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畢業(yè)設計(論文)開題報告題目名稱 多繩摩擦式提升機設計(滾筒、制動器)學生姓名 專業(yè)班級一、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礦井提升設備是聯(lián)系礦井井下與地面的“嗯喉”設備,在故井生產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的主要用途是沿井筒提升煤炭、礦石和矸石、升降人員、設備、下放材料等。礦井提升設備是礦山較復雜且龐大的機械-電氣機組,在工作中一旦發(fā)生故障,就會嚴重影礦井的正常生產,甚至造成人身事故。為此,掌握礦井提升設備的構造、工作原理、性能、設備選型、運轉理論等方面的知識,對合理地選擇和維護使用,使其確保高效率和安全可靠的運轉,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礦 井 提 升 機 主 要 由 電 動 機 、 減 速 器 、 卷 筒 ( 或 摩 擦 輪 ) 、 制 動 系 統(tǒng) 、 深 度指 示 系 統(tǒng) 、 測 速 限 速 系 統(tǒng) 和 操 縱 系 統(tǒng) 等 組 成 , 采 用 交 流 或 直 流 電 機 驅 動 。 多 繩摩 擦 式 提 升 機 的 主 要 部 件 有 主 軸 、 主 導 輪 、 主 軸 承 、 車 槽 裝 置 、 減 速 器 、 深 度指 示 器 、 制 動 裝 置 及 導 向 輪 等 。 主 導 輪 表 面 裝 有 帶 繩 槽 的 摩 擦 襯 墊 。 襯 墊 應 具 有較 高 的 摩 擦 系 數 和 耐 磨 、 耐 壓 性 能 ,其 材 質 的 優(yōu) 劣 直 接 影 響 提 升 機 的 生 產 能 力 、工 作 安 全 性 及 應 用 范 圍 。二、 國內外研究綜述:(1)國外礦井提升機的研究概述國外礦井提升機的發(fā)展已有多年的歷史,1 938 年 , 瑞 典 的 ASEA 公 司 在 拉 維爾 ( Laver) 礦 安 裝 了 一 臺 直 徑 1.96m 雙 繩 摩 擦 式 提 升 機 。 1947 年 德 國 G.H.H.公 司 在 漢 諾 威 ( Hannover) 礦 安 裝 了 一 臺 四 繩 摩 擦 式 提 升 機 。 國 外 提 升 機 發(fā) 展較 快 , 提 升 速 度 達 到 20 米 /秒 , 一 次 有 效 提 升 量 超 過 60 噸 , 電 機 容 量 達 到15000KW, 滾 筒 直 徑 達 到 9 米 , 多 繩 摩 擦 式 最 多 繩 數 為 10, 罐 籠 一 次 乘 人 數 達到 300 人 , 提 升 機 機 電 一 體 程 度 已 發(fā) 展 到 只 有 一 個 滾 筒 ( 滾 筒 、 減 速 器 、 電 動 機一 體 化 ) 。 由 于 礦 井 生 產 的 強 化 和 集 中 化 , 一 些 礦 井 為 了 滿 足 生 產 量 及 不 同 提 升任 務 的 要 求 , 常 在 一 個 井 筒 安 裝 多 臺 提 升 機 , 例 如 瑞 典 的 基 魯 那 礦 , 在 一 個 矩 形提 升 塔 上 安 裝 12 臺 多 繩 摩 擦 提 升 機 , 采 用 集 中 控 制 。 隨 著 現 代 技 術 進 步 及 采 礦工 業(yè) 的 發(fā) 展 , 提 升 設 備 在 機 械 結 構 、 工 藝 、 設 計 理 論 及 方 法 、 拖 動 控 制 及 安 全 監(jiān)測 等 方 面 都 有 了 很 大 發(fā) 展 。 例 如 : 中 低 壓 及 中 高 壓 盤 式 制 動 器 及 液 壓 站 的 應 用 ;硬 齒 面 行 星 齒 輪 傳 動 等 的 應 用 ; 內 裝 同 步 電 機 主 軸 裝 置 的 問 世 (德 國 西 門 子 公 司 ); 零 部 件 設 計 中 CAD/ CAM 及 有 限 元 法 的 應 用 。(2)國內礦井提升機研究概述:我國提升機發(fā)展比較慢,直到解放后才建立了自己的提升機制造業(yè),國產提升機大致可分為仿蘇、改進及自行設計等四個階段。1953~1958 年期間生產仿蘇產品 BM系列提升機;KJ 系列提升機是 1958~1966 年期間生產的仿蘇改進產品;JKA 系列是在 KJ 型基礎上的改進產品;XKT 系列提升機是 1971 年 7 月開始生產的自行設計產品,后又改為 XKT-B 系列,1976 年,針對 XKT-B 型的不足,對 XKT-B 型又進行改進,并定型為 JK 型, JK 型是已成批生產的新型礦井提升機。 仿蘇 KJ 型 3m 以下仿蘇BM 型,3m 以上仿蘇 щпм 型 ,1953 年撫順重機廠生產,1958 年洛礦開始生產,1965 年停產。隨著我國各種現代設計方法在提升機研究中的應用,改善了提升機的設計手段,克服以往靠經驗和模仿的設計狀態(tài),避免簡化計算帶來的設計誤差,提高設計效率和設計精度。三、 畢業(yè)設計(論文)所用的主要技術與方法: 1. 在圖書館借閱查看相關資料2. 畢業(yè)指導老師的指導3. 在網上查閱相關資料4. 利用 CAD 計算機繪圖和手工繪圖5. 對所選數據進行分析和計算四、 主要參考文獻與資料獲得情況:[1]機械設計 濮良貴、紀名剛 高等教育出版社[2] 機械原理 孫恒、陳作模 西北工業(yè)大學機械原理及機械零件教研室 [3]礦山機械 馬新民 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4]礦山提升機械設計 潘英 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5]實用機械設計手冊 吳相憲 王正為 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 [6]礦井運輸提升 洪曉華 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 [7]礦井多繩提升機造型設計 范家駿 煤炭工業(yè)出版社 [8]機械設計手冊 徐灝主編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五、 畢業(yè)設計進度安排:第 5~6 周:確定設計題目,掌握所設計的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通過查找相關的資料,逐步形成設計思路,完成開題報告;第 7~12 周:著手設計,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和設計手冊,設計各個零件圖,并寫設計說明書;第 13~14 周:把設計進度情況給老師進行指導檢查并修改;第 15~16 周:整理設計資料,完成畢業(yè)設計論文。六、 指導教師審批意見:指導教師: (簽名)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