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通史版文檔:第2部分 第4單元 第9講 晚清經濟結構、社會生活的變化與“向西方學習”的思潮

上傳人:無*** 文檔編號:77633014 上傳時間:2022-04-20 格式:DOC 頁數(shù):27 大?。?70.50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通史版文檔:第2部分 第4單元 第9講 晚清經濟結構、社會生活的變化與“向西方學習”的思潮_第1頁
第1頁 / 共27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通史版文檔:第2部分 第4單元 第9講 晚清經濟結構、社會生活的變化與“向西方學習”的思潮_第2頁
第2頁 / 共27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通史版文檔:第2部分 第4單元 第9講 晚清經濟結構、社會生活的變化與“向西方學習”的思潮_第3頁
第3頁 / 共27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通史版文檔:第2部分 第4單元 第9講 晚清經濟結構、社會生活的變化與“向西方學習”的思潮》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歷史一輪復習通史版文檔:第2部分 第4單元 第9講 晚清經濟結構、社會生活的變化與“向西方學習”的思潮(2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第9講 晚清經濟結構、社會生活的變化與“向西方學習”的思潮 (對應學生用書第77頁) 考點1 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 [識記—基礎知識梳理] 一、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1.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 (1)原因 ①鴉片戰(zhàn)爭后,洋紗大量涌入中國東南沿海市場。 ②列強大量收購中國的農副土特產品。 (2)標志:手工棉紡織業(yè)的衰敗標志著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3)表現(xiàn) ①洋紗取代土紗,使“紡”與“織”分離。 ②洋布取代土布,使“織”與“耕”分離。 ③中國的農副土特產日益商品化。 ④一批傳統(tǒng)的手工業(yè)走向沒落,如家庭棉紡織業(yè)等。 (4)影響

2、 ①瓦解著自然經濟,但自然經濟仍占統(tǒng)治地位。 ②客觀上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勞動力和商品市場,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yè)的興起。 [圖解歷史] 自然經濟的解體 2.洋務運動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的窘境。 (2)目的:利用西方先進的科技,維護清朝統(tǒng)治。 (3)活動 ①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以“自強”為旗號,創(chuàng)辦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創(chuàng)辦民用企業(yè):以“求富”為旗號,創(chuàng)辦輪船招商局和開平煤礦、漢陽鐵廠等。 ③籌劃近代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 ④興辦近代教育:創(chuàng)辦京師同文館等一批新式

3、學堂,并選派留學生出國深造。 (4)結果:清軍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慘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 企業(yè)性質:采用官辦,或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形式,部分引進西方先進管理經營方式,但存在封建衙門式管理、生產消耗高、洋人壟斷生產技術大權等弊端。 (5)影響 ①引進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學技術,培養(yǎng)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②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③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④邁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思維升華] 認識洋務運動的特點 (1)目的上:是鎮(zhèn)壓國內人民的反抗,應對外患,維護封建統(tǒng)治。 (

4、2)內容上:只片面學習西方軍事技術,而不變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3)結局上:并未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失敗證明了洋務運動的失敗。 3.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1)原因 ①客觀條件: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 ②刺激因素:外商企業(yè)的豐厚利潤。 ③誘導因素:洋務派引進的西方先進生產技術。 (2)代表:上海的發(fā)昌機器廠、廣東南海的繼昌隆繅絲廠、天津的貽來牟機器磨坊等。 (3)特點:采用機器生產;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qū),內地較少;以輕工業(yè)為主,重工業(yè)很少。 (4)影響: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發(fā)生變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新的階級力量產生。 [易誤辨析]“中國近

5、代工業(yè)”中的“近代” “中國近代工業(yè)”中的“近代”不是指其產生和發(fā)展于近代歷史時期,而是指采用機器生產的企業(yè),是相對于手工勞動的手工工場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資企業(yè)、洋務企業(yè)和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 二、社會生活的變遷 1.物質生活的變遷 (1)原因 ①外因:西方文化的逐步滲透。 ②內因:晚清政府的推動。 (2)表現(xiàn) ①服飾:鴉片戰(zhàn)爭后,“洋布”“洋裝”進入中國城市百姓生活,服飾由拘謹、保守、呆板、等級森嚴,逐漸向美觀、適體、方便、平民化轉變。 ②飲食: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開始出現(xiàn)西餐館、咖啡店等。吃西餐成為有錢人的一種時尚。 ③住宅:中國一些官員和商人建起歐

6、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特別提醒] 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規(guī)律 (1)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向西方學習。 (2)社會生活的變化隨著中國近代社會經濟、社會思想的變化而不斷加深。 (3)社會生活的變化在地域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 (4)變化的實質是東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結果是中西方文化逐漸融合,且保留了中華民族特色。 2.交通、通訊和大眾傳媒 (1)交通 ①鴉片戰(zhàn)爭后,列強設立輪船公司。 ②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創(chuàng)辦輪船招商局,這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航運企業(yè)。 ③19世紀70年代,外國人修建淞滬鐵路。 ④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修建唐胥鐵路。 (2)通訊

7、 ①19世紀70年代,丹麥電報公司在上海建起一個電報機房。 ②1877年,福建巡撫丁日昌在臺灣架設第一條有線電報線。 ③19世紀80年代,外國開始在上海設立電話公司。 (3)大眾傳媒 ①19世紀中期前后,外國人開始在華辦報。 ②19世紀70年代起,中國人自辦的報刊出現(xiàn)。 ●[選修融會] “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選修4) 1.主要活動與貢獻 (1)中西結合,建造灤河鐵路大橋。 (2)修筑京張鐵路等鐵路工程,自行設計和修筑“人”字形鐵路,創(chuàng)造了中國鐵路史奇跡。 (3)督辦川粵漢鐵路。 (4)監(jiān)管中東鐵路。 2.歷史評價 中國首位杰出的愛國鐵路工程師,有

8、“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理解—史料研習歸納]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史料一 1838—1852年英國制造品輸華值圖(年平均數(shù)) 單位:鎊 ——嚴中平《中國近代經濟史》 史料二 1840年后,長江三角洲的村鎮(zhèn)無不受到開埠帶來的影響。時人有詩:蠶事乍畢絲事起,鄉(xiāng)農賣絲爭赴市?!≠Z收買交大賈,大賈載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國正通商……番舶來銀百萬計,中國商人皆若狂。今年買經更陸續(xù),農人紡經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紡車,無復有心種菽粟。 ——摘編自清末史志資料 [史料解讀] (1)史料一中注意觀察數(shù)據(jù)的變化趨勢。由第一時間段“882 495鎊”到第二時間

9、段“2 090 406鎊”,說明英國輸華商品呈增長趨勢。但從第二時間段到第三時間段呈現(xiàn)下降趨勢,說明其在華銷售受阻。 (2)史料二中“1840年后”“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國正通商”說明上海開埠后,農產品和手工業(yè)品大量出口,對外貿易興盛,沖擊了中國原有的經濟結構。 [史料運用] (1)根據(jù)史料一,分析說明英國制造品輸華值發(fā)生變化的原因。 [提示] 前期增長是開放五處通商口岸的結果;后期下降與自然經濟對商品經濟的本能抵制有關。 (2)閱讀史料二中的詩,結合時代大背景,分析長江三角洲的村鎮(zhèn)經濟發(fā)生的重大變動。 [提示] 自然經濟加速解體;農產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場的影響;農業(yè)經濟與商

10、品經濟的關系發(fā)生變化。 [史論歸納] 多角度認識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角度 變動 實質評價 生產 模式 商品經濟逐漸取代自然經濟的主導地位,自然經濟逐步瓦解 (1)從農耕文明向工業(yè)文明演進,逐步走向工業(yè)化、市場化 (2)伴隨著中國半殖民地化的歷程,是被迫和痛苦的,但客觀上是進步的 經濟 結構 工業(yè)逐漸取代農業(yè)成為經濟的主體,外國資本、官僚資本(洋務企業(yè))、民族資本是近代中國三種主要的工業(yè)資本形式 對外 交流 中國日益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閉關鎖國政策和狀態(tài)被打破 國家 政策 從“抑商”向“扶商”轉變 近代交通事業(yè)的曲折發(fā)展 史料一 1879年

11、,李鴻章為了將唐山開平煤礦的煤炭運往天津,奏請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鐵路。李鴻章的奏請最初得到清政府的批準,隨后便遭到頑固的王公大臣的群起攻擊。他們說什么火車會“煙傷禾稼,震動寢陵(清朝皇陵)”,會“驚耳駭目,鬼神呵譴”。他們的結論是,鐵路“為祖宗所未創(chuàng),應當立予停止,以維國本而順輿情”。面對強大的守舊勢力,清政府的當權者撤銷了原議,決定將鐵路縮短,僅修唐山至胥各莊一段…… ——《中國鐵路的發(fā)展歷程》 史料二 甲午戰(zhàn)后中國鐵路事業(yè)的格局之一……至1911年,中國共建鐵路8200千米,其中帝國主義直接投資修筑的鐵路占46%,貸款建筑的鐵路占40%,中國人自建的鐵路僅1200千米,只占14%……一些

12、閉塞地區(qū)的經濟因鐵路而活躍,一些古老的城鎮(zhèn)因鐵路而面目一新。鐵路在暢運經濟、帶動繁榮的同時還意味著信息的流通、知識的傳播,意味著建立“鐵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種生產過程”,所有這一切,無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國傳統(tǒng)社會“自給自足的惰性”,推動現(xiàn)代化進程。 ——周積明《最初的紀年——中國早期現(xiàn)代化研究》 [史料解讀] (1)史料一反映了洋務運動時期發(fā)展鐵路交通的原因和艱難歷程。洋務派發(fā)展鐵路交通是為了解決軍用工業(yè)能源運輸問題,而傳統(tǒng)觀念和封建頑固勢力阻礙近代鐵路的興建。 (2)史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國興建鐵路的特點。帝國主義國家在華投資修筑的鐵路長度大大超過了中國人自建鐵路長度;帝國主義國家控制了中國

13、的鐵路修筑權。 [史料運用] (1)根據(jù)史料一,分析修建唐胥鐵路的原因。結合所學簡要分析近代阻礙我國鐵路建設的主要因素。 [提示] 原因: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fā)展,軍事工業(yè)面臨能源運輸?shù)睦щy。 主要因素:傳統(tǒng)觀念和守舊力量的阻礙;清政府頑固派的迂腐守舊和政局動蕩;外國資本主義的壓制。 (2)根據(jù)史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中國興建鐵路的特點及認識。 [提示] 特點:帝國主義國家在華投資興建的鐵路長度大大超過了中國人自建的鐵路;帝國主義國家控制了中國鐵路修筑權。 認識:鐵路是世界科技進步與工業(yè)革命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改變落后的局面,推動中國經濟走向近代化;便于帝國主義對中國輸出資本和掠

14、奪財富,加深了中國經濟的半殖民地化。 [史論歸納] 全面理解中國近代交通事業(yè)發(fā)展的特點及成因 1.特點 (1)近代中國交通業(yè)逐漸開始近代化的進程,鐵路、水運和航空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 (2)近代中國交通業(yè)受到西方列強的控制和操縱。 (3)地域之間的發(fā)展不平衡。 2.成因 (1)先進的中國人為救國救民,積極興辦近代交通,促進中國社會的發(fā)展。 (2)工業(yè)革命的成果傳入中國,為近代交通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物質條件。 (3)列強為了擴大在華的經濟利益,加強對中國的控制,鎮(zhèn)壓中國人民的反抗,始終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控制和操縱中國的交通業(yè)。 (4)中國各地經濟發(fā)展嚴重不平衡

15、,這就決定了各地交通發(fā)展的不平衡。 [應用—對點強化訓練] 1.當清朝在兩次鴉片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太平天國起義對社會經濟破壞嚴重的背景下,以曾國藩和李鴻章為代表的中興大臣,開始主動改革開放,發(fā)展“洋務運動”。在這樣的特殊背景下,誕生了一批亦官亦商的團體——“紳商”。紳商的誕生(  ) 【導學號:61600040】 A.客觀上推動經濟結構的變動 B.導致清末政治的日益惡化 C.壯大了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 D.促成“四民社會”的解體 A [根據(jù)材料紳商是亦官亦商的團體,他們從事工商業(yè)活動,有利于瓦解小農經濟,刺激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客觀上推動經濟結構的變動,故A項正確。] 2.第二

16、次鴉片戰(zhàn)爭后,許多中國船只懸掛外國國旗,向外國公司購買票證,享受外商待遇,沿途關卡不交稅厘,并可規(guī)避被征收、敲詐等風險。這一現(xiàn)象反映出(  ) A.政府管理不善導致利權流失 B.列強利用特權壓制民族工業(yè) C.中外商人勾結損害國家利益 D.民族企業(yè)合法權益缺乏保障 D [根據(jù)材料中“許多中國船只懸掛外國國旗,向外國公司購買票證,享受外商待遇,沿途關卡不交稅厘,并可規(guī)避被征收、敲詐等風險”說明當時我國民族工業(yè)的利益得不到合法保護,所以只能借助外國的名號,故D項正確。] 3.1896年6月30日,上?!渡陥蟆飞系摹缎靾@告白》登出告示:本園于廿日起,每夜開放至十二點鐘止,內設西洋

17、影戲?!瑫r穿插唱戲、“雜?!焙汀皯蚍ā薄_@反映了(  ) A.徐園成為中國最早的電影院 B.西方電影成為主要的娛樂方式 C.西洋電影與傳統(tǒng)戲曲互為促進 D.娛樂方式日趨多樣化 D [僅根據(jù)個例不能斷定“最早”,故A項錯誤;僅根據(jù)一個影院的情況,不能得出電影成為主要娛樂方式,故B項錯誤;材料不能體現(xiàn)二者間存在互為促進的關系,故C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內設西洋影戲……穿插唱戲、‘雜耍’和‘戲法’”可知,這表明人們娛樂方式存在多種選擇,故D項正確。] 4.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電車公司頒布了乘車守則若干條,其中規(guī)定:不準在車輛行駛時上下車,不準頭和手伸出車外,不準在車

18、廂內吸煙,不得在車上講污言穢語,不得在車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車,不得穿著污穢衣衫上車,傳染病患者不得乘車,不得帶狗等動物上車等等。該守則(  ) 【導學號:61600041】 A.有意貶損中國人的道德水準 B.只適用于租界內的中國人 C.與中國傳統(tǒng)習俗發(fā)生抵觸 D.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識養(yǎng)成 D [材料中的乘車規(guī)定是符合文明規(guī)范的,不是有意貶損中國人的道德水準,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這些乘車規(guī)則只適用于租界內的中國人,故B項錯誤;中國傳統(tǒng)習俗也具有講衛(wèi)生、講禮貌的內容,故C項錯誤;從材料中的乘車文明規(guī)范可知,這有利于市民公共道德的培養(yǎng),故D項正確。] 考點2 從“師夷長技

19、”到維新變法 [識記—基礎知識梳理] 一、“睜眼看世界” 1.背景 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清朝國勢漸趨衰落,讀書人、統(tǒng)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國”迷夢中不能自拔。 2.概況 (1)林則徐:被譽為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持編輯《四洲志》《華事夷言》等書籍,為當時的抗英斗爭提供了參考。 (2)魏源:編成《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邁出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 (3)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提出“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口號,逐步形成“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導了洋務運動。 [概念闡釋]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是洋務運

20、動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jù)。這一思想的核心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立國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鞏固根本的切實手段,不能混為一談。其實質是在不觸動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達到強化封建制度,鞏固封建統(tǒng)治的目的。 二、維新變法 1.背景 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和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思想應運而生。 2.資產階級維新思想 (1)康有為: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義提出變法要求。 (2)梁啟超:維新思想的主要宣傳者。發(fā)表《變法通議》,等一系列文章,宣傳民權學說,提倡維新變法。指出變法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 (3)譚嗣同:維新派中的激進派。對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和綱常名教

21、進行了大膽的批判。 (4)嚴復:翻譯《天演論》,認為人類社會同樣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天演法則的支配。 [易誤警示] 早期維新派的主張與康梁維新思想 (1)早期維新派只是針對具體問題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張,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也沒有付諸實踐。 (2)康梁維新思想不僅提出了改革的具體方案,還為變法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歷史依據(jù),使變法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與挽救民族危亡相結合,迅速發(fā)展為救亡圖存的政治運動。 三、走向共和 1.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方案初步實現(xiàn) (1)方案的提出:1894年,在興中會的秘密誓詞中,孫中山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的主張。 (

22、2)正式確立:1905年,“同盟會”成立,明確將“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定為政治綱領。 (3)初步實現(xiàn):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正式成立。 2.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論戰(zhàn) (1)圍繞的問題: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體。 (2)實質:圍繞三民主義展開論戰(zhàn)。 (3)影響:大大促進了民主思想的傳播,為民主革命的爆發(fā)做好了輿論上的準備。 [易誤警示] 正確認識資產階級維新派與革命派 資產階級維新派與革命派雖然具體主張不同,但都屬于資產階級政治派別,二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追求資產階級民主政治,要求發(fā)展資本主義。 ●[選修融會] 戊戌變法(選修1)

23、 1.歷史根源 (1)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峻。 (2)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激化,清政府面臨統(tǒng)治危機。 (3)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為戊戌變法奠定了經濟和階級基礎。 (4)康、梁維新思想為戊戌變法奠定了思想基礎。 2.百日維新 (1)政治:鼓勵官紳士民上書言事;精簡機構,裁減冗員。 (2)經濟:設立農工商總局,鼓勵發(fā)展農工商業(yè)。 (3)文教:改革科舉制度;鼓勵私人辦學;準許民間創(chuàng)辦報館、學會;設立譯書局。 (4)軍事:建立新式軍隊,裝備新式兵器,按新法練兵。 3.失敗原因 (1)根本原因:資產階級維新派勢力過于弱小,封建頑固勢力十分強

24、大。 (2)主觀原因:既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又脫離廣大人民群眾。 4.歷史影響 (1)戊戌變法是一場政治改革運動,維新派以變法圖強、救亡圖存為目標,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愛國熱情。 (2)是資產階級變革社會制度的初步嘗試,他們試圖實行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發(fā)展民族資本主義,符合歷史發(fā)展的趨勢。 (3)是近代中國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理解—史料研習歸納] “中體西用”思想的認識 史料一 上海格致書院考課題表 類別 命題者 試題 格致(自然 科學)類 龔照瑗 泰西格致之學與近刻翻譯諸書,詳略得失,何者為最要論 教育類 劉坤一 中國一鄉(xiāng)一邑

25、皆有書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舉。而泰西藝學,亦各有書院……中西書院不同,其為育才一也?;蛑^綱常政教,中國自有常經,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廣益。第中西之載籍極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綜條貫,各盡所長歟?試互證而詳論之 治術類 周馥 中國近日講求富強之術,當以何者為先論 史料二 就對中國近代的影響來說,洋務運動本質上是一場中國式的“工業(yè)革命”。之所以這樣說……歸根結底,當時的中國并非一個近代國家,政府不是一個近代化的國家政府,用舊有思維定式去帶領整個國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場悲劇。 ——李小慶《中國式“工業(yè)革命”的根底》 [史料解讀] (1)史料一中考課題表試題的類別有格致(自然

26、科學)類,體現(xiàn)了學習西方自然科學方面的近代化特點。 (2)史料二從兩個方面分析了洋務運動的積極影響和失敗的原因,省略號是將史料二分層的關鍵符號。第一句話從經濟近代化角度說明了洋務運動的實質和作用;第二句話中的“舊有思維定式”指“中體西用”思想,從側面指明了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史料運用] (1)史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該表述內容的傳統(tǒng)性體現(xiàn)在哪里? [提示] 表述:或謂綱常政教,中國自有常經,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廣益。傳統(tǒng)性的體現(xiàn):堅持綱常政教。 (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現(xiàn)象?對近代中國的歷史進程產生了什么影響? [提示] 現(xiàn)象:部分開明知識分子認識到了洋務

27、運動的局限性。影響:推動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內容由器物到政治制度的飛躍。 [史論歸納] “師夷長技以制夷”與“師夷長技以自強”比較 (1)相同:都代表地主階級的利益;都是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都主張學習西方科技。 (2)不同 ①具體目的不完全相同:前者突出抵抗侵略,后者首先是為了鎮(zhèn)壓人民革命。 ②主張的實踐程度不同:前者幾乎沒有具體實踐,后者則進行了長達三十多年的實踐活動。 康梁維新思想的主張和特點 史料一 臣竊聞東西各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國會者,君與國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也。蓋自三權鼎立之說出,以國會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總之……人主尊為神圣,不受責任,

28、而政府代之,東西各國皆行此政體,故人君與千百萬之國民,合為一體,國安得不強?……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則中國之治強,可計日待也。 ——康有為《請定立憲開國會折》 史料二 為了在王權承認的“合法性”范圍內偷運西學之果,康有為在變法的整個過程中不得不始終小心翼翼地從“奉天承運”“圣人之作”的傳統(tǒng)象征系統(tǒng)內拾取古已有之的變化之道?!M管康有為之變法理論似乎處處引經據(jù)典,旁征博引,不敢逾越古典圣賢所訂準繩,但言行舉止中卻不時透露出叛逆色彩。 ——許紀霖、陳達凱主編《中國現(xiàn)代化史》 [史料解讀] (1)史料一中“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

29、之制”說明康有為主張向西方學習,變革政治制度。 (2)史料二中“偷運西學之果”指宣揚維新變法、仿西方政制。“不敢逾越古典圣賢所訂準繩”說明康有為沒有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 [史料運用] (1)史料一中康有為在《請定立憲開國會折》中提出了哪些政治設想? [提示] 開國會,定憲法,實行三權分立、君主立憲。 (2)根據(jù)史料二,康有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體”中偷運西學的“移花接木”方法,給皇帝講“必當變法”的道理,這反映了維新思想的突出特點是什么? [提示] 把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同中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相結合。 [史論歸納] 康梁維新思想的特點、成因 1.特點 (1)中西融合:把西方

30、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說同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借助儒家思想宣傳西方資產階級學說。 (2)救亡圖存:體現(xiàn)中國社會面臨崩潰和民族危機深重的現(xiàn)實,蘊涵了救亡圖存、發(fā)展資本主義的強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軟弱性、妥協(xié)性的特點。 (3)由理論到實踐:把維新思想轉變?yōu)榫S新變法運動,最終推動了戊戌變法運動的實現(xiàn)。 2.成因 (1)客觀原因:當時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頑固勢力十分強大。 (2)主觀原因:康梁作為民族資產階級上層分子的代表,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其思想認識具有局限性,幻想“中西結合”。 (3)歷史原因:儒家思想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是

31、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主流思想;康有為本身也是一位今文經學大師,對儒家學說有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儒學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和影響,借助儒家思想來宣傳維新思想會減少變法的阻力。 [應用—對點強化訓練] 1.咸豐十年(1860年),曾國藩上書皇帝說:“自古外夷之助中國,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馭夷之道,貴識夷情。目前資夷力以助剿濟運,得紓一時之憂;將來師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遠之利”。由此可知曾國藩(  ) A.繼承了“師夷制夷”思想 B.認為應全面向西方學習 C.強烈的“天朝上國”思想 D.主張“中體西用”思想 A [由題干信息可以得出曾國藩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抵御外來

32、的侵略,故A項正確;曾國藩只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并不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故B項錯誤;曾國藩的思想中雖然仍有“天朝上國”的認識,但畢竟已經承認西方的先進技術,故C項錯誤;曾國藩作為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主張“中體西用”,但不合題意,故D項錯誤。] 2.晚清時期有思想家提出:“夫中學體也,西學用也,無體不立,無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泯中西之界,化新舊之門戶,庶體用并舉,人多通才?!痹撝鲝?  ) A.本質上屬于地主階級洋務派思想 B.是對“中體西用”思想的發(fā)展 C.否定了傳統(tǒng)文化,主張全面學習 D.提倡維護傳統(tǒng)文化,反對西方學說 B [結合所學知識,洋務派主張“

33、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與題目中的中西并重不同,故A項錯誤,B項正確;材料主張“中西并重”,并未出現(xiàn)完全否定中或西的現(xiàn)象,故C、D兩項錯誤。] 3.學者張鳴在《再說戊戌變法》中說:“從某種意義上講,康黨(即維新派)是中國社會急于事功(改變中國命運)的普遍心理造就出來的一批特別熱衷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意在強調維新派能登上歷史舞臺是因為 (  ) A.急于改變中國命運的社會心理 B.民族危機的日益加深 C.社會各階層普遍接受變革思想 D.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A [根據(jù)材料“中國社會急于事功(改變中國命運)的普遍心理造就出來的一批”可知,其意在強調維新派能登上歷史舞

34、臺是因為急于改變中國命運的社會心理造成的,故A項正確。] 4.“顧論者徒夸其水師之練習,營務之整頓,火器之精良,鐵甲戰(zhàn)艦之縱橫無敵,為足見其強;工作之眾盛,煤鐵之充足,商賈之轉輸負販及于遠近,為足見其富,遂以為立國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強之末而非其富強之本也。”這說明王韜主張(  ) A.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B.學習制度,改革強國 C.武裝暴動,革命救國 D.實業(yè)救國,商戰(zhàn)富國 B [根據(jù)材料“顧論者徒夸其水師之練習……遂以為立國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強之末而非其富強之本也”可知,王韜認為洋務派企圖通過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就使清王朝走向獨立自強道路的愿望,屬于舍本逐利和無法實現(xiàn)

35、的愿望,其引申主張即力主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故B項正確。] (對應學生用書第83頁) 2012—2017全國卷考情統(tǒng)計與分析 考點 卷別   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yè)的興起 晚清社會生活的變遷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康梁維新思想 全國卷Ⅰ 2013·晚清現(xiàn)代化的趨勢;2014·自然經濟頑強抵抗;2015·小農經濟頑強抵抗外國經濟;2016·中國卷入世界市場;2016·洋務運動;2017·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 —— 2013·維新思想與現(xiàn)代化;2015·康有為的儒學認識;2017·清末留學熱潮 全國卷Ⅱ 2016·中國卷入世界市場;2016·16世紀

36、以來中國的海外移民;2017·洋務運動商辦福州船政局 2014·近代中國物質生活的變化——服飾變革 2014·維新思想與服飾改革;2015·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 全國卷Ⅲ 2016·19世紀末20世紀初清政府自開商埠;2017·晚清民族工業(yè)的初步發(fā)展 —— 2016·梁啟超的“詩界革命”;2016·張之洞維護傳統(tǒng)思想 全國卷 2012·民族工業(yè)的初步發(fā)展 —— 2012·“沖擊—反應”模式 考情分析 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是高考考查重點,中國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化主要是指近代經濟的出現(xiàn),實際是中國經濟的近代化歷程,是中國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在近代史中處于核心地位。康梁維新

37、思想也是高考重點,選擇題、非選擇題均有涉及。試題強調能力立意,不拘泥于教材表述和教材結論,學科特色突出。加強對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考查、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內涵、呼應現(xiàn)實熱點問題、注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引導等學科素養(yǎng)在試題中均有體現(xiàn)。因此在備考中,在把握維新思想主干的同時,更要注意拓展知識,多角度的分析問題,提升學科素養(yǎng)。 高考命題探究——找規(guī)律 立足時空觀念——主干知識遷移考 1.(2015·全國卷Ⅰ)1852年,一位在華英國人在報告中稱,英國商人運往倫敦的中國生絲是以“無用的”曼徹斯特上等棉布包裝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裝的主要是中國產的土布。包裝布的這種變化反映了當時( 

38、 ) A.中國的土布質量粗糙 B.英國棉布價格更具優(yōu)勢 C.中國生絲在英國暢銷 D.英國棉布在中國滯銷 D [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1852年”“‘無用的’曼徹斯特上等棉布”。1852年是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材料中以“‘無用的’曼徹斯特上等棉布”取代“中國產的土布”用于包裝,說明曼徹斯特上等棉布在以自給自足為主的小農經濟的中國銷路不暢,故選D項。] 2.(2014·全國卷Ⅰ)據(jù)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費英國棉紗、棉布9.09便士,而中國是0.94便士。這反映出當時中國(  ) A.經濟受到鴉片戰(zhàn)爭的破壞 B.實行保護本國經濟的政策 C.經濟的發(fā)展水平低于印

39、度 D.傳統(tǒng)的小農經濟根深蒂固 D [1853年時,英國商品因鴉片戰(zhàn)爭中清政府戰(zhàn)敗簽訂《南京條約》而大量涌入中國市場,但中國人均消費的英國棉紗、棉布遠低于印度的人均消費,根本原因是中國小農經濟發(fā)達,對英國商品進行頑強的抵制,故選D項。] [名師點撥] 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的大門被打開,中國逐步淪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國的自然經濟解體,經濟結構發(fā)生變動,社會出現(xiàn)轉型,中國的近代化在艱難跋涉中前進。全國卷命題依托教材主干知識,引用新材料,創(chuàng)設新情境,考查這一階段的階段特征及各種變化。 3.(2014·全國卷Ⅱ)1892年,維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設議院、改試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

40、為在奏議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維新派如此重視“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營造改制的社會氛圍 C.中國需改變對外形象 D.長袍馬褂代表了守舊勢力 B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維新派的目的??涤袨檎J為欲伸民權,必廣民智,欲啟民智,必先革除惡風陋習,故其主張易服主要是為變法營造社會氛圍,故選B項。] [名師點撥] “衣食住行”是近代社會生活變遷的一個側面,是教材的主干知識,透過“衣食住行”的變化,挖掘其背后的歷史信息,調動和遷移所學知識來解決歷史問題是高考的命題點所在,復習時應重點關注。 4.(2015·全國卷Ⅱ)康有為在《新學偽經考

41、》中認為,被奉為儒家經典的古文經實系偽造。1891年該書刊印后風行國內,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毀。這主要是因為該書旨在(  ) A.揭露歷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論 C.倡導變法維新 D.顛覆孔孟學說 C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康有為寫作《新學偽經考》的目的。《新學偽經考》倡導變法,觸犯了頑固派的利益,因此才會遭到清政府禁毀,故A項錯誤,C項正確。康有為把西方民主思想與儒家思想相融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學說宣傳變法,主要是為了減少變法的阻力,故B、D兩項錯誤。] 5.(2010·全國卷)1902-1906年,京師大學堂師范館只有學生512人,其中舉人62人、貢生48人、生員232人

42、、監(jiān)生84人。這表明此時(  ) A.傳統(tǒng)教育制度穩(wěn)定發(fā)展 B.新式學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學生以求取功名為目的 D.教育制度處于轉型時期 D [京師大學堂是維新變法時期創(chuàng)辦的近代新式學堂,但學生中卻有大量的科舉士人,這說明近代中國教育仍然保留了大量傳統(tǒng)因素,更體現(xiàn)了近代中國教育的轉型特征。] [名師點撥] 西學東漸在全國卷高考中命題出現(xiàn)率較高,尤其是維新思想,幾乎每年都有立足時空觀念、不同形式的命題。試題更多地體現(xiàn)出綜合性、靈活性的取向,注重通過知識的整合和遷移考查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 立足史料實證——創(chuàng)設情境靈活考 6.(2017·全國卷Ⅰ)1904年,湖南、四川、江

43、蘇、廣東、福建等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9個省份留日學生共計1883人,占全國留日學生總數(shù)的78%,直隸亦有172人,山西、陜西等其他十幾個省區(qū)僅有351人。影響留日學生區(qū)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區(qū)經濟文化水平與開放程度有別 B.革命運動在各地高漲程度存在差異 C.清政府鼓勵留學的政策發(fā)生變化 D.西方列強在中國的勢力范圍不同 A [由于近代開辟的通商口岸多在長江流域和東南沿海地區(qū),這些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較內地高,人們思想較為開放,因此留日學生多集中在上述地區(qū)。出現(xiàn)留日學生區(qū)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地區(qū)經濟文化水平與開放程度有別,A項正確。] 7.(2010·全國

44、卷)19世紀中期,許多與西學相關的“日本新詞”來自中國,而在20世紀初年,大量與西學相關的“日本新詞”,如勞動、方針、政策、理論等迅速傳入中國。出現(xiàn)這一變化的決定性因素是(  ) A.中國留學日本人數(shù)增多 B.中國在甲午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 C.日本明治維新成效顯著 D.日本先于中國接觸西學 C [題干體現(xiàn)了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日本新詞”的變化,由來自中國到影響中國,這時期起決定作用的是日本自身的發(fā)展并為亞洲鄰國提供啟迪和經驗,C項正確。] [名師點撥] 全國卷在本講中的命題,注重采用“提供新材料,設定新情境,考查新問題”的方式進行命制,材料的選擇、情境的設置和問題的設定主要依據(jù)歷

45、史學的發(fā)展趨勢、新的科研成果、高校教學的基本內容和中學歷史教學內容的結合,從能力目標出發(fā)確定立意。 8.(2017·全國卷Ⅲ)1897年,有人指出:“中國創(chuàng)行西法已數(shù)十年,皆屬皮毛,空言無補。至今兩年來,忽大為變動,如郵政、銀行、鐵路,直見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輪,風氣之開,人力誠難阻隔也?!碑a生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維新變法運動迅速興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辦企業(yè) C.列強對華資本輸出減少 D.政府放寬了興辦實業(yè)的限制 D [從材料中信息“至今兩年來,忽大為變動”,可推斷材料中的現(xiàn)象為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出現(xiàn)的。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清政府為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困難,放

46、寬了對民間設廠、興辦實業(yè)的限制,因而出現(xiàn)了材料中的現(xiàn)象,D項正確;維新變法運動迅速興起是在1898年,與材料中的時間信息不符,A項錯誤;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辦企業(yè)是在19世紀70年代,90年代趨向衰落,B項錯誤;19世紀末列強對華資本輸出應該是增多而不是減少,C項錯誤。] 9.(2012·全國卷)1895年,身為狀元的張謇開始籌辦紗廠,他稱自己投身實業(yè)是“捐棄所恃,舍身喂虎”。這反映出張謇(  ) A.毅然沖破視商為末業(yè)的傳統(tǒng)觀念 B.決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業(yè)競爭 C.預見到國內工商業(yè)發(fā)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潤為目的的冒險精神 A [“捐棄所恃,舍身喂虎”體現(xiàn)了張謇在

47、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認識到興辦實業(yè)對于救國的重要性,但是在傳統(tǒng)的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下,商業(yè)一直被視為末業(yè),而身為狀元的張謇為了救國,毅然沖破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投身于實業(yè)救國的實踐中,故選A項。] [名師點撥] 全國卷試題往往采取“創(chuàng)設新情境,考查新問題”的方式進行命制。材料的選擇、情境的設置和問題的設定主要依據(jù)歷史學發(fā)展的趨勢、高校教學的基本內容和中學歷史教育內容的結合,運用這些方式考查考生歸納、探究、分析問題的能力。 立足歷史解釋——方法能力創(chuàng)新考 10.(2017·全國卷Ⅰ)開平煤礦正式投產時,土煤在國內從一個通商口岸裝船到另一個通商口岸卸貨,須繳納出口稅和復進口稅,每噸稅金達1兩以上,比

48、洋煤進口稅多20余倍。李鴻章奏準開平所產之煤出口稅每噸減為1錢。這一舉措(  ) A.增強了洋務派興辦礦業(yè)的信心 B.加強了對開平煤礦的管理 C.擺脫了列強對煤礦業(yè)的控制 D.保證了煤礦業(yè)穩(wěn)健發(fā)展 A [根據(jù)題干信息可知,原來的土煤“每噸稅金達1兩以上,比洋煤進口稅多20余倍”“李鴻章奏準開平所產之煤出口稅每噸減為1錢”,這樣減輕了稅收對開平煤礦的壓力,增強了洋務派興辦礦業(yè)的信心,A項正確;題干僅僅說明政府降低稅率,不能說明加強了對開平煤礦的管理,B項錯誤;此舉對抵制列強對煤礦業(yè)的控制有一定作用,但并沒有擺脫列強對煤礦業(yè)的控制,C項錯誤;降低稅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煤礦業(yè)的發(fā)

49、展,但洋務企業(yè)本身存在著很多弊端,不可能實現(xiàn)煤礦業(yè)穩(wěn)健發(fā)展,D項錯誤。] 11.(2017·全國卷Ⅱ)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撥各省,并不索取原價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費由用船一方撥付,采取“協(xié)造”方式生產。這種變化反映了(  ) A.軍用工業(yè)由官辦轉為商辦 B.“協(xié)造”意在緩解經費壓力 C.軍工產品市場化趨勢明顯 D.近代輪船制造業(yè)走出困境 B [洋務運動興辦的軍用工業(yè)開始時經費由政府撥付,后經費困難,才出現(xiàn)材料中的“協(xié)造”方式,B項正確;洋務運動中的軍用工業(yè)并沒有轉為商辦,A項錯誤;軍用工業(yè)生產的產品用于軍隊,沒有市場化,C項錯誤;近代輪船制造業(yè)生產

50、消耗高而效率低,受到西方列強的制約,沒有走出困境,D項錯誤。] [名師點撥] 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化過程中具有較為重要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在高考中也經常考查。對洋務運動的考查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面對外來事物,國人觀念的變化與沖突;二是洋務派的主要活動,如創(chuàng)辦企業(yè)、培養(yǎng)人才、創(chuàng)辦近代海軍;三是洋務運動的影響,如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不但使中國產生了近代化企業(yè),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來侵略。 立足家國情懷——社會熱點隱性考 12.(2016·全國卷Ⅲ)甲午戰(zhàn)后,梁啟超提出“詩界革命”,曾賦詩“泱泱哉我中華……物產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國言非夸。君不見英日區(qū)區(qū)三島尚崛起,況乃堂矞吾中華!”這反

51、映出“詩界革命”(  ) A.倡導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動了白話文運動 C.適應了救亡圖存的需要 D.成為改良思潮的開端 C [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結合時代背景認識“詩界革命”的作用?!霸娊绺锩笔琴Y產階級維新派代表梁啟超等人發(fā)起的詩歌改良運動。題干中這首詩創(chuàng)作的背景是甲午戰(zhàn)爭中中國戰(zhàn)敗,民族危機不斷加深。詩歌中蘊含著振興中華民族、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說明“詩界革命”適應了救亡圖存的需要,故選C項。] [名師點撥] 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是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西學東漸更是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情感。高考歷史試題以全新的視角方式認識西學東漸,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 立足唯物史觀

52、——學科理論引領考 13.(2016·全國卷Ⅲ)1903年,張之洞等擬《奏定學堂章程》,其中規(guī)定禁止使用“團體”“膨脹”“舞臺”“影響”“組織”“運動”“報告”“觀念”等新名詞,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抵制維新思想的傳播 B.保證民族語言的純潔性 C.反對向西方學習 D.維護傳統(tǒng)的意識形態(tài) D [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準確解讀《奏定學堂章程》?!蹲喽▽W堂章程》是清末新政的產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正式頒布且在全國普遍實行的學制。題干中這些新名詞蘊含著革命思想,張之洞等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代表,禁止使用這些新名詞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維護傳統(tǒng)的意識形態(tài),故D項符合題意。] [名師點撥] 

53、唯物史觀強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第13題要求判斷“根本目的”,一是注意時間信息“1903年”和人物信息晚清洋務派的代表張之洞;二是明確張之洞等主張“中體西用”,利用西方先進技術等維護封建統(tǒng)治。 14.(2016·全國卷Ⅱ)19世紀中期以后,中國市場上的洋貨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雖窮鄉(xiāng)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這種狀況表明(  ) A.中國市場由被動開放轉為主動開放 B.商品經濟基本取代自然經濟 C.日常生活與世界市場聯(lián)系日趨密切 D.中國關稅主權開始喪失 C [19世紀中期以后,隨著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中國逐漸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與世界市場的聯(lián)系加強,西方商

54、品大量涌入中國,從而出現(xiàn)中國市場上的洋貨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雖窮鄉(xiāng)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的狀況,故選C項;中國市場主動開放是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故排除A項;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自然經濟雖然開始逐漸解體,但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故B項錯誤;D項與題干主旨不符,故排除。] [名師點撥] 在第二十二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上,圍繞“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海內外歷史學者就此議題展開熱烈討論,多位歷史學者從特有視角展現(xiàn)了歷史的中國。學術成果與中學歷史教育相結合,立足唯物史觀從能力目標出發(fā)確定立意,即拓展了材料選取的空間,又有利于規(guī)避一綱多本下易于出現(xiàn)的不公平性問題,這也是高考的命題趨勢

55、所在。 高考仿真演練——明趨向 1.鴉片戰(zhàn)爭后,列強取得的僅是在沿海轉運洋貨的條約權利,還沒有取得在沿海販運土貨的特權,后經英國公使卜魯斯建議,1861年10月,總理衙門頒布了《通商各口通共章程》,規(guī)定在沿海販運土貨的納稅辦法。這一規(guī)定對中國而言(  ) A.有利于防止白銀外流 B.標志著朝貢貿易體系瓦解 C.加速經濟結構的變動 D.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C [材料反映了經英國公使建議,清政府規(guī)定販運土貨的納稅辦法,意味著列強在中國沿海貿易活動的擴大化,這必然會加速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即經濟結構的變動,C項正確;該項規(guī)定便于列強對華經濟侵略,必然加速白銀外流,A項錯誤

56、;中國朝貢貿易體系在《南京條約》簽訂后逐漸走向瓦解,B項錯誤;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D項錯誤。] 2.1901年新政以后的10年間,民族資本的投資范圍比以前更加廣泛。除棉紡織業(yè)和繅絲業(yè)外,面粉、肥皂、煙草、電燈、鍋爐、鉛筆、工礦等行業(yè)都陸續(xù)成為民族資本投資的對象。在這10年間,民族資本投資于輪船公司,資本在5萬元以上的就有17家之多。這說明(  ) A.政府引導加速民族資本發(fā)展 B.輕重工業(yè)比例漸趨于合理 C.政治革命促進民族工業(yè)發(fā)展 D.民間投資以交通業(yè)為重點 A [1901年清政府推行新政,在經濟上實行“獎勵實業(yè)”政策,從材料中可以看出民族資本發(fā)展

57、迅速應與此政策密不可分,故答案為A項;B項在材料中無從體現(xiàn),故排除;C項對應的是辛亥革命推動了民族工業(yè)發(fā)展,與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D項犯了望文生義的毛病,實際上材料體現(xiàn)不出民間投資的重點,故排除。] 3.中國社會傳統(tǒng)的習俗是女子婚前梳辮,婚后梳髻。清末民初廣東順德、中山、南海等地,盛行女子在未婚的情況下自行易辮為髻以立志獨身不嫁的風俗,這些女子稱為自梳女。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  ) A.社會風俗逐漸近代化 B.程朱理學對女性的束縛削弱 C.女性經濟地位的提高 D.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傳播 C [女性經濟地位的提高改變了傳統(tǒng)的社會習俗,是主要原因,故C項正確。]

58、4.1877年,嚴復抵達英國,開始接觸達爾文等人的進化論。進化論吸引嚴復之處與其說是生物學說,不如說是它所強調的人的決定作用,及在競爭形勢下人的潛在能力之發(fā)揮。嚴復注重“人的決定作用”“人的潛在能力”目的在于(  ) 【導學號:61600042】 A.學習科學以壯大中國科研實力 B.學習政治制度以變法維新 C.學習經濟以發(fā)展中國民族經濟 D.喚醒國人以挽救民族危亡 D [材料未提到學習科學、政治制度、經濟,故先排除A、B、C三項;嚴復的思想是在民族危機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他宣揚進化論是為了喚醒國人以挽救民族危亡,故D項正確。] 5.梁啟超說:“吾以為……能行憲政,則無論為君

59、主為共和,皆可也。不能行憲政,則無論為君主為共和,皆不可也……蓋以政體之變遷,其現(xiàn)象常為進化的,而國體之變更,其現(xiàn)象常為革命的,謂革命可以求國利民福,吾未之前聞?!辈牧险f明梁啟超(  ) A.追求民主自由,倡導民主憲政 B.反對暴力革命,主張君主立憲 C.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 D.認為國體變遷比政體變遷重要 A [在梁啟超看來,如果能行憲政,無論是君主制還是共和制都可以,如果不能行憲政,無論是君主制還是共和制都不可以,即“憲政”是根本,“君主”和“共和”都是形式,故答案為A項。] 以家國情懷的視角洞悉列強侵華與 中國人民的救亡圖存[家國情懷] [理論闡釋]

60、 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社會責任與人文追求。家國情懷是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在思想、觀念、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重要體現(xiàn),是實現(xiàn)歷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標志。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價值關懷,要充滿人文情懷并關注現(xiàn)實問題,以服務于國家強盛、民族自強和人類社會的進步為使命。 [運用點撥] 1.家國情懷的基本內涵 (1)家國情懷是學科核心價值觀 從歷史的角度認識中國的國情,形成對祖國的認同感;能夠認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發(fā)展趨勢,形成對中華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家國情懷要有深厚的人文素養(yǎng)。了解并認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認識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61、,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3)家國情懷要胸懷天下,放眼世界。了解世界歷史發(fā)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形成廣闊的國際視野;能夠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從家到國,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1)“家國情懷”是傳統(tǒng)文化中最寶貴也最活躍的精神資源。在近兩個世紀驅逐外侮、建構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過程中,它發(fā)揮了難以估量的積極作用。今天,在培育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家國情懷”也有了新的發(fā)展。 (2)中國社會以家庭為中心的文化衍生出了自己的一整套思維和生活方式——“家國情懷”,包括“舍己為家”和“保家衛(wèi)國

62、”這種“家國同構”的社會傳統(tǒng),包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種把個人追求與社會目標統(tǒng)一起來的儒家信念。由個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會, 由社會而國家,由國家而天下是中國人特有的社會價值邏輯。 3.列強侵華“天朝夢碎”,救亡圖存“家國情懷” (1)兩次鴉片戰(zhàn)爭擊碎了“天朝上國”夢,清政府在“古今一大變局”中被迫妥協(xié),開始了痛苦轉型;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慘敗,使中國世界大國的地位喪失,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使帝國夢走到盡頭,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從家到國,中國人特有的價值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面對列強侵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英勇抵抗外來侵略,各階級、階層救亡

63、圖存,積極探索復興之路。反抗侵略壓迫,追求民族獨立,渴望民主進步、國家富強是近代中國的主旋律。 4.(對接高考)(1)在歷史認識諸多的判斷形式中,價值判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直接關系或影響著歷史認識的結果。近代列強的侵華戰(zhàn)爭、不平等條約等都是高考考查的重點。 (2)列強侵華,中國人民救亡圖存,弘揚愛國主義,傳承民族精神,充分體現(xiàn)家國情懷,是高考命題的切入點。 [針對訓練] 1.“竊以為此其間不如變通辦理,易女工而為男工。夫織布、紡紗、軋花等事,雖似乎近乎婦人女子之事,其實仍是工作,機器或稍笨重,一有脫落等情,婦女即束手無策,仍須借力于男工。而所做之工婦女能之,男子豈有不能為之理?計

64、不如以男易女?!辈牧戏从沉?  ) A.對婦女的關心與尊重 B.傳統(tǒng)封建觀念影響婦女就業(yè) C.中國傳統(tǒng)自然經濟完全解體 D.婦女不能適應機器生產的要求 B [A項與材料“所做之工婦女能之,男子豈有不能為之理?計不如以男易女”不符,故A項錯誤;根據(jù)材料“所做之工婦女能之,男子豈有不能為之理?計不如以男易女”可知,男女不平等的封建觀念影響婦女就業(yè),故B項正確;C、D兩項表述過于絕對,排除。] 2.下表反映了1912年私人開辦的部分女子學校的情況,這些現(xiàn)象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 學校 地點 特色 中央女校 北京 設有六個年級,分為工藝組、紡織組等 神州女校 上海 設國文、圖畫等專修科,畢業(yè)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發(fā)展 女子法政學堂 上海 培養(yǎng)婦女參政人才、以儲他日議院之選 A.發(fā)展新式女子教育已成為社會共識 B.培養(yǎng)婦女技能的專業(yè)極其有限 C.婦女成為享有公民權利的社會成員 D.培養(yǎng)婦女參政已成為社會共識 A [本題主要考查女子學校的學科設置及其反映的問題。結合表格內容和選項信息可知,B、C、D三項都只反映了表格中的某一部分,不夠全面,排除;A項敘述全面而且與表格內容吻合。]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