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考物理總復習 第六章 力和機械(第2課時)課件 粵教滬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廣東中考物理總復習 第六章 力和機械(第2課時)課件 粵教滬版(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第六章力和機械第六章力和機械第二課時第二課時機械機械知識網(wǎng)絡知識網(wǎng)絡考點梳理考點梳理考點考點1杠桿杠桿1. 杠桿的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某一固定點轉(zhuǎn)動的硬棒(可曲可直,任意形狀).2. 力臂:支點到力的_的距離.3. 杠桿的平衡條件:_,公式為_.作用線作用線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等于阻力與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等于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阻力臂的乘積F1L1=F2L24. 杠桿的分類:(1)省力杠桿:動力小于阻力,省力費距離,如撬杠、瓶起子、手推車.(2)費力杠桿:動力大于阻力,費力省距離,如鐵锨、鑷子、釣魚竿.(3)等臂杠桿:動力等于阻力,不省力不費距離,如天平、定滑輪.考點考點2滑輪
2、滑輪1. 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1.重力的概念:地球表面附近的物體,由于_而使物體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_.2.重力大小的計算公式:G=_.其中g=_N/kg ,它表示_.3.重力的方向:_,其應用是利用_檢查墻是否豎直.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zhì)地均勻、外形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_. 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考點考點3重力重力地球的吸引地球的吸引地球地球mg9.8質(zhì)量為質(zhì)量為1 kg 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 N豎直向下豎直向下重垂線重垂線幾何中心上幾何中心
3、上1.定義:兩個相互接觸且擠壓的物體,當它們要發(fā)生或已經(jīng)發(fā)生_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chǎn)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 2.分類:_、_.3.靜摩擦力:大小跟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無關,與產(chǎn)生相對運動趨勢的力的大小相等.方向沿接觸面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考點考點4摩擦力摩擦力相對運動相對運動靜摩擦力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2. 滑輪組的省力規(guī)律:(1)若不計摩擦和動滑輪的重力:F= G物.(2)若不計摩擦但要計動滑輪的重力:F= (G物+G動). 3. 滑輪組的費距離規(guī)律:_.F:繩子自由端的拉力;G:物體或動滑輪的重力;h:物體移動的距離;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n:與動滑輪相
4、連的繩子的段數(shù). s=nh4. 組裝滑輪組的方法:(1)確定繩頭固定端. 一般情況下,若n為奇數(shù),固定端位于動滑輪的掛鉤上,若n為偶數(shù),固定端位于定滑輪的掛鉤上,簡稱“_”.(2)穿繞繩子. 從固定端出發(fā),由里向外逐個繞過滑輪,每個滑輪上只能穿繞一次繩子,不能交叉重復. 奇動偶定奇動偶定考點精練考點精練1. (2016廣州)如圖1-6-24所示,不計質(zhì)量的硬桿處于水平靜止狀態(tài).(1)O為支點,畫出FA的力臂LA.考點考點1杠桿杠桿如答圖如答圖1-6-9所示所示.3. (2016河源)甲、乙兩位同學一起做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以杠桿中點為支點,如圖1-6-26甲、乙所示(1)若杠桿右端低左端
5、高,為使其在水平位置上靜止,應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調(diào)節(jié)(2)如圖1-6-26甲所示,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記錄數(shù)據(jù)根據(jù)這一次實驗數(shù)據(jù),甲同學立即分析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這種做法的不足是:_.左左實驗次數(shù)太少,實驗次數(shù)太少,結(jié)論具有偶然性結(jié)論具有偶然性(3)如圖1-6-26乙所示,乙同學設計了兩種實驗方案:第一種彈簧測力計沿豎直方向拉,其讀數(shù)為F1;第二種彈簧測力計傾斜拉,其讀數(shù)為F2第_(填“一”或“二”)種實驗方案更方便在同等條件下,兩次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F1(填“”“=”或“”)F2(4)乙同學用圖1-6-26丙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當杠桿水平平衡時,與甲同學得出的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可能的原因是
6、:_一一杠桿存在自重杠桿存在自重6. 如圖1-6-28所示,是生活中常見的開瓶器,它是一個_(填“省力”或“費力”)杠桿,圖中A、B、C三點中_點是支點.省力省力C1. (2016廣東)用如圖1-6-31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物,用筆畫線代替繩子畫出最省力的繩子繞法. 考點考點2滑輪滑輪如答圖如答圖1-6-12所示所示.2. (2015廣東) 如圖1-6-32所示,已知物體A和動滑輪的總重為200 N,當物體A勻速上升高度為1 m時,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_m,人對繩子的拉力為_N(繩子與滑輪的摩擦力、空氣阻力忽略不計).21005. 如圖1-6-35所示,不計繩重和摩擦,物重G550 N,滑輪重為10 N,當物體G勻速上升時,則掛鉤B承受拉力為_N,掛鉤A承受_N的拉力,拉力F為_N,若繩子自由端向上拉過2 m,則物體向上移動_m. 550280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