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啤缎谭▽W(2)》簡答題題庫及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啤缎谭▽W(2)》簡答題題庫及答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最新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專科《刑法學⑵》簡答題題庫及答案(試卷號:2108)
簡答題
1. 簡述拐賣婦女兒童罪的概念和構成特征。
答:拐賣婦女兒童罪,是指以出賣為目的,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中轉婦女、兒童的行為。
(4分)
本罪的構成特征是:
(1) 侵犯的客體是婦女、兒童的人身權利。犯罪對象只能是婦女和兒童。(3分)
(2) 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行為人實施了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或中轉婦女兒童的行為之一。(2分)
(3) 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1分)
(4) 主觀方面必須是直接故意,并具有出賣謀利的目的。(2分)
2. 簡述拒不執(zhí)行判決、裁定罪的概念和構成特征。
答
2、:拒不執(zhí)行判決、裁定罪,是指有能力執(zhí)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決、裁定而拒不執(zhí)行,情節(jié)嚴重的 行為。(4分)
本罪的構成特征是:
(1) 侵犯的客體是法院判決裁定的正常執(zhí)行活動。行為指向的對象是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2分)
(2) 客觀方而表現(xiàn)為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zhí)行而拒不執(zhí)行,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2分)
(3) 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只能是負有執(zhí)行判決、裁定義務的人。(2分)
(4) 主觀方面是故意。(2分)
3. 簡述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概念和構成特征。
答: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是指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 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
3、銷售金額在5萬元以上的行為。(5分)
本罪的構成特征是:
(1) 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產品質量管理秩序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2分)
(2) 客觀方而表現(xiàn)為違反國家產品質量管理法規(guī),在生產、銷售的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 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在5萬元以上的行為。(2分)
(3) 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單位。(2分)
(4) 主觀方面是故意。(1分)
4. 簡述拐賣婦女、兒童罪的概念和構成特征。
答:拐賣婦女、兒童罪。是指以出賣為目的,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中轉婦女、兒童的行 為。(5分)
本罪的構成特征是:
(。侵犯的客體
4、是婦女、兒童的人身權利。犯罪對象只能是婦女和兒童。(2分)
(2) 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行為人實施了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或中轉婦女、兒童的行為之一。(1 分)
(3) 犯罪主體是…般主體;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拐賣婦女、兒童而故意造成被拐賣婦女,兒 童重傷或者死亡的,應當承擔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的刑事責任。(2分)
(4) 主觀方而必須是直接故意,并具有出賣謀利的目的。(2分)
5. 簡述破壞交通工具罪的概念和構成特征。
答:破壞交通工具罪,是指故意破壞火車、汽車、電車、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車、汽車、電車、 船只、航空器發(fā)生傾覆、毀壞危險,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5分)
5、本罪的構成特征是:
(1) 侵害的客體是公共交通運輸安全。侵犯的對象只能是正在使用過程中的火車、汽車、電車、船只、 航空器。(2分)
(2) 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對火車、汽車、電車、船只、航空器進行破壞,足以造成上述交通工具發(fā)生傾覆 或者毀壞危險的行為。本罪屬于危險犯。(3分)
(3) 木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1分)
(4) 主觀方面是出于故意。(1分)
6. 簡述搶劫罪的構成特征。
答:搶劫罪的構成特征是:
(1) 侵害的客體是復雜客體,即公私財產所有權和公民的人身權利。侵犯的對象是公私財產和他人人 身。(3分)
(2) 客觀方而表現(xiàn)為對財物所有人、持有人或者保管人當場使用暴力、脅
6、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劫取公 私財物,或者迫使其當場交出財物的行為。(4分)
(3) 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已滿14周歲的人犯本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3分)
(4) 主觀方而必須出于直接故意,并旦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2分)
7. 簡述妨害公務罪的概念和構成特征。
答:妨害公務罪,是指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 執(zhí)行職務或者履行職責,或者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zhí)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后果 的行為。(4分)
本罪的構成特征是:
(1)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和紅十字會的公務活動。侵犯的對象只能是正在依法執(zhí)行職務、履行職責 的國
7、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紅十字會工作人員。(3分)
(2)客觀方而表現(xiàn)為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人員、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紅十字會工作人員 依法執(zhí)行職務或者履行職責的行為,或者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zhí)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未使 用暴力、威脅方法,但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3分)
(3) 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1分)
(4) 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1分)
8. 簡述挪用公款罪的概念和構成特征。
答: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或者 挪用公款數(shù)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或者挪用公款數(shù)額較大、超過3個月未還的行為。(5分)
8、
本罪的構成特征是:
(1) 侵犯的的客體是復雜客體,即公共財產所有權和國家的廉政制度。(2分)
(2) 客觀方而表現(xiàn)為行為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或者挪用公款 數(shù)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或者挪用公款數(shù)額較大、超過3個月未還的行為。(2分)
(3) 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只能是國家工作人員o (2分)
(4) 主觀方面是故意。(1分)
9. 簡述搶劫罪的概念和構成特征。
答:搶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
(4分)
本罪的構成特征是:
(1) 侵害的客體是復雜客體,即公私財產所有權和公民的人身
9、權利。侵犯的對象是公私財產和他人人
身。(3分)
(2) 客觀方而表現(xiàn)為對財物所有人、持有人或者保管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劫取公 私財物,或者迫使其當場交出財物的行為。(2分)
(3) 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已滿14周歲的人犯本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2分)
(4) 主觀方而必須出于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1分)
10. 簡述交通肇事罪的概念和構成特征。
答:交通肇事罪,是指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因而發(fā)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 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4分)
本罪的構成特征是:
(1) 侵犯的客體是交通運輸安全。(2分)
(2)
10、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發(fā)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 大損失的行為。(2分)
(3) 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2分)
(4) 主觀方面是出于過失。(2分)
11. 簡述招搖撞騙罪與詐騙罪的主要區(qū)別。
答:招搖撞騙罪與詐騙罪的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在:
(1) 侵犯的客體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國家機關的威信及其對社會的正常管理活動;后者侵犯的則是公 私財產的所有權。(3分)
(2) 犯罪對象不同。前者的對象既包括錢財?shù)任镔|性利益,也包括非物質性利益;后者的對象則僅限 于錢財。(2分)
(3) 構成犯罪的手段不同。前者只能是采用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身份、地位、職稱的
11、方法進行欺騙; 后者則可以用任何方法進行詐騙。(3分)
(4) 犯罪數(shù)額不同。前者的成立不以詐騙財物數(shù)額較大為要件;后者則必須達到規(guī)定的數(shù)額才構成犯 罪。(2分)
(5) 犯罪目的不同。前者行為人可以是追求物質性利益,也可以是追求非物質性利益;后者則僅限于 非法占有物質性利益(公私財物)。(2分)
12. 簡述生產、銷售假藥罪的概念和構成特征。
答:生產、銷售假藥罪,是指違反國家藥品管理法規(guī),生產、銷售假藥,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行 為。(5分)
本罪的構成特征是:
(1)侵犯的客體是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身體健康和國家對藥品生產、銷售的管理制度。(2分)(2)客觀方面
表現(xiàn)為違反國家藥
12、品管理法規(guī),生產、銷售假藥,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行為。(1分)
(3)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包括自然人和單位。(2分)(4)主觀方而必須是故意。(1分)
13. 簡述誣告陷害罪的概念和構成特征。
答:誣告陷害罪,簡稱誣陷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實,向國家機關或者有關單位告發(fā),意圖使他人受刑 事追究,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5分)
本罪的構成特征是:
(1) 侵犯的客體是公民的人身權利和司法機關的正?;顒?。(2分)
(2) 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行為人實施了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并向國家機關或者有關單位告發(fā),情節(jié)嚴重 的行為。(1分)
(3) 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1分)
(4) 主觀方面必須是直接
13、故意,并具有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目的。(2分)
14. 簡述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的概念及其與投放危險物質罪的區(qū)別。
答: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是指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嚴重擾 亂社會秩序的行為?(4分)
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與投放危險物質罪的主要區(qū)別在于:
(1) 侵犯的客體不同。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侵犯的客體是社會公共秩序;投放危險物質罪侵犯的客體 是公共安全。(2分)
(2) 投放的物質屬性不同。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所投放的是不具有爆炸性、39害性、放射性、傳染病 病原體等危險屬性的物質,投放危險物質罪所投放的必須是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 質
14、?(3分)
(3) 故意的內容不同.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是以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為故意內容的;投放危險物質罪則 是以危害公共安全為故意內容的。(3分)
15. 簡述抗稅罪的概念和構成特征。
答:抗稅罪,是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故意違反稅收法規(guī),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應繳稅款的行 為。(5分)
本罪的構成特征是:
(1) 侵犯的客體是復雜客體,即國家的稅收征管制度和執(zhí)行征稅職務活動的稅務人員的人身權利。(2 分)
(2) 客觀方而表現(xiàn)為違反稅收法規(guī),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行為。(2分)
(3) 本罪主體為特殊主體,即必須是負有納稅義務的納稅人或者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義務的扣繳 義務人。(2分)
(4) 主觀方面是出于故意。(1分)
16. 簡述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與投放危險物質罪的區(qū)別。
答:主要區(qū)別在于:
(1) 侵犯的客體不同。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侵犯的客體是社會公共秩序;投放危險物質罪侵犯的客體 是公共安全。(3分)
(2) 投放的物質屬性不同。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所投放的是不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 病原體等危險屬性的物質;投放危險物質罪所投放的必須是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 質。(5分)
(3) 故意的內容不同。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是以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為故意內容的;投放危險物質罪則 是以危害公共安全為故意內容的。(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