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數(shù)學總復習 第十一章11.5 數(shù)學歸納法教案 理 北師大版.doc
《2019-2020年高考數(shù)學總復習 第十一章11.5 數(shù)學歸納法教案 理 北師大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數(shù)學總復習 第十一章11.5 數(shù)學歸納法教案 理 北師大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數(shù)學總復習 第十一章11.5 數(shù)學歸納法教案 理 北師大版 考綱要求 1.了解數(shù)學歸納法的原理. 2.能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命題. 知識梳理 1.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得出______的推理方法叫歸納法.根據(jù)推理過程中考查的對象是涉及事物的全體或部分可分為____歸納法和______歸納法. 2.數(shù)學歸納法是證明一個與正整數(shù)n有關的命題,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1)(歸納奠基)證明當n取______時命題成立. (2)(歸納遞推)假設n=k(k∈N+)時命題成立,證明______時命題也成立. 3.應用數(shù)學歸納法時特別注意: (1)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的對象是與______有關的命題. (2)在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中,兩個基本步驟缺一不可. 基礎自測 1.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3n≥n3(n∈N,n≥3),第一步應驗證( ). A.n=1 B.n=2 C.n=3 D.n=4 2.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1+2+22+…+2n+1=2n+2-1(n∈N+)的過程中,在驗證n=1時,左端計算所得的項為( ). A.1 B.1+2 C.1+2+22 D.1+2+22+23 3.已知數(shù)列{an}中,a1=,an+1=,則數(shù)列的前5項為__________,猜想它的通項公式是__________. 思維拓展 1.數(shù)學歸納法證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提示:數(shù)學歸納法是一種只適用于與正整數(shù)有關的命題的證明方法,它的表述嚴格而且規(guī)范,兩個步驟缺一不可.第一步是遞推的基礎,第二步是遞推的依據(jù),第二步中,歸納假設起著“已知條件”的作用,在第二步的證明中一定要運用它,否則就不是數(shù)學歸納法.第二步的關鍵是“一湊假設,二湊結論”. 2.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問題應該注意什么? 提示:(1)第一步驗證n=n0時命題成立,這里的n0并不一定是1,它是使命題成立的最小正整數(shù).(2)第二步證明的關鍵是合理運用歸納假設,特別要弄清由k到k+1時命題的變化情況.(3)由假設n=k時命題成立,證明n=k+1命題也成立時,要充分利用歸納假設,即要恰當?shù)亍皽悺背瞿繕耍? 一、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恒等式 【例1-1】n∈N+,求證:1-+-+…+-=++…+. 【例1-2】已知△ABC的三邊長都是有理數(shù). (1)求證:cos A是有理數(shù); (2)求證:對任意正整數(shù)n,cos nA是有理數(shù). 方法提煉數(shù)學歸納法證題的關鍵是第二步由n=k到n=k+1的過渡,要設法將待證式與歸納假設建立聯(lián)系,即借助于已經(jīng)學過的公式、定理或運算法則進行恒等變形,把n=k+1時的表達式拼湊出歸納假設的形式,再把運用歸納假設后的式子進行變形、證明. 請做[針對訓練]4 二、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不等式 【例2-1】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1+++…+<2-(n∈N+,n≥2). 【例2-2】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1+≤1+++…+≤+n. 方法提煉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不等式時常常要用到放縮法,即在歸納假設的基礎上,通過放大或縮小技巧變換出要證明的目標不等式.事實上,在合理運用歸納假設后,可以使用證明不等式的任何方法證明目標式成立. 請做[針對訓練]3 三、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幾何問題 【例3-1】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凸n邊形的對角線的條數(shù)為f(n)=n(n-3)(n≥3). 【例3-2】平面內(nèi)有n條直線,其中無任何兩條平行,也無任何三條共點,求證:這n條直線把平面分割成(n2+n+2)塊. 方法提煉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幾何問題的關鍵是“找項”,即幾何元素從k個變成k+1個時,所證的幾何量將增加多少,這需用到幾何知識或借助于幾何圖形來分析;事實上,將n=k+1和n=k分別代入所證的式子,然后作差,即可求出增加量,這也是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幾何問題的一大技巧. 請做[針對訓練]1 四、歸納—猜想—證明 【例4-1】在數(shù)列{an}中,a1=1,且Sn,Sn+1,2S1成等差數(shù)列(Sn表示數(shù)列{an}的前n項和),則S2,S3,S4分別為__________;由此猜想Sn=__________. 【例4-2】設數(shù)列{an}滿足an+1=a-nan+1,n=1,2,3,…. (1)當a1=2時,求a2,a3,a4,并由此猜想出an的一個通項公式; (2)當a1≥3時,證明對所有的n≥1,有an≥n+2. 方法提煉“歸納—猜想—證明的模式”,是不完全歸納法與數(shù)學歸納法綜合運用的解題模式,這種方法在解決探索性、存在性問題時起著重要作用,它的證題模式是先由歸納推理發(fā)現(xiàn)結論,然后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結論的正確性,這種思維方式是推動數(shù)學研究與發(fā)展的重要方式. 請做[針對訓練]2 考情分析 數(shù)學歸納法在高考命題中時隱時現(xiàn),且較隱蔽,因此在復習中應引起重視.只要與正整數(shù)有關的命題,都可考慮用數(shù)學歸納法去證明.數(shù)學歸納法不僅能證明現(xiàn)成的結論的正確性,而且能證明新發(fā)現(xiàn)的結論的正確性.數(shù)學歸納法的應用主要出現(xiàn)在數(shù)列解答題中,一般是先根據(jù)遞推公式寫出數(shù)列的前幾項,通過觀察項與項數(shù)的關系,猜想出相關結論,再用數(shù)學歸納法進行證明,初步形成“觀察—歸納—猜想—證明”的思維模式. 針對訓練 1.平面內(nèi)有n個圓,其中每兩個圓都相交于兩點,且每三個圓都不相交于同一點,則這n個圓將平面分成不同的區(qū)域有( ). A.2n個 B.2n個 C.n2-n+2個 D.n2+n+1個 2.在數(shù)列{an},{bn}中,a1=2,b1=4,且an,bn,an+1成等差數(shù)列,bn,an+1,bn+1成等比數(shù)列.求a2,a3,a4及b2,b3,b4,由此猜測{an},{bn}的通項公式,并證明你的結論. 3.若不等式++…+>對一切正整數(shù)n都成立,求正整數(shù)a的最大值,并證明結論. 4.設數(shù)列a1,a2,…,an,…中的每一項都不為0.證明:{an}為等差數(shù)列的充分必要條件是:對任何n∈N+,都有++…+=. 參考答案 基礎梳理自測 知識梳理 1.一般結論 完全 不完全 2.(1)第一個值n0(n0∈N+) (2)n=k+1 3.(1)正整數(shù) 基礎自測 1.C 2.C 解析:左邊是n+2項的和,當n=1時,左邊表示3項1+2+22的和. 3.,,,, an= 考點探究突破 【例1-1】證明:(1)當n=1時,左邊=1-=,右邊==.左邊=右邊. (2)假設n=k時等式成立,即1-+-+…+-=++…+, 則當n=k+1時, + =+ =++…++. 即當n=k+1時,等式也成立. 綜合(1),(2)可知,對一切n∈N+,等式成立. 【例1-2】證明:(1)由AB,BC,AC為有理數(shù)及余弦定理知cos A=是有理數(shù). (2)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cos nA和sin Asin nA都是有理數(shù). ①當n=1時,由(1)知cos A是有理數(shù),從而有sin Asin A=1-cos2A也是有理數(shù). ②假設當n=k(k∈N+)時,cos kA和sin Asin kA都是有理數(shù). 當n=k+1時,由cos(k+1)A=cos Acos kA-sin Asin kA, sin Asin(k+1)A=sin A(sin Acos kA+cos Asin kA)=(sin Asin A)cos kA+(sin Asin kA)cos A, 由①和歸納假設,知cos(k+1)A和sin Asin (k+1)A都是有理數(shù). 即當n=k+1時,結論成立. 綜合①,②可知,對任意正整數(shù)n,cos nA是有理數(shù). 【例2-1】證明:(1)當n=2時,1+=<2-=,命題成立. (2)假設n=k時命題成立,即1+++…+<2-. 當n=k+1時,1+++…++<2-+<2-+=2-+- =2-命題成立. 由(1),(2)知原不等式在n∈N+,n≥2時均成立. 【例2-2】證明:設f(n)=1+++…+. (1)當n=1時,f(1)=1+,原不等式成立. (2)設n=k(k∈N+)時,原不等式成立. 即1+≤1+++…+≤+k成立. 當n=k+1時,f(k+1)=f(k)+++…+ ≥1++++…+ >1++++…+ =1++=1+; f(k+1)=f(k)+++…+. ≤+k+++…+<+k+++…+=+(k+1) ∴n=k+1時,命題成立. 由(1),(2)可知原命題對n∈N+恒成立. 【例3-1】證明:(1)∵三角形沒有對角線,∴n=3時,f(3)=0,命題成立. (2)假設n=k(k≥3)時,命題成立,即f(k)=k(k-3), 則當n=k+1時,凸k邊形由原來的k個頂點變?yōu)閗+1個頂點,對角線條數(shù)增加k-1條. ∴f(k+1)=f(k)+k-1=k(k-3)+k-1=(k+1)[(k+1)-3]. ∴當n=k+1時命題成立,由(1),(2)可知對任何n∈N且n≥3,命題恒成立. 【例3-2】證明:(1)當n=1時,1條直線把平面分成2塊,又(12+1+2)=2,故命題成立. (2)假設n=k(k≥1)時命題成立,即k條滿足題設的直線把平面分成(k2+k+2)塊,那么當n=k+1時,第k+1條直線被k條直線分成k+1段,每段把它們所在的平面塊又分成了2塊,因此,增加了k+1個平面塊,所以k+1條直線把平面分成了(k2+k+2)+k+1=[(k+1)2+(k+1)+2]塊,這說明當n=k+1時,命題也成立. 由(1),(2)知,對一切n∈N+,命題都成立. 【例4-1】,, Sn= 解析:由Sn,Sn+1,2S1成等差數(shù)列, 得2Sn+1=Sn+2S1, ∵S1=a1=1,∴2Sn+1=Sn+2. 令n=1,則2S2=S1+2=1+2=3, ∴S2=. 同理,分別令n=2,n=3, 可求得S3=,S4=, 由S1=1=,S2==,S3==, S4==,猜想Sn=. 【例4-2】解:(1)由a1=2,得a2=-a1+1=3, 由a2=3,得a3=-2a2+1=4, 由a3=4,得a4=-3a3+1=5, 由此猜想an的一個通項公式:an=n+1(n≥1). (2)證明: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 ①當n=1時,a1≥3=1+2,不等式成立. ②假設當n=k時不等式成立,即ak≥k+2, 那么,ak+1=ak(ak-k)+1≥(k+2)(k+2-k)+1≥k+3, 也就是說,當n=k+1時,ak+1≥(k+1)+2. 根據(jù)①和②,對于所有n≥1,都有an≥n+2. 演練鞏固提升 1.C 解析:n=2時,分成4部分,可排除D;n=3時,分成8部分,可排除A;n=4時,分成14部分,可排除B,故選C. 2.解:由條件得2bn=an+an+1,a=bnbn+1. 由此可得a2=6,b2=9,a3=12,b3=16,a4=20,b4=25. 猜想an=n(n+1),bn=(n+1)2. 下面用數(shù)學歸納法進行證明: ①當n=1時,由上可得結論成立. ②假設當n=k(k∈N+)時,結論成立, 即ak=k(k+1),bk=(k+1)2, 那么當n=k+1時, ak+1=2bk-ak=2(k+1)2-k(k+1)=(k+1)(k+2),bk+1==(k+2)2. 所以當n=k+1時,結論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an=n(n+1),bn=(n+1)2對一切正整數(shù)n都成立. 3.解:當n=1時,++>, 即>,所以a<26. 而a是正整數(shù),所以取a=25,下面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 (1)當n=1時,已證得不等式成立. (2)假設當n=k(k∈N+)時,不等式成立, 即++…+>. 則當n=k+1時, 有++…+=++…++++->+. 因為+-=-= =>0, 所以當n=k+1時不等式也成立. 由(1)(2)知,對一切正整數(shù)n,都有++…+>,所以a的最大值等于25. 4.證明:先證必要性. 設數(shù)列{an}的公差為d. 若d=0,則所述等式顯然成立. 若d≠0,則++…+ = = ===. 再證充分性. (數(shù)學歸納法)設所述的等式對一切n∈N+都成立. 首先,在等式+=① 兩端同乘a1a2a3,即得a1+a3=2a2, 所以a1,a2,a3成等差數(shù)列,記公差為d, 則a2=a1+d. 假設ak=a1+(k-1)d,當n=k+1時, 觀察如下兩個等式 ++…+=,② ++…++=,③ 將②代入③,得+=, 在該式兩端同乘a1akak+1,得(k-1)ak+1+a1=kak. 將ak=a1+(k-1)d代入其中,整理后, 得ak+1=a1+kd. 由數(shù)學歸納法原理知,對一切n∈N+,都有an=a1+(n-1)d. 所以{an}是公差為d的等差數(shù)列.-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考數(shù)學總復習 第十一章11.5 數(shù)學歸納法教案 北師大版 2019 2020 年高 數(shù)學 復習 第十一 11.5 歸納法 教案 北師大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2675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