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ppt

上傳人:za****8 文檔編號:14061840 上傳時間:2020-07-02 格式:PPT 頁數(shù):36 大?。?69.01KB
收藏 版權(quán)申訴 舉報 下載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ppt_第1頁
第1頁 / 共36頁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ppt_第2頁
第2頁 / 共36頁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ppt_第3頁
第3頁 / 共36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ppt(3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命題規(guī)律:本單元是高考重點。 尤其突出的是:1、維新思想的特點及洋務派與維新派的異同點;2、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和性質(zhì);3、五四運動前后新文化運動的異同;4、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過程。 從命題角度看,著眼于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過程及其所處的歷史背景的分析,并同當時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狀況和世界形勢相聯(lián)系是命題的題眼所在。,第五單元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課程標準:了解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理解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中所起的作用。 高考考點:(1)新思想的萌發(fā):魏源與《海國圖志》、林則徐開眼看世界;(2)維新思想:康有為、梁啟超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維新

2、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的作用。,第14課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1)鴉片戰(zhàn)爭前后,中西方的沖擊與聯(lián)系加強; (2)“夷夏”觀念受到?jīng)_擊。,一、“開眼看世界”,1、背景:,2、代表:,(1)林則徐:設譯館,編譯《四洲志》《各國律例》,成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編寫《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 (3)洪仁玕:《資政新篇》,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方案。,,積極影響:對當時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啟迪作用;向西方學習逐漸成為中國近代的思想主流。 局限性:局限于著書立說,尚未付諸實踐。對西方的學習停留在技術(shù)或器物層面上,未涉及到變革封建制度。,3、影響:,1、背景: 2

3、、含義: 3、提出者: 4、口號: 5、根本目的: 6、實踐: 7、評價: 8、失敗標志及原因,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仍然面臨內(nèi)憂(太平天國運動)外患(列強對華侵略的加?。┬蝿?。 2、含義: “中學為體”——強調(diào)以中國的封建綱常倫理作為國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西學為用”——主張學習采用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 3、提出者:地主階級洋務派 4、口號:“師夷長技以自強” 5、根本目的:挽救清王朝的統(tǒng)治,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6、實踐:創(chuàng)辦了一批近代企業(yè);開設了一批近代新式學堂…… 7、評價: 積極影響: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第一步; 局限:僅學習西方物質(zhì)文明,未

4、觸動封建舊制度。 8、失敗標志及原因: 甲午戰(zhàn)敗 列強的破壞、頑固派的阻撓、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封建制度(根本原因)。,(1)前者學習西方重在抵抗外侮,后者學習西方重在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 (2)前者學習西方?jīng)]有付諸實踐,而后者付諸了實踐,邁出了中國近代化歷程的第一步。,思考:“師夷長技以制夷”與“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區(qū)別:,背景: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張: 政治上—— 經(jīng)濟上—— 文化上—— 局限: 產(chǎn)生局限的根本原因:,三、維新變法思想,1、維新思想的產(chǎn)生——早期維新思想,背景:①洋務運動的展開;②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chǎn)生。 代表人物:王韜、鄭觀應等 思想主張: 政治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 經(jīng)濟上

5、——發(fā)展工商業(yè),與外國人進行商戰(zhàn) 文化上——興辦學校,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知識 局限:沒有形成完整理論,沒有實施 產(chǎn)生局限的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資本主義經(jīng)濟基礎,三、維新變法思想,1、維新思想的產(chǎn)生——早期維新思想,背景: 政治基礎: 經(jīng)濟基礎: 思想基礎: 階級基礎: 實踐基礎: 代表人物及其主張:,2、維新思想的發(fā)展——康梁維新思想,背景: 政治基礎:瓜分中國狂潮,民族危機加深 經(jīng)濟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經(jīng)濟初步發(fā)展 思想基礎:對早期維新思想的繼承發(fā)展 階級基礎:民族資產(chǎn)階級壯大 實踐基礎:洋務運動破產(chǎn) 代表人物及其主張:,2、維新思想的發(fā)展——康梁維新思想,維新代表的主要主張,借孔子否定專制,傳

6、播西方政治學說,為變法提供理論依據(jù)。,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 復,民權(quán)思想;用進化論闡述君主立憲取代君主專制的必要性;變科舉。,以自由平等觀念批判君主專制、宗法等級制、綱常禮教;倡導男女平等。,自由為體,民主為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實行變法。,思考:康梁維新思想與早期維新思想的關(guān)系 早期維新思想是康梁維新思想的基礎,即康梁維新思想是對早期維新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繼承:都主張變法,經(jīng)濟上要求發(fā)展資本主義經(jīng)濟;政治上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文化上主張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shù)。都代表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和要求,都是愛國和進步的。 發(fā)展:早期維新思想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和付諸行動

7、,而康梁維新思想不僅提供了具體的改革方案,使變法思想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且與挽救民族危亡相結(jié)合,發(fā)展為救亡圖存的政治運動。,相同點: (1)目的相同, (2)方法相同, (3)經(jīng)濟主張 (4)影響相同 不同點: (1)階級立場不同。 (2)政治主張不同。 (3)學習西方的層面不同。 (4)促進中國近代化的角度不同。,思考:洋務派與維新派的異同點,思考:洋務派與維新派的異同點 相同點: (1)目的相同,都有挽救民族危亡,謀求國家獨立的愿望; (2)方法相同,都主張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技; (3)經(jīng)濟上都主張采用機器生產(chǎn),發(fā)展工商業(yè); (4)影響相同。都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 不同點: (1)階級

8、立場不同。洋務派是地主階級代表,而維新派是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 (2)政治主張不同。洋務派主張政治上維護君主專制制度,而維新派主張君主立憲; (3)學習西方的層面不同。洋務派僅從器物層面向西方學習,維新派則從制度方面學習西方; (4)促進中國近代化的角度不同。洋務運動從機器工業(yè)、近代軍隊等方面做出了貢獻;而維新派從社會制度角度促進中國的近代化。,維新派與頑固派的論戰(zhàn),要不要 維新變法,要不要興民權(quán)、實行君主立憲制,要不要提倡西學,改革教育制度,祖宗之法不可變,寧亡國不可變法,變者天下之公理,反對興民權(quán)、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實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憲政權(quán),堅持科舉取士,反對西學,變法之本,在育人才

9、;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維新思想的實踐: 戊戌變法,維新變法的性質(zhì)、目的、失敗原因,性質(zhì):資產(chǎn)階級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 目的:政治上:實行君主立憲制度 經(jīng)濟上:發(fā)展資本主義經(jīng)濟 失敗原因: 資產(chǎn)階級——軟弱性、妥協(xié)性(根本原因) 頑固勢力——力量強大 結(jié)論:走資產(chǎn)階級改良道路在兩半社會行不通,1、激發(fā)人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精神。 2、反對封建專制,抨擊封建文化;主張興民權(quán),倡西學,促進人民覺醒,形成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3、客觀上有利于資產(chǎn)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 4、是一次愛國、進步的資產(chǎn)階級啟蒙運動。,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進程中所起的

10、作用,鴉片戰(zhàn)爭后——地主階級,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資產(chǎn)階級,——器物學習,——制度模仿,民族危機加深,向西方學習不斷深入,學習西方 與 探索救亡道路 相結(jié)合,課堂小結(jié),(2012海南卷 15 )某學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種‘學問饑荒’之環(huán)境中,冥思枯索,欲構(gòu)成一種‘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學派”;由于固有之舊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學極為有限,其學說難免支離破碎。文中所說“新學派” 的代表人物是 A.林則徐、魏源 B.康有為、梁啟超 C.孫中山、章太炎 D.陳獨秀、胡適,B,高考真題:,1、(10年上海歷史卷)21.某學生要以“近代以來的西學東漸及其影響”為主題撰寫小

11、論文,他可以選擇的研究對象有 A.商務印書館、利瑪竇 B.《幾何原本》、馮如 C.商務印書館、馮如 D.同文館、利瑪竇,C,2、(10年重慶卷)16.近代重慶總商會會所楹聯(lián)曰:“登高一呼,直召喚四百兆同胞共興商戰(zhàn);縱目環(huán)球,好憑此數(shù)千年創(chuàng)局力挽利權(quán)。”該楹聯(lián)所反映的主張,最早提出的是 A.洋務派 B.早期維新派 C.康梁維新派 D.民主革命派,B,3、(10年北京卷)15.“君為主,則必堯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長治;民為主,則法制多紛更,心志難專一。究其極,不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隱得以上達,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據(jù)材料和所學,判斷這段文字的作者是 A

12、.魏源 B.王韜 C.宋教仁 D.胡適,B,4、(10年福建卷)16.圖6為某名人陵墓護欄上鐫刻的文字,其涵義反映了該名人的社會發(fā)展觀。據(jù)此判斷他是,A.顧炎武 B.林則徐 C.洪秀全 D.嚴復 【答案】D。 【解析】“惟適之安”字面理解是怎么舒適就怎么做,體現(xiàn)了追求自由傾向和維新變革的思想,反映了嚴復受進化論適者生存思想的影響。,5、(10年江蘇卷)7.近代史上,頑固派“其貌則孔也,其心則夷也”的指責主要針對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張? A.魏源 B.李鴻章 C.康有為 D.孫中山,C,(2012浙江38) (26分)人類文明歷經(jīng)千百年的隔絕、碰壁、交融,不斷走向新的“解放”。 材料一 在公元

13、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間發(fā)生了人類精神的奠基。這個時代成為“軸心時代”。在此時代中,許多杰出的思想家?guī)缀跬瑫r產(chǎn)生于中國、印度與西方,而他們互不知曉。 ——摘編自雅斯貝斯《哲學導論》,(1)結(jié)合所學,指出“軸心時代”中國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并分別用一句話概括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在西方學術(shù)史上的地位。(10分),孔子:仁、禮、中庸 老子:道、無為、小國寡民 蘇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學意義上發(fā)現(xiàn)了“自我” 亞里斯多德:古希臘文化的集大成者,材料二 李贄:前三代,吾無論矣。后三代,漢唐宋是也,中間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有是非耳。 顧炎武:且嘆夫百余年以來

14、之為學者……置四海之困窮不言……以無本之人,而講空虛之學,無見其從事于圣人而去之彌遠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晝夜,猶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紀世者以一君為一世,一姓為一代足矣。 ——李贄《藏書》、顧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問錄》,(2)根據(jù)材料二,分別概括李贄、顧炎武、王夫之的思想。(9分),李贄:反對盲從孔子,認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顧炎武:注重實學,經(jīng)世致用,王夫之:強調(diào)“天地之化日新”,提出尊重物質(zhì)運動規(guī)律的自然史觀和社會史觀,材料三 主張改制的人,往往引證中國歷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國不能維新之說。……謂經(jīng)書系孔子假古人言論,按自己的

15、想法寫成,證明孔子亦是以為維新派?!珜ЬS新的人物,無一不受到西方的影響。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國病源所在的嚴復。 ——摘編自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3)材料三中“證明孔子亦是一位維新派”的思想家是誰?他在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嚴復在宣傳維新理論上的貢獻。(7分),康有為:《孔子改制考》 翻譯《天演論》,宣傳、提倡進化論,成為維新變法的理論武器,一個共同目的:,救亡圖存,,①民族危機的出現(xiàn)和加深。 ②西學傳入中國。,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原因:,,林則徐、魏源,洋務派(洋務運動),,維新派(戊戌變法),革命派(辛亥革命),激進民主主義者 (新文化運動),地主 階級,資產(chǎn) 階級

16、,,,,,,“師夷長技以制夷”,“師夷長技以自強”,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民主、科學、馬克思主義,,器物 層面,,制度 層面,,思想 層面,,1、體現(xiàn)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質(zhì) 2、學習西方和救亡圖存相結(jié)合(向西方學習為主要途徑,以西方資產(chǎn)階級政治學說為主流) 3、經(jīng)歷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斷深化的歷程;繼承和發(fā)展關(guān)系 4、認識上經(jīng)歷由被動接受到主動選擇的過程; 5、出于挽救民族危亡的需要,近代每一次政治思想的興起都進行了社會實踐,極大地推動了政治運動的開展,影響深遠。 6、近代前期政治思想?yún)⑴c的階層廣泛、內(nèi)容多樣。都提出了自己的改造社會的新方案、新思想。 由學習資本主義國家→向社會主義國家學習,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的主要特征,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guān)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guān)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