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歷史 第1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檢測試題 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年高中歷史 第1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檢測試題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中歷史 第1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檢測試題 新人教版必修1.doc(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高中歷史 第1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檢測試題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課程標準: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一、從禪讓到王位世襲 1.夏朝的建立 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 2.政治制度 (1)王位世襲制: ①取代禪讓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傳承。 ②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時父子相傳,有時兄終弟及。 (2)王權特點:王權具有神秘色彩。 (3) 中央:設相、卿士等,掌管政務。地方:封侯和伯,定期納貢,奉命征伐。 二、等級森嚴的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2.分封制 (1)目的:為了進行有效的統(tǒng)治。 (2)含義: 對象 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義務 諸侯要為周天子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 權利 受封諸侯在自己封疆內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可以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和征派賦役等 (3)結果:形成了貴族統(tǒng)治階層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4)影響: ①前期: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tǒng)治,擴大了統(tǒng)治區(qū)域,使西周成為強國。 ②后期:諸侯國勢力日益壯大,王權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壞。 三、血緣關系維系的宗法制 1.目的 為了加強分封制形成的統(tǒng)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2.概念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tǒng)治的制度。 3.內容 王位由嫡長子繼承,其他兒子分封為諸侯,形成相對的大宗和小宗。大宗可以命令和約束小宗,小宗必須服從大宗。 4.作用 保證了各級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于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 1.“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國”的區(qū)別 “封建制度”與“封建社會”相聯(lián)系,是以地主階級掌握土地和政權、壓迫和剝削農民階級為標志的社會制度;而“封邦建國”是指分封制,是周王為了鞏固統(tǒng)治秩序,將宗族子弟、姻親、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廣建封國的一種政治制度。 2.“一、二、三、四”巧記分封制 一個目的:鞏固統(tǒng)治。 兩點內容:土地和人民。 三個對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四大義務: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 3.嫡長子繼承制 上圖漫畫是我國古代嫡長子繼承制的真實寫照。嫡長子繼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其特點是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嫡長子是土地、財產和權力的主要繼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權,地位最尊貴。 …………主題一 西周的分封制與宗法制………… [史料探究] 材料一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稱偏焉?!? ——《荀子·儒效》 材料二 材料一說明了什么問題?材料二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有何特點? 提示: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以同姓王族為主體。材料二反映了西周的宗法制,其核心為嫡長子繼承制。 [拓展升華] 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系 (1)分封制與宗法制互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體現(xiàn)。周天子由嫡長子世襲,其余諸子被分封為諸侯。在諸侯領地內,諸侯仍由嫡長子繼承,其余諸子接受分封,成為卿大夫。這樣層層分封下去,形成森嚴的等級制度。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內核紐帶。宗法制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維護貴族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從而維護了政治統(tǒng)治的穩(wěn)定。 [對點訓練] 1.由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可以得出的正確判斷是當時( ) A.國家管理制度非常落后 B.宗法制與分封制相互矛盾 C.統(tǒng)治者利用血緣關系管理國家 D.國家政權由嚴密趨向松散 解析:選C 本題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穩(wěn)定當時的政治秩序,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地位,國家政權也逐漸由松散趨向嚴密,宗法制按照血緣宗族關系分配政治權力,維護政治聯(lián)系。宗法制與分封制互為表里。故A、B、D三項不正確,C項正確。 ………主題二 中國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史料探究] 材料一 商朝統(tǒng)治者幾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許多重要的軍國大事都要由神意來決定…… 材料二 (西周)國家政權是由“大宗”“小宗”的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形成了親貴合一、家國一體的政治體制。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國早期政治制度存在怎樣的特點? 提示:材料一反映了早期政治制度具有迷信色彩;材料二表明了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了國家權力結構的特點。 [歸納總結] 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1)王權和神權密切結合,帶有濃厚的原始迷信色彩,形成了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實行宗法分封制,各諸侯國擁有較大權力,說明最高執(zhí)政集團尚未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 (3)分封制與宗法制互為表里,血緣紐帶與政治關系相結合,實行嚴格的等級制度,政權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4)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具有相對的延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 [對點訓練] 2.商代統(tǒng)治者凡事都要通過占卜予以決定,這一現(xiàn)象說明我國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點是( ) A.以血緣關系為紐帶 B.神權與王權密切結合 C.權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決策體現(xiàn)了原始的民主色彩 解析:選B 根據(jù)所學,我國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有:神權與王權相結合;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結構;最高執(zhí)政集團尚未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等。材料中“商代統(tǒng)治者凡事都要通過占卜予以決定”反映出神權與王權的密切結合。 考點一 分封制 命題角度 1.考查分封制的內容 2.考查分封制的目的、作用及影響 [典題例析] [例1] (浙江文綜)中國古代講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時秦晉兩國世為婚姻(故稱兩姓聯(lián)姻為“喜結秦晉之好”),而魯晉兩國不可通婚。結合所學關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識,能夠判斷 ( ) ①晉國是姬姓封國 ②晉燕兩國可以通婚 ③晉宋兩國可以通婚 ④秦燕兩國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題思路] 本題考查對西周分封制的理解、認識,解題的關鍵詞是“同姓不婚”。 史論分析 判斷 ① 根據(jù)西周分封制的內容,晉國是周成王弟叔虞的封國,故晉國是姬姓封國 正確 ② 燕國是西周王室貴族召公奭的封國,所以晉燕兩國國君均是姬姓。根據(jù)“同姓不婚”原則,兩國不可通婚 錯誤 ③ 宋是殷商后代微子啟的封國,不是姬姓封國,晉宋兩國可以通婚 正確 ④ 秦是因功分封,不是姬姓,故秦燕兩國可以通婚 正確 [答案] C [題組沖關] 1.假如你是一名戰(zhàn)功卓著的將軍,被周天子分封到齊國任國君,你( ) A.可以不去朝覲周王 B.可以在齊國征派賦役 C.不用跟隨周王去打仗 D.不可以建立自己的武裝 解析:選B 分封制規(guī)定,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諸侯有為周天子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受封諸侯在自己的領地內,享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如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等。 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后……然而降于夷王,害禮傷尊,下堂而迎覲者……適于幽、厲,王室東徙,而自列為諸侯。厥后,問鼎之輕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戾,無君君之心……周之敗端,其在乎此矣。 材料二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選建明德,以藩屏周。 ——《左傳》 (1)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根據(jù)材料二所說,這種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 (3)依據(jù)材料一、二回答,分封制對西周政權起了什么作用?你認為后世統(tǒng)治者可以效仿西周分封治國嗎?請說明理由。 解析:第(1)問,根據(jù)“裂土田而瓜分之”,即可得出這一制度是分封制。第(2)問,根據(jù)“以藩屏周”可概括目的。第(3)問,“作用”依據(jù)教材知識回答;“理由”可結合其消極作用回答。 答案:(1)分封制。 (2)為了對地方實行有效的統(tǒng)治,鞏固奴隸制國家政權。 (3)作用: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tǒng)治,擴大了統(tǒng)治區(qū)域,使西周成為一個延續(xù)數(shù)百年的強國。不可以。因為分封制下,諸侯有很強的獨立性,如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等。從長遠來看,容易形成地方割據(jù)勢力,不利于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不利于中央集權和國家統(tǒng)一。 考點二 宗法制 命題角度 1.考查宗法制的內涵 2.考查宗法制的影響 [典題例析] [例2] 根據(jù)西周宗法制規(guī)定,下列不一定能成為相對血緣關系范圍內大宗的是( ) A.周天子的嫡長子、嫡長孫 B.諸侯的嫡長子正妻所生的長子 C.卿大夫的嫡長子、嫡長孫 D.諸侯正妻所生育的兒子 [解題思路] 本題考查對西周宗法制的理解、認識,解題的關鍵詞是“大宗”。 選項 史論分析 判斷 A 根據(jù)嫡長子繼承制可知周天子的嫡長子、嫡長孫一定是相對血緣關系范圍內的大宗 不符合題意 B 根據(jù)嫡長子繼承制可知諸侯的嫡長子正妻所生的長子一定是相對血緣關系范圍內的大宗 不符合題意 C 根據(jù)嫡長子繼承制可知卿大夫的嫡長子、嫡長孫一定是相對血緣關系范圍內的大宗 不符合題意 D 諸侯正妻所生育的兒子只是嫡子,只有嫡長子為大宗,其余諸子為小宗 符合題意 [答案] D [題組沖關] 3.歌曲《我的中國心》唱道:“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這充分說明,維系廣大海外華人對祖國深厚感情的紐帶主要是( ) A.宗教信仰 B.財產制度 C.血緣關系 D.政治態(tài)度 解析:選C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根據(jù)材料中“我心依然是中國心”可知,血緣關系成為維系我國廣大海外華人對祖國深厚感情的紐帶。而宗教信仰、財產制度和政治態(tài)度則與材料信息的要求不相符。 4.有學者指出“西周宗法制是一種以父系血緣關系為準繩的遺產繼承法”。這些“遺產”不包括( ) A.統(tǒng)治權 B.指定繼承人的權力 C.財富與爵位 D.封地與人口 解析:選B 宗法制是指以血緣關系為基礎、以父系家長制為內核,以大宗小宗為準則,按尊卑長幼關系制定的倫理體制,其顯著特點是嫡長子繼承制。依照當時宗法制與分封制的規(guī)定,下一任天子、諸侯、卿、士等均由現(xiàn)任者的嫡長子繼承,不能隨意任命;作為繼任者同樣沒有此項權力,故B項符合題意。 [課堂歸納] [網(wǎng)絡構建] [關鍵必背] (1)中國早期的政治制度是神權與王權相結合,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的國家政治結構。 (2)王位世襲制、等級森嚴的分封制以及血緣關系所維系的宗法制,構成了我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內容和特征。 (3)分封制和宗法制適應了西周時期統(tǒng)治的需要,維護了政治的穩(wěn)定,在歷史上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分封制遭破壞。 (時間:25分鐘 滿分:5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32分) 1.夏朝立國,開啟了“家天下”局面。在政治制度上體現(xiàn)為( ) A.國家大事由占卜決定 B.分封制 C.實行禪讓制 D.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解析:選D 禹死后,他的兒子啟奪得王位,并傳位給自己的后代,“家天下”的局面逐漸形成。原始社會后期的禪讓制被王位世襲制取代。A項是決策方式,B項實行于西周,C項出現(xiàn)于原始社會,皆排除。故選D。 2.“夏朝設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設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們既是神權的掌握者,又是國家的重要執(zhí)政官,權位顯赫?!边@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點之一是( ) A.按照血緣親疏分配政治權力 B.形成內外相輔的地方政權體制 C.實行神權與政權相結合的制度 D.國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結合 解析:選C 從材料信息可知,夏朝時期的秩宗,商朝時期的卜、巫、史,西周時期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既是神權的掌握者,又是國家的重要執(zhí)政官,權力較大,這反映了夏、商、周時期實行的是神權與政權相結合的制度。故選C。其他三項均與材料信息不符。 3.據(jù)《通志》載:“曹氏,叔振鐸,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於陶丘,為宋景公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庇纱丝梢?,導致曹姓形成的制度應該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襲制 D.等級制 解析:選A 由史料可知,曹氏被周武王“封之於陶丘”,是周武王分封的對象,因此其姓氏來源與分封制有關。 4.著名學者程平山所著的《夏商周歷史與考古》一書,通過大量的考古資料、歷史資料證實了楚國是西周時周王分封的諸侯國。回顧歷史,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內容是( ) A.分封土地 B.分封爵位 C.規(guī)定義務 D.規(guī)定貢賦 解析:選A 西周時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wèi)王室。土地和人民是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內容,A項正確。 5.史書記載,“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這說明強大的諸侯國 ( ) A.起到了拱衛(wèi)王室的作用 B.擴展了天子的統(tǒng)治范圍 C.有效地抵御了外族入侵 D.沖擊了當時的分封制度 解析:選D 解題時注意理解“周室衰微……政由方伯”。材料意思是地方諸侯實力增強,不聽從周王室的號令。表明分封制開始崩潰。A、B、C三項符合分封制初期的作用。 6.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在古代中國的封建社會里,一個村落往往生活著一姓家族或幾姓家族,他們建立自己的祠堂以祭祀祖先。這種傳統(tǒng)來自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禪讓制 D.禮樂制度 解析:選B 本題考查對宗法制影響的理解。由關鍵信息“一姓家族或幾姓家族”“祭祀祖先”可知應是宗法制的影響。 7.宗法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請你判斷,在西周封國——魯國的宗法體系中,處于大宗地位的是 ( ) A.周王 B.魯國國君 C.卿大夫 D.士 解析:選B 按宗法制的規(guī)定:諸侯對天子來說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領地內卻是大宗。故在魯國的宗法體系中,處于大宗地位的是魯國國君。 8.《史記·殷本紀》載:“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子謂之紂?!辈牧戏从吵鲇绊懲跷焕^承的主要因素是( ) A.血緣親疏 B.地位尊卑 C.長幼有序 D.先帝遺愿 解析:選B 材料反映了微子啟雖為長子,但因其出生時母親地位低下,而同母弟弟辛出生時母親已經(jīng)為正后,由少子辛繼承帝位,故可以看出其為嫡長子繼承制。從材料和所學史實可知,當時影響王位繼承的是宗法制中的嫡長子繼承制,故答案為B。 二、非選擇題(18分) 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禮記·王制篇》 材料二 天子適諸侯曰巡狩,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稱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為庶子。周王的嫡長子、嫡長孫一系有繼承王位的權利,稱其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對于大宗被稱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長子、嫡長孫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類推,形成一個龐大的宗族網(wǎng),小宗必須服從大宗。 ——白鋼《中國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時期的哪種制度?依據(jù)這兩則材料指出,為什么周王可以“貶其爵”“削其地”“六師移之”?(8分)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時期的哪種制度?由材料分析,該制度的最大特點是什么?(4分)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兩種制度之間的關系如何?(6分) 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根據(jù)材料中“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可知反映的是分封制;第二小問要結合分封制的內容分析作答。第(2)問,根據(jù)材料“形成一個龐大的宗族網(wǎng),小宗必須服從大宗”可知反映的是宗法制。第(3)問,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即可。 答案:(1)分封制。因為是按爵位的高低賜給土地。受賜的諸侯應向周王盡一定的義務,定期朝覲周王,否則將會被治罪或被周王率天下諸侯討伐。 (2)宗法制。嫡長子繼承制。 (3)關系:宗法制是維系分封制的血緣紐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xiàn),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為表里的政治制度。-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中歷史 第1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檢測試題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 年高 歷史 西周 政治制度 同步 檢測 試題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1980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