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能量之源 光與光合作用》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年高中生物《能量之源 光與光合作用》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22年高中生物《能量之源 光與光合作用》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學程序
教 學 過 程
設計意圖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新課教學
1.1642年 比利時 海爾蒙特實驗
2.1771年 英國 普利斯特利實驗
3.1779年 荷蘭 英格豪斯
4.1845年 德國 博耶
5.1864年 德國 薩克斯實驗
6.1939年 美國 魯賓、卡門實驗
7.20世紀40年代
2、 美國 卡爾文實驗
總結
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
疑問:植物為什么長大?所需營養(yǎng)物質來自哪里?
課件展示背景資料
觀點是否正確?怎樣證實?
(課前已發(fā)給學生相關資料閱讀,并要求將數據整理成表格)
投影1~2名學生設計的表格
實驗前
實驗后
重量變化
柳苗
土壤
此實驗能得出什么結論呢?
通過實驗,海爾蒙特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觀點,那他的實驗結論完全正確嗎?
從植物生活環(huán)境的角度分析,還應考慮什么因素?
引導提出問題:空氣對植物的生長有影響嗎?
投影圖片實驗過程,引導思考:
1.幾組實驗
3、的現象是什么?
2.有無植物的兩組實驗裝置起什么作用?
3.該實驗裝置中玻璃罩有什么作用?(引導分析,并指出實驗設計中的基本原則:對照、單一變量等)
普利斯特利的實驗看似簡單,但后人做得實驗很多不能成功,這是為什么呢?引導提出問題。
鋪墊:簡介荷蘭科學家英格豪斯
直到1785年,由于發(fā)現了空氣的組成,人們才明確這一結果??梢娚锟茖W的發(fā)展需要建立在其他學科的基礎上。
在這一過程中,光能哪去了?
鋪墊:簡介德國科學家博耶
過渡:光能轉換成化學能,貯存于什么物質中呢?
問題:植物光合作用除了釋放氧氣,還產生什么物質呢?
引導思考:
1.暗處理這一步是否可以省略?為什么?
4、
2.本實驗是否存在對照組?若有,請指出單一變量。
3.這個實驗可得出什么結論?
(強化科學探究實驗設計的基本方法、原則)
補充:除淀粉外,還可產生其他有機物,表示為(CH2O)。
條件
結合課件引導歸納每個實驗結論,并同步板書:
問題:應標記哪一元素?怎樣設計實驗?
點評學生的實驗設計,肯定他們的優(yōu)點,指出存在的不足。
課件簡要展示實驗過程,并引導得出結論。
問題: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又是怎樣合成的呢?
簡述卡爾文循環(huán)
通過學習,我們可以看到幾代科學家歷經三百多年才對光合作用這一生理過程有了較清楚的認識,可見科學發(fā)展的道路是很艱
5、難的,不僅包含了科學家們的艱辛和智慧,還與科學技術的進步發(fā)展密切相關。光合作用是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仍有許多未知領域,對光合作用更深層次的探索,目前仍在進行,希望在以后的研究成果中能看到同學們的名字。
今天我們只是簡單了解光合作用的生理過程,具體是如何進行的呢?
回憶所學,聯系生活經驗,暢談對光合作用的認識。
學生自主學習并圍繞問題進行思考、討論。
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由學生提出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
學生聯系所學,寫出光合作用的反應式。
學生嘗試歸納概念。
學生觀察反應式,思考后各抒己見。
學
6、生觀察課件,聆聽老師講授。
學生圍繞問題積極思考、展開討論。
學生思考。
學生認真聽講。
學生緊跟老師設問積極思考。
學生聯系前面所學的同位素標記法,認真聽課,積極思考。
引導回憶舊知,聯系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習興趣。
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通過講授科學家探
7、究實驗中的重點實驗,再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最終獲得正確結論。同時讓學生感受科學家設計實驗的嚴謹與科學。
激發(fā)學生探知新知的欲望。
層層設問,引導學生完成對光合作用過程的探知。
授新課
光反應
過程
暗反
應過程
師生共同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
(二)光合作用的過程 播放視頻動畫,引導學生思考相關問題:
1.光反應階段:
葉綠體中色素吸收的光能發(fā)揮了哪兩方面的用途?
⑴物質變化有
8、哪些? (H2O變成了 ﹝H﹞和O2
ADP和Pi變成了ATP)
⑵能量變化有哪些?(光能轉化成ATP中的化學能)
場所是類囊體的薄膜。
(教師邊總結邊畫光反應階段的板圖)
過度:光反應生成了兩種非常重要的物質﹝H﹞和ATP,這兩種物質被轉移到葉綠體基質中去,繼續(xù)參與暗反應。
2.暗反應階段:
⑴物質變化:CO2的固定
C3的還原
⑵能量變化:ATP中的化學能轉化成糖類中化學能
場所是葉綠體基質。
(教師同時畫出暗反應階段的板圖)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9、建知識結構,提升學科能力。
教師通過逐步畫板圖表示光合作用的過程,可幫助學生整合知識、理解知識。同時讓學生明確光反應和暗反應過程中的每一個物質變化的來龍去脈和相應的能量轉化過程,以便從整體上認識和理解光合作用。
課
堂
鞏
固
課件中表格比較光反應和暗反應:
練習:
1.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 。
2.光合作用發(fā)生的部位是 。
3.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的物質是 和 。
4. 某科學家用含14C的二氧化碳來追蹤光合作用中的碳原
10、子,此碳原子的轉移途徑是( )
A.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類
B.二氧化碳→五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糖類
C.二氧化碳→葉綠素→ADP
D.二氧化碳→葉綠體→ATP
及時通過反饋,了解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情況。
作
業(yè)
略
鞏固新知
板
書
設
計
第四節(jié) 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
光
(一)探究歷程
葉綠體
CO2+H2O ————→ (CH2O)+O2
(二)光合作用的過程
1.光反應階段:
⑴物質變化:H2O變成了 ﹝H﹞和O2
ADP和Pi變成了ATP
⑵能量變化:光能轉化成ATP中的化學能
⑶場所:類囊體薄膜
2. 暗反應階段:
⑴物質變化:CO2的固定
C3的還原
⑵能量變化:ATP中的化學能轉化成糖類中化學能
⑶場所:葉綠體基質
(光反應、暗反應階段板圖見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