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 25《詩詞六首》教案 (新版)語文版
《九年級語文下冊 25《詩詞六首》教案 (新版)語文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語文下冊 25《詩詞六首》教案 (新版)語文版(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5.詩詞六首 第一課時 《關雎》《蒹葭》 【學習目標】 1.了解《詩經》的基本內容和表現(xiàn)手法。 2.朗讀并默寫《關雎》和《蒹葭》。(重點) 3.理解詩詞內容,探究寫作特色。(重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2015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江西學子與留學生穿漢服,讀《詩經》,呼吸著清晨新鮮的空氣,置身于怡人的校園,巧笑倩兮的“伊人”在橋上齊聲讀著“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梢姡对娊洝吩诂F(xiàn)代人眼中仍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詩經》里的名篇《關雎》和《蒹葭》。 二、預習展示 1.《詩經》簡介。 《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詞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約五六百年間的詩詞305篇。相傳孔子曾整理過這些詩并用來傳授弟子,所以后來被尊為儒家的“五經”之一,稱為《詩經》。三大基本內容:“風”指十五國風,是各地的民間歌謠?!把拧狈执笱?、小雅,大部分是貴族作品?!绊灐笔亲趶R祭祀用的樂歌及史詩。三大表現(xiàn)手法:“賦”:“鋪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敘事和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和比擬。“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環(huán)境描寫,烘托渲染氣氛。 2.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雎鳩(jū):一種水鳥。 窈窕(yǎo tiǎo):美好的樣子。 參差(cēn cī):長短不齊。 寤(w):睡醒。 寐(mi):睡著了。 芼(mo):選擇。 蒹(jiān):荻,像蘆葦。 葭(jiā):蘆葦。 溯洄(s):逆流而上。 晞(xī):干。 湄(m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邊。 躋(jī):升高。 涘(s):水邊。 沚(zhǐ):水中小塊陸地。 3.反復朗讀《關雎》和《蒹葭》,讀出意蘊美和情韻美,并背誦詩詞。 三、合作探究 (一)《關雎》。 1.思讀全詩,理解文意。 (1)這首詩講了怎樣的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 明確:描寫一個男子追求一位美麗的女子,但又追求不得,身陷相思之苦,難以自拔的故事。 (2)男主人公的思想變化過程是怎樣的? 明確:渴望追求——憂思煩惱——夢中幻想。 2.這首詩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明確:(1)非常生動地運用“興”的手法,比興手法的運用為中國詩詞樹立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藝術法則,詩詞以河中沙洲上相互和鳴的水鳥開頭,是《詩經》“比興”手法中“興”的表現(xiàn)方法,還有“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也是 “興”的表現(xiàn)方法,只是一種自由聯(lián)想,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因而不同于后世詩詞的景物描寫,但是河水沙洲上的和諧的鳥鳴,仍可以引起讀者的遐想,把人帶到一片平曠遼遠的境地之中,詩因此也顯得分外質樸自然。 (2)重章迭唱的形式營造出了一種喜慶的氣氛。 (3)語言富有表現(xiàn)力,運用雙聲疊韻?!榜厚皇缗薄拜氜D反側”等語句,善用雙聲疊韻,既富有表現(xiàn)力,又朗朗上口,至今活躍在人們的語言中。 (二)《蒹葭》。 1.詩人苦苦追尋的“伊人”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呢?大家是如何感受到這種形象的?詩中并沒有描寫伊人的面貌,甚至連她的大致輪廓都沒有,你們?yōu)槭裁从X得她就是美麗高潔的? 明確:通過詩人熱切執(zhí)著的追求,可見“伊人”必然是個美麗高潔的人。蒹葭的修長柔韌也可視為“伊人”的形象:柔美修長而堅貞高潔。這種美盡管沒有直接描寫,卻留給我們豐富的想象空間。 其實,不單伊人的面目是模糊的,詩人的面貌、身份同樣是模糊的,還有,他究竟是怎樣追求的?運用了什么手段?走了多少路程?詩中都沒有交代,只是反復吟唱“溯游從之”“溯洄從之”,這也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空間。這種距離美再次體現(xiàn)了《蒹葭》的含蓄朦朧的特點。 2.小組討論,《關雎》《蒹葭》在表現(xiàn)手法和風格上有何異同? 明確:相同點:《關雎》《蒹葭》都有一唱三嘆的音韻美。 不同點:《關雎》重在“敘事”,它描寫的是小伙子從愛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便在幻想中得到她的過程。而《蒹葭》主要以抒情為主,抒發(fā)了主人公隔水遠望,苦苦追尋而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悵惘之情。 《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拜筝纭薄八薄耙寥恕钡男蜗鬁喨灰惑w,用作起興的事物“蒹葭”“水”和所要描繪的對象“伊人”形成一個迷茫、朦朧的藝術世界,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 四、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黃鶴樓》《錢塘湖春行》 【學習目標】 1.了解詩人的生活經歷和對其創(chuàng)作的影響。 2.背誦并默寫《黃鶴樓》和《錢塘湖春行》。 3.理解詩詞內容,把握詩詞特色。(重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多媒體展示黃鶴樓圖片)2013年初冬,黃鶴樓迎來首次大修,歷經兩年多時間,首次大修終于結束。如今,在晴朗的天空下,煥然一新的黃鶴樓重現(xiàn)了“清江度暖日,黃鶴弄晴煙”的景象。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黃鶴樓》和《錢塘湖春行》去體會古代詩人眼中的別樣景致。 二、預習展示 1.走近作者。 崔顥(約704-754),唐代詩人,曾從軍出塞,詩風清新質樸,有的作品接近民歌。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詩人。初與元稹相酬詠,號為“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稱為“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等。 2.有感情地反復朗讀《黃鶴樓》和《錢塘湖春行》,背誦詩詞。 三、合作探究 (一)《黃鶴樓》。 1.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朗讀詩詞,體會詩詞的感情基調。 明確:應讀出“寂寞”“惆悵”之感。 2.小組合作,解讀詩句,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首聯(lián):用典引出黃鶴樓。頷聯(lián):感慨仙人已去。頸聯(lián):描寫登樓所見。尾聯(lián):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 《黃鶴樓》寫作者登上黃鶴樓時的所見所感,抒發(fā)了懷念家鄉(xiāng)的愁思。 3.你從下列詩句中如何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學生分小組,老師給予一定的指導,最后由各組代表發(fā)言。 (1)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明確: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中都出現(xiàn)了“空”字,“空”即空空蕩蕩,給人一種惆悵之感。詩人登上此樓,發(fā)現(xiàn)仙人已去,只留下一座樓宇,天地間也只有縹緲無依的浮云,所以此時詩人的內心是孤寂而又惆悵的。 (2)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明確:煙波浩渺的江面,使詩人聯(lián)想到前途的迷茫,也想到了家鄉(xiāng)。這一句用煙波浩渺的江面烘托鄉(xiāng)思。 (二)《錢塘湖春行》。 1.反復朗讀詩詞,整體感知。 (1)《錢塘湖春行》寫的是什么? 明確:寫的是詩人在早春時節(jié)游覽西湖的所見所聞。全詩的題意主要在一個“行”字上,緊扣“春行”二字來描寫景物。 (2)《錢塘湖春行》除了描寫西湖的早春風光外,有沒有抒發(fā)什么情感? 明確:“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中“最愛”“不足”兩詞充分體現(xiàn)出了詩人當時喜悅的心情。 2.《錢塘湖春行》是如何動靜交錯進行描寫的? 明確:頷聯(lián)中的鶯燕是飛的,而詩人則基本不動,在那里左顧右盼,四處打量。頸聯(lián)中花草是靜止不動的,而詩人仍不肯作靜止的描寫。他反客為主,讓自身動起來,走馬觀花,于是不動的花草也動了起來。為了解詩人與景物之間這一動與不動位置的變化,就不能理解花為何是“亂花”,花是怎能迷人眼;為何是“淺草”來“沒馬蹄”,而不是“馬蹄”踏“淺草”。其實花并不“亂”,也沒有有意來迷人眼,這只是詩人騎馬一路穿行而產生的主觀感覺。前四句畫面中的景物都是動的,但整個畫面本身沒有動。頷聯(lián)畫面中的景物則基本不動,而整個畫面快速切換,構成一種動靜交錯之勢。 四、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相見歡》《江城子?密州出獵》 【學習目標】 1.了解詩詞流派的基本常識。 2.朗讀并背誦《相見歡》和《江城子?密州出獵》。 3.理解詩詞內容,把握詩詞特色。(重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我們常說:“唐詩,宋詞,元曲。”可見宋詞在文學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而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恰恰是兩位詞人的代表作,它們分別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見歡》和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 二、預習展示 1.作者及背景簡介。 李煜(937-978),五代時南唐國主,世稱李后主,975年亡國降宋,后被毒死。相見歡,詞牌名,又作“烏夜啼”。這首詞是李煜降宋之后寫的,借以表達他的亡國哀思。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1071年,蘇軾因對王安石變法持不同政見而自請外任。這是作者于1074年冬與同僚出城打獵時所作。 2.唐宋時期的兩大詩詞流派——豪放派、婉約派。 明確:婉約詞是一種配樂歌唱的新體詩。言情,是婉約詞的傳統(tǒng)題材,也是婉約詞的主要特點。它以情動人,道盡人間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婉約詞的又一特點是“以美取勝”。它以美的語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現(xiàn)自然美與生活美,歌頌人物的心靈美。婉約詞也往往抒寫感時傷世之情。 豪放詞派的詞人多有強烈的政治熱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懷坦蕩,抱負遠大,所以豪放派詞作的題材極其廣闊,它多攝取軍情國事那樣的重大題材入詞。境界宏大,氣勢恢宏,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 三、合作探究 (一)《相見歡》。 1.閱讀這首詞,詞的上下闋各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上闋寫景,寫深秋月夜詞人獨處時的情景。下闋用一個具體的比喻,把離愁比喻成亂麻,剪不斷,理還亂。 2.小組討論,如何理解詞人的“愁”? 明確:這離愁,不是一般的暫離故鄉(xiāng),而是亡國之愁。詞人由一個皇帝變成一個囚徒,屈辱的現(xiàn)實生活,迫使他體驗到一般人所嘗不到的生活滋味。這個比喻深刻地反映出詞人的切身感受,即無可解脫的愁苦。 (二)師生互動,研讀《江城子?密州出獵》。 1.反復朗讀,結合注釋,理解并概括詞意。 明確:上闋描寫的是出獵時壯觀的場面;下闋寫請戰(zhàn),場面熱烈,情豪志壯,引用典故,表達了詞人為國殺敵立功的雄心壯志。 2.詞人用“遣馮唐”“射天狼”兩個典故分別表達了什么意思? 明確:“遣馮唐”的典故表達了詞人希望重新受到皇帝任用的愿望;“射天狼”表達了詞人要竭盡全力抵御入侵者、為國立功的決心。 3.討論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的人物形象。 明確:《江城子?密州出獵》塑造了一個胸懷斗志、英勇豪邁、氣概非凡的英雄形象。可以說這個人物狂放而不失豪邁。狂在出獵而“報”知人們跟隨而去,狂在要人們“傾城”追隨,狂在要“射虎”,狂在他自比“孫郞”。 (三)小組討論,比較閱讀。 兩首詞,一首是婉約派的詞,一首是豪放派的詞,請從寫景、語言、情感等方面比較它們的不同。 明確:寫景:《相見歡》側重于描寫凄清的環(huán)境,用以烘托人物悲涼的心境。而《江城子?密州出獵》以壯闊的場景描寫刻畫出一個胸懷壯志、英勇豪邁、氣概非凡的英雄形象。 語言:《相見歡》的語言比較凄婉,營造了凄清的氛圍。《江城子?密州出獵》的語言比較豪放,表現(xiàn)了宏大的場面。 情感:《相見歡》以情感人,抒寫感時傷世之情。詞人把家國之恨、身世之感融于“愁”字上?!督亲?密州出獵》縱情豪邁,洋溢著詞人的豪情壯志和愛國情懷。 四、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我采用重組文本,展開同主題、同流派間的聯(lián)系比較閱讀的方法。將六篇詩詞分為三個課時來講,兩篇一課并且對類似詩詞進行比較學習。我注重了多角度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異同。探究問題,問題不瑣碎,條理清晰,學生品析的方向明確并且有自己發(fā)揮的余地。-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詩詞六首 九年級語文下冊 25詩詞六首教案 新版語文版 九年級 語文 下冊 25 詩詞 教案 新版 語文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13021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