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級科學下冊《空氣在哪里》教案1 青島版.doc
《2019年三年級科學下冊《空氣在哪里》教案1 青島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三年級科學下冊《空氣在哪里》教案1 青島版.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三年級科學下冊《空氣在哪里》教案1 青島版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體會探究空氣無處不在的樂趣,并意識到科學探究的無限魅力。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大膽地進行猜測,并引導學生利用提供的材料進行實驗設計,能正確地操作,能根據(jù)事實進行分析、推導、探索、體會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3、科學知識:通過尋找空氣,并利用多種感官來感知空氣無處不在。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粉筆、磚塊、風車、試劑瓶、塑料瓶、塑料袋、臉盆、氣球、水等。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猜謎: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見來摸不著,我們大家離不了。 2、(錄音):"如果沒有你,風車怎能輕盈地轉(zhuǎn)動,如果沒有你,皮球怎能高高地彈起……"讓學生猜猜詩中的你是誰? 3、討論:雖然到處都有你,卻為何找不到你的足跡"是什么意思呢?(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隨機揭示課題:看不見的空氣) 4、談話:雖然到處都有空氣,可我們卻看不到它。要想認識空氣,首先要做什么事?(尋找空氣) 二、 學習新課: 1、看一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哪些材料? 2、猜一猜。(板書:空氣在哪里) (1)桌上的材料中哪一些存在著空氣? (2)我們的周圍哪些地方有空氣存在? (3)大自然中呢? (學生利用自己的經(jīng)驗進行大膽的猜測,教師隨機板書,猜一猜:粉筆、瓶中、教室里、磚塊……) 3、談話:同學們大膽地猜測了空氣可能存在的地方,說明了我們生活在空氣的世界里。猜測只是一種假想,不能讓人確信,那么怎樣才能證明你的猜測是否正確呢?(實驗) 4、討論并匯報:做實驗時要注意什么? 5、談話:做實驗時除了注意安全、有序、認真、仔細觀察外,最重要的是怎樣設計實驗方案,并預測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下面各小組先討論一下,利用桌上的材料怎樣才能讓大家看到、聽到、摸到、感覺到空氣存在哪里,可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什么?(分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6、匯報討論結(jié)果(估計學生可能會有以下方法:分別把磚塊、粉筆、放入水中有氣泡冒出,把瓶口放入水中:直放沒有氣泡,斜放有氣泡。把塑料袋向空中甩一甩就把空氣裝入袋中,然后可以捏、可以擠、可以拍……風車的轉(zhuǎn)動也能感受到周圍空氣的存在……學生匯報時,教師有意識地分成看到、摸到、聽到、感受到的幾個層次讓學生匯報。并板書范例如下有助于學生學會記錄: 粉筆 放入水中 有氣泡冒出 粉筆中有空氣) 7、實驗:每個小組根據(jù)你們的實驗設計方案進行實驗,并注意觀察記錄。 8、學生匯報實驗結(jié)果 (匯報時注意與預測的現(xiàn)象比較是否相符合,以培養(yǎng)學生大膽猜測的學習方法,同時注意特別的實驗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邊匯報邊演示,以便其他小組也受到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9、討論:以上實驗說明了什么?(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10、小結(jié):通過以上實驗說明了空氣無處不在。(板書:空氣無處不在)。 1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三、 課外延伸: 1、"風車有了空氣就能輕盈地轉(zhuǎn)動"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2、"瓶口直立放入水中沒有氣泡冒出"你認為這是為什么?你能設計實驗來證明嗎? 板書設計: 20 空氣在哪里 無色、 無氣味、無味道、透明 占一定的空間 教學反思: 教學時先讓學生大膽猜測空氣的存在再動腦設計實驗方案,預測實驗可能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然后進行實驗探究過程,學會正確的探究方法。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小學教育資料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第 3 頁 共 3 頁-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 鍵 詞:
- 空氣在哪里 2019年三年級科學下冊空氣在哪里教案1 青島版 2019 三年級 科學 下冊 空氣 哪里 教案 青島
![提示](http://ioszen.com/images/bang_tan.gif)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5820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