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數(shù)學《推理與證明》教案蘇教版選修2-2.doc
《2019-2020年高中數(shù)學《推理與證明》教案蘇教版選修2-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數(shù)學《推理與證明》教案蘇教版選修2-2.doc(2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數(shù)學《推理與證明》教案蘇教版選修2-2 掌握歸納推理的技巧,并能運用解決實際問題。 通過“自主、合作與探究”實現(xiàn)“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感受數(shù)學的人文價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體會到數(shù)學學習的美感。 ●教學重點:歸納推理及方法的總結。 ●教學難點:歸納推理的含義及其具體應用。 ●教具準備: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原理初探 ①引入:“阿基米德曾對國王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起整個地球!” ②提問:大家認為可能嗎?他為何敢夸下如此????理由何在? ③探究:他是怎么發(fā)現(xiàn)“杠桿原理”的? 從而引入兩則小典故:(圖片展示-阿基米德的靈感) A:一個小孩,為何輕輕松松就能提起一大桶水? B:修筑河堤時,奴隸們是怎樣搬運巨石的? 正是基于這兩個發(fā)現(xiàn),阿基米德大膽地猜想,然后小心求證,終于發(fā)現(xiàn)了偉大的“杠桿原理”。 ④思考:整個過程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⑤啟發(fā):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出:“科學離不開生活,離不開觀察,也離不開猜想和證明”。 歸納推理的發(fā)展過程 觀察 猜想 證明 (2)皇冠明珠 追逐先輩的足跡,接觸數(shù)學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 “歌德巴赫猜想”。 世界近代三大數(shù)學難題之一。哥德巴赫是德國一位中學教師,也是一位著名的數(shù)學家,生于1690年,1725年當選為俄國彼得堡科學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每個不小于6的偶數(shù)都是兩個素數(shù)(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數(shù))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Goldbach)寫信給當時的大數(shù)學家歐拉(Euler),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 任何一個≥6之偶數(shù),都可以表示成兩個奇質數(shù)之和。 (b) 任何一個≥9之奇數(shù),都可以表示成三個奇質數(shù)之和。 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歐拉在6月30日給他的回信中說,他相信這個猜想是正確的,但他不能證明。敘述如此簡單的問題,連歐拉這樣首屈一指的數(shù)學家都不能證明,這個猜想便引起了許多數(shù)學家的注意。從提出這個猜想至今,許多數(shù)學家都不斷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沒有成功。當然曾經有人作了些具體的驗證工作,例如: 6 = 3 + 3, 8 = 3 + 5, 10 = 5 + 5 = 3 + 7, 12 = 5 + 7, 14 = 7 + 7 = 3 + 11,16 = 5 + 11, 18 = 5 + 13, . . . . 等等。有人對33108以內且大過6之偶數(shù)一一進行驗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驗格的數(shù)學證明尚待數(shù)學家的努力。從此,這道著名的數(shù)學難題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萬數(shù)學家的注意。200年過去了,沒有人證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為數(shù)學皇冠上一顆可望不可及的“明珠”。到了20世紀20年代,才有人開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數(shù)學家布爵用一種古老的篩選法證明,得出了一個結論:每一個比大的偶數(shù)都可以表示為(99)。這種縮小包圍圈的辦法很管用,科學家們于是從(9十9)開始,逐步減少每個數(shù)里所含質數(shù)因子的個數(shù),直到最后使每個數(shù)里都是一個質數(shù)為止,這樣就證明了“哥德巴赫”。 思考:其他偶數(shù)是否也有類似的規(guī)律? ③討論: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探討。 ④檢驗:2和4可以嗎?為什么不行? ⑤歸納:通過剛才的探究,由學生歸納“歸納推理”的定義及特點。 3.數(shù)學建構 ●把從個別事實中推演出一般性結論的推理,稱為歸納推理(簡稱歸納). 注:歸納推理的特點; 簡言之,歸納推理是由部分到整體、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歸納推理的一般步驟: 4.師生活動 例1 前提:蛇是用肺呼吸的,鱷魚是用肺呼吸的,海龜是用肺呼吸的,蜥蜴是用肺呼吸的。蛇、鱷魚、海龜、蜥蜴都是爬行動物. 結論:所有的爬行動物都是用肺呼吸的。 例2 前提: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0,凸四邊形的內角和是3600,凸五邊形的內角和是5400,…… 結論:凸n邊形的內角和是(n—2)1800。 例3 探究:上述結論都成立嗎? 強調:歸納推理的結果不一定成立! —— “ 一切皆有可能!” 5.提高鞏固 ①探索:先讓學生獨立進行思考。 ②活動:“千里走單騎” — 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 ③活動:“圓桌會議” — 鼓勵其他同學給予評價,對在哪里?錯在哪里?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設計意圖】:提供一個舞臺, 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這將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xiàn)了“自主探究”,同時,也鍛煉了學生敢想、敢說、敢做的能力。 【一點心得】:在“千里走單騎”和“圓桌會議”的探究活動中,教師一定要以“鼓勵和表揚”為主,面帶微笑,消除學生的恐懼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⑵能力培養(yǎng)(例2拓展) ①思考:怎么求?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尋找規(guī)律。 ②歸納:由學生討論,歸納技巧,得到技巧②和③。 技巧②:有整數(shù)和分數(shù)時,往往將整數(shù)化為分數(shù). 技巧③:當分子分母都在變化時,往往統(tǒng)一分子 (或分母),再尋找另一部分的變化規(guī)律. 6.課堂小結 (1)歸納推理是由部分到整體,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通常歸納的個體數(shù)目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廣的一般性命題也會越可靠,它是一種發(fā)現(xiàn)一般性規(guī)律的重要方法。 (2)歸納推理的一般步驟: 通過觀察個別情況發(fā)現(xiàn)某些相同的性質 從已知的相同性質中推出一個明確表述的一般命題(猜想) 證明 課題:類比推理 ●教學目標: 通過對已學知識的回顧,認識類比推理這一種合情推理的基本方法,并把它用于對問 題的發(fā)現(xiàn)中去。 類比推理是從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是尋找事物之間的共同或相似性質,類比的性質相似性越多,相似的性質與推測的性質之間的關系就越相關,從而類比得出的結論就越可靠。 正確認識合情推理在數(shù)學中的重要作用,養(yǎng)成從小開始認真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質的聯(lián)系的良好個性品質,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探求新知識。 認識數(shù)學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養(yǎng)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完善數(shù)學的正確數(shù)學意識。 ●教學重點:了解合情推理的含義,能利用類比進行簡單的推理。 ●教學難點:用類比進行推理,做出猜想。 ●教具準備: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從一個傳說說起:春秋時代魯國的公輸班(后人稱魯班,被認為是木匠業(yè)的祖師)一次去林中砍樹時被一株齒形的茅草割破了手,這樁倒霉事卻使他發(fā)明了鋸子. 他的思路是這樣的: 茅草是齒形的; 茅草能割破手. 我需要一種能割斷木頭的工具; 它也可以是齒形的. 這個推理過程是歸納推理嗎? 二.數(shù)學活動 我們再看幾個類似的推理實例。 例1、試根據等式的性質猜想不等式的性質。 等式的性質: 猜想不等式的性質: (1) a=ba+c=b+c; (1) a>ba+c>b+c; (2) a=b ac=bc; (2) a>b ac>bc; (3) a=ba2=b2;等等。 (3) a>ba2>b2;等等。 問:這樣猜想出的結論是否一定正確? 例2、試將平面上的圓與空間的球進行類比. 圓的定義:平面內到一個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 球的定義:到一個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 圓 球 弦←→截面圓 直徑←→大圓 周長←→表面積 面積←→體積 圓的性質 球的性質 圓心與弦(不是直徑)的中點的連線垂直于弦 球心與截面圓(不是大圓)的圓點的連線垂直于截面圓 與圓心距離相等的兩弦相等;與圓心距離不等的兩弦不等,距圓心較近的弦較長 與球心距離相等的兩截面圓相等;與球心距離不等的兩截面圓不等,距球心較近的截面圓較大 圓的切線垂直于過切點的半徑;經過圓心且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切點 球的切面垂直于過切點的半徑;經過球心且垂直于切面的直線必經過切點 經過切點且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圓心 經過切點且垂直于切面的直線必經過球心 ☆上述兩個例子均是這種由兩個(兩類)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演出他們在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或其中一類對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類對象也具有這些特征的推理稱為類比推理(簡稱類比). 簡言之,類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類比推理的一般步驟: ⑴ 找出兩類對象之間可以確切表述的相似特征; ⑵ 用一類對象的已知特征去推測另一類對象的特征,從而得出一個猜想; ⑶ 檢驗猜想。即 觀察、比較 聯(lián)想、類推 猜想新結論 例3.在平面上,設ha,hb,hc是三角形ABC三條邊上的高.P為三角形內任一點,P到相應三邊的距離分別為pa,pb,pc,我們可以得到結論: 試通過類比,寫出在空間中的類似結論. 鞏固提高 1.(xx年上海)已知兩個圓①x2+y2=1:與②x2+(y-3)2=1,則由①式減去②式可得上述兩圓的對稱軸方程.將上述命題在曲線仍然為圓的情況下加以推廣,即要求得到一個更一般的命題,而已知命題應成為所推廣命題的一個特例,推廣的命題為----------------------------- ------------------------------------------------------------------------------------------------------------------- 2.類比平面內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試給出空間中四面體性質的猜想. 直角三角形 3個面兩兩垂直的四面體 ∠C=90 3個邊的長度a,b,c 2條直角邊a,b和1條斜邊c ∠PDF=∠PDE=∠EDF=90 4個面的面積S1,S2,S3和S 3個“直角面” S1,S2,S3和1個“斜面” S 3.(xx,北京)定義“等和數(shù)列”:在一個數(shù)列中,如果每一項與它的后一項的和都為同一個常數(shù),那么這個數(shù)列叫做等和數(shù)列,這個常數(shù)叫做該數(shù)列的公和。 已知數(shù)列是等和數(shù)列,且,公和為5,那么的值為______________,這個數(shù)列的前n項和的計算公式為________________ 課堂小結 1.類比推理是從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是尋找事物之間的共同或相似性質。類比的性質相似性越多,相似的性質與推測的性質之間的關系就越相關,從而類比得出的結論就越可靠。 2. 類比推理的一般步驟: ①找出兩類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或者一致性。 ②用一類事物的性質去推測另一類事物的性質,得出一個明確的命題(猜想) 課 題:演繹推理 教學目標:1. 了解演繹推理 的含義。 2. 能正確地運用演繹推理 進行簡單的推理。 3. 了解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之間的聯(lián)系與差別。 教學重點:正確地運用演繹推理 進行簡單的推理 教學難點:了解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之間的聯(lián)系與差別。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合情推理 歸納推理 從特殊到一般 類比推理 從特殊到特殊 從具體問題出發(fā)――觀察、分析比較、聯(lián)想――歸納。類比――提出猜想 二. 問題情境。 觀察與思考 1所有的金屬都能導電 銅是金屬, 所以,銅能夠導電 2.一切奇數(shù)都不能被2整除, (2100+1)是奇數(shù), 所以, (2100+1)不能被2整除. 3.三角函數(shù)都是周期函數(shù), tan 是三角函數(shù), 所以,tan 是 周期函數(shù)。 提出問題 :像這樣的推理是合情推理嗎? 二.學生活動 : 1.所有的金屬都能導電 ←————大前提 銅是金屬, ←-----小前提 所以,銅能夠導電 ←――結論 2.一切奇數(shù)都不能被2整除 ←————大前提 (2100+1)是奇數(shù),←――小前提 所以, (2100+1)不能被2整除. ←―――結論 3.三角函數(shù)都是周期函數(shù), ←——大前提 tan 是三角函數(shù), ←――小前提 所以,tan 是 周期函數(shù)。←――結論 三, 建構數(shù)學 演繹推理的定義:從一般性的原理出發(fā),推出某個特殊情況下的結論,這種推理稱為演繹推理. 1.演繹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2.“三段論”是演繹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 ?、糯笄疤?--已知的一般原理; ⑵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況; ⑶結論-----據一般原理,對特殊情況做出的判斷. 三段論的基本格式 M—P(M是P) (大前提) S—M(S是M) (小前提) S—P(S是P) (結論) 3.三段論推理的依據,用集合的觀點來理解: 若集合M的所有元素都具有性質P,S是M的一個子集,那么S中所有元素也都具有性質P. 四,數(shù)學運用 解: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是一條拋物線 (大前提) 例2.已知lg2=m,計算lg0.8 解 (1) lgan=nlga(a>0)---------大前提 lg8=lg23————小前提 lg8=3lg2————結論 lg(a/b)=lga-lgb(a>0,b>0)——大前提 lg0.8=lg(8/10)——-小前提 lg0.8=lg(8/10)——結論 例3.如圖;在銳角三角形ABC中,AD⊥BC, BE⊥AC, D,E是垂足,求證AB的中點M到D,E的距離相等 解: (1)因為有一個內角是只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大前提 在△ABC中,AD⊥BC,即∠ADB=90——-小前提 所以△ABD是直角三角形——結論 (2)因為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大前提 因為 DM是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小前提 所以 DM= AB——結論 同理 EM= AB 所以 DM=EM. 練習:第35頁 練習第 1,2,3,4,題 五 回顧小結: 演繹推理具有如下特點:課本第33頁 。 演繹推理錯誤的主要原因是 1.大前提不成立;2, 小前提不符合大前提的條件。 作業(yè):第35頁 練習 第5題 。習題2。1 第4題。 課題:推理案例賞識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 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 的含義。 2. 能正確地運用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 進行簡單的推理。 3. 了解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之間的聯(lián)系與差別。 教學重點:了解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之間的聯(lián)系與差別 教學難點: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是怎樣推進數(shù)學發(fā)現(xiàn)活動的。 教學過程: 2 復習 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的過程 3 案例: 例一 正整數(shù)平方和公式的推導。 提出問題 我們知道,前n個正整數(shù)的和為 (n)=1+2+3+…….+n= n(n+i) ① 那么,前n 個正整數(shù)的平方和 (n)==? ② 三,數(shù)學活動 思路1 (歸納的方案) 參照課本 第36頁 -37頁 三表 猜想 (n)= 思考 :上面的數(shù)學活動是由哪些環(huán)節(jié)構成的? 在這個過程中提出了哪些猜想? 提出猜想時使用了哪些推理方法? 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分別發(fā)揮了什么作用? 思路2 (演繹的方案) 嘗試用直接相加的方法求出正整數(shù)的平方和。 2 把正整數(shù)的平方和表示出來,參照課本棣37頁 左右兩邊分別相加,等號兩邊的(n)被消去了,所以無法從中求出 (n)的值,嘗試失敗了。 (2)從失敗中吸取有用信息,進行新的嘗試 (3)嘗試把兩項和的平方公式改為兩項和的立方公式。左右兩邊相加, 終于導出了公式。 思考: 上面的數(shù)學活動是由哪些環(huán)節(jié)構成的? 在這個過程中提出了哪些猜想? 提出猜想時使用了哪些推理方法? 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分別發(fā)揮了什么作用。 四,數(shù)學理論: 上面的案例說明: (1)數(shù)學發(fā)現(xiàn)過程是一個探索創(chuàng)造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地提出猜想驗證猜想的過程,合情推理和論證推理相輔相成,相互為用,共同推動著發(fā)現(xiàn)活動的進程。 (2)合情推理是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或然推理,在數(shù)學發(fā)現(xiàn)活動中,它為演繹推理確定了目標和方向,具有提出猜想、發(fā)現(xiàn)結論,提供思路的作用。 (3)演繹推理是形式化程度較高的必然推理,在數(shù)學發(fā)現(xiàn)活動中,它具有類似于“實驗”的功能,它不僅為合情推理提供了前提,而且可以對猜想作出“判決”和證明,從而為調控探索活動提供依據。 五,鞏固練習: 閱讀課本第39頁 棱臺體積公式的探求 通過閱讀或查資料,尋找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在數(shù)學推理在數(shù)學活動中的作用的案例,并回答問題: 1 。案例中的數(shù)學活動是由哪些環(huán)節(jié)構成的? 2 。在上這個過程中提出了哪些猜想? 3 , 提出猜想時使用了哪些推理方法? 4, 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分別發(fā)揮了什么作用? 六,教學小結: (1)數(shù)學發(fā)現(xiàn)過程是一個探索創(chuàng)造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地提出猜想驗證猜想的過程,合情推理和論證推理相輔相成,相互為用,共同推動著發(fā)現(xiàn)活動的進程。 (2)合情推理是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或然推理,在數(shù)學發(fā)現(xiàn)活動中,它為演繹推理確定了目標和方向,具有提出猜想、發(fā)現(xiàn)結論,提供思路的作用。 (3)演繹推理是形式化程度較高的必然推理,在數(shù)學發(fā)現(xiàn)活動中,它具有類似于“實驗”的功能,它不僅為合情推理提供了前提,而且可以對猜想作出“判決”和證明,從而為調控探索活動提供依據。 七,作業(yè): 八,教后感: 課題:直接證明--綜合法與分析法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已經學過的數(shù)學實例,了解直接證明的兩種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綜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綜合法的思考過程、特點。 過程與方法: 多讓學生舉命題的例子,培養(yǎng)他們的辨析能力;以及培養(yǎng)他們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的參與,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2.教學重點:了解分析法和綜合法的思考過程、特點 3.教學難點:分析法和綜合法的思考過程、特點 4.教具準備: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資料。 5.教學設想:分析法和綜合法的思考過程、特點. “變形”是解題的關鍵,是最重一步。因式分解、配方、湊成若干個平方和等是“變形”的常用方法。 6.教學過程: 學生探究過程:證明的方法 (1)、分析法和綜合法是思維方向相反的兩種思考方法。在數(shù)學解題中,分析法是從數(shù)學題的待證結論或需求問題出發(fā),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最后達到題設的已知條件。綜合法則是從數(shù)學題的已知條件出發(fā),經過逐步的邏輯推理,最后達到待證結論或需求問題。對于解答證明來說,分析法表現(xiàn)為執(zhí)果索因,綜合法表現(xiàn)為由果導因,它們是尋求解題思路的兩種基本思考方法,應用十分廣泛。 (2)、例1.設a、b是兩個正實數(shù),且a≠b,求證:a3+b3>a2b+ab2. 證明:(用分析法思路書寫) 要證 a3+b3>a2b+ab2成立, 只需證(a+b)(a2-ab+b2)>ab(a+b)成立, 即需證a2-ab+b2>ab成立。(∵a+b>0) 只需證a2-2ab+b2>0成立, 即需證(a-b)2>0成立。 而由已知條件可知,a≠b,有a-b≠0,所以(a-b)2>0顯然成立,由此命題得證。 (以下用綜合法思路書寫) ∵a≠b,∴a-b≠0,∴(a-b)2>0,即a2-2ab+b2>0 亦即a2-ab+b2>ab 由題設條件知,a+b>0,∴(a+b)(a2-ab+b2)>(a+b)ab 即a3+b3>a2b+ab2,由此命題得證 例2、若實數(shù),求證: 證明:采用差值比較法: = = = = ∴ ∴ 例3、已知求證 本題可以嘗試使用差值比較和商值比較兩種方法進行。 證明:1) 差值比較法:注意到要證的不等式關于對稱,不妨設 ,從而原不等式得證。 2)商值比較法:設 故原不等式得證。 注:比較法是證明不等式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用比較法證明不等式的步驟是:作差(或作商)、變形、判斷符號。 討論:若題設中去掉這一限制條件,要求證的結論如何變換? 鞏固練習:第81頁練習1 , 2 , 3 , 4 課后作業(yè):第84頁 1,2, 3 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學習了分析法和綜合法的思考過程、特點. “變形”是解題的關鍵,是最重一步。因式分解、配方、湊成若干個平方和等是“變形”的常用方法。 課題:間接證明--反證法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已經學過的數(shù)學實例,了解間接證明的一種基本方法──反證法;了解反證法的思考過程、特點。 過程與方法: 多讓學生舉命題的例子,培養(yǎng)他們的辨析能力;以及培養(yǎng)他們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的參與,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2.教學重點:了解反證法的思考過程、特點 3. 教學難點:反證法的思考過程、特點 4.教具準備: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資料。 5.教學設想:利用反證法證明不等式的第三步所稱的矛盾結果,通常是指所推出的結果與已知公理、定義、定理或已知條件、已證不等式,以及與臨時假定矛盾等各種情況。 6.教學過程: 學生探究過程:綜合法與分析法 (1)、反證法 反證法是一種間接證法,它是先提出一個與命題的結論相反的假設,然后,從這個假設出發(fā),經過正確的推理,導致矛盾,從而否定相反的假設,達到肯定原命題正確的一種方法。反證法可以分為歸謬反證法(結論的反面只有一種)與窮舉反證法(結論的反面不只一種)。用反證法證明一個命題的步驟,大體上分為:(1)反設;(2)歸謬;(3)結論。 反設是反證法的基礎,為了正確地作出反設,掌握一些常用的互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小)于/不大(小)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個/一個也沒有;至少有n個/至多有(n一1)個;至多有一個/至少有兩個;唯一/至少有兩個。 歸謬是反證法的關鍵,導出矛盾的過程沒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須從反設出發(fā),否則推導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推理必須嚴謹。導出的矛盾有如下幾種類型:與已知條件矛盾;與已知的公理、定義、定理、公式矛盾;與反設矛盾;自相矛盾。 (2)、例子 例1、求證:不是有理數(shù) 例2、已知,求證:(且) 例3、設,求證 證明:假設,則有,從而 因為,所以,這與題設條件矛盾,所以,原不 等式成立。 例4、設二次函數(shù),求證:中至少有一個不小于. 證明:假設都小于,則 (1) 另一方面,由絕對值不等式的性質,有 (2) (1)、(2)兩式的結果矛盾,所以假設不成立,原來的結論正確。 注意:諸如本例中的問題,當要證明幾個代數(shù)式中,至少有一個滿足某個不等式時,通常采用反證法進行。 議一議:一般來說,利用反證法證明不等式的第三步所稱的矛盾結果,通常是指所推出的結果與已知公理、定義、定理或已知條件、已證不等式,以及與臨時假定矛盾等各種情況。試根據上述兩例,討論尋找矛盾的手段、方法有什么特點? 例5、設0 < a, b, c < 1,求證:(1 - a)b, (1 - b)c, (1 - c)a,不可能同時大于 證:設(1 - a)b >, (1 - b)c >, (1 - c)a >, 則三式相乘:ab < (1 - a)b?(1 - b)c?(1 - c)a < ① 又∵0 < a, b, c < 1 ∴ 同理:, 以上三式相乘: (1 - a)a?(1 - b)b?(1 - c)c≤ 與①矛盾 ∴原式成立 例6、已知a + b + c > 0,ab + bc + ca > 0,abc > 0,求證:a, b, c > 0 證:設a < 0, ∵abc > 0, ∴bc < 0 又由a + b + c > 0, 則b + c = -a > 0 ∴ab + bc + ca = a(b + c) + bc < 0 與題設矛盾 又:若a = 0,則與abc > 0矛盾, ∴必有a > 0 同理可證:b > 0, c > 0 鞏固練習:第83頁練習3、4、5、6 課后作業(yè):第84頁 4、5、6 教學反思: 反證法是一種間接證法,它是先提出一個與命題的結論相反的假設,然后,從這個假設出發(fā),經過正確的推理,導致矛盾,從而否定相反的假設,達到肯定原命題正確的一種方法。反證法可以分為歸謬反證法(結論的反面只有一種)與窮舉反證法(結論的反面不只一種)。用反證法證明一個命題的步驟,大體上分為:(1)反設;(2)歸謬;(3)結論。 反設是反證法的基礎,為了正確地作出反設,掌握一些常用的互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小)于/不大(小)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個/一個也沒有;至少有n個/至多有(n一1)個;至多有一個/至少有兩個;唯一/至少有兩個。 歸謬是反證法的關鍵,導出矛盾的過程沒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須從反設出發(fā),否則推導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推理必須嚴謹。導出的矛盾有如下幾種類型:與已知條件矛盾;與已知的公理、定義、定理、公式矛盾;與反設矛盾;自相矛盾。 課題:數(shù)學歸納法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數(shù)學歸納法的原理,理解數(shù)學歸納法的一般步驟。 2.掌握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問題的方法。 3.能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命題。 二、教學重點:掌握數(shù)學歸納法的原理及證明問題的方法。 難點:能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命題。 三、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 1.華羅庚的“摸球實驗”。 2.“多米諾骨牌實驗”。 問題:如何保證所摸的球都是紅球?多米諾骨牌全部倒下?處了利用完全歸納法全部枚舉之外,是否還有其它方法? 數(shù)學歸納法:數(shù)學歸納法實際上是一種以數(shù)學歸納法原理為依據的演繹推理,它將一個無窮的歸納過程轉化為一個有限步驟的演繹過程,是處理自然數(shù)問題的有力工具。 【探索研究】 1.數(shù)學歸納法的本質: 無窮的歸納→有限的演繹(遞推關系) 2.數(shù)學歸納法公理: (1)(遞推奠基):當n取第一個值n0結論正確; (2)(遞推歸納):假設當n=k(k∈N*,且k≥n0)時結論正確;(歸納假設) 證明當n=k+1時結論也正確。(歸納證明) 由(1),(2)可知,命題對于從n0開始的所有正整數(shù)n都正確。 【例題評析】 例1:以知數(shù)列{an}的公差為d,求證: 說明:①歸納證明時,利用歸納假設創(chuàng)造遞推條件,尋求f(k+1)與f(k)的遞推關系,是解題的關鍵。 ②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的基本形式; (1)(遞推奠基):當n取第一個值n0結論正確; (2)(遞推歸納):假設當n=k(k∈N*,且k≥n0)時結論正確;(歸納假設) 證明當n=k+1時結論也正確。(歸納證明) 由(1),(2)可知,命題對于從n0開始的所有正整數(shù)n都正確。 EX: 1.判斷下列推證是否正確。 P88 2,3 2. 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 例2: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n∈N,n≥2) 說明:注意從n=k到n=k+1時,添加項的變化。 EX:1.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 (1)當n=1時,左邊有_____項,右邊有_____項; (2)當n=k時,左邊有_____項,右邊有_____項; (3)當n=k+1時,左邊有_____項,右邊有_____項; (4)等式的左右兩邊,由n=k到n=k+1時有什么不同? 變題: 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 (n∈N+) 例3:設f(n)=1+,求證n+f(1)+f(2)+…f(n-1)=nf(n) (n∈N,n≥2) 說明:注意分析f(k)和f(k+1)的關系。 【課堂小結】 1.數(shù)學歸納法公理: (1)(遞推奠基):當n取第一個值n0結論正確; (2)(遞推歸納):假設當n=k(k∈N*,且k≥n0)時結論正確;(歸納假設) 證明當n=k+1時結論也正確。(歸納證明) 由(1),(2)可知,命題對于從n0開始的所有正整數(shù)n都正確。 2. 注意從n=k到n=k+1時,添加項的變化。利用歸納假設創(chuàng)造遞推條件,尋求f(k+1)與f(k)的遞推關系. 【反饋練習】 1.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3k≥n3(n≥3,n∈N)第一步應驗證( ) A n=1 B n=2 C n=3 D n=4 2.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第二步證明從“k到k+1”,左端增加的項數(shù)是( ) A. B C D 3.若n為大于1的自然數(shù),求證 證明 (1)當n=2時, (2)假設當n=k時成立,即 4.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 【課外作業(yè)】 《課標檢測》 課題:數(shù)學歸納法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數(shù)學歸納法的原理,理解數(shù)學歸納法的一般步驟。 2.掌握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問題的方法,能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命題 3.能通過“歸納-猜想-證明”處理問題。 二、教學重點:能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命題。 難點:歸納→猜想→證明。 三、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 問題1:數(shù)學歸納法的基本思想? 以數(shù)學歸納法原理為依據的演繹推理,它將一個無窮歸納(完全歸納)的過程,轉化為一個有限步驟的演繹過程。(遞推關系) 問題2: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命題的步驟? (1)遞推奠基:當n取第一個值n0結論正確; (2)遞推歸納:假設當n=k(k∈N*,且k≥n0)時結論正確;(歸納假設) 證明當n=k+1時結論也正確。(歸納證明) 由(1),(2)可知,命題對于從n0開始的所有正整數(shù)n都正確。 數(shù)學歸納法是直接證明的一種重要方法,應用十分廣泛,主要體現(xiàn)在與正整數(shù)有關的恒等式、不等式;數(shù)的整除性、幾何問題;探求數(shù)列的通項及前n項和等問題。 【探索研究】 問題: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能被9整除。 法一:配湊遞推假設: 法二:計算f(k+1)-f(k),避免配湊。 說明:①歸納證明時,利用歸納假設創(chuàng)造條件,是解題的關鍵。 ②注意從“n=k到n=k+1”時項的變化。 【例題評析】 例1:求證: 能被整除(n∈N+)。 例2:數(shù)列{an}中,,a1=1且 (1)求的值; (2)猜想{an}的通項公式,并證明你的猜想。 說明: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問題的常用方法:歸納→猜想→證明 變題:(xx全國理科)設數(shù)列{an}滿足,n∈N+, (1)當a1=2時,求,并猜想{an}的一個通項公式; (2)當a1≥3時,證明對所有的n≥1,有 ①an≥n+2 ② 例3:平面內有n條直線,其中任何兩條不平行,任何三條直線不共點,問:這n條直線將平面分成多少部分? 變題:平面內有n個圓,其中每兩個圓都相交與兩點,且每三個圓都不相交于同一點,求證:這n個圓把平面分成n2+n+2個部分。 例4:設函數(shù)f(x)是滿足不等式,(k∈N+)的自然數(shù)x的個數(shù); (1)求f(x)的解析式; (2)記Sn=f(1)+f(2)+…+f(n),求Sn的解析式; (3)令Pn=n2+n-1 (n∈N+),試比較Sn與Pn的大小。 【課堂小結】 1.猜歸法是發(fā)現(xiàn)與論證的完美結合 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正整數(shù)問題的一般方法: 歸納→猜想→證明。 2.兩個注意: (1)是否用了歸納假設? (2)從n=k到n=k+1時關注項的變化? 【反饋練習】 1 觀察下列式子 …則可歸納出____ (n∈N*) 1.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 2.已知數(shù)列計算根據計算結果,猜想的表達式,并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 3.是否存在常數(shù)a、b、c,使等式 對一切都成立?并證明你的結論. 【課外作業(yè)】 《課標檢測》 課題:復習課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本章知識結構。 2.進一步感受和體會常用的思維模式和證明方法,形成對數(shù)學的完整認識。課題:數(shù)學歸納法 3.認識數(shù)學本質,把握數(shù)學本質,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二、教學重點:進一步感受和體會常用的思維模式和證明方法,形成對數(shù)學的完整認識。 難點:認識數(shù)學本質,把握數(shù)學本質,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三、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 推理與證明 推理 證明 合情推理 演繹推理 直接證明 間接證明 類比推理 歸納推理 分析法 綜合法 反證法 數(shù)學歸納法 一、知識結構: 【探索研究】 我們從邏輯上分析歸納、類比、演繹的推理形式及特點;揭示了分析法、綜合法、數(shù)學歸納法和反證法的思維過程及特點。通過學習,進一步感受和體會常用的思維模式和證明方法,形成對數(shù)學的完整認識。 【例題評析】 例1:如圖第n個圖形是由正n+2邊形“擴展”而來,(n=1,2,3,…)。則第n-2個圖形中共有________個頂點。 變題:黑白兩種顏色的正六邊形地面磚按如圖的規(guī)律拼成若干個圖案: 第1個 第2個 第3個 則第n個圖案中有白色地面磚 塊。 例2:長方形的對角線與過同一個頂點的兩邊所成的角為,則 =1,將長方形與長方體進行類比,可猜測的結論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變題1:已知,m是非零常數(shù),x∈R,且有= ,問f(x)是否是周期函數(shù)?若是,求出它的一個周期,若不是,說明理由。 變題2:數(shù)列的前n項和記為Sn,已知證明: (Ⅰ)數(shù)列是等比數(shù)列; (Ⅱ) 例3:設f(x)=ax2+bx+c(a≠0),若函數(shù)f(x+1)與函數(shù)f(x)的圖象關于y軸對稱,求證: 為偶函數(shù)。 例4:設Sn=1+ (n>1,n∈N),求證: () 評析: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不等式時,經常用到“放縮”的技巧。 變題:是否存在a、b、c使得等式122+232+…+n(n+1)2=(an2+bn+c) 對于一切正整數(shù)n都成立?證明你的結論。 解 假設存在a、b、c使題設的等式成立, 這時令n=1,2,3,有 于是,對n=1,2,3下面等式成立 122+232+…+n(n+1)2= 記Sn=122+232+…+n(n+1)2 (1)n=1時,等式以證,成立。 (2)設n=k時上式成立,即Sk= (3k2+11k+10) 那么Sk+1=Sk+(k+1)(k+2)2=(k+2)(3k+5)+(k+1)(k+2)2 = (3k2+5k+12k+24)=[3(k+1)2+11(k+1)+10] 也就是說,等式對n=k+1也成立 綜上所述,當a=3,b=11,c=10時,題設對一切自然數(shù)n均成立 【課堂小結】 體會常用的思維模式和證明方法。 【反饋練習】 1.(xx遼寧)在R上定義運算若不等式對任意實數(shù)成立, 則 A. B. C. D. 2.定義A*B,B*C,C*D,D*B分別對應下列圖形 (1) (2) (3) (4) 那么下列圖形中 (1) (2) (3) (4) 可以表示A*D,A*C的分別是 ( ) A.(1)、(2) B.(2)、(3) C.(2)、(4) D.(1)、(4) 3 已知f(n)=(2n+7)3n+9,存在自然數(shù)m,使得對任意n∈N,都能使m整除f(n),則最大的m的值為( ) A 30 B 26 C 36 D 6 解析 ∵f(1)=36,f(2)=108=336,f(3)=360=1036 ∴f(1),f(2),f(3)能被36整除,猜想f(n)能被36整除 證明 n=1,2時,由上得證,設n=k(k≥2)時, f(k)=(2k+7)3k+9能被36整除,則n=k+1時, f(k+1)-f(k)=(2k+9)3k+1-(2k+7)3k=(6k+27)3k-(2k+7)3k =(4k+20)3k=36(k+5)3k-2(k≥2) f(k+1)能被36整除 ∵f(1)不能被大于36的數(shù)整除,∴所求最大的m值等于36 4 已知數(shù)列{bn}是等差數(shù)列,b1=1,b1+b2+…+b10=145 (1)求數(shù)列{bn}的通項公式bn; (2)設數(shù)列{an}的通項an=loga(1+)(其中a>0且a≠1)記Sn是數(shù)列{an}的前n項和,試比較Sn與logabn+1的大小,并證明你的結論 解 (1) 設數(shù)列{bn}的公差為d, 由題意得,∴bn=3n-2 (2)證明 由bn=3n-2知Sn=loga(1+1)+loga(1+)+…+loga(1+) =loga[(1+1)(1+)…(1+ )] 而logabn+1=loga,于是,比較Sn與logabn+1的大小 比較(1+1)(1+)…(1+)與的大小 取n=1,有(1+1)= 取n=2,有(1+1)(1+ 推測 (1+1)(1+)…(1+)> (*) ①當n=1時,已驗證(*)式成立 ②假設n=k(k≥1)時(*)式成立,即(1+1)(1+)…(1+)> 則當n=k+1時, , 即當n=k+1時,(*)式成立 由①②知,(*)式對任意正整數(shù)n都成立 于是,當a>1時,Sn>logabn+1,當 0<a<1時,Sn<logabn+1 【課外作業(yè)】 《課標檢測》-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推理與證明 2019 2020 年高 數(shù)學 推理 證明 教案 蘇教版 選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2618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