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歷史二輪專題復習 專題三 世界史 第10講 資本主義興起的時代(15-18世紀)教學案.docx
《2019高考歷史二輪專題復習 專題三 世界史 第10講 資本主義興起的時代(15-18世紀)教學案.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高考歷史二輪專題復習 專題三 世界史 第10講 資本主義興起的時代(15-18世紀)教學案.docx(2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10講 資本主義興起的時代(15-18世紀) 從新航路開辟前后到工業(yè)革命前是資本主義的興起階段,資產階級開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并為工業(yè)文明準備了條件。 政治 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 1.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前提:1688年“光榮革命” (2)標志: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確立了議會權力至上的地位,君主立憲制在英國確立起來 (3)發(fā)展:18世紀中期,責任制內閣形成并得以完善。內閣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實際上對議會負責;首相掌握著國家的行政權,又通過議會控制立法權 (4)特點:議會權力至上,君主“統(tǒng)而不治”;內閣掌握行政權,對議會負責 2.美國共和制度的確立 (1)背景:美國獨立后,實行邦聯(lián)體制,政局動蕩不安 (2)標志:1787年聯(lián)邦憲法的頒布,加強了中央集權 (3)內容 ①聯(lián)邦制:美國是聯(lián)邦制國家,聯(lián)邦權力高于各州權力 ②民主共和制:立法權歸由參、眾兩院組成的國會;行政權歸由選民間接選舉產生的總統(tǒng);司法權歸最高法院 (4)影響:反映了資產階級的民主精神,對世界和其他地區(qū)的政治制度產生了重要影響 經濟 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 1.新航路的開辟 (1)背景:隨著商品經濟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西歐國家出現(xiàn)“尋金熱”;傳播天主教的需要 (2)過程:1487年,迪亞士抵達好望角;1497~1498年,達伽馬繞過非洲好望角到達印度;1492年哥倫布抵達美洲;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完成環(huán)球航行 (3)影響: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tài),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xiàn);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2.早期殖民擴張 (1)概況 ①荷蘭:借助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經商傳統(tǒng),通過建立壟斷性的貿易公司,在美洲、非洲、亞洲廣占殖民地。17世紀憑借一支強大的商船隊,成為“海上馬車夫” ②英國:先后打敗了西班牙、荷蘭、法國,18世紀中期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成為“日不落帝國” (2)影響:為歐洲提供了資本原始積累;給殖民地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得到進一步拓展 文化 西方人文精神的發(fā)展和牛頓經典力學 1.文藝復興 (1)實質:歐洲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宗教神學世界觀的思想解放運動 (2)核心:人文主義。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3)代表: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彼特拉克的《歌集》 (4)影響: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從封建愚昧中解放出來,開始更多地關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2.宗教改革 (1)背景:文藝復興的推動;長期受天主教會壓榨的德意志因為教皇兜售“贖罪券”而矛盾激化 (2)實質:披著宗教外衣反對羅馬教會封建統(tǒng)治的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3)內容:馬丁路德發(fā)表“九十五條論綱”,并提出信仰得救、《圣經》高于教皇和教會的主張 (4)意義:千千萬萬的民眾開始打破對羅馬教會的迷信,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的傳播和發(fā)展 3.啟蒙運動 (1)興起:17~18世紀興起,倡導理性主義,呼喚理性,反對專制主義和教權主義,提倡科學、自由和平等 (2)性質:歐洲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 (3)人物及觀點 ①伏爾泰:提倡“天賦人權”,反對君主專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孟德斯鳩:反對君主專制,提出“三權分立”學說 ③盧梭:社會契約論,人民主權說 ④康德:“人非工具”;提出要自由也要自律;尊重他人 (4)意義:沖擊了歐洲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發(fā)展了人文主義;主張變革社會制度,建立法制社會,為資本主義發(fā)展構建藍圖 4.經典力學體系 (1)奠基:伽利略發(fā)現(xiàn)自由落體定律,為經典力學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2)標志:1687年,牛頓出版了《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 (3)內容:物體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等,其中運動三大定律構成了近代力學體系的基礎,成為近代物理學的重要支柱 時段特征 政治上:英、美等國逐漸建立起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政治,英國君主立憲制和美國民主共和制成為基本類型。資產階級統(tǒng)治地位的確立,為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經濟上: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引發(fā)“商業(yè)革命”和“價格革命”,歐洲封建制度逐漸解體,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fā)展,世界市場雛形出現(xiàn)并進一步拓展。 文化上: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是近代西方三次思想解放運動。以人文主義和理性主義為旗幟,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在三次思想解放運動影響下,歐洲近代科學逐漸形成并得到發(fā)展。 考情分析:全國卷考題對本講內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近代早期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18卷Ⅰ,42;18卷Ⅱ,33;17卷Ⅰ,33、42;17卷Ⅱ,40;16卷Ⅱ,40;15卷Ⅱ,32;14卷Ⅱ,41;11卷,41 2.近代英美的民主政治建設 17卷Ⅱ,34;16卷Ⅰ,33;16卷Ⅲ,40;15卷Ⅰ,33;14卷Ⅰ,33;14卷Ⅱ,41;13卷Ⅰ,27、34;13卷Ⅱ,33 3.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發(fā)展與科技、文藝 18卷Ⅲ,33;17卷Ⅱ,33、42;17卷Ⅲ,33;16卷Ⅰ,41;15卷Ⅰ,41;14卷Ⅰ,40;13卷Ⅰ,28;11卷Ⅰ,35 考向一 近代早期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1.從不同角度理解新航路開辟后世界歷史的特征 總體特征:從縱向看,這一時期的突出特征是西歐封建社會的解體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迅速興起;從橫向看,明清時期的中國同亞非拉其他地區(qū)一樣,漸趨衰落。具體表現(xiàn): (1)從一體化進程看: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區(qū)、各民族之間相對分散、隔絕的狀態(tài),世界開始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被看作人類一體化進程的開端。 (2)從世界市場的角度看: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使世界各地區(qū)之間的經濟聯(lián)系開始出現(xiàn),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3)從社會轉型看: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迅速興起加速了西歐封建社會的解體,西歐逐步向近代社會過渡。 (4)從中西關系看:這一時期中西貿易頻繁,中國的傳統(tǒng)農產品、手工業(yè)產品在世界市場上廣受歡迎,白銀不斷流入中國,但沒有轉化為資本,中國總體上處在傳統(tǒng)社會的衰落期,逐漸落后于西方。 2.區(qū)分工業(yè)革命前后西方列強殖民侵略的不同特點 (1)工業(yè)革命前列強侵略特點 ①主要目的是獲取巨額財富,進行資本原始積累。 ②主要方式是搶占殖民地、武力搶劫、欺詐式貿易、販賣黑奴等。 ③殖民侵略的重點在美洲和非洲。 (2)工業(yè)革命后列強侵略特點 ①主要目的是開拓更為廣闊的商品市場,搶占更多的廉價原料產地。 ②主要方式是利用刀槍火炮和廉價商品。資本主義國家一方面以廉價商品的“重炮”開辟廣闊的海外市場,另一方面以炮艦政策擴大侵略。 ③侵略和爭奪的重點地區(qū)在亞洲。 3.近代早期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1)形成過程與特征 時期 推動因素 主要資本 顯著特點 主要途徑 影響(世界市場進程) 工場手工業(yè)時期(16世紀~18世紀中期) 新航路 的開辟 商業(yè)資本 暴力手段殘酷掠奪 殖民擴張和掠奪 初現(xiàn)端倪 自由資本主義時期(18世紀中期~19世紀中后期) 第一次 工業(yè)革命 工業(yè)資本 憑工業(yè)優(yōu)勢 以炮艦和商品進行不平等貿易 初步形成 壟斷資本主義時期(19世紀中后期以來) 第二次 工業(yè)革命 壟斷資本 資本輸出 瓜分世界 最終形成 (2)主要影響 ①對歐美:攫取了廣闊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投資場所,促進了歐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率先邁入文明時代。(文明史觀、近代化史觀) ②對亞非拉:一方面給當?shù)厝嗣駧砹松钪氐臑碾y,另一方面在客觀上極大地沖擊了當?shù)叵鄬β浜蟮纳鐣洕w制,傳播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有利于當?shù)厣鐣倪M步發(fā)展。(文明史觀與近代化史觀) ③對世界:加強了世界各國、各地區(qū)間的聯(lián)系與交往,促進了整體世界的形成,一定程度上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世界經濟全球化奠定了基礎。(全球史觀) 唯物史觀:殖民擴張和掠奪是資本主義列強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是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主要手段。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就是一部掠奪和侵略史。 1.命題點:13世紀意大利資本主義萌芽的影響 (2017課標全國Ⅱ,33)13世紀后半期,佛羅倫薩市政府決定擴建一座小而簡陋的教堂,并專門發(fā)布公告稱,教堂要與“佛羅倫薩的眾多市民的意志結合而成的高貴的心靈相一致”。這反映出,當時佛羅倫薩( ) A.工商業(yè)階層成長壯大 B.人文主義廣泛傳播 C.教會權威進一步提升 D.新教理論初步形成 抓題眼 市民意志影響了教堂建設和宗教理念,這是當時工商業(yè)發(fā)展的結果。 找錯點 “人文主義”興起于14世紀;“教會權威”與材料信息不符;“新教”出現(xiàn)于16世紀。 答案 A 2.命題點:近代歐洲的奴隸貿易 (2018課標全國Ⅱ,33)下圖可以用來說明,奴隸貿易( ) A.是早期資本主義擴張的手段 B.促進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確立 C.導致“日不落帝國”的產生 D.因白銀開采的需要達到極盛 抓題眼 奴隸貿易是歐洲資本主義擴張和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 找錯點 “最終確立”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因為占領了廣闊的殖民地而被稱為“日不落帝國”;材料不足以說明“極盛”。 答案 A 1.命題點:新航路開辟對西歐的影響 (2018衡陽高三12月聯(lián)考題,15)“作為壓艙物的瓷器,卻以其晶瑩的質地、美麗的色彩引起上流社會關注,人們爭相追逐,貴族則以其夸耀財富,而燒有個人化紋章的瓷器更是顯赫社會地位的象征,一時間,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為傳播中國瓷器文化的中心。”這說明( ) A.殖民擴張推動中西之間的貿易 B.傳統(tǒng)商路變更激化歐洲國家間矛盾 C.“地理大發(fā)現(xiàn)”引發(fā)西歐商業(yè)革命 D.新航路開辟影響了西歐的社會生活 答案 D 解析 據(jù)材料中“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為傳播中國瓷器文化的中心”“引起上流社會關注”“個人化紋章的瓷器”表明新航路開辟影響了西歐的社會生活,故D項正確。 2.命題點:17世紀中國的瓷器出口與世界市場 (2018吉林高三10月階段性統(tǒng)一考試,23)下表為明末清初某國將中國瓷器運往歐洲的航線表。據(jù)表可知( ) 廣州—澳門—印度—歐洲 這條航線可分為兩段:第一段由廣州至澳門再至印度,途經馬六甲、古里、果阿等地,是中國與東南亞、印度洋一直有往來的“西洋”航線;第二段則由果阿經好望角至歐洲 廣州—澳門—馬尼拉—美洲—歐洲 這條航線可分為兩段:第一段從中國沿海港口直航菲律賓;第二段則橫渡太平洋,通過墨西哥的阿卡普爾,再到歐洲 A.新航路開辟前中國瓷器已銷往美洲 B.新航路開辟拓展了中國瓷器出口 C.中國瓷器銷往歐美得益于新航路開辟 D.中國壟斷了對歐洲的瓷器運輸 答案 B 解析 新航路開辟前,亞洲與美洲沒有往來,故A項錯誤;從材料可知中國瓷器有多種路徑到達歐洲,反映出新航路開辟加強了世界聯(lián)系,拓展了中國瓷器出口,故B項正確;中國瓷器銷往美洲得益于新航路開辟,但中國與歐洲的瓷器貿易由來已久,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中國瓷器出口的路徑,不能體現(xiàn)中國壟斷了對歐洲的瓷器運輸,故D項錯誤。 考向二 近代英美的民主政治建設 1.英國代議制演變過程的特點及趨勢 (1)特點 ①連續(xù)性:近代英國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國家機構幾乎都是從中世紀繼承下來的,從《大憲章》到《權利法案》,從內閣到責任制內閣,都體現(xiàn)了連續(xù)性特點。 ②漸進性:英國君主立憲制在17世紀末確立,以后逐漸發(fā)展完善,民主不斷下移。 ③創(chuàng)新性:如內閣本是國王召集的咨詢行政機構,革命后內閣作為國王的私人會議的成分減弱,內閣逐漸獨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現(xiàn)代意義上的責任制內閣。 (2)趨勢 ①立法權由國王轉移到議會;行政權力由國王轉移到內閣;國王權力逐漸削弱,議會權力不斷增強。 ②政治權利由貴族民主轉移到工業(yè)資產階級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2.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過程中的“三個轉移” (1)表現(xiàn) ①立法權由國王轉移到議會:以《權利法案》的頒布為標志。頒布前,議會主要是限制國王征稅權,頒布后議會有了立法權。 ②行政權由國王轉移到內閣:以責任制內閣的形成為標志?!肮鈽s革命”后,掌控行政大權的內閣會議逐漸由國王主持轉向由財政大臣主持。18世紀中葉,沃波爾實際上成為英國的第一任首相,開創(chuàng)了議會下院多數(shù)黨領袖組建內閣的慣例。行政權由國王轉移到內閣,但國王還保留一些形式上的權力。 ③民主權利由貴族轉移到工業(yè)資產階級,并下移到全體公民:以議會改革為標志。1832年工業(yè)資產階級與新興工業(yè)城市代表進入議會并最終實現(xiàn)了普選權。 (2)影響:推動了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展,為工業(yè)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最大程度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避免了社會的分裂;與啟蒙運動互相促進,推進了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的建設。 3.美國政治體制中分權制衡原則的表現(xiàn) (1)從聯(lián)邦政府的設計上,將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分別授予議會、最高法院和總統(tǒng),形成了典型的三權分立體制,有效地降低了專制政體出現(xiàn)的可能性。 (2)從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上,實行聯(lián)邦制,一方面加強了中央的權力,另一方面保留了地方自治的權力,中央與地方存在著一定的制約與平衡關系。 (3)美國的兩黨政治也是分權制衡原則的重要表現(xiàn),兩黨輪流執(zhí)政、互相監(jiān)督,防止了獨裁政權的出現(xiàn),有利于民主政治的發(fā)展。 (4)美國國會由參眾兩院組成,參議院代表社會的上層,眾議院代表社會的下層,兩者相互牽制,有利于平衡不同社會階層的利益,是分權制衡原則在立法領域的表現(xiàn)。 4.美國1787年憲法與《獨立宣言》的比較 (1)背景 ①《獨立宣言》在獨立戰(zhàn)爭正在進行的情況下宣告了一個新國家的獨立和一系列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原則,鼓舞了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 ②1787年憲法則是在獨立戰(zhàn)爭結束后,為鞏固資產階級和種植園奴隸主的統(tǒng)治,為建設新國家而制定的根本大法。 (2)目的 ①《獨立宣言》目的在于反對殖民統(tǒng)治,從普遍人權著眼,確立基本的民主原則。理想主義色彩很濃。 ②1787年憲法從確立實際的民主制度出發(fā),目的在于平衡各州之間的矛盾,發(fā)展經濟并建立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1787年憲法比《獨立宣言》更符合美國獨立后的政治經濟形勢。 (3)內容 ①《獨立宣言》強調人的自然權利、人民主權和人民革命的權利。 ②1787年憲法確定了總統(tǒng)和議員由選舉產生,是一大進步;但在民主性方面,未提及人民的民主權利,與《獨立宣言》相比具有一定保守性,這主要表現(xiàn)在《獨立宣言》宣稱,一切人生來都是自由平等的,而1787年憲法則允許奴隸制的存在,不承認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權利。 唯物史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英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是君主立憲制度得以確立的經濟基礎。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英國君主立憲制不斷完善。1832年英國的議會改革,反映了工業(yè)資本主義發(fā)展和工業(yè)資產階級的要求。 3.命題點:美國總統(tǒng)的職權 (2017課標全國Ⅱ,34)1800年,美國總統(tǒng)、聯(lián)邦黨人亞當斯要求政見不同的內閣成員皮克林辭職,遭到皮克林拒絕,于是亞當斯將其免職。皮克林因此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被總統(tǒng)免職的內閣成員。亞當斯此舉( ) A.加強了聯(lián)邦政府的行政權力 B.體現(xiàn)了總統(tǒng)與內閣之間權限不明 C.行使了憲法賦予總統(tǒng)的職權 D.反映了聯(lián)邦黨與其他黨派的斗爭 抓題眼 總統(tǒng)免除內閣成員的職務,符合美國總統(tǒng)行使行政權的憲法規(guī)定。 找錯點 總統(tǒng)對內閣成員行使免職權符合憲法規(guī)定,總統(tǒng)“行政權力”并未加強;“權限”分配在材料中未涉及;材料沒有涉及“皮克林”的黨派屬性。 答案 C 4.命題點: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發(fā)展歷程 (2016課標全國Ⅰ,33)1702年英國國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當時議會內部存在兩個黨派,安妮厭惡占多數(shù)席位的輝格黨,于是解除了輝格黨人的行政要職,代之以托利黨人。這說明在當時英國( ) A.議會無權制約國王 B.君主立憲制尚未完善 C.內閣制已基本確立 D.《權利法案》遭到破壞 抓題眼 安妮女王可以更換執(zhí)政黨,表明當時英國國王仍然擁有較大權力,可干涉行政權,尚未“統(tǒng)而不治”。 找錯點 1689年后英王權力已受“制約”;“內閣制”形成是在1721年后;“《權利法案》”未限制英王的行政權。 答案 B 3.命題點: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完善 “1777年,英軍在北美薩拉托加失敗,首相諾思向國王喬治三世說明,他完全不適合留在職位上充當戰(zhàn)爭領導人,但被拒絕了。1781年英軍在約克鎮(zhèn)投降后,下院通過對內閣的不信任動議,喬治三世被迫允許諾思率內閣成員集體辭職?!边@反映當時英國( ) A.國王擁有至高無上權力 B.君主立憲制尚未建立 C.首相尚未成為內閣首腦 D.責任制內閣逐漸完善 答案 D 解析 “下院通過對內閣的不信任動議,喬治三世被迫允許諾思率內閣成員集體辭職”表明責任制內閣逐漸完善,國王逐漸“統(tǒng)而不治”,故D項正確。 4.命題點:美國總統(tǒng)權力與憲法的關系 (2018天一大聯(lián)考高三上學期階段測試二,18)2017年7月,美國參眾兩院以俄羅斯涉嫌干涉美國總統(tǒng)選舉為由,分別以98∶2和419∶3通過了制裁俄羅斯的決案,盡管總統(tǒng)特朗普認為對俄制裁法案有“明顯缺陷”,但他并沒有否決此法案。據(jù)此可知,美國( ) A.總統(tǒng)無權否決參眾兩院法案 B.總統(tǒng)權力受到憲法的制約 C.參眾兩院擁有一定的外交權 D.總統(tǒng)與參眾兩院立場一致 答案 B 解析 1787年憲法規(guī)定,總統(tǒng)有權否決參眾兩院的立法,故A項錯誤;材料中“分別以98:2和419:3通過了制裁俄羅斯的決案”,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二,根據(jù)憲法總統(tǒng)只能接受,故B項正確;參眾兩院擁有立法權而非外交權,故C項錯誤;立場一致與材料中“總統(tǒng)特朗普認為對俄制裁法案有‘明顯缺陷’”不符,故D項錯誤。 考向三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發(fā)展與科技、文藝 1.西方思想解放運動對人文精神的詮釋 (1)文藝復興:肯定人的尊嚴和價值;強調追求現(xiàn)世幸福,追求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昭示了一種全新的個人主義倫理觀;對教會與貴族的虛偽和腐敗進行猛烈批判,從側面揭露禁欲主義與人性的沖突。 (2)宗教改革:強調信仰即可得救,實際上否定了教皇的權威,使人民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具有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 (3)啟蒙運動:由思想領域深入到政治領域,要求從根本上變革國家體制,實行民主政治制度;倡導經濟自由、人身自由、政治平等、議會制民主、三權分立等。 2.啟蒙運動對社會轉型的推動作用 (1)對近代世界的影響:“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論證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憲制和“三權分立”學說不僅提供了依法治國的理論,還為資產階級的政權組織形式設計了不同的方案。啟蒙思想對專制主義和教權主義的批判推動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進行,成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建立政權的強大思想武器。 (2)對各國政體的影響 ①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和《王位繼承法》,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和責任制內閣,限制了王權,擴大了議會權力,確立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司法權獨立于王權的原則,實踐了啟蒙思想家的分權思想和人民主權思想。 ②對美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制定了1787年聯(lián)邦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體現(xiàn)了啟蒙運動中的人民主權思想和三權分立思想。 ③對法國:在19世紀70年代制定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從法律上確立了共和政體,體現(xiàn)了主權在民的啟蒙思想。 3.啟蒙思想、《獨立宣言》、1787年憲法之間的關系 (1)聯(lián)系:美國《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都受啟蒙思想的影響?!丢毩⑿浴诽岢疤熨x人權”、1787年憲法核心是“三權分立,權力制衡”,而這些都是啟蒙思想。 (2)區(qū)別:啟蒙思想和《獨立宣言》都是“原則民主”,把民主當作自由和平等這兩大人類核心價值的體現(xiàn)加以贊美;1787年憲法是“程序民主”,把民主當作治理人類社會的最好手段予以認同。具體如下: ①啟蒙思想:強調理性,反對封建君主專制,追求自由、平等?!吧鐣跫s”“天賦人權”“自由平等”“三權分立”“人民主權”等,為資產階級建立“理性王國”提供了理論基礎。 ②《獨立宣言》:被馬克思譽為世界上“第一個人權宣言”。其中一部分闡述政治體制思想,即自然權利學說和主權在民思想;也闡述了獨立的合法性和正義性等。 ③1787年憲法:確立了總統(tǒng)制民主共和制,突出了“分權與制衡”;確立了聯(lián)邦制,加強了聯(lián)邦政府的權力;但沒有徹底解決人權問題,違背了啟蒙思想和《獨立宣言》關于“人生而平等”的理念。 4.世界近代化與社會文明的轉型 (1)概述:人類社會從農業(yè)文明向工業(yè)文明轉型,從傳統(tǒng)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被稱為“近代化”,近代社會的特征包括“商品經濟取代自然經濟”“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 (2)表現(xiàn) ①經濟領域:新航路開辟后的“商業(yè)革命”和“價格革命”,打擊了封建舊貴族勢力,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商品經濟取代自然經濟成為潮流。早期殖民擴張為西歐準備了資本原始積累。 ②政治領域:隨著代議制的確立,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成為時代潮流。 ③文化領域:在三大思想解放運動推動下,近代自然科學誕生并長足發(fā)展,科學思維逐漸興起,哥白尼、伽利略、牛頓等分別在天文學、物理學等領域取得巨大成果,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向近代化的轉變。 ④世界聯(lián)系:相對隔絕的地區(qū)走出閉塞,開始建立直接聯(lián)系,人類邁出了從分散發(fā)展到整體進步最為關鍵的一步。 家國情懷:我們要善于吸收和學習世界各國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近代以來的西方人文主義思想肯定了人的價值和尊嚴,推動了人們的思想解放,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發(fā)展,為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對西方文明我們要借鑒、批判,以更好地發(fā)展我們的社會主義文化。 5.命題點:法國國民公會的政治理念 (2017課標全國Ⅲ,33)雨果在小說《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國唯一的最高權力機關國民公會,“既是正式選舉會議又是十字街頭,既是權威機關又是平民大眾,既是法庭又是被告”。這里的國民公會所體現(xiàn)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權分立 B.君主立憲 C.人民主權 D.法律至上 抓題眼 材料說明國民公會既代表人民又受人民監(jiān)督,這體現(xiàn)了人民主權的政治理念。 找錯點 材料中只有“國民公會”,不能體現(xiàn)“三權分立”;也不是“君主立憲”代表人民又受人民監(jiān)督不能體現(xiàn)“法律至上”。 答案 C 6.命題點:法國的啟蒙思想 (2018課標全國Ⅲ,33)18世紀前半期的法國,先前往來于凡爾賽宮的思想家、文學家、戲劇家們,開始熱衷于參加沙龍聚會,討論的話題廣泛,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信仰和禮儀,思想極為活躍,上流社會不少人也樂于資助他們。這表明( ) A.啟蒙思想逐漸流行 B.宮廷文化普及到民間 C.專制王權已經衰落 D.貴族與平民趨于平等 抓題眼 題干材料表明18世紀的法國“思想極為活躍”,反映出當時啟蒙思想的流行。 找錯點 材料未反映“宮廷文化”;當時法國“專制”王權強大;“平等”在材料中無法體現(xiàn)。 答案 A 5.命題點:近代歐洲的科學發(fā)展與思想解放 (2018洛陽高三第一次統(tǒng)一考試題,22)17世紀中期至18世紀,歐洲著名的科學機構有巴黎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意大利佛羅倫薩的丙芒托學院和德國柏林學院等。它們旨在“把先前分散孤立的科學家集合起來,以便在科學研究中相互幫助,并且使不論是政治或者商業(yè)勢力都感到科學的實際重要性?!边@些機構的成立( ) A.配合了歐洲的政治革命 B.有利于人們思想的解放 C.推動了實驗科學的產生 D.影響了工業(yè)革命的進展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科學機構的成立推動科學革命的出現(xiàn),但不能推斷它與政治革命的關系,故A項錯誤;科學革命的出現(xiàn),推動啟蒙運動興起,有利于人們思想的解放,故B項正確;實驗科學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已經出現(xiàn),如伽利略的實驗,故C項錯誤;材料中科學機構的成立推動科學革命的出現(xiàn),但不能推斷它與工業(yè)革命的關系,故D項錯誤。 6.命題點:文藝復興的影響 (2018哈爾濱三中高三驗收,12)在15世紀,斯特拉斯堡(今法國東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屬于宗教書籍,10%屬于古典書籍。從1500年到1520年,在該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書籍上升到總數(shù)的33%,而與宗教相關的書刊下降為總數(shù)的27%。上述變化表明( ) A.人文主義思想傳播迅速 B.宗教改革打擊天主教會 C.古典作品受到高度重視 D.印刷引入促進文化繁榮 答案 A 解析 根據(jù)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西歐社會在進入文藝復興時期以后,以古典文學作品為載體的人文主義思想獲得迅速傳播,故A項正確。 [全國卷大題命題分析] 近七年來,全國卷高考試題一共命制了九道大題:近代早期的西歐殖民擴張(18卷Ⅰ,42);新航路開辟的影響(17卷Ⅰ,42);荷蘭侵占臺灣與早期殖民擴張(17卷Ⅲ,40);制度構想與實踐(16卷Ⅰ,41);近代以來全球人口遷移(16卷Ⅱ,40);英國近代濟貧制度(16卷Ⅲ,40);宋應星和牛頓科技成就(14卷Ⅰ,40);世界近現(xiàn)代史教材目錄對比(14卷Ⅱ,41);評西方崛起(11卷,41)。其中經濟模塊命題較多,其次是文化模塊和政治模塊。以中外綜合為主,多次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2019年備考要重點關注中國與世界市場的關聯(lián);近代科技的產生及影響;人文主義與東西方科技的關聯(lián)。 (2016課標全國Ⅲ,4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會救濟是中國古代歷朝實施“仁政”的重要內容,主要依賴于政府財政。明初設養(yǎng)濟院收孤苦無靠者,按月發(fā)口糧。明律規(guī)定:“凡鰥寡孤獨及篤廢之人,貧窮無親屬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應收養(yǎng)而不收養(yǎng)者,杖六十?!边@是正律中首次納入社會救濟保障條款。清代的法律也有關于社會救濟的規(guī)定,主要有災荒救濟,高齡老人養(yǎng)贍,設棲流所以收養(yǎng)流浪貧民,孝子節(jié)婦貧苦者救濟,貧窮讀書人救濟等?!幾脏囋铺亍吨袊然氖贰返? 材料二 英國圈地運動開始后,偷盜者、乞討者等日益增多,社會不安定因素急劇增加。1601年,英國頒布濟貧法。救濟辦法因類而異,凡年老及喪失勞動力者,在家接受救濟;貧窮兒童則在指定的人家寄養(yǎng),長到一定年齡時送去做學徒;流浪者被關進監(jiān)獄或送入教養(yǎng)院。1834年,新濟貧法規(guī)定,有勞動能力的失業(yè)者必須進“貧民習藝所”,才能得到救濟,而那里的條件比最低工資收入的自由勞動者還要惡劣得多。 ——摘編自陳曉律《英國福利制度的由來與發(fā)展》 (1)根據(jù)材料一、二,概括中國明清時期救濟制度和英國近代濟貧制度實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濟方式的異同。(18分) 指導語 審準題是關鍵?!肮餐康摹币獜牟牧系年P鍵信息中概括,注意“孤苦無靠”“社會不安定”“仁政”等關鍵詞句?!熬葷绞健币蟊容^異和同。注意對材料關鍵信息的升華和深層次概括,例如:明清通過法律,英國通過濟貧法救濟可升華為“立法保障”。 試答: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英國近代濟貧制度相比,西方現(xiàn)代福利制度有哪些發(fā)展。(7分) 指導語 注意本設問分值是7分,要點不要少于三點,聯(lián)系所學知識從福利的保證、種類、覆蓋面和受惠面等方面概括。 試答: 答案 (1)共同目的:救濟弱勢群體;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政權認同。 相同:政府主導;設置救濟機構;立法保障;因類而異。 不同:英國的救濟對有勞動能力的貧民帶有懲戒性質;中國救濟制度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 (2)發(fā)展:從單純的救濟發(fā)展成為公民的社會權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證;福利種類眾多;覆蓋面廣,低收入階層受惠多。 (1)無論是相同點還是不同點的比較都要找準比較項、對比要素、對比角度等。例如本題中中英救濟方式的異同,可以從救濟力量、被救濟的對象等方面比較相同點,從指導思想的角度比較不同點。 (2)回答時,如果部分答案拿捏不準,在組織答案時可以多答,千萬不要少答或不答。 (3)充分利用題目設問中標注的分值,大致確定要點的數(shù)量和分布。 (4)答案要做到“四化”:整潔化、序號化、段落化、要點化。 (2018洛陽高三統(tǒng)考,3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是萬物的尺度”這句古老的希臘哲學話語,完整的含義至少包括三個層面的解讀。第一,人身方面,人必須有人身自由,人不能成為他人的奴隸,就是要把人從奴隸制度下解放出來。第二,精神方面,人必須有精神自由,人不能成為神及其代言人的奴隸,就是要把人從蒙昧、蒙騙中解脫出來。第三,物質方面,人必須有物質自由,人應當追求理性,追求科學,用發(fā)展生產力來克服物質世界的限制,讓自然為人類服務。這三個方面構成了人文精神的完整含義,成為西方人文精神的淵源。近代歐洲科學的發(fā)展和思想解放運動從根源上說無不濫觴于這一思想,并不斷地豐富發(fā)展著人文精神的內涵,共同推進了人類在精神層面的自立、自主、自覺和自信。 ——摘編自張暉明等:《人文精神的回歸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創(chuàng)新》 概括材料中的觀點,并結合近代歐洲文明發(fā)展的相關知識,任選兩個角度對材料中的觀點加以論述。(12分)(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準確,史論結合。) 指導語 注意找出材料的關鍵信息:“近代歐洲科學的發(fā)展和思想解放運動從根源上說無不濫觴于這一思想”??蓳?jù)此概括出觀點:近代歐洲文明繼承和發(fā)展了古希臘人文精神。,論證這一觀點:可選擇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科技革命等史實,圍繞“繼承發(fā)展人文精神”及推動社會發(fā)展展開論述。 試答: 答案 觀點:近代歐洲文明繼承和發(fā)展了古希臘人文精神。 角度一:文藝復興批判神權統(tǒng)治,鼓吹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學,追求知識,體現(xiàn)了精神方面的進一步解放。啟蒙運動豐富和發(fā)展了人文精神的內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學的斗爭推進到反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按照資產階級利益構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上來,體現(xiàn)了人身方面的進一步解放。 角度二:近代歐洲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與發(fā)展,推翻了封建專制統(tǒng)治,使人們享有了一定的民主權利,體現(xiàn)了人身方面的進一步解放。 角度三:歐洲近代科學的興起與發(fā)展(即科學革命),破除了迷信和盲從,對自然規(guī)律的重大發(fā)現(xiàn)不僅激起了人們探索社會規(guī)律的熱情,也推動了工業(yè)革命的發(fā)生,沖破了自然對人類的束縛,極大地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了物質方面的進一步解放。 角度四:近代歐洲工業(yè)革命興起和發(fā)展,通過技術革新,使工業(yè)布局擺脫了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了物質方面的進一步解放。 (說明:任意兩個角度即可) 總之,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臘,近代歐洲文明在不同歷史階段豐富和發(fā)展了人文精神的內涵。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2018榆林一模,18)哥倫布曾經對其踏上的新大陸表示遺憾,認為那里并不像馬可波羅吹噓的“黃金遍地,香料盈野”。由此可見( ) A.美洲的發(fā)現(xiàn)完全出于一種歷史的偶然 B.哥倫布遠洋航行是為了尋找亞洲印度 C.新航路開辟有著深刻的經濟動因 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經初步形成 答案 C 解析 從材料中哥倫布“認為那里并不像馬可波羅吹噓的‘黃金遍地,香料盈野’”,可知哥倫布遠洋航行是為了獲得經濟利益,反映出新航路開辟有著深刻的經濟動因,故C項正確。 2.(2018北京昌平高三上學期期末抽測題,17)1608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和明朝官員李之藻共同繪制了《坤輿萬國全圖》,是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圖中有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信息,還繪有16艘船,8種海洋生物。據(jù)此材料可以判斷( ) A.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已經最終形成 B.新式交通工具蒸汽輪船廣泛應用于航海 C.中國人廣泛接受了西方先進的繪圖技術 D.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海陸輪廓日漸清晰 答案 D 解析 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已經最終形成是在20世紀初,故A項錯誤;新式交通工具蒸汽輪船廣泛應用于航海是在19世紀初,故B項錯誤;中國人廣泛接受了西方先進的繪圖技術太過絕對,故C項錯誤。 3.(2018黑龍江哈三中高三驗收考試題,16)“在重商主義時代,一個幽靈困擾著歐洲,這便是擔心像西班牙一樣因富于黃金,貧于生產,以及由可怕的貿易逆差而被毀滅?!边@一認識客觀上( ) A.推動了新航路的開辟 B.刺激了西歐的殖民擴張 C.催生了自由主義思潮 D.促進了英國制造業(yè)發(fā)展 答案 D 解析 根據(jù)材料和所學我們不難得知,這一認識是萌發(fā)于新航路開辟之后而非之前,故A項錯誤;西班牙作為最早走上對外殖民擴張的國家之一卻陷入貿易窘境,這顯然并不能刺激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故B項錯誤;西班牙的沒落與自由主義思潮的萌發(fā)沒有任何關系,故C項錯誤。 4.(2018安康高三第一學期期中,24)16世紀葡萄牙壟斷了到東方的跨洋運輸,17世紀荷蘭取代葡萄牙掌握了東方貿易,而且歐洲與亞洲貿易的商品種類增多。導致上述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xiàn) B.地理大發(fā)現(xiàn)帶來商業(yè)革命 C.荷蘭后來成為海上馬車夫 D.東西方都奉行開放的政策 答案 B 解析 商業(yè)革命表現(xiàn)為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流通商品種類增多,商路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與材料“歐洲與亞洲貿易的商品種類增多”相符,故B項正確。 5.(2018廈門高三上學期期末質檢題,1) 1624~1641 1660~1685 1689~1713 1714~1760 1760~1800 年均召開天數(shù) 42 43 122 100天以上 100天以上 年均通過法令 5 15 67 77 209 上表為17、18世紀英國議會集會期和立法效率統(tǒng)計表。據(jù)此可知( ) A.社會轉型條件漸趨成熟 B.國王與議會的矛盾日益激化 C.中央行政體系不斷調整 D.國王授權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答案 A 解析 表格顯示議會召開天數(shù)、年均通過法令數(shù)量呈現(xiàn)上升趨勢,聯(lián)系英國的社會變遷特別是工業(yè)革命等知識,故A項正確;國王與議會矛盾的時間段為1640~1688年,且材料反映不出,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議會立法情況,非中央行政體系變化,故C項錯誤;國王在1688年“光榮革命”后雖然“統(tǒng)而不治”,但仍然是一項重要的法律程序,故D項錯誤。 6.(2018茂名一模,33)英國國王的活動總原則之一是“國王不能為非”,即國王永遠沒有是非錯誤,國家政策中出現(xiàn)的一切錯誤,都不能歸咎于國王,國王永遠不對國家的任何政治決策負政治責任。該原則( ) A.違背了《權利法案》的基本精神 B.實質是對國王行使權力的限制 C.表明國王已經失去自由權利 D.意在為國王的行為開脫責任 答案 B 解析 國王不掌實權體現(xiàn)了《權利法案》的基本精神,故A項錯誤;國家政策的是非錯誤不歸咎于國王體現(xiàn)了對國王權力的限制,故B項正確;國王失去政治實權不等同于失去自由權利,故C項錯誤;國家政策的是非錯誤不歸咎于國王體現(xiàn)了對國王權力的限制,而非為國王行為開脫,故D項錯誤。 7.(2018肇慶二模題,33)1786年,美國國會建議,它將有權控制國內外貿易、自行規(guī)定并征收稅款、懲罰欠款不繳的州,各州必須向國會選派議員,對公然反抗國會管轄權的州可以使用武力以外的所有強制手段。這表明美國( ) A.意識到邦聯(lián)制的弊端 B.不斷完善聯(lián)邦制政體 C.改變了中央的軟弱無力 D.確立了三權分立的原則 答案 A 解析 美國獨立后實行松散的邦聯(lián)制,邦聯(lián)政府沒有什么權力,1786年美國還沒制定憲法,美國仍實行邦聯(lián)制,根據(jù)題干信息可知美國已經意識到邦聯(lián)制的弊端,故A項正確。 8.(2018皖江名校聯(lián)盟高三12月聯(lián)考題,19)美國1787年憲法曾規(guī)定,在總統(tǒng)選舉中得票第二多的人任副總統(tǒng)。但其結果可能造成來自對立黨的兩個人擔任國家的兩個最高選舉職位,讓人感到很不合理,于是1804年通過的憲法第十二條修正案對該選舉制度進行改革,避免了這種局面的出現(xiàn)。由此可見,這一改革( ) A.否定了聯(lián)邦憲法的權威性 B.踐行了人民主權思想 C.協(xié)調了國家行政權力分配 D.體現(xiàn)了三權分立體制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并未否定聯(lián)邦憲法的權威性,故A項錯誤;材料中未體現(xiàn)人民主權問題,故B項錯誤;材料中反映的是美國的1787年憲法不斷修正的過程,根據(jù)材料中的內容可知只是協(xié)調美國副總統(tǒng)的選舉問題,體現(xiàn)的是對行政權的協(xié)調,故C項正確;材料中是對副總統(tǒng)與總統(tǒng)的選舉改革,不涉及三權分立,故D項錯誤。 9.(2018濟寧高三期末考試題,18)文藝復興時期,彼特拉克等思想家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了回顧人類曾經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對人類未來發(fā)展?jié)摿Φ奶接懮?,人文主義與當時興起的世俗之風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與世俗之風的緊密聯(lián)系意味著人文主義( ) A.號召人們追求現(xiàn)實世界的物質利益 B.倡導精神世界的信仰與永生 C.深刻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現(xiàn)實需求 D.明確提出反對基督教的要求 答案 A 解析 材料講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彼特拉克等思想家把關注重點放在了對人類未來發(fā)展?jié)摿Φ奶接懮?,說明追求現(xiàn)實的物質利益才可能探討未來,人文主義與當時興起的世俗之風聯(lián)系在一起,結合史實可知文藝復興時期是對現(xiàn)世幸福的追求,故A項正確。 10.(2018洛陽高三第一次統(tǒng)一考試題,21)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馬基雅維利說:“我們意大利人較之其他國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敗,都是些不擇手段的利己主義者?!痹谏勘葋喌墓P下,意大利人多為壞蛋,比如伊阿古(《奧賽羅》)、夏洛克(《威尼斯商人》)之流。這反映了當時意大利( ) A.資產階級追求現(xiàn)實世界的享樂 B.天主教會勢力遭到了嚴重打擊 C.經濟發(fā)展導致了兩極分化嚴重 D.出現(xiàn)人文主義過于泛濫的弊端 答案 D 解析 材料說明當時意大利人除了追求現(xiàn)實世界的享樂,還存在不擇手段的利己主義,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天主教會地位的變化,故B項錯誤;材料中現(xiàn)象是文藝復興導致的,與經濟發(fā)展無關,故C項錯誤;文藝復興中過于泛濫的人文主義帶來意大利人享樂主義、利己主義弊端的出現(xiàn),故D項正確。 11.(2018湖南長郡中學高三月考四,19)中世紀時天主教規(guī)定只有神父才能閱讀《圣經》,到了16世紀中期,許多教民相信只要是信徒就可以直接閱讀《圣經》,只要有虔誠信仰,靈魂便可以得救。這表明( ) A.天主教會放棄對教民的精神控制 B.“因信稱義”思想深入人心 C.文藝復興解放了教民的思想 D.天主教信仰被新教信仰取代 答案 B 解析 據(jù)材料“直接閱讀《圣經》、虔誠信仰,靈魂便可以得救”可知強調因信稱義,故B項正確。 12.(2018太原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題,24)他們(啟蒙思想家)試圖從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來思考和行動,試圖發(fā)現(xiàn)與牛頓的物質世界的定律相當?shù)?、具有普遍適用性的法則。這說明( ) A.啟蒙運動具有全球性 B.自然科學影響啟蒙運動 C.牛頓定律具有永恒性 D.啟蒙運動推動科學革命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強調思想家從全球(與更廣闊的)角度思考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推動啟蒙運動的興起,而非強調啟蒙運動的全球影響,故A項錯誤;材料中牛頓力學啟迪思想家思考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推動啟蒙運動的興起,體現(xiàn)了自然科學影響啟蒙運動,故B項正確;材料強調自然科學對啟蒙運動的影響,與牛頓定律的永恒性無關,故C項錯誤;D項顛倒了二者之間的關系,故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 13.(2018欽州一模,40)(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內閣運轉程序是:各司、部、院將文件、奏折、報告遞交內閣,內閣學士聞讀、研究后,在奏折上寫出處理意見,通常同時列若干條,交給宦官轉承皇帝?;实塾眉t筆作出批示,于其中選擇一條,一般寫“知道了”“準”“照準”。下發(fā)司、部、院。如果不贊同其處理意見,就駁回內閣再議。如果皇帝比較懶惰,那么就由宦官做決定。內閣,是顧問性機構,本身無權,只能提處理意見。明朝無宰相,如果把內閣大學士看作宰相,那么內閣就應該有直接命令、指示各司、部、院的權力,而內閣沒有這個權力。內閣“處理意見”轉達到各個部門,必須經過皇帝或皇帝指定的宦官許可。 材料二 英國政體結構示意圖(見下圖) (1)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述明朝內閣和英國內閣的運轉程序。(6分) (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明朝內閣和英國內閣的不同地位及原因。(19分) 答案 (1)程序:明朝:接收奏折——處理奏折——交給宦官; 英國:立法創(chuàng)意——議會決策——內閣行政。 (2)地位:中國:是王權的輔政機關、顧問機構,權力很小,沒有行政權力。 英國:是國家行政機構,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實際上對議會負責。 原因:中國:君主專制制度,封建經濟發(fā)展;理學思想根深蒂固。 英國:君主立憲政體;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思想解放。14.(2018河南名校聯(lián)盟高三第一次段考,26)(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項目 《1787年憲法》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參與制訂者 55名代表,其中14人從事土地投機,24人從事高利貸活動,11人從事制造商業(yè)和造船業(yè),40人為債券持有者,15人為奴隸主。 49人參與,其中同盟會會員38人,留學日本和有歐美經歷的40人,40歲以下的有37人(已知出生年份的議員),35歲以下的有30人。 時間 4個多月激烈爭論,最終達成妥協(xié) 從起草到頒布經歷2個多月 主要內容 國會是立法機構,由參、眾兩院組成,按人口比例選舉產生。行政權賦予總統(tǒng),總統(tǒng)是行政首腦、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總司令。司法權賦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總統(tǒng)提名經參議院同意后任命,除非瀆職,任職終身。 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臨時大總統(tǒng)代表臨時政府,總視政務……法院依據(jù)法律審判民事訴訟及刑事訴訟。 制度 總統(tǒng)制 責任內閣制 實施 歷經200余年,基本嚴格執(zhí)行,確立了憲法的崇高地位。 頒布僅僅三個月,袁世凱就公然違背;1914年被《中華民國約法》取代;20世紀20年代淡出歷史舞臺。 運行特點 濃厚的法治色彩 具有典型的人治特色 ——摘編自姜士林主編《世界憲法全書》 上表為美國《1787年憲法》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比較。從表中提取中外關聯(lián)的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中外關聯(lián),史論結合) 答案 示例1:《臨時約法》與《1787年憲法》的關系。 論證:《臨時約法》在制訂形式、主要內容、主要制度等方面,明顯借鑒了《1787年憲法》的部分做法,并得以實施;但由于兩國國情差異極大,時代相距久遠,導致兩者的命運迥異。 示例2:《臨時約法》與《1787年憲法》差異分析。 論證:制訂參與者,前者更為多元化,歷時較久;后者以革命派和歐美化的留學生為主,制訂倉促;前者在妥協(xié)中得以制訂,后者因人定法;前者具有良好的社會基礎和時代條件,因此能夠持久;后者因自然經濟、社會性質、社會環(huán)境不同,而未實施且很快被破壞。 示例3:《1787年憲法》與《臨時約法》運行特點成因談。 論證:前者是移民國家,有較好的社會基礎;后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社會基礎薄弱。前者已經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沒有封建傳統(tǒng);后者封建統(tǒng)治根深蒂固。前者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迅速;后者資本主義經濟處于劣勢。前者分權明確;后者機制不明,因人定法。-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高考歷史二輪專題復習 專題三 世界史 第10講 資本主義興起的時代15-18世紀教學案 2019 高考 歷史 二輪 專題 復習 10 資本主義 興起 時代 15 18 世紀 教學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4600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