辛烷的燃燒熱為5 518 kJ·mol-1。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2H+(aq)+SO(aq)+Ba2+(aq)+2OH-(aq)===BaSO4(s)+2H2O(l) ΔH=-57.3 kJ·mo
11、l-1
B.KOH(aq)+1/2H2SO4(aq)===1/2K2SO4(aq)+H2O(l) ΔH=-57.3 kJ·mol-1
C.C8H18(l)+25/2O2(g)===8CO2(g)+9H2O(g) ΔH=-5 518 kJ·mol-1
D.2C8H18(g)+25O2(g)===16CO2(g)+18H2O(l) ΔH=-5 518 kJ·mol-1
解析 中和熱是指一定條件下,稀溶液中酸和堿反應生成1 mol水時放出的熱量,選項A錯誤,B正確;燃燒熱是指在一定條件下,1 mol可燃物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時所放出的熱量,水的穩(wěn)定狀態(tài)是液態(tài),選項C、D錯誤。
答案 B
12、
10.(2013·福建卷)某科學家利用二氧化鈰(CeO2)在太陽能作用下將H2O、CO2轉(zhuǎn)變?yōu)镠2、CO。其過程如下:
mCeO2(m-x)CeO2·xCe+xO2
(m-x)CeO2·xCe+xH2O+xCO2mCeO2+xH2+xCO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過程中CeO2沒有消耗
B.該過程實現(xiàn)了太陽能向化學能的轉(zhuǎn)化
C.右圖中ΔH1=ΔH2+ΔH3
D.以CO和O2構(gòu)成的堿性燃料電池的負極反應式為CO+4OH--2e-===CO+2H2O
解析 由①、②兩個反應可知,CeO2在反應前后沒有變化,沒有消耗,A項正確;由題給反應可知該過程實現(xiàn)了太陽能向化學
13、能的轉(zhuǎn)化,B項正確;由能量圖可知,ΔH1=-(ΔH2+ΔH3),C項錯誤;書寫電池電極反應式時,要注意電解質(zhì)溶液的影響,堿性條件下生成的CO2會與OH-反應生成CO,D項正確。
答案 C
二、填空題(共50分)
11.(10分)(2013·太原質(zhì)檢)已知某反應A(g)+B(g)C(g)+D(g),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該反應是________反應(填“吸熱”或“放熱”),該反應的ΔH=________kJ·mol-1(用含E1、E2的代數(shù)式表示),1 mol氣體A和1 mol氣體B具有的總能量比1 mol氣體C和1 mol氣體D具有的總能量____
14、____(填“一定高”、“一定低”或“高低不一定”)。
(2)若在反應體系中加入催化劑使反應速率增大,則E1和E2的變化是:E1________,E2________,ΔH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解析 (1)從圖象中看出反應物的能量低,產(chǎn)物的能量高,該反應一定為吸熱反應。E1為正反應的活化能,E2為逆反應的活化能,E1與E2的差值就是該反應的焓變。(2)催化劑能通過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來加快化學反應速率,對于可逆反應,催化劑能同時降低正反應和逆反應的活化能,但反應的焓變不會變化。
答案 (1)吸熱 E1-E2 一定低
(2)減小 減小 不變
12.(9分
15、)(2013·東北三省四市聯(lián)考)(1)25 ℃、101 kPa時,1 g甲醇完全燃燒生成CO2和液態(tài)水,放出22.68 kJ熱量,則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3 mol氣態(tài)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O2中燃燒,生成固態(tài)B2O3和液態(tài)水,放出649.5 kJ熱量,則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肼(N2H4)是一種高效清潔的火箭燃料。0.25 mol N
16、2H4(g)完全燃燒生成氮氣和氣態(tài)水時,放出133.5 kJ熱量,則肼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3)先寫出肼燃燒的化學方程式:N2H4+O2===N2+2H2O,據(jù)0.25 mol N2H4(g)完全燃燒生成N2和H2O(g),放出熱量133.5 kJ,則1 mol N2H4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534 kJ。
答案 (
17、1)CH3OH(l)+O2(g)===CO2(g)+2H2O(l) ΔH=-725.76 kJ·mol-1
(2)B2H6(g)+3O2(g)===B2O3(s)+3H2O(l) ΔH=-2 165 kJ·mol-1
(3)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1
13.(15分)①CaCO3(s)===CaO+CO2(g) ΔH=177.7 kJ
②C(s)+H2O(s)===CO(g)+H2(g)
ΔH=-131.3 kJ/mol
③H2SO4(l)+NaOH(l)===Na2SO4(l)+H2O(l)
ΔH=-57.3 k
18、J/mol
④C(s)+O2(g)===CO2(g) ΔH=-393.5 kJ/mol
⑤CO(g)+O2(g)===CO2(g) ΔH=-283 kJ/mol
⑥HNO3(aq)+NaOH(aq)===NaNO3(aq)+H2O(l)
ΔH=-57.3 kJ/mol
⑦2H2(g)+O2(g)===2H2O(l) ΔH=-517.6 kJ/mol
(1)上述熱化學方程式中,不正確的有________,不正確的理由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jù)上述信息,寫出C轉(zhuǎn)化為
19、CO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
(3)上述反應中,表示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表示中和熱的熱化學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②③
①CaO沒標狀態(tài),ΔH=+177.7 kJ/mol;
②H2O的狀態(tài)應為“g”;
③H2SO4、NaOH和Na2SO4的狀態(tài)不是“l(fā)”應為“aq”
(2)C(s)+O2(g)===CO(g) ΔH=-110.5 kJ/mol
(3)④⑤?、?
14.(16分)1918年,Lewis提出反應速率的碰撞理論:反應物分子間的相互碰撞是反應進行的必要條件,但并不是每次
20、碰撞都能引起反應,只有少數(shù)碰撞才能發(fā)生化學反應。能引發(fā)化學反應的碰撞稱之為有效碰撞。
(1)圖①是HI分解反應中HI分子之間的幾種碰撞示意圖,其中屬于有效碰撞的是________(選填“A”、“B”或“C”)。
(2)20世紀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論的基礎(chǔ)上提出化學反應的過渡態(tài)理論:化學反應并不是通過簡單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應物到生成物的過程中經(jīng)過一個高能量的過渡態(tài)。圖②是NO2和CO反應生成CO2和NO過程中能量變化示意圖,請寫出NO2和CO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過渡態(tài)理論認為,催化劑改變反應速率的原因是改變了反應的途徑,對大多數(shù)反應而言主要是通過改變過渡態(tài)而導致有效碰撞所需要的能量發(fā)生變化。請在圖②中作出NO2和CO反應時使用催化劑而使反應速率加快的能量變化示意圖。
(4)進一步研究表明,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ΔH)與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鍵能有關(guān)。鍵能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斷開1 mol化學鍵所需吸收的能量,下表是部分化學鍵的鍵能數(shù)據(jù):
化學鍵
P—P
P—O
O===O
P===O
鍵能/k
22、J·mol-1
197
360
499
x
已知白磷的燃燒熱為2 378.0 kJ/mol,白磷完全燃燒的產(chǎn)物結(jié)構(gòu)如圖③所示,則上表中x=________。
解析 (1)有效碰撞是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碰撞,即有新物質(zhì)生成的碰撞,顯然選C項。
(2)當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時,反應放熱,反之吸熱,注意熱化學方程式必須標明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狀態(tài)。
(3)催化劑主要使有效碰撞的能量降低,使反應的門檻降低,即過渡態(tài)時的能量較低。
(4)P4+5O2===P4O10,燃燒熱為(4x+12×360)-(6×197+5×499)=2 378.0,求得x=433.75 kJ/mol。
答案 (1)C
(2)NO2(g)+CO(g)===CO2(g)+NO(g)
ΔH=-234 kJ/mol
(3)下圖虛線所示
(4)43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