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 《花之歌》教案+反思》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 《花之歌》教案+反思(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4* 花之歌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稱,借助豐富的想象,表現出的對人生的思考。【語文要素】
3.感受并交流課文和“閱讀鏈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體會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菊Z文要素】
[教學重難點]
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蘊含的哲理。理解作者筆下的花的形象。
[教學課時]1課時
一、導入新課,自主學習
1.板書課題:花之歌。結合日常生活經驗,交流對花的認識。
2.作者簡介:
紀伯倫(1883年~1931年),黎巴嫩詩人、作家、畫家。著有散文詩集《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本文選自《淚與笑·組歌》。《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詩,
2、課文為其中一首。
3.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讀懂詞語。
二、走進課文,理解“我”是花
1.學生讀課本中的閱讀提示,明確任務:想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2.自主學習,在能體現“我”是花的地方作批注。
(1)學生反饋,引導提煉關鍵詞。
(2)引導學生用“讀到( )時,我仿佛看到花兒( )”的句式讓學生交流,初步讀懂文字的字面意思,提煉出作者描繪的各種花的形象。
3.適當點撥,引導學生理清脈絡。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我”是什么;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我”每天都在做什么。
三、感受奇特的想象
1.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或閱讀經驗想開去:如果
3、請你也來想象花的形象,你會想到“我”是什么?“我”還會做什么?
(1)關注“大自然的話語”“星星”“諸元素之女”“禮品”“冠冕”“祭獻”等詞語,理解作者由花的各個方向想開去,賦予了它獨特的名稱。
(2)關注“歡迎”“送行”“搖曳”“呼吸”等擬人化的動詞,想象花的“行為”。
2.將文中的“我”改為“花”可以嗎?為什么?
3.文中哪一種花的形象最能打動你?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點撥:聯(lián)系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領悟作者其實是在借花表達自己積極向往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態(tài)度。
4.“而這些哲理,人類尚未完全領悟?!本渲小斑@些哲理”指的是什么?
點撥:指不顧影自憐,不孤芳自賞,向往光明,充滿希望。
4、
四、閱讀《楊柳與水蓮》,感受畫面
1.學生朗讀《楊柳與水蓮》,思考:文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點撥: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以楊柳和水蓮對話的方式,寫出了它們對剛逝去的夜的不同感受,表達了作者對積極、執(zhí)著追求美好的人生態(tài)度的肯定。
2.文中楊柳對夜的遐想奇特而美好,請在你認為想象奇特的地方作批注。
預設:“夜的幕上有繁星……碧夜的幕中!”由“夜”想開去,都想到了什么?
3.教師小結:想象讓文章更具畫面感,內容更豐富。
[教學板書]
4* 花之歌
“我”是什么
“我”每天都在做什么獨特想象力→積極向上
向往光明
[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首充滿哲理的散文詩。教學時我以引導學生圍繞學習提示中的兩個問題,進行自讀自悟,從而感悟作者筆下花的形象,由花的形象想開去,對比感受課文中奇特的想象。這樣學生就能比較深刻地體會到作者其實是借花表達自己積極向上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