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必考部分 第五單元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第13講 從兩極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課下達標練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必考部分 第五單元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第13講 從兩極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課下達標練 新人教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第13講 從兩極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課下達標練
(時間:45分鐘 滿分:85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1948年10月丘吉爾提出了三環(huán)外交思想,他認為當時并存的三個圓環(huán)將西方串聯起來:第一環(huán)是英聯邦;第二環(huán)是英國、美國等英語國家;第三環(huán)是聯合起來的歐洲。英國是唯一一個在每一環(huán)中都占重要地位的國家。這體現了英國( )
A.邁出了西歐聯合的關鍵一步
B.對美國有利用與輕視的心態(tài)
C.強調國家利益淡化意識形態(tài)
D.力圖保持自己昔日大國地位
解析:選D。材料集中表述的是英國三環(huán)外交思想,西歐聯合的關鍵是法德的
2、和解,故A項錯誤;二戰(zhàn)后,英國實力下降,不得不追隨美國,故B項錯誤;在英國的外交中,沒有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國家,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英國是唯一一個在每一環(huán)中都占重要地位的國家”可以看出英國對自己大國地位的迷戀,故D項正確。
2.1950年美國開始實施“第四點計劃”:對亞、非、拉美不發(fā)達地區(qū)實行經濟技術援助。到1953年底,對這些國家的援助已達40億美元。該計劃( )
A.推動了馬歇爾計劃提出 B.強化了美國的霸主地位
C.沖擊了美蘇的兩極格局 D.促進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解析:選B。馬歇爾計劃提出于1947年,故A項錯誤;美國實施對亞非拉美不發(fā)達地區(qū)的經濟援助,強化了美國的霸主地位,
3、故B項正確;美蘇兩極格局形成于1955年,故C項錯誤;第三世界的崛起是在六七十年代,故D項錯誤。
3.如圖是二戰(zhàn)后蘇聯某刊物登載的一幅《山姆大叔的和平之路》的漫畫。此漫畫( )
A.反映了美國對蘇聯實施冷戰(zhàn)
B.揭露了美國的霸權主義政策
C.說明了美蘇同盟關系已破裂
D.欲意為與美國爭霸制造輿論
解析:選B。漫畫是蘇聯對美國推行軍事霸權主義政策的諷刺,與美國對蘇聯實施冷戰(zhàn)無關,故A 項錯誤;漫畫以“山姆大叔”手持軍事武器推行所謂的和平之路,揭露了美國的霸權主義政策,故B項正確;漫畫不能反映美蘇同盟關系的變化,故C項錯誤;漫畫是蘇聯對美國霸權主義政策的諷刺,
4、不是寓意與美國爭霸,故D項錯誤。
4.20世紀60年代,肯尼迪增加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援助,將大批美國青年送往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參與旨在提高當地生活水平的社會和經濟發(fā)展計劃??夏岬系倪@一計劃主要是為了( )
A.應對來自蘇聯的挑戰(zhàn) B.獲取發(fā)展中國家的資源
C.強化美國的經濟地位 D.破壞不結盟運動的成果
解析:選A。根據所學知識60年代美國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優(yōu)勢,這與其不斷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有關,如材料中的增加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援助,故A項正確;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無法看出肯尼迪這樣做的目的是獲取發(fā)展中國家的資源,故B項錯誤;美國的經濟地位在世界上已經是絕對的首屈一指,無可超越,故C項錯
5、誤;不結盟運動對美國來說構不成挑戰(zhàn),也就無所謂去破壞,故D項錯誤。
5.冷戰(zhàn)時期,中、蘇、美三大國在許多問題上是針鋒相對的。但在蘇聯空軍參加朝鮮戰(zhàn)爭這一問題上,卻心照不宣地嚴守機密,而且一守就是好幾十年。這一“心照不宣”( )
A.體現了冷戰(zhàn)局勢的緩和
B.避免了世界局勢的進一步惡化
C.說明三國有著共同利益
D.意在推動朝鮮問題的和平解決
解析:選B。朝鮮戰(zhàn)爭是美蘇冷戰(zhàn)中在亞洲進行熱戰(zhàn)的表現,因此并不能體現冷戰(zhàn)局勢的緩和,故A項錯誤;材料中蘇聯參戰(zhàn)被嚴守秘密,主要是避免戰(zhàn)爭擴大化,使世界局勢進一步惡化,故B項正確;冷戰(zhàn)時期,美蘇之間是對立關系
6、,不可能有共同的利益,故C項錯誤;朝鮮問題并未解決,故D項錯誤。
6.1962年11月,赫魯曉夫在最高蘇維埃會議上作的報告中指出,在核武器時代,必須顯示出“更加清醒的頭腦和消除國家間不和的各種障礙的更大愿望”,同時應加強國際關系中“理智的準則”。此報告( )
A.說明蘇聯放棄爭霸政策
B.促成了核危機的成功解決
C.有利于美蘇關系的緩和
D.反映蘇聯轉向了國內改革
解析:選C。由題中的時間1962年可知,正是美蘇爭霸的時期,故A項錯誤;雖然題中提到了核武器,但從來沒有真正解決過,故B項錯誤;從題中“理智地對待國家間的不和”可知主要是對美國示好,看不到針鋒相對
7、的斗爭,故C項正確;題中的“報告”主要在說明處理國際關系的問題,沒有涉及國內的建設,故D項錯誤。
7.針對國際上有人將“一帶一路”與歷史上的馬歇爾計劃相提并論,《人民日報》2015年3月18日發(fā)表文章指出,把“一帶一路”類比于馬歇爾計劃,稱之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或“新馬歇爾計劃”,不僅不科學、有違事實,而且會對“一帶一路”的價值認同及實施效果帶來消極影響。這主要是因為馬歇爾計劃( )
A.具有軍事結盟的真實意圖
B.以援助達到控制別國的目的
C.對外經濟援助具有虛假性
D.以穩(wěn)定西歐盟友國家為目標
解析:選B。馬歇爾計劃是冷戰(zhàn)在經濟上的產物,故A項錯誤;馬歇
8、爾計劃企圖通過經濟援助的方式在政治、軍事上控制歐洲受援國家,故B項正確;馬歇爾計劃援助歐洲客觀上推動戰(zhàn)后歐洲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故C項錯誤;馬歇爾計劃提出以控制歐洲為意圖,故D項錯誤。
8.如下圖所示局面的出現( )
A.標志冷戰(zhàn)在亞洲全面展開
B.朝鮮半島政治分裂的開始
C.美蘇兩極格局的最終確立
D.使兩國對峙格局固定下來
解析:選D。根據圖片形狀及圖中提到的“1953年形成的軍事?;鹁€”可知該圖是朝鮮戰(zhàn)爭結束后的軍事?;鹁€,朝鮮戰(zhàn)爭是冷戰(zhàn)期間的“熱戰(zhàn)”表現,故A項錯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8年在美國和蘇聯的扶持下,朝鮮南北分別成立大韓民國和
9、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故B項錯誤;美蘇兩極格局最終確立的標志是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故C項錯誤;根據圖中“1953年形成的軍事?;鹁€”可知這一時期朝鮮戰(zhàn)爭結束,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形成對峙局面,故D項正確。
9.下圖反映了二戰(zhàn)后國際關系的主要特征。該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國家利益的沖突 B.大國實力的變化
C.社會制度的矛盾 D.意識形態(tài)的分歧
解析:選A。兩圖反映了二戰(zhàn)以后國際關系的主要特點是美蘇冷戰(zhàn)對峙,造成美蘇冷戰(zhàn)對峙的原因有大國實力的變化(美蘇實力最為強大,西歐普遍衰落),美蘇國家利益的沖突以及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的對立,國家利益的沖突與題
10、目中的“主要原因”相符,故A正確,大國實力的變化是原因之一,并不是“主要原因”,故B錯誤;社會制度的矛盾也為原因之一同樣也不是“主要原因”,故C項錯誤;意識形態(tài)即社會制度同樣也只是原因之一,并非“主要原因”,故D項錯誤。
10.“二戰(zhàn)”結束后,美國和蘇聯由盟友成為對手;到了80年代之后又謀求合作,促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多極化的發(fā)展 B.經濟全球化的推動
C.兩國意識形態(tài)的矛盾 D.兩國國家利益的需要
解析:選D。世界多極化有力地沖擊著美蘇兩極格局,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兩者走向合作,但不能成為二者合作的主要原因,故A項錯誤;經濟全球化是種發(fā)展趨勢,可以成為雙方合作的原
11、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項錯誤;兩國間的意識形態(tài)尖銳對立,是成為對手的主要原因,不能成為雙方合作的理由,故C項錯誤;美蘇間合作也好對立也罷,都是出于自身利益而作的政策調整,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發(fā)點,故D項正確。
11.1992年6月,日本國會通過了決定向海外派兵的PKO決議后,先后派遣自衛(wèi)隊參加了在柬埔寨、戶旺達和莫桑比克以聯合國名義進行的維和行動。這說明日本( )
A.極力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
B.追隨美國進行外交活動
C.為謀求政治大國創(chuàng)造條件
D.軍備力量已經空前強化
解析:選C。日本派遣自衛(wèi)隊參加以聯合國名義進行的維和行動,根本目的是從自身利益出發(fā),擴
12、大其國際影響力,故A項錯誤;追隨美國進行外交活動與材料“以聯合國名義進行的維和行動”不符,故B項錯誤;C項是日本參加以聯合國名義進行的維和行動的目的,故C項正確;日本派遣自衛(wèi)隊參加以聯合國名義進行的維和行動與其軍備力量狀況無關,故D項錯誤。
12.2011年10月,西班牙《起義報》在新的“世界體系”一文中指出:“雖然西方傳統大國(美國、英國和法國)仍自認為代表著‘國際社會’,但‘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已不再聽命于它們的號令?!边@實際上反映了( )
A.國際新政治格局已經建立
B.國際重心轉向金磚國家
C.國際政治多極化發(fā)展加強
D.南北國
13、家間的沖突加劇
解析:選C。目前國際政治格局暫時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多極化趨勢不斷加強,因此還未形成國際政治新格局,故A項錯誤;“‘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已不再聽命于它們的號令”不能代表國際重心的轉移,故B項錯誤;材料“不再聽命于它們的號令”反映國際政治多極化發(fā)展加強,故C項正確;“金磚國家”既有發(fā)達國家,也有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D項與此不符,故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13題25分,14題12分,共37分)
13.(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和約和本條約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堅合眾國接受在日本國內及周圍駐扎美國陸、
14、空、海軍之權利。……未經美利堅合眾國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將任何基地給予任何第三國,亦不得將基地上或與基地有關之任何權利、權力或權限,或陸、空、海軍駐防、演習或過境之權利給予任何第三國。
——《日美安全保障條約》(1951年)
材料二 近幾年美國一直高調宣揚“美國的太平洋世紀”,要重返亞太……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彭光謙認為,美國正在加緊進行針對中國的軍事戰(zhàn)略布局,意在遏制任何可能對美國構成挑戰(zhàn)的對手,繼續(xù)維持美國的全球霸權。
(1)據材料一指出二戰(zhàn)結束到20世紀50年代初期美日關系的特征,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形成原因。(10分)
(2)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美國遏制中國的主要原因,并
15、指出當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發(fā)展的基本趨勢。(15分)
解析:(1)第一小問特征,據材料一“未經美利堅合眾國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將任何基地給予任何第三國”得出美國控制日本;第二小問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從當時日本與美國國情以及當時世界格局來回答。(2)第一小問主要原因,分別從美國與中國角度分析,據材料二“美國正在加緊進行針對中國的軍事戰(zhàn)略布局,意在遏制任何可能對美國構成挑戰(zhàn)的對手,繼續(xù)維持美國的全球霸權”得出美國堅持冷戰(zhàn)思維,中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結合所學知識得出,兩國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第二小問基本趨勢,結合所學知識得出短期內“一超多強”局面仍將持續(xù),從長期來看多極化趨勢將持續(xù)深入發(fā)展。
答案
16、:(1)特征:美國控制日本(或日本依附于美國)。
原因:二戰(zhàn)日本戰(zhàn)??;美國爭奪地區(qū)和世界霸權的需要;美國進行冷戰(zhàn)的需要。
(2)主要原因:美國堅持冷戰(zhàn)思維;中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兩國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
基本趨勢:短期內“一超多強”局面仍將持續(xù),從長期來看多極化趨勢將持續(xù)深入發(fā)展。
14.(12分)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關于戰(zhàn)后世界政治格局演變的分期,是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系、國際關系史等學科研究的重要課題。由于在分期標準(依據)上觀點不同,有的以社會經濟形態(tài)的發(fā)展變化為依據,有的以國際階級斗爭及其力量對比為依據,有的以社會矛盾的發(fā)展變化為依據,因而分期各異。有“兩
17、分法”(1945-1972年,1973-現在);“三分法”(1945-1955年,1955-60年代末,60年代末至今);“四分法”(1945-1949年,1949-1960年,1961-1968年,1968-今天);“六分法”(1945-1949年,1949-1955年,1955-1962年,1962-1972年,1972-1979年,1979年以來);等等。
——張脈強《論戰(zhàn)后世界政治格局演變的分期》1994年
結合材料與所學世界現代史的史實,圍繞“政治格局與階段特征”自行選擇一個分期法或提出新的分期法,并就所選分期法進行簡要闡述。(要求:選擇其中一種分期法,也可以提出不同的分期法加
18、以分析說明,闡述及說明須有史實依據。)
解析:首先根據材料中“由于在分期標準(依據)上觀點不同,有的以社會經濟形態(tài)的發(fā)展變化為依據,有的以國際階級斗爭及其力量對比為依據,有的以社會矛盾的發(fā)展變化為依據,因而分期各異”選擇一分期標準或依據,然后根據下面的分法,看看有沒有相吻合的,如果有就按照這樣的標準與分法進行闡述說明,如果沒有就提出一新的標準。
答案:示例一:選擇“兩分法”:二戰(zhàn)后到20世紀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演變劃分為兩個時期。
闡述:二戰(zhàn)結束后,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的對峙在全球范圍內展開。50年代后期開始,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了美日歐三足鼎立。1972年,中國與美國實現國家關系的正
19、?;?,以及中蘇關系的進一步惡化,改變了兩大陣營的力量對比;兩大陣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分化。
1973-90年代初,70年代后,中國與第三世界國家及不結盟運動力量的提升、歐共體與日本的綜合實力的增強,使世界格局已經不再按照美蘇預期的方向發(fā)展,兩極格局解體,多極化趨勢加強。所以把二戰(zhàn)后到20世紀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分為兩個時期。
示例二: 提出新的分期法:二戰(zhàn)后到20世紀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演變劃分為三個階段。
說明:1945年-50年代末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逐漸形成,局部性的軍事對抗較為激烈,兩極格局最終形成。
60-70年代為三個世界鼎立和多極化格局的初步出現,如歐共體
20、的成立,第三世界及不結盟運動興起等力量開始沖擊兩極格局。
80-90年代初為美蘇兩極格局逐漸終結和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時期。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兩極格局走向瓦解;中國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歐洲一體化加快、其他區(qū)域性政治經濟組織都極大地沖擊著世界原有的格局。因此,把二戰(zhàn)后到20世紀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分為三個階段。
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