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歷史 單元過關檢測卷(三)岳麓版選修1.doc
《2019年高中歷史 單元過關檢測卷(三)岳麓版選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中歷史 單元過關檢測卷(三)岳麓版選修1.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年高中歷史 單元過關檢測卷(三)岳麓版選修1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 1.馬克思在評論西歐宗教改革時說道:“他破除了對權威的信仰,卻恢復了信仰的權威。他把僧侶變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變成了僧侶?!边@里的第一個“權威”是指( ) A.上帝 B.羅馬教皇 C.馬丁·路德 D.貴族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的理解。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第一個“權威”應該指他破除了對權威的信仰,經分析馬丁·路德破除了天主教會的權威。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B項。 答案:B 2.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理論家蔣方震說:“歐洲近代史之曙光,發(fā)自兩大潮流,其一,希臘思想之復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復活?!边@“兩大潮流”指的是( ) A.智者運動 文藝復興 B.文藝復興 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 啟蒙運動 D.文藝復興 啟蒙運動 解析:“希臘思想復活”指的是歐洲的文藝復興,借復興古希臘文藝之名來反對封建主義?!霸蓟浇虖突睢敝傅氖亲诮谈母?。 答案:B 3.馬丁·路德認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敗壞,只有內心信仰虔誠,才能與上帝直接溝通,去惡向善,獲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與事功都達不到這個目的。馬丁·路德的這一主張其意義在于( ) A.否定了天主教會的作用及其神學權威 B.確立了“教隨國定”的原則 C.打擊了羅馬天主教會的勢力 D.維護了德意志各階層的利益 解析:馬丁·路德的觀點突出了個人自省的作用而不是外在的苦修和事功,從而否定了封建天主教會的“因行稱義”。 答案:A 4.《書屋》雜志有文章說一個在瑞士進行宗教改革,并寫出《基督教原理》的法國人(右圖)是個“精神獨裁者”,這個人是( ) A.馬丁·路德 B.馬丁·路德·金 C.加爾文 D.達爾文 解析:題干材料的關鍵詞是“瑞士”、“宗教改革”。馬丁·路德·金是現(xiàn)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領袖,達爾文是英國近代的科學家,故可以排除B、C兩項;在歐洲宗教改革中,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在德國,故A項排除;加爾文是瑞士的宗教改革領袖,他寫了《基督教原理》一書,故正確答案為C項。 答案:C 5.宗教改革前,關于教皇和皇帝的權力,有這樣一種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陽,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們換了一種說法:上帝的歸上帝,愷撒(泛指皇帝)的歸愷撒。這種認識的改變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權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權力在上升,皇帝的權力在下降 C.教皇的權力始終大于皇帝的權力 D.皇帝的權力在上升,教皇的權力在下降 解析:宗教改革運動是新興資產階級的反封建斗爭,也適應了王權加強的要求?!敖袒适翘?,皇帝是月亮”說明教皇的權力大于皇帝的權力;宗教改革后“上帝的歸上帝,愷撒(泛指皇帝)的歸愷撒”說明權力已經有了明確劃分,結合時代背景分析應是皇帝的權力在上升,教皇的權力在下降。 答案:D 6.以下活動與加爾文有關的是( ) ①主張信仰得救,并把其解釋為“先定論”?、谥鲝埡喕虝M織和宗教儀式,制定嚴格的道德標準?、劢⑿碌慕虝M織 ④創(chuàng)立的加爾文派不符合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加爾文派符合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故④敘述錯誤。 答案:A 7.馬丁·路德、加爾文和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的共同影響是( )。 ①都否定了羅馬教皇的權威 ②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鄱即_定了“教隨國定”的原則 ④都有利于王權的專制統(tǒng)治,加強了中央集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解析:③是德國《奧格斯堡宗教和約》規(guī)定的,④是亨利八世改革的影響。 答案:C 8.馬克思說:“彼得一世改革確實是現(xiàn)代俄國政策的創(chuàng)立者。”“現(xiàn)代俄國政策”是指( ) A.資本主義政策 B.中央集權 C.發(fā)展工場手工業(yè) D.歐化政策 解析:馬克思所說的“現(xiàn)代”指資本主義近代社會。判斷社會性質的依據是生產關系。B、D兩項不是生產關系;A項是綜合概念;只有C項才是引進先進的生產力。 答案:C 9.普希金賦詩贊美彼得說:“用一只專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啟蒙的種子?!狈N子指 ( ) A.推動改革的手段十分專橫 B.保留了農奴制度 C.推動了俄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 D.大大加強中央集權 答案:C 10.對彼得一世的評價,正確的是( ) ①對西方文明情有獨鐘?、诟母镌谝欢ǔ潭壬贤苿恿速Y本主義的發(fā)展?、鄹母镞^程中堅決果斷?、茉诤艽蟪潭壬媳A袅速F族的特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歷史史實的識記與理解。解題關鍵是明確改革的內容和彼得一世的性格特征。 答案:B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11題14分,第12題17分,第13題13分,第14題16分,共60分) 11.(14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6世紀歐洲的宗教改革導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體系的大分化和大組合。雖然各地、各個宗教派別有所不同,但總的說來,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國讓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組織;有形的宗教儀式崇拜,讓位于無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請回答: (1)史學界有句俗語:“中世紀的歐洲是黑暗的歐洲?!闭埥Y合材料一中圖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說明。(6分) (2)結合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后,歐洲宗教世界呈現(xiàn)出哪些特點?宗教改革產生了什么積極影響?(8分) 解析:本題對比考查宗教改革前后歐洲的變化。 第(1)問,根據三幅圖片概括天主教會統(tǒng)治下的歐洲。 第(2)問,依據材料及所學知識總結其特點及積極影響。 答案:(1)天主教會利用教權聚斂財富,是西歐最大的封建主;控制人們的精神世界,壓制進步思想,迫害先進人士;干涉國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天主教會的黑暗統(tǒng)治是歐洲各種矛盾的焦點。 (2)特點: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新教組織出現(xiàn);教會組織和宗教儀式簡化,人們普遍接受信仰得救主張。 積極影響:動搖了天主教會的統(tǒng)治地位,促進了資本主義在歐洲的發(fā)展;沖破了天主教會的精神束縛,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促進了歐洲民族意識和民族國家的發(fā)展。 12.(17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馬丁·路德是16世紀宗教改革的倡導者……他的神學思想強調“因信稱義”:靈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稱為“義”,要想稱“義”,即靈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會規(guī)條,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積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個人對上帝的信仰…… 材料二 加爾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廢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長老制;簡化宗教儀式;鼓勵經商致富,宣稱做官執(zhí)政、蓄有私產、貸錢取利同擔任教士職務一樣,均可視為受命于上帝。加爾文的神學思想在許多方面與路德相同,如強調《圣經》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據和權威;主張“因信稱義”等。 請回答: (1)馬丁·路德認為“因信稱義”的實質是什么?結合材料分析馬丁·路德和加爾文宗教改革主張的異同。(6分) (2)探究加爾文宗教改革和英國宗教改革的不同點,完成下表。(8分) 加爾文宗教改革 英國宗教改革 起因 領導 主張 結果 (3)馬丁·路德和加爾文宗教改革體現(xiàn)了強烈的人文主義精神,你認為這里的人文主義精神的含義是什么?(3分) 答案:(1)否定羅馬教皇的權威。 相同:否定羅馬教皇權威。不同:加爾文廢除主教制,實行共和式的長老制,鼓勵經商致富;馬丁·路德宗教改革沒有這兩項內容。 (2) 加爾文宗教改革 英國宗教改革 起因 順應資產階級要求進行宗教改革 英王與羅馬教廷矛盾激化 領導 以加爾文為代表的宗教領袖 英國國王 主張 反對教皇權威,簡化宗教儀式 保留天主教的主教制、基本教義和儀式 結果 建立了帶有一定民主性質的教會 建立了以英王為首的英國國教 (3)含義:反對盲從盲信,倡導個性解放,是對人自身能力的進一步尊重。 13.(13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正悔過的基督徒,就是不購買贖罪券,也能夠獲得全面免除罪罰的權利。 ——路德《九十五條論綱》 材料二 凡屬認為我們對異端及褻瀆神明者處置不當的人,顯然,已使自己成為異端及褻瀆神明者之共犯?!覀冇袡鄧缿彤惗?,可以說是無可置疑的……任何人一旦犯了異端之罪,為了榮耀上帝,即使至親,也應繩之以法。 ——加爾文 材料三 16世紀,英國王權得到加強,國王為打擊天主教會勢力,自上而下地推行宗教改革。規(guī)定英國國王為英國教會的最高首腦,擁有任免教職和決定教義的大權;教會不再從屬于羅馬教皇,但天主教的教義、制度和儀式仍然不變;未經國王同意,教會無權召開宗教會議,更不許任意修改和制定教規(guī)。 請回答: (1)在上述三個國家的宗教改革中建立的新教名稱各是什么?新教主要“新”在哪里?(5分) (2)結合英國國教改革前的社會現(xiàn)狀,分析英國為何能自上而下由王權來進行改革。(4分) (3)結合材料三分析英國宗教改革的意義和局限性。(4分)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閱讀理解材料的能力。 第(1)問,據所學知識回答,后一小問需歸納三者的共同點得出答案。 第(2)問,由所學教材知識進行歸納。 第(3)問,從材料中提取相關信息作答,答題時注意審清題目要求。 答案:(1)德國的路德宗,瑞士的加爾文宗,英國的國教。 “新”主要指對教皇權威的否定。 (2)①宗教改革前,英國形成了專制王權統(tǒng)治下的統(tǒng)一的民族國家;②亨利八世與教皇之間的矛盾。 (3)意義:否定了教皇的權威,打擊了羅馬教會的勢力,有利于加強王權。 局限性:是指對天主教教義、制度和儀式的保留。 14.(16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紀中期,俄國農奴占全國人口的90%以上。 材料二 1632年,俄籍荷蘭人維組斯經沙皇特許而建立的土拉水力煉鐵場,是俄國最早的手工工場。隨后,在莫斯科、土拉等地興建了鑄銅、玻璃、造紙、制革等手工工場。 材料三 由于商品生產的發(fā)展,商人的勢力和社會地位日益增強和提高。他們不僅經營國內外貿易,而且為沙皇政府代理財務,包收捐稅,承包工程,供應軍需,充當殖民活動的先鋒。但在封建貴族占統(tǒng)治地位,農奴制不斷強化的條件下,工商業(yè)的發(fā)展仍很緩慢。 材料四 18世紀中期,俄國的手工工場大有增加,俄國的貴族開始建立手工工場,手工工場中廣泛使用農奴勞動。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近代史資料選》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分析俄國17—18世紀的社會性質。(2分) (2)根據材料三分析俄國商人的社會地位。(6分) (3)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四中“手工工場大有增加”的原因。(2分) (4)當時俄國的手工工場與西歐的手工工場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4分) (5)根據材料二,17世紀俄國社會生產最顯著的變化是什么?(2分) 解析:手工工場一般認為是早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但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最主要特征是雇傭剝削關系,在17世紀的俄國手工工場中大量使用農奴,不是雇傭剝削,不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它只是一種比較集中的生產組織形式,仍然屬于封建剝削方式。 答案:(1)封建落后的農奴國家。 (2)商人不僅經營國內貿易,而且為沙皇政府代理財務,包收捐稅,承包工程,供應軍需,充當殖民活動的先鋒,這說明商人和貴族一樣,是俄國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者。 (3)因為彼得一世鼓勵改革興辦企業(yè)。 (4)俄國手工工場的勞動者大多是農奴,西歐手工工場使用的是自由的雇傭勞動力。 (5)手工工場的出現(xiàn)。-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中歷史 單元過關檢測卷三岳麓版選修1 2019 年高 歷史 單元 過關 檢測 岳麓版 選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198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