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2019-2020年高二歷史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doc

  • 資源ID:2652794       資源大小:22.50KB        全文頁數:3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9.9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tǒng)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2019-2020年高二歷史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doc

2019-2020年高二歷史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教學目標1.知識方面: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現的條件和主要內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2能力方面:(1)通過引導學生對第三次科技革命特點及影響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概括、歸納問題的能力。(2)通過引導學生對世界歷史上三次科技革命進行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3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1)通過學習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科學論斷的理解和認識。(2)通過對第三次科技革命影響的學習,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現代國際間的競爭,說到底是綜合國力的競爭,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國際意識。(3)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第三次科技革命對“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的含義,增強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4學法指導方面:(1)引導學生聯系第H次世界大戰(zhàn)的影響等各種因素,歷史地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產生的條件,掌握置歷史事物于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認識的歷史學習方法。(2)在比較前兩次工業(yè)革命和科學革命的基礎上,分析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使學生逐步掌握歷史比較的方法。重點、難點分析1重點分析:(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與前兩次工業(yè)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三大特點。第一,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產力發(fā)展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第二,科學與技術密切結合相互促進。隨著科學實驗手段的進步,科研探索的領域也不斷開闊。第三,科學技術各領域之間相互滲透,出現兩種趨勢:學科越分越多,分工越來越細,研究越來越深入;學科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科學研究朝綜合性方向發(fā)展。學習此內容可以鍛煉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比較能力,加深學生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認識和理解。(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見難點分析)2難點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第一,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第二,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第三,推動國際經濟格局的調整。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進一步擴大。對此內容理解的困難之處在于如何完整地把握“社會生產力”、“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經濟差距是如何加大的。學習此內容,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理論的理解,加深對經濟基礎作用的理解。課堂教學設計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第七章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的第一節(jié),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大家都知道,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也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fā)展過程,當然,這場科技革命還在繼續(xù)進行的過程中。對于影響整個人類的這場革命,我們必須給以極大的重視。那么,這場科技革命產生的條件有哪些呢?(板書本課和第一目的標題)一、新科學技術革命的興起和發(fā)展生:(思考并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產生的條件)師:(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啟發(fā)引導思路:社會實踐的需要二戰(zhàn)和戰(zhàn)后各國的需求;物質和科技基礎;科學理論的突破)第三次科技革命產生的條件主要有三方面。第一,社會條件是促使新的科技革命加速到來的重要條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各國為適應戰(zhàn)爭的需求都集中全國的物力、財力和人力,研究開發(fā)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這使科技水平迅速提高。戰(zhàn)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各壟斷組織都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大力開發(fā)新產品,促使科研水平不斷提高;為了與美國競爭,蘇聯也非常重視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這些情況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來。從理論上說,這是社會實踐的需要。第二,技術與物質條件是前提條件??萍嫉陌l(fā)展有歷史的繼承性和連續(xù)性,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所創(chuàng)造的技術與物質條件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迅速發(fā)展的科學技術,更是新的科技革命的基礎。第三,科學理論的重大突破成為新科技革命的理論基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物理學革命,使人類的物質觀、時空觀、運動觀和方法論都發(fā)生了變革,二戰(zhàn)后初期形成的控制論、信息論和系統(tǒng)論成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論依據。我們正處于第三次科技革命進程中,這場革命與我們的學習、生活有極其密切的關系,它到底包括哪些主要內容呢?請同學們結合課本所介紹的內容來把握。如果能夠說出更多的例證當然更好。生:(回答)師: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內容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學、遺傳工程等高新技術。如果按照研究領域歸類,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和空間技術等領域的變革。同學們考慮一下,這場深深影響到我們人類與以前的兩次工業(yè)革命相比,有哪些特點?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生:(回答)師:與前兩次工業(yè)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三大特點。第一,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產力發(fā)展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從蒸汽機的發(fā)明到瓦特的可以用作機器動力的蒸汽機發(fā)明,共用了72年。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從1831年法拉第的發(fā)電機模型出現到交流電動機的發(fā)明,共用了57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電子計算機從1946年正式問世起,僅30年就經歷了5代,80年代生產的電子計算機與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相比,運轉速度提高了30多萬倍,而體積卻縮小為原來的三萬分之一。新技術從發(fā)明到應用的時;司也大為縮短,如無線電為35年、雷達為15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以來的科技發(fā)明則多在10年以內,如原子能利用為6年、電子計算機為5年、晶體管為4年、激光器僅為1年。人類科學知識的總量也在迅速增加。據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世界科學情報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科學知識的年增長率,在50年代為95,60年代為106,70年代為125。第二,科學與技術密切結合相互促進。隨著科學實驗手段的進步,科研探索的領域也不斷開闊。前兩次工業(yè)革命主要是以一兩種技術的突破為代表,雖然它們也帶動了其它技術的發(fā)展,但是彼此之間的聯系并不密切,連帶產生的新技術數量非常有限。第三次科技革命則不然,在核能、電子計算機和宇航技術的帶動下,一批批新技術迅速出現并且匯入技術革命的洪流,進而形成宏大的技術群。其中信息技術是帶頭的核心技術,信息技術又以信息控制為核心,它是優(yōu)化物流、節(jié)約能流、分散人流、降低財流的有效手段,被應用到各個技術領域。信息控制成為主要的控制手段后,使各種技術在發(fā)展中的橫向關聯性、綜合性、交叉性突現出來,使各種技術呈現出極強的群體性。第三,科學技術各領域之間相互滲透,出現兩種趨勢:學科越分越多,分工越來越細,研究越來越深入;學科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科學研究朝綜合性方向發(fā)展。以上技術之間的群體性,實際上由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論和方法論基礎控制論、系統(tǒng)論和信息論所揭示的人類三大系統(tǒng):技術系統(tǒng)、生命系統(tǒng)和社會系統(tǒng)間的共同控制規(guī)律。這導致第三次科技革命與社會的結合比過去的技術革命要緊密得多。美國科技學的專家普賴斯就此提出了“小科學”和“大科學”的概念,他指出二戰(zhàn)以前的科學是分散的、個體的、隨機組合的研究,屬于小科學,二戰(zhàn)以后,科學進入大科學時代,所謂大科學,是指以統(tǒng)一的方式把相關的科學事業(yè)組織起來加以科學管理的科學,是社會化的集體活動,其研究活動規(guī)模越來越大,發(fā)展到國家規(guī)模,甚至國際規(guī)模。例如,美國的“曼哈頓工程”和“星球大戰(zhàn)計劃”是國家規(guī)模的科研行動;現在的太空合作行動更是國際間的科研合作。正如同學們所說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首先是科學技術在生產力發(fā)展方面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是,這絕不能機械地理解為生產力只是被動發(fā)展的。請看課本關于蘇聯大百科全書的引文。第二,科學技術與生產之間、科學與技術之間是一種辯證的關系。它們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關系。這種辯證關系必然引出第三點,科學技術各學科之間的聯系,也就是綜合性越來越強。另外,隨著實踐的發(fā)展,人們研究越深入,自然導致學科的分工越來越細,由于客觀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在越來越深入的研究過程中必然發(fā)現單一學科的研究不能滿足實踐的要求,于是跨學科研究就成為科學研究的發(fā)展方向。我們在剛才對第三次科技革命內容的介紹中,已經清楚地看到它對人類社會所產生的影響。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這些影響。首先,我們根據組成生產力的三個基本要素來觀察科技革命對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推動作用。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生:(思考并回答)師:(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啟發(fā)引導學生從生產工具為主的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三要素進行思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主要是通過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勞動者素質和技能的不斷提高、勞動對象的不斷改進和擴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了生產力各要素的變革。根據馬克思主義原理,一切機器在本質上都是人類勞動的模擬,機器工具是人類雙手的延伸,電子計算機則是人類大腦功能的延伸。電子計算機在直接生產過程中的廣泛應用,使人類的勞動形態(tài)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原來必須由人類直接操縱的控制機器動作的機構,變成了由電子計算機操縱機器運行的自動機構,形成了包括管理在內的全盤自動化的機器生產體系。以上是導致作為生產力水平標志的生產工具方面發(fā)生的變化?,F實生產力最重要的要素是人。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后,以電子計算機控制的自動化技術,使人的勞動從直接參加生產轉變?yōu)閷ιa過程的控制,這就要求勞動者必須具備相應的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否則無法同現代化的生產資料相結合。這種要求導致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勞動者水平的提高。生產力三要素還有勞動對象。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人類不僅能夠以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質為勞動對象進行生產,還能夠制造自然界中所沒有的物質材料作為勞動對象新材料技術的發(fā)展,使人類能夠按照生產的需要創(chuàng)造大量本來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質,這就極大地擴展了人類勞動對象的內容。這一切都是由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帶來的,充分說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是真理。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以后,也就明白了盡可能提高我們自身素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下面,我們再來分析科技革命對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影響。生:(分析并回答)師:(引導學生依據課本上的小字進行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是國民經濟中的第三產業(yè)的比重上升,超過了第一、第二產業(yè);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普遍強化。由于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智能因素在生產過程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產業(yè)結構中的“技術密集”企業(yè)發(fā)展速度大大超過傳統(tǒng)的“勞動密集”企業(yè)。這種技術密集企業(yè)包括微電子、機器人、原子能、宇航等工業(yè)以及現代通訊、新能源新材料工業(yè)等。1956年美國從事腦力勞動的“白領”職員人數第一次超過了從事體力勞動的“藍領”工人。19601978年美國的腦力勞動者與體力勞動者的比例由01546變?yōu)?78493;日本由282718變?yōu)?1958。從事農業(yè)、牧業(yè)和漁業(yè)生產的人口比重,在二戰(zhàn)前,美國為30、西歐和日本都在40以上,而1977年,美國則降至36,1975年西歐和日本降至10左右。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導致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是使人類日常生活發(fā)生變革。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創(chuàng)造的大量新產品進入人們的生活,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在改變著人類的生活,甚至影響著人類的思想道德觀念。例如,現代化通訊手段的出現,改變了人們交流信息的傳統(tǒng)方式,也在改變著傳統(tǒng)的人際交際方式;通過國際互聯網,導致人們觀察、認識外部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也在發(fā)生變化;試管嬰兒的誕生,有利于解決人類優(yōu)生的難題,但是也給人的婚姻家庭和倫理道德帶來新的問題。對人們的家庭生活、乃至人類的倫理道德觀念都提出了挑戰(zhàn)。科技革命對人類日常生活又有哪些影響呢?請同學們舉例說明。生:(回答)師:剛才,我們所分析的科技革命對社會經濟結構的影響是從一個國家內部來觀察的,如果把世界經濟看作一個整體,那么必然會看到科技革命對國際經濟格局也同樣產生巨大的影響。請同學們結合所了解的事實來說明這一影響。生:(舉例說明)師: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國際經濟格局的調整。導致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進一步擴大。發(fā)達國家在發(fā)展新興產業(yè)的過程中,把原來那些消耗能量大、浪費資源多、污染嚴重的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如鋼鐵、一般化工、機械制造等轉讓給發(fā)展中國家。這樣既減輕了發(fā)達國家對發(fā)展中國家原料、能源的依賴,又使一些發(fā)展中國家進入工業(yè)化階段。國際貿易中的商品結構也發(fā)生根本變化。電腦、軟件等知識密集型產品的比重上升,礦物、天然橡膠之類初級產品和鋼鐵、銅之類商品的比重降低。發(fā)達國家的投資比重也隨著發(fā)生變化,從傳統(tǒng)工業(yè)轉向尖端技術工業(yè)。由于投資于這些產業(yè)才能夠獲得高利潤,而這些產業(yè)需要先進設備、高水平的勞動力和消費水平高的市場,具備這些條件的只有發(fā)達國家,所以發(fā)達國家之間的相互投資大幅度增加。在1980年國際資本流動總量中,34在發(fā)達國家之間進行。另外,為了建設大型工程項目,發(fā)達國家之間還進行廣泛的國際合作,進行高層次的國際分工,使經濟國際化的趨勢加強。發(fā)達國家利用自己控制著尖端技術的優(yōu)勢,大量對發(fā)展中國家出口耗資少、附加值高的高技術產品,壓低初級產品價格,使發(fā)展中國家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造成了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之間經濟差距的不斷加大。師: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上所引用的江澤民主席的話。生:(閱讀課本引文)師:這個根本原因,就是江澤民主席所指出的科學技術,這是現代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力量。在當前的國際競爭中,它表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每個打算在激烈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的國家,必須加強本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的競爭能力。了解這點后,我們又如何認識第三次科技革命對包括我們中國在內的發(fā)展中國家,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呢?請結合當今國際關系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產生條件來思考。生:(思考并討論)師:(小結學生發(fā)言)我們已經分析了若干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從生產力的角度看,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在于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對于我們學生來說,就是通過刻苦學習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適應高科技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將來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為祖國作出更大的貢獻,使我們的祖國也成為現代化科技強國。北京育才學校 劉志王禹

注意事項

本文(2019-2020年高二歷史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doc)為本站會員(tia****nde)主動上傳,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