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修一《荊軻刺秦王》知識點(diǎn)總結(jié).doc
《高一語文必修一《荊軻刺秦王》知識點(diǎn)總結(jié).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一語文必修一《荊軻刺秦王》知識點(diǎn)總結(jié).doc(4頁珍藏版)》請?jiān)谘b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荊軻刺秦王》知識點(diǎn)學(xué)案 【文學(xué)常識】 《戰(zhàn)國策》又稱《 國策 》,成書于戰(zhàn)國末年至秦漢間,后經(jīng)漢代( 劉向 )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zhàn)國策》,是一部( 國別 )體的史書。全書共( 33 )篇(12)策。該書記載了(戰(zhàn)國)時期二百三四十年間各國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一些活動,著重記錄了各國(謀臣)的策略和言論,也記述了一些(義士豪俠)不畏強(qiáng)暴、勇于斗爭的行為。語言流暢,長于議論和敘事,記人、記事文筆生動活潑,在我國( 散文 )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重點(diǎn)實(shí)詞(一詞多義) 兵 ①不得持尺兵 (武器,名詞) ②不及召下兵 (士兵、武士,名詞)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 (軍隊(duì),名詞) 窮 ①圖窮而匕首見 (窮盡,動詞) ②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困厄,走投無路,動詞) 顧 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動詞,回頭看) ②荊軻顧笑武陽 (動詞,回頭看) ③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jì)不知所出耳 (副詞,表轉(zhuǎn)折,不過,只是) ④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動詞,探望、拜訪) ⑤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副詞,反而,卻) 次 ①以次進(jìn) (名詞,次序) ②之次所旁叢祠中 (動詞,駐扎) 信 ①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名詞,憑據(jù),信物) ②聽其言而信其行 (動詞,相信) ③言必信,行必果 (動詞,講信用) ④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形容詞,誠懇,不欺騙) 引 ①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動詞,舉起) ②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 (動詞,指身子向上起) 就 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 (登上,動詞) ②軻自知事不就 (動詞,成功) 發(fā) ①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 (動詞,打開) ②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 (動詞,出發(fā)) ③發(fā)盡上指冠 (名詞,頭發(fā)) 二、詞類活用 1.進(jìn)兵北略地 (北:名詞作狀語,向北) 2.秦兵旦暮渡易水 (旦暮:名詞作狀語,早晚) 3.發(fā)盡上指冠 (上:名詞作狀語,向上) 4.箕踞以罵曰 (箕:名詞作狀語,像箕一樣) 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名詞用作狀語,用匣子) 6.樊於期乃前曰 (前:方位名詞用作動詞,走上前) 7. 又前而為歌曰 (前:方位名詞用作動詞,走上前) 8. 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 (前:名詞用作動詞,走上前) 9.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名詞作動詞,白衣冠,穿著白色的衣服,戴著白色的帽子) 10.(秦王)乃朝服 (朝服:名詞用作動詞,穿上上朝的禮服) 11.其人居遠(yuǎn)未來 (遠(yuǎn):形容詞用作名詞,遠(yuǎn)地) 12.丹不忍以己之私 (私:形容詞用作名詞,私心) 13.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 (遲: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遲) 14.群臣怪之 (怪: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怪,認(rèn)為奇怪) 15.?dāng)嗥渥蠊? (斷: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斷) 16.使使以聞大王 (聞: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到。) 17.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 (絕:動詞使動用法,使……斷了) 三、古今異義 1. 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古義:走投無路,陷于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jīng)濟(jì)困難。 2. 終已不顧 古義:不回頭。今義:不照顧,不考慮,不顧忌。 3.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 古義:可以用它來……。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5.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jìn) 古義:袒露一只臂膀;今義:偏護(hù)雙方中的一方 6. 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義:寬容,原諒;今義:不是自己的,偷別人的 7. 諸郎中執(zhí)兵 古義:宮廷侍衛(wèi) 今義:指中醫(yī)。 8. 左右既前,斬荊軻 古義:周圍侍從。今義:表方向或大約。 9. 將軍豈有意乎 古義:有心意,此引申為同意、愿意。今義還有“故意”之意。 10.于是太子預(yù)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義:在這時,今義;表順承關(guān)系或另提一事。 11. 仰天太息流涕 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12. 持千金之幣物 古義:禮物 今義:錢幣。 四、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 說,通“悅”,高興。 2.日以盡矣 以,通“已”,已經(jīng)。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回來。 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懾。 5.圖窮而匕首見 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 6. 卒起不意 卒,通“猝”,倉促,突然。 7. 卒惶急無以擊軻卒, 卒,通“猝”,倉促,突然。 8. 卒惶急不知所為 卒,通“猝”,倉促,突然。 9.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陵,通“凌”,凌辱。 10.請辭決矣 決,通“訣”,訣別。 11. 燕王拜送于庭 庭,通“廷”,朝廷 五、重點(diǎn)虛詞 為 ①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介詞,被) ②其人居遠(yuǎn)未來,而為留待 (介詞,為了) ③嘉為先言于秦王曰 (介詞,替) ④乃為裝遣荊軻 (動詞,準(zhǔn)備) ⑤乃令秦武陽為副 (動詞,做為) ⑥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 (動詞,發(fā)出) ⑦為之奈何 (動詞,對付,處理) 而 ①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bào)將軍之仇者 (并且,連詞,表遞進(jìn)【并列】) ②然則將軍之仇報(bào),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并且,連詞,表遞進(jìn)) ③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卻,連詞,表轉(zhuǎn)折) ④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卻,連詞,表轉(zhuǎn)折/一說為表假設(shè),如果) ⑤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 (就,或不譯,連詞,表承接) ⑥圖窮而匕首見 (就,或不譯,連詞,表承接) ⑦其人居遠(yuǎn)未來,而為留待 (因而,連詞,表因果) ⑧伏尸而哭 (相當(dāng)于“地”或不譯,連詞,表修飾) ⑨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 (同上) ⑩自引而起 (同上) ⑾倚柱而笑 (同上) 以 ①以刀試人/侍醫(y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 (介詞,用,拿) ②使工以藥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 (介詞,用,拿) ③以故荊軻逐秦王 (介詞,因?yàn)椋? ④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介詞,因?yàn)椋? ⑤以次進(jìn) (介詞,按照) ⑥必得約契以報(bào)太子也 (連詞,表目的,來) ⑦愿得將軍之首以獻(xiàn)秦/遂拔以擊荊軻 (連詞,表目的,來) ⑧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興兵以拒大王 (連詞,表目的,來) ⑨箕踞以罵曰 (連詞,相當(dāng)于“而”,表修飾) ⑩日以盡矣 (“以”通“已”,已經(jīng)) 六、請指出下列各句中的特殊句式,省略句請補(bǔ)足省略部分。 1、判斷句 (1)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者,……也) (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也”表判斷) (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者”表判斷)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也(“所以……者”,“乃……也”表判斷) 2、倒裝句 (1)狀語后置 ①見燕使者(于)咸陽宮 (應(yīng)“(于)咸陽宮”見燕使者) ②秦王購之(以)金千斤,邑萬家 (應(yīng)“(以)金千斤,邑萬家購之”) ③給貢職如郡縣 (即“如郡縣給貢職”) ④常痛于骨髓 (應(yīng)“于骨髓常痛”) ⑤嘉為(之)先言于秦王 (應(yīng)“于秦王先言”) ⑥燕王拜送于庭 (應(yīng)“于庭拜送”) (2)定語后置 ①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 (應(yīng)“千斤金”和“萬家邑”) ②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應(yīng)“知其事” 賓客) ③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應(yīng)“侍(于)殿上群臣”) ④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 (應(yīng)“諸執(zhí)兵(之)郎中”) (3)賓語前置 ①而報(bào)將軍之仇者,何如 (應(yīng)“如何”) 3、被動句 ①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見”表被動) ②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為”表被動) 4、省略句 (1)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省略介詞) (2)皆陳(于)殿下 (省略介詞) (3)秦王購之(以)金千斤 (省略介詞) (4)人不敢與(之)忤視 (省略賓語) (5)今聞(秦)購將軍之首 (省略賓語) (6)吾每念(之),常痛于骨髓 (省略賓語“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一事) (7)取之(以)百金 (省略介詞) (8)荊軻有所待,欲與(之)俱(往) (介詞賓語和謂語) (9)待吾客與(之)俱(往) (省略介詞賓語和謂語) (10)其人居遠(yuǎn)未來,而為(之)留待 (省略賓語) (11)嘉為(之)先言于秦王曰 (省略賓語) (12)而(群臣)卒惶急無以擊軻 (省略主語) 5、固定句式(凝固結(jié)構(gòu)) (1)將奈何 (奈何:可譯為“怎么辦”) (2)豈可得哉 (豈……哉:表反問,“怎么……呢”) (3)臣乃得有以報(bào)太子 (有以:有用來……的辦法) (4)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 (5)然則將軍之仇報(bào) (然則:既然這樣(的話),那么) (6)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可謂:可以說(是)) (7)荊軻有所待 (有所:有……的人 ( 東西 ) 。)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譯為:……的原因。) (9)既已無可奈何 (既已:已經(jīng),同義復(fù)用) (10)乃遂私見樊於期 (乃遂:于是,同義復(fù)用) 七、成語積累。抄寫并釋義。 1、切齒拊心 語出本文,又作“切齒腐心”。形容憤恨到極點(diǎn)。 2、見陵之恥 被欺侮的恥辱。 3、一去不復(fù)返 語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來。后亦稱人或者已成陳跡。唐崔顥《黃鶴樓》詩:“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4、發(fā)上指冠 語出《莊子盜跖》:“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fā)上指冠?!泵l(fā)豎起的樣子。形容極度憤怒。本文“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暗引此語。 5、圖窮匕見 語出本文。比喻事情發(fā)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出來。 6、無可奈何 語出本文。沒有辦法,無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無能為力。 7、悲歌擊筑 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寫悲壯蒼涼的氣氛。 8、變徵之聲 語出《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睒仿曋械尼缯{(diào)變化,常作悲壯之聲。徵,古代五聲之一,讀zhǐ。- 1.請仔細(xì)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diǎn)此認(rèn)領(lǐng)!既往收益都?xì)w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yáng)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jì)者僅對作品中獨(dú)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荊軻刺秦王 語文 必修 荊軻刺 秦王 知識點(diǎn) 總結(jié)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6702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