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齒寒的意思及出處》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唇亡齒寒的意思及出處(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唇亡齒寒的意思及出處
唇亡齒寒的意思及出處
唇亡齒寒
晉侯復(fù)假道于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者,其虞、虢之謂也?!?
翻譯:
“晉獻(xiàn)公再次向虞周借路去攻打虢國,宮之奇進(jìn)諫說:“虢國是虞國的屏障。虢國滅亡了,虞國必定會跟著被滅掉。晉國的野心不可助長,對外敵不可忽視。借路給晉國一次就算是過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話說,‘面頰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嘴唇牙齒就會受凍。’這話說的正是虞國和虢國的關(guān)系啊?!?
原文:
晉侯復(fù)假道于虞以伐虢。
2、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従,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于盟府。將虢是滅,何愛于虞?且虞能親于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逼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公曰:“吾享祀豐潔,神必?fù)?jù)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衷唬骸蝠⒎擒?,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
3、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弗聽,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八月甲午,晉侯圍上陽。問于卜偃曰:“吾其濟(jì)乎”?對曰:“克之?!惫唬骸昂螘r?”對曰:“童謠云:‘丙之晨,龍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dāng)?。鶉之賁賁,天策焞,火中成軍,虢公其奔?!渚旁?、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鶉火中,必是時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師還,館于虞,遂襲虞,滅之,執(zhí)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歸其職貢于王。
翻譯
晉獻(xiàn)公再次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宮之奇進(jìn)諫說:“虢國是虞國的
4、屏障。虢國滅亡了,虞國必定會跟著被滅掉。晉國的野心 不可助長,對外敵不可忽視。借路給晉國一次就算是過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話說,‘面頰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 嘴唇牙齒就會受凍?!@話說的正是虞國和虢國的關(guān)系啊?!庇莨f:“晉國是我們的同宗,怎么會謀害我們?”宮之奇回答說: “太伯和虞仲都是太王的兒子,太伯不從父命,因此沒有繼承周朝的王位。虢仲和虢叔都是王季的兒子,當(dāng)過文王的執(zhí)政大臣,對 周王室立下過功勛,記載他們功績的盟書在盟府里保存著,晉國將虢國都要滅掉,對虞國還能有什么愛惜?再說晉國愛虞國,這種愛比桓叔和莊伯的后人對晉國更親近嗎?桓叔和莊伯的后人有什么罪過,而晉獻(xiàn)公把他們都?xì)⒌袅?/p>
5、,不就是因為他感到他們是一種威脅嗎?至親的人因為恃寵而威脅到獻(xiàn)公,而且還要把他們殺掉,何況一個國 家對他的威脅呢?虞公說:“我的祭品豐盛潔凈,神明一定會保佑我?!睂m之奇說:“我聽說過,鬼神不隨便親近哪個人,只保佑有德行的人。所以《周書》上說:‘上天對人不分親疏,只幫助有德行的人?!€說:‘五谷祭品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會芳香四溢?!吨軙飞嫌终f:‘人們的祭品沒有什么不同,只有有美德的人的祭品神才會享用?!铡吨軙愤@么說,君主沒有德行,民眾就不會和睦,神明也不會享用他的祭品。神明所依憑的,在于人的德行。如果晉國奪取了虞國,用他的美德向神明進(jìn)獻(xiàn)祭品,難道神明會不享用嗎?”虞公沒有聽從宮之奇的勸告
6、,借道給了晉國。宮之奇帶領(lǐng)他的家族離開了虞國,并說:“虞國不能舉行年終的臘祭了。這一次虞國要滅亡了,晉國用不著再發(fā)兵了?!?...... 冬季的十二月初一,晉國滅掉了虢國。虢公丑逃到京師.晉軍返回途中在虞國駐扎,趁機(jī)襲擊了虞國,把它滅掉了。晉軍抓住了虞公和大夫井伯,把他們作為晉獻(xiàn)公女兒秦穆姬的陪嫁,但沒有廢除虞國的祭祀,并把虞國的貢物歸于周王室。
三十六計之假道伐虢
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①。困,有言不信②。
注釋
①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假,借。句意為:處在我與敵兩個大國之中的小國,敵方若脅迫小國屈從于他時,我則要借機(jī)去援救,造成一
假道
7、伐虢
種有利的軍事態(tài)勢。
②困,有言不信:語出《易經(jīng).困》卦。困,卦名。本紛為異卦相疊(坎下兌上),上卦為兌為澤,為陰;下卦為坎為水,為陽。卦象表明,本該容納于澤中的水,現(xiàn)在離開澤而向下滲透,以致澤無水而受困,水離開澤流散無歸也自困,故卦名為“困”?!袄А保Х?。卦辭:“困,有言不信?!币鉃椋幵诶Х车?,難道不相信這基嗎?此計運用此卦理,是說處在兩個大國中的小國,面臨著受人脅迫的境地時,我若說援救他,他在困頓】中會不相信嗎?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語出(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產(chǎn)之乘,與垂棘之塑,假道于虞以滅虢?!?
處在敵我兩大國中間的小國,當(dāng)
8、受到敵方武力脅迫時,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態(tài),把力量滲透進(jìn)去。當(dāng)然,對處在夾縫中的小國,只用甜言蜜語是不會取得它的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護(hù)”為名,迅速進(jìn)軍,控制其局勢,使其喪失自主權(quán)。再乘機(jī)突然襲擊,就可輕而易舉地取得勝利。
寓意
成語“唇亡齒寒”就是從故事中“唇竭而齒寒”來的,比喻關(guān)系密切,利害共同。成語“唇齒相依”則是從故事中的“輔車相依”變換而來,比喻關(guān)系密切,互相依存。這兩個成語都多用于形容兩個鄰國間的關(guān)系。也有直接把“輔車相依”用為成語的,比喻互相配合,互相依存。
唇亡齒寒的意思是指嘴唇?jīng)]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用來比喻雙方關(guān)系密切,利害相關(guān),一方受到打擊,另一方必然不得安寧。這則成語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F(xiàn)在人們經(jīng)常用這個詞語來形容兩方具有依存的關(guān)系,誰都離不開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