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案例分析復習題及答案.doc
《經濟法案例分析復習題及答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經濟法案例分析復習題及答案.doc(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經濟法案例分析復習題案例一甲、乙、丙、丁共同投資設立了A有限合伙企業(yè)(以下簡稱A企業(yè))。合伙協議約定:甲、乙為普通合伙人,分別出資l0萬元;丙、丁為有限合伙人,分別出資15萬元;甲執(zhí)行合伙企業(yè)事務,對外代表A企業(yè)。2006年A企業(yè)發(fā)生下列事實:2月,甲以A企業(yè)的名義與8公司簽訂了一份12萬元的買賣合同。乙獲知后,認為該買賣合同損害了A企業(yè)的利益,且甲的行為違反了A企業(yè)內部規(guī)定的甲無權單獨與第三人簽訂超過l0萬元合同的限制,遂要求各合伙人作出決議,撤銷甲代表A企業(yè)簽訂合同的資格。4月,乙、丙分別征得甲的同意后,以自己在A企業(yè)中的財產份額出質,為自己向銀行借款提供質押擔保。丁對上述事項均不知情,乙
2、、丙之間也對質押擔保事項互不知情。8月,丁退伙,并從A企業(yè)取得退伙結算財產l2萬元。9月,A企業(yè)吸收庚作為普通合伙人入伙,庚出資8萬元。10月,A企業(yè)的債權人C公司要求A企業(yè)償還6月份所欠款項50萬元。11月,丙因所設個人獨資企業(yè)發(fā)生嚴重虧損不能清償D公司到期債務,D公司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丙在A企業(yè)中的財產份額用于清償其債務。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丙在A企業(yè)中的全部財產份額后,甲、乙、庚決定A企業(yè)以現有企業(yè)組織形式繼續(xù)經營。經查:A企業(yè)內部約定,甲無權單獨與第三人簽訂超過l0萬元的合同,B公司與A企業(yè)簽訂買賣合同時,不知A企業(yè)該內部約定。合伙協議未對合伙人以財產份額出質事項進行約定。要求:根據上述
3、材料,分別回答下列問題:(1)甲以A企業(yè)的名義與B公司簽訂的買賣合同是否有效?并說明理由。(2)合伙人對撤銷甲代表A企業(yè)簽訂合同的資格事項作出決議,在合伙協議未約定表決辦法的情況下,應當如何表決?(3)乙、丙的質押擔保行為是否有效?并分別說明理由。(4)如果A企業(yè)的全部財產不足清償C公司的債務,對不足清償的部分,哪些合伙人應當承擔清償責任?如何承擔清償責任?(5)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丙在A企業(yè)中的全部財產份額后,甲、乙、庚決定A企業(yè)以現有企業(yè)組織形式繼續(xù)經營是否合法?并說明理由。參考答案(1)甲以A企業(yè)的名義與B公司簽訂的買賣合同有效。根據合伙企業(yè)法的規(guī)定,合伙企業(yè)對合伙人執(zhí)行合伙企業(yè)事務以及對外
4、代表合伙企業(yè)權利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的第三人。在本題中,B公司屬于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因此,買賣合同有效。(2)實行合伙人一人一票并經全體合伙人過半數通過的表決方式。(3)乙的質押行為無效。根據合伙企業(yè)法的規(guī)定,普通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業(yè)中的財產份額出質的,須經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未經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其行為無效,由此給善意第三人造成損失的,由行為人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在本題中,普通合伙人乙的質押行為未經其他合伙人的一致同意,因此,質押行為無效。丙的質押行為有效。根據合伙企業(yè)法的規(guī)定,有限合伙人可以將其在有限合伙企業(yè)中的財產份額出質;但是,合伙協議另有約定的除外。在本題中,由于合伙協議未對合伙人以
5、財產份額出質事項進行約定,因此,有效合伙人丙的質押行為有效。(4)普通合伙人甲、乙、庚應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伙人丙以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退伙的有限合伙人丁以其退伙時從A企業(yè)分回的12萬元財產為限承擔有限責任。 (5)甲、乙、庚決定A企業(yè)以現有企業(yè)組織形式繼續(xù)經營不合法。根據合伙企業(yè)法的規(guī)定,有限合伙企業(yè)僅剩普通合伙人的,應當轉為普通合伙企業(yè)。在本題中,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丙在A企業(yè)中的全部財產份額后,有限合伙人丙當然退伙,A企業(yè)中僅剩下普通合伙人,A企業(yè)應當轉為普通合伙企業(yè)。案例二乙公司欠甲公司200萬元,甲公司欠丙公司180萬元,丁公司欠乙公司200萬元?,F乙、丁兩公司達成協議,由丁公司
6、向甲公司清償乙公司的200萬元債務,乙、丁間債權債務關系消滅。該協議經甲公司同意。后甲公司又與丙公司達成協議,由丁公司向丙公司清償200萬元,甲、丙間的180萬元債權債務消滅。根據上述案情,請回答下列問題:1.乙、丁間協議的性質是什么?該協議是否生效?2.甲、丙間協議的性質是什么?丙公司因此獲利20萬元,是否違法?若甲公司未將此事通知丁公司,該協議是否生效?3.若甲公司未將此事通知丁公司,丁公司向甲公司為清償,甲公司接受,該種清償是否有效?此時應如何救濟丙公司?4.若甲公司已通知丁公司,但丁公司忘記此事,仍向甲公司為清償,甲公司接受,該種清償是否有效?此時如何救濟丙公司?甲、丁間為何種法律關系
7、?5.如果丁公司不能清償債務,丙公司能否要求乙公司承擔連帶責任?參考答案:1.甲、乙間協議是債務承擔,由丁承擔乙的債務。乙、丁間協議生效。根據合同法,債務承擔經債權人同意后生效,本案債權人甲公司已經同意。2甲、丙間協議屬債權轉讓,甲將對丁的債權轉讓給丙。丙公司并不違法。因為法律并無債權轉讓不得牟利的強行性規(guī)定,而且也不應有此規(guī)定;丙在獲利的同時,也承擔了丁支付不能的風險。該協議已經生效。根據合同法,債權轉讓只要雙方達成合意即可生效,通知債務人只是對債務人的生效要件。3該種清償有效。債權轉讓未通知債務人,對債務人不生效力,丁公司的債權人仍是甲公司,該種清償自然有效。此時,甲對丙構成不當得利,丙可
8、請求甲返還給付。4該種清償無效。債權轉讓通知債務人后,對其發(fā)生效力。因此,丙公司已成為新債權人,丁公司向甲公司為清償,對丙公司自然無效力。丙公司可以請求丁公司為原定之給付。丁公司對甲公司的清償為非債清償,在甲、丁間成立不當得利之債關系。5丙公司不能要求乙公司承擔責任。因為乙公司只應承擔債權本身的權利瑕疵擔保責任,對丁公司的清償能力并不負責。本案中轉讓的債權合法、有效,并無瑕疵可言。案例三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于2006年8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該公司董事會于2007年3月28日召開會議,該次會議召開的情況以及討論的有關問題如下:(1)公司董事會由7名董事組成。出席該次會議的董事有董事
9、A、董事B、董事C、董事D;董事E因出國考察不能出席會議;董事F因參加人民代表大會不能出席會議,電話委托董事A代為出席并表決;董事G因病不能出席會議,委托董事會秘書H代為出席并表決。(2)出席本次董事會會議的董事討論并一致做出決定,將就下列事項提交該次會議以普通決議審議通過,即:增加2名獨立董事;股份公司與本公司市場部的項目經理李某簽訂的一份將公司的一項重要業(yè)務委托李某負責管理的合同。(3)根據總經理的提名,出席本次董事會會議的董事討論并一致同意,聘任張某為公司財務負責人,并決定給予張某年薪10萬元;董事會會議討論通過了公司內部機構設置的方案,表決時,除董事B反對外,其他均表示同意。問題:1.
10、根據上述要點(1)所提示的內容,出席該次董事會會議的董事人數是否符合規(guī)定?2.指出(2)中的不符合之處。3.根據(3)所提示的內容,董事會通過的兩項決議是否符合規(guī)定?參考答案:1. 董事會有7名董事,實際出席的有A、B、C、D人,超過總人數的一半,所以負荷法律規(guī)定。董事F應以書面形式委托A代為出席并表決,不得電話委托;董事G應書面委托其他董事代為出席并表決,不得委托董事會秘書。2.根據公司法規(guī)定,增加獨立董事屬于股東會的職權,董事會無權就此作出決定。委托本公司市場部的項目經理李某負責管理重要業(yè)務的合同應以特別決議的形式通過,不得以普通決議的形式通過。3.董事會決議聘任張某為公司財務負責人,并決
11、定給予張某年薪10萬元合法有效,屬于董事會的職權范圍。董事會會議討論通過公司內部機構設置的方案不符合公司法規(guī)定。因為董事B反對,實際同意的董事只有3人,不足董事會總人數的一半。案例四2007年3月8日,甲、乙、丙、丁共同出資設立了一家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公司)。公司未設董事會,僅設丙為執(zhí)行董事。2008年6月8日,甲與戊訂立合同,約定將其所持有的全部股權以2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戊。甲于同日分別向乙、丙、丁發(fā)出擬轉讓股權給戊的通知書。乙、丙分別于同年6月20日和24日回復,均要求在同等條件下優(yōu)先購買甲所持公司全部股權。丁于同年6月9日收到甲的通知后,至7月15日未就此項股權轉讓事項作出任何答復。戊在
12、對公司進行調查的過程中,發(fā)現乙在公司設立時以機器設備折合30萬元用于出資,而該機器設備當時的實際價值僅為10萬元。公司股東會于2008年2月就2007年度利潤分配作出決議,決定將公司在該年度獲得的可分配利潤68萬元全部用于分紅,并在4月底之前實施完畢。至7月底丁尚未收到上述分紅利潤,在沒有告知公司任何機構和人員的情況下,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實施分紅決議。要求:根據上述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丁未作答復將產生何種法律效果?并說明理由。(2)乙、丙均要求在同等條件下,優(yōu)先受讓甲所持公司全部股權,應當如何處理?(3)如果乙出資不實的行為屬實,應當如何處理?(4)丁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
13、行為是否符合法律程序?并說明理由。參考答案:(1)丁未做答復視為同意轉讓。根據規(guī)定,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征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30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2)乙、丙均主張優(yōu)先權時,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3)對乙出資不實的行為,應當由乙補足其差額,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甲、丙、丁承擔連帶責任。(4)丁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行為符合法律程序。根據規(guī)定,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者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案例五1999年10月,原告海隆公司與被告鹿場
14、簽訂“委托經銷一指牌鹿鞭酒協議”,該協議約定,原告為被告生產的一指牌鹿鞭酒在北京市內的指定代理經銷商,是北京市內獨家代理;被告保證其生產的鹿鞭酒符合國家食用衛(wèi)生標準,并提供衛(wèi)生部出具的保健品批準證書,代理經銷期限為1年。協議書簽訂生效后,原告交付押金15萬元及預付酒款8萬元給被告,被告發(fā)貨給原告一指牌鹿鞭酒500ML12瓶裝200箱(每瓶60元)、200 ML12瓶裝200箱(每瓶30元)。2000年2月,原告以一指牌鹿鞭酒缺少衛(wèi)生部審批的保健品批準證書將銷售后剩余的一指牌鹿鞭酒退還被告。被告分兩次將預付款8萬元退還原告,原告同意從押金中扣除少退的酒款,所剩余押金13萬多元經原告多次追討未果,
15、隨訴至法院。經查,被告鹿場生產的一指牌鹿鞭酒是經海南省衛(wèi)生廳審查批準銷售的,證號是(94)瓊食衛(wèi)準字第220號。 問題: 1.本案中,原告是否有權主張解除合同,為什么? 2.本案中,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合同是否已經解除,為什么? 3.本案應如何處理,為什么?參考答案:1.有權主張解除合同。根據合同法第94條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另一方有權解除合同。本案中,雙方當事人約定被告交付的一指牌鹿鞭酒應該提供衛(wèi)生部出具的保健品批準證書,而被告生產的鹿鞭酒不能提供此項證書,嚴重影響了原告在北京市場上銷售該酒,構成根本違約,原告享有合同解除權。2.已經解除。當事人協
16、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本案中,原告在市場上無法銷售鹿鞭酒的時候,將剩余的酒退還給被告,被告接受,且分兩次退還給原告預付款,應認為雙方當事人達成解除合同的一致意思,雙方之間的合同已經協商而解除。3.被告應退還原告剩余押金。合同解除后的后果,根據合同法第97條規(guī)定,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本案中,雙方之間的合同已經解除,原告已退還被告鹿鞭酒,被告應將剩余押金返還原告。案例六中外雙方經過多次協商,準備簽署一項中外合作經營的合同,合作企業(yè)合同的內容中有以下條款:(1)中外合作企業(yè)設立董事會,中方擔任董事長,
17、外方擔任副董事長。董事會每屆任期4年,董事長和董事均不得連任。(2)合作企業(yè)投資的注冊資本為50萬美元,中方出資40萬美元,外方出資10萬美元,自營業(yè)執(zhí)照核發(fā)之日起一年半內,應將資本全部繳齊。(3)合作企業(yè)的合作期限為12年,外國合作者依法可以在合作期限內先行回收投資。 請分別評析上述條款。分析提示:(1)上述第一條的約定違反了中外合作經營企業(yè)法關于合作企業(yè)組織機構的規(guī)定:董事會每屆任期不得超過3年。董事任期屆滿,委派方繼續(xù)委任的,可以連任。(2)上述第二條的約定也違反了中外合作經營企業(yè)法的有關規(guī)定:在中外合作經營企業(yè)中,對取得法人資格的合作企業(yè),外國合作經營企業(yè)中,對取得法人資格的合作企業(yè),
18、外國合作者的投資比例一般不得低于注冊資本的25%。而上述約定中外方出資10萬美元,只占注冊資本總額50萬美元的20%,顯然低于法定比例。此外,投資者分期出資的總期限也不符合規(guī)定:注冊資本在50萬美元以下(含50萬美元)的,自營業(yè)執(zhí)照核發(fā)之日起一年內,應將資本全部繳齊。(3)上述第三條約定符合中外合作經營企業(yè)法的規(guī)定,是合法的,可以保留。二、所有權制度【案例介紹】王某到公園游玩,不慎將自己的照相機遺失在公園,管理人員拾到此物后上交給有關部門。王某未在有關部門規(guī)定的期限內前去招領處認領自己的相機。到期后此照相機被有關部門依法拍賣。張某在拍賣中購得此物,以后,又將相機轉送給李某。一個偶然的機會,王某
19、發(fā)現李某所用之相機即為自己在公園中不慎遺失之物,于是,王某要求李某將此相機返還給他。(1)王某是否有權要求李某返還相機?(2)試述上述過程中照相機所有權的轉移過程?【案例分析】(1)無權。因為李某依法擁有該照相機的所有權。(2)王某將照相機遺失后未能如期認領,喪失所有權;張某通過競拍獲得所有權;李某受贈獲得所有權。三、債權制度【案例介紹】甲、乙、丙三人某晚經過一漁塘,發(fā)現有人偷魚,即呼喊抓“賊”,偷魚人逃跑,甲、乙、丙上前一看,發(fā)現塘邊已有偷魚人偷捕的鮮魚三大筐,即用人力車將魚裝走,次日早晨上農貿市場出售,共得人民幣399.00元。問:甲、乙、丙的行為構成什么行為?為什么?【案例分析】不當得利
20、。因為甲、乙、丙在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獲利人民幣399.00元,并因此致使魚塘的所有人遭受損失。4、 代理制度1無權代理【案例介紹】炒貨廠為拓展業(yè)務,聘請該市某果品公司工會干部江某任業(yè)務顧問,并支付相應的津貼。1999年10月10日,江某背著果品公司領導,私自以公司的名義,與炒貨廠簽訂一份買賣奶油西瓜子合同,并采用欺騙手段加蓋了公司的印章。合同規(guī)定:炒貨廠生產2萬公斤奶油西瓜子供給果品公司,單價每公斤5元,總價款10萬元。交貨時間為1999年11月底,由炒貨廠送貨上門。合同簽訂后,江某又拿著合同到公司下屬單位,要求各下屬單位按合同接受炒貨廠的貨。其中有幾家綜合經營部在接受貨物后,還直接向炒貨廠
21、付了款。不久,果品公司的領導知道了江某同炒貨廠簽訂買賣瓜子合同的真相后,指令果品公司下屬單位拒絕收貨。為此雙方發(fā)生糾紛,炒貨廠以對方不履行合同為由,起訴到人民法院,要求對方繼續(xù)履行合同義務并賠償損失?!景咐治觥?本案中,江某不是果品公司主要負責人,他以果品公司名義與他人簽訂合同時,必須被授予代理權。在沒有取得代理權的情況下,卻代表果品公司與炒貨廠簽訂合同,該行為屬無權代理行為。且果品公司事后又不予追認,因此,該買賣合同無效。應按無效合同的法律后果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2至于炒貨廠的損失,因是江某行為所致,應由江某承擔,果品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炒貨廠要求果品公司賠償損失的主張不能成立?!景咐榻B
22、】某食品公司經理委托采購員牛某到山東采購小棗3000斤。牛某到山東后卻采購小棗10000斤。第一批5000斤到貨后,公司經理十分生氣,在嚴厲批評了牛某之后,告訴財務付款,并警告牛某下不為例。幾天后,第二批5000斤到貨,公司經理堅決拒收,而且第一批多收的2000斤也要牛某自己處理。問:公司經理的做法有法律依據嗎?【案例分析】無。盡管采購員牛某采購小棗10000斤的行為構成無權代理,但公司經理告訴財務付款的行為表明其已對這一無權代理行為予以追認,代理行為有效,某食品公司必須對這一代理行為的后果承擔責任。2越權代理【案例介紹】甲公司(被告)是一資金十分雄厚的大公司。經乙公司(原告)請求,被告與原告
23、共同簽訂了一份聯合開發(fā)協議。協議規(guī)定由被告出資500萬元,原告出資200萬元,并出資價值200萬元人民幣的土地使用權。簽訂協議時,雙方對該產品的市場效益均看好。協議簽訂后,原告平整了土地,興建了廠房。當他們去函催被告將其應出資的500萬人民幣到位時,被告的法定代表人更換了。新上任的公司董事長認為該項目不能進行,理由是:被告與原告合作開發(fā)新產品一事沒有經過公司股東會同意,按被告的章程規(guī)定,凡400萬元以上投資應當由股東大會批準,所以,前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與原告簽訂的合同是“越權行為”,不具有法律效力。后原告派人查閱了被告章程,的確有此規(guī)定。為此原告想不通,因為它們認為被告是一實力十分雄厚的大公司,
24、區(qū)區(qū)500萬還要股東會批準是他們沒有想到的。如果該合同無效,該公司將承擔巨大損失。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履行雙方簽訂的合同。【案例分析】1本案爭議的解決,涉及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的效力的認定。合同法規(guī)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的以外,該代表行為有效。”2從本案來看,被告原法定代表人的行為屬于越權行為。這一行為是否必然導致合同無效,關鍵是看原告對其行為是否屬于“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按照公司法的規(guī)定,公司投資行為是由權力機關決定的法定事項,而不是由公司章程可以自由約定的事項。對于投資行為應當由股東會(股東大會
25、)決定,原告作為市場經濟主體應當知道。因此,如果本案被告股東大會不追認合同有效,應當認定該合同無效。3如果本案不是投資合同糾紛,而是一般的買賣合同糾紛,則應當認定合同有效。因為公司法沒有規(guī)定買賣合同應當由股東會決定或者董事會決定,即使股東們在公司章程中約定應當由董事會決定,對相對人來,也應該是“不應當知道”,因為相對人沒有義務去審查被告的章程。3表見代理【案例介紹】丁某于1996年至1999年8月期間曾系某服裝貿易公司的業(yè)務員。1999年8月24日,丁某辭職干個體,經營服裝生意。但服裝公司未將有關代理權解除的事項告知其客戶。該年9月,丁某事先未征得其原工作單位同意,以服裝公司名義與服裝公司長期
26、的業(yè)務關系戶香港某公司在深圳訂了一份服裝買賣合同,貨款總額12萬元,違約金為貨款總額的15%。合同簽訂后,丁某并未向原單位講明此事,服裝公司對此也一直不知。9月27日,服裝公司收到香港公司已將貨物運至某市的提貨單,但在得知事件真相后既不提貨也不付款。香港公司多次與服裝公司協商不成,于2000年1月以違約向法院起訴。【案例分析】1本案中,丁某曾是服裝公司的業(yè)務員,他辭職后未經原公司的授權,以公司名義簽訂合同,應屬無權代理。2作為與服裝公司長期的業(yè)務關系戶香港公司與之訂立合同時,不知丁某已經辭職,沒有理由懷疑丁某的代理權。從外部現象看,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權。且香港公司訂立合同時善意無過失。所以,丁
27、某的行為應認定為表見代理,該合同有效成立。3服裝公司拒不提貨又不付款構成違約,應依合同約定承擔違約責任。但它可以追究丁某的侵權責任,要求其承擔因此而造成的損害賠償。五、訴訟時效制度【案例介紹】1996年12底,甲向朋友乙借款2000元,雙方在欠條上簽字,欠條上寫明甲應于1997年5月31日前歸還借款。1997年9月日30乙為籌備結婚用品,故向甲催要欠款,甲答應10月31日前肯定還。直到12月1日甲未還款,乙再次向甲催要,甲仍未給付。1998年3月1日甲不知去向,999年8月1日返回,乙聞迅,于1999年8月5日向甲催款。甲拒絕給付,理由是我96年借的款,到目前已超過兩年,訴訟時效有效期屆滿,我
28、不必還款了。問:甲的理由是否正確?訴訟時效期間是如何計算?【案例分析】不正確。本案中,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為1997年5月31日,甲答應10月31日前還款的行為致使訴訟時效期間中斷,訴訟時效從1997年10月31日起算,并在12月1日因乙的再次催要行為而中斷。因甲不知去向,導致訴訟時效中止2個月,故訴訟時效有效期屆滿日應為2000年2月1日。第二章公司法一、出資【案例介紹】甲、乙都是國有企業(yè),雙方達成共同投資設立國有獨資公司的協議,約定:(1)甲出資200萬元,其中貨幣出資100萬元,注冊商標作價100萬元;乙出資200萬元,其中專利權作價100萬元,勞務50萬元,榮譽權作價50萬元。(2)公司
29、分別在北京和天津兩地設立具有法人資格的分公司,獨立進行經營活動。(3)公司設立五年后,雙方可以抽回各自出資的二分之一。問題:該協議有那些違法之處?【案例分析】(1)乙以勞務和榮譽權作為出資違法。其中貨幣出資至少要達到30%以上。(2)分公司不能具有法人資格。(3)公司成立后股東不得抽回出資。二、股份公司的設立【案例介紹】江陰市有4家生產經營冶金產品的集體企業(yè),擬設立一股份公司,只發(fā)行定向募集的記名股票??傋再Y本為900萬元,每個企業(yè)各承擔200萬元。在經過該市有關領導同意后,正式開始籌建。4個發(fā)起人各認購200萬元,其余100萬元向其他企業(yè)募集,并規(guī)定,只要支付購買股票的資金,就即時交付股票
30、,無論公司是否成立。且為了吸引企業(yè)購買,可將每股1元優(yōu)惠到每股09元。一個月后,股款全部募足,發(fā)起人召開創(chuàng)立大會,但參加人所代表的股份總數只有7%多一點。主要是有兩個發(fā)起人改變主意,抽回了其股本。創(chuàng)立大會決定仍要成立公司,就向公司登記機關提交了申請書,但公司登記機關認為根本達不到設立股份公司的條件,且違法之處甚多,不予登記。此時,發(fā)起人也心灰意懶,宣布不成立公司了,各股東的股本也隨即退回。但這樣一來,公司在設立過程中所產生的各項費用及以公司名義欠的債務達12萬元,加上被退回股本的發(fā)起人以外的股東要求賠償利息損失3萬元,合計15萬元的債務,各發(fā)起人之間互相推倭,誰也不愿承擔。各債權人于是推選2名
31、代表到法院狀告4個發(fā)起人,要求償還債務。4個發(fā)起人辯稱,公司不能成立,大家都有責任,因此各人損失自己承擔。(1)本案的股份公司成立過程中有哪些違法之處?(2)本案4個發(fā)起人是否應承擔公司不能成立時所產生的債務?為什么?【案例分析】(1)根據公司法的規(guī)定,本案的股份公司在設立過程中有如下違法之處:未經省級人民政府或國務院授權部門同意,僅有領導同意是不行的;公司登記成立前不得向股東交付股票,而非本案只要認購就交付股票,不管公司成立與否;股票只能按票面金額或超過票面金額發(fā)行,而不得低于票面金額發(fā)行,本案中的優(yōu)惠是錯誤的創(chuàng)立大會不足法定代表股份總數的認股人。法定為超過1/2才可舉行創(chuàng)立大會;兩名發(fā)起人
32、私自抽回股本。公司法規(guī)定,除未按期募足股份,發(fā)起人未按期召開創(chuàng)立大會或創(chuàng)立大會決議不設立公司外,發(fā)起人、認股人繳納股款后不得抽回其股本;(2)應當承擔該債務。因為公司設立失敗,應由發(fā)起人對設立行為所產生的債務和費用承擔連帶責任。三、董事、監(jiān)事、經理的任職資格限制【案例介紹】上海某針織股份有限公司在籌建階段,準備聘請總經理人選。其中自薦或推薦的有以下六人。趙某,原上海某針織廠廠長(該針織公司前身)。2年前因一項重大投資出現失誤導致針織廠破產,引咎辭職?,F在想卷土重來。錢某,原上海某針織廠技術骨干,在一次實驗中,因失火導致數百萬財產被毀,被判刑3年,現已刑滿釋放1年。孫某,管理學博士,上海市某區(qū)總
33、工會副主席。具有豐富的經濟管理知識和行政管理經驗。李某,原上海某針織廠老職工,在原廠工作近50年,現年70歲。具有扎實的專業(yè)技術、良好的人際關系及很高的威望。被職工一致推薦。周某,應屆經濟學碩士。年輕有為,品學兼優(yōu)。但經查,尚有2萬元助學貸款未還清。吳某,上海某區(qū)工商局副局長。想棄政從商:不當局長當經理。問:上述六人中哪些可以受聘為公司總經理?四、董事、監(jiān)事、經理的義務和責任1【案例介紹】姚某為一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2006年1月,另一公司的經理李某找姚某借一筆資金。正好公司剛收回一筆50萬元的貨款,姚某即轉給了李某,李某拿出5萬元給姚某,姚某未敢收,遂存入公司的小金庫中,該小金庫是姚某伙同部
34、分董事及監(jiān)事趙某私自開立的,用于他們的各項業(yè)余開支。同年2月,姚某利用手中的職權為其妹夫的公司做成一筆鋼材生意,獲利10萬元,姚某存入其私人帳戶。同月,姚某利用手中的職權與趙某簽定了一項合同,規(guī)定公司支付趙某2萬元的中介費,作為趙某為公司聯系的一筆鋼材生意的報酬。而實際上公司購人該批鋼材的價格明顯高于市場價,致使公司受損20萬元。趙某與姚某各得一筆回扣。此事并未經過董事會的討論.2006年3月,股東會覺察的姚某與趙某的瀆職行為,責令停職反省,同時,組織人員進行調查,待查清事實后,依照法律和公司章程進行處理。問題:(1)本案姚某做了哪些違法活動?【案例分析】(1)挪用公司資金;(2)將公司資金以
35、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3)違反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4)違反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5)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于公司的商業(yè)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yè)務6)接受他人與公司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2【案例介紹】ABC公司是中國某市甲區(qū)的一家中外合資生產飲用水的企業(yè),由國有的A企業(yè)、集體的B企業(yè)和香港的C企業(yè)各出資三分之一組成。公司董事會由A企業(yè)的法人代表林某、B企業(yè)的廠長王某和C企業(yè)的副董事長
36、宋某三人組成,由王某擔任董事長,宋某擔任副董事長。1995年3月,A企業(yè)因違法經營被宣告停業(yè)整頓,王某和宋某即對林某的董事資格提出了異議,認為林某不能再擔任合資企業(yè)的董事了。與此同時,林某發(fā)現王某未經董事會討論,以自己的名義在乙區(qū)注冊成立了一家私營的“金泉貿易發(fā)展公司”,也生產銷售礦泉水,商標為“清泉”。王某發(fā)出了大量引人誤解的促銷廣告,使許多消費者都以為“ABC”公司和“金泉”公司是一家,“清泉”水就是“金泉”水的姐妹產品,一下子就打開了“清泉”水的銷路。王某還運用其“ABC”公司董事長的職權,對公司的銷售員下達了推銷“清泉”水的考核指標,許多客戶只得在硬性搭配下既買“金泉”水,又買“清泉”
37、水。問題:(1)王某和宋某即對林某董事資格提出的異議是否成立?(2)王某的哪些行為違反了公司法的規(guī)定?為什么?(3)王某的行為應如何處理?【案例分析】(1)本案中A企業(yè)因違法被停業(yè)整頓,不是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所以不影響林某繼續(xù)擔任公司董事。(2)王某身為“ABC”公司的董事長,又注冊成立“金泉”公司,經營與“ABC”公司有競爭的同樣的產品,還利用其在公司的地位和職權,強行擴大與“ABC”公司有競爭的產品的銷售份額,損害了“ABC”公司的利益,違反了公司法關于競業(yè)禁止的規(guī)定。(3)王某應當停止侵權行為,并將其違法所得交歸公司所有。公司還可以根據王某的情節(jié)和后果,給王某以處分。五、股份發(fā)行【案例介紹】
38、某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3月10日組成,股本總額為人民幣3000萬元,其中2200萬元系向社會公開發(fā)行募集的股本。1996年1月8日,該公司為進行技術改造,增資發(fā)行1000萬元股本。1998年為增加實力,與另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合并。兩公司于3月10日作出合并決議,4月1日通知債權人,5月6日開始在報紙上刊登公告兩次,并于8月1日正式合并,并辦理了工商登記。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召開年度會議。董事會成員為15人,本人出席會議的5人,有3人因故不能出席而委托他人參加會議,其中甲委托董事長代為出席,乙委托某監(jiān)事代為出席,丙委托其出任董事的本法人股東單位的一位負責人出席。董事會會議日程包括:(1)決定
39、公司投資方案;(2)就發(fā)行公司債券作出決議;(3)決定公司內部管理機構的設置調整;(4)制定公司若干具體規(guī)章。以上各事項均經出席會議董事的過半數通過。要求:請指出該公司的上述活動有無與公司法沖突之處,并加以說明。答題方法1 分析案例所涉知識點2 股份發(fā)行(舊股、新股);公司合并(通知、公告、債權申報);會議制度;組織機構。3 2回憶該知識點的內容體系;3確定相關知識點。(結合相關法條)【案例分析】4 答:(1)公司法規(guī)定,以募集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fā)起人認購的股份不得不于公司股份總數的35。該公司設立時總股本3000萬元,其中向社會募集2200萬元,發(fā)起人認購的僅為800萬元,僅占公司股本
40、總數的267。5 (2)公司法規(guī)定,公司發(fā)行新股應與前一次發(fā)行間隔1年以上。該公司1996年1月8日增發(fā)新股,與上次發(fā)行間隔時間不足1年。(3)公司法規(guī)定,公司合并,應當自作出合并協議之日起10日內通知債權人,并于30日內在報紙上至少公告3次,未接到通知書的債權人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90日內,有權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公司不清償債務或者不提供擔保的,公司不得合并。該公司在合并過程中,其通知債權人的時間、公告發(fā)出時間及公告次數均與法律規(guī)定不相符。該公司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未滿90日進行合并的工商登記也與法律規(guī)定不相符。6 (4)公司法規(guī)定,董事因故不能出席董事會,可以書面委托其他董事代
41、為出席董事會會議。因此,甲的委托合法有效;而乙和丙委托非董事出席,其委托違法無效,因為被委托者無權出席董事會會議。7 (5)公司法規(guī)定,董事會會議應由12以上的董事出席方可舉行。該公司董事會成員為15人,合法出席會議的為7人(即本人出席者6人,甲委托出席1人),不足董事會成員人數的一半,董事會會議的召開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8 (6)議事日程事項中第(2)項“就發(fā)行公司債券作出決議”屬于股東大會的職權,第(4)項“制定公司若干具體規(guī)”為公司經理的職權,不應由公司董事會討論決定。9 (7)董事會會議決議應經全體董事過半數通過,而不是出席會議的董事半數通過。六、公司利潤分配【案例介紹】10 某有限責任公
42、司注冊資本200萬元,其中甲投資者占30,乙投資者占45,丙投資者占25。本年度實現利潤80萬元,上年度虧損為20萬元。已知按5提取法定公益金,該公司股東會決定不提取任意公積金。問:該公司本年度利潤應如何分配?11 【案例分析】:(根據有關規(guī)定,公司分配當年稅后利潤時,應當提取利潤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積金,并提取利潤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益金)12 先彌補上年度虧損,余額60萬元提取10%的法定公積金6萬元,再提取5的法定公益金3萬元,余額按出資比例分配給股東。13 【案例介紹】14 陳某是一個體商人,1995年2月,他與兩位朋友一起發(fā)起組建明珠貿易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為30
43、萬元。陳某出資25萬,為公司負責人。公司開始經營后,買下了陳某從事個體商業(yè)時進的一批貨物,價值10萬元。公司沒有給陳某貨款,而是講定賺錢后再還錢給他。由于缺乏經驗,明珠公司在經營過程中一直步履維艱。為改變被動局面,陳某決定參與一項投資活動。沒想到這又是一個錯誤決策,不僅公司血本無回,還欠下了更多的債務。最終,該公司因資不抵債而被債權人申請宣告破產。1997年2月,人民法院召開第一次債權人會議,陳某既作為債權人,又作為債務人的法人代表參加了會議。在會上,陳某強調自己也是公司的債權人,有權要求公司償還欠他的貨款。但公司的其他債權人不同意。他們認為陳某幾乎擁有公司全部股份,實際控制和負責經營明珠公司
44、,那么明珠公司就是陳某的私人企業(yè),陳某就是公司。所以陳某和公司之間不存在債權債務關系,陳某無權要求公司償還欠他的債務,而只能由其他債權人共同分配破產財產。在清算過程中,與陳某共同舉辦公司的另兩位朋友也提出了異議。他們認為陳某自始至終都在欺騙和利用他們,是陳某決定由公司買下了他原先賣不出去的貨物的,又是陳某決定對外投資的,現在他們兩人用來養(yǎng)老的錢都被陳某坑騙完了,陳應當賠償他們的損失。問題:(1)請判斷明珠公司的企業(yè)形式。(2)請分析陳某與明珠公司的關系。(3)陳某是否需要賠償兩位朋友的損失?【案例分析】(1)明珠公司是公司,不是陳某的獨資企業(yè)。如果是陳某的獨資企業(yè),根本不可能取得法人營業(yè)執(zhí)照。
45、陳某在公司的投資確實是絕對多數,公司的經營管理也確實由陳某負責,但這并不改變企業(yè)的組織形式。(2)陳某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他是公司的股東,另一方面,陳某又是公司的債權人。即使陳某作為公司的主要負責人,對公司的經營失敗負有主要的責任,但也不能否定其作為公司債權人的資格。(3)沒有證據證明陳某對其兩位朋友有欺詐行為,因此陳某不必承擔賠償他們損失的責任。相反,這兩位朋友應當對投資所要承擔的風險有所認識和準備。第三章合伙和獨資企業(yè)法一、投資方式的選擇【案例介紹】2000年3月,某市公民王志清欲創(chuàng)建自己的企業(yè)(商業(yè)零售),于是找到朋友李玉、張帆和趙春明。王志清現擁有資金12萬元,李玉擁有一處街面房(房
46、產市價10萬,若出租開店月租金為2000元左右),張帆有資金8萬元,趙春明擁有經營管理能力。王志清設計了幾種投資方案,讓其余三人選擇。(1)四人以上述各自資產出資成立合伙企業(yè),趙的經營管理能力由全體協商一致進行評估。在第一種方案中,四人分別以資金、房產、勞務作為出資成立合伙企業(yè),他們對企業(yè)的債務都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以各自的個人財產來清償,包括提供勞務的趙也是如此;李玉的街面房可能被拍賣、折價去償還企業(yè)債務,其風險是很大的。(2) 四人以上述各自資產出資成立有限責任公司,其中趙的經營管理能力由全體協商一致進行評估。在第二種方案中,趙春明不能成為股東,因為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的出資方式不包括勞務,當然
47、,他可以受聘于該公司。其他三人以各自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若不足以清償,也不追究個人財產。公司以全部財產對外承擔責任,不足以清償的,則面臨破產。本方案中,盡管投資者承擔有限責任,但若李玉以房產投資,則他不再享有該房產的所有權,該房產作為公司的資產;而該房產會升值,所以以此投資,對李玉而言不是很有利。(3)由王和張以各自擁有的資金成立合伙企業(yè)。再由企業(yè)向李租賃其街面房作為營業(yè)場所,按月支付租金;聘任趙為經營管理人員。在第三種方案中,王和張作為合伙人對企業(yè)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李則是合伙企業(yè)的債權人,與合伙企業(yè)形成房屋租賃關系,房屋產權仍由李享有。合伙企業(yè)若出現債務,該房產不會被拍賣抵債
48、,因為它不是合伙企業(yè)的財產,也不是合伙人的個人財產,不會被追究。李既可以獲得穩(wěn)定的租金收入,又可以避免承擔較重的責任。趙與合伙企業(yè)形成雇傭關系,取得穩(wěn)定的工資收入,無須對企業(yè)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王志清和張帆能夠較容易地控制趙春明。不利之處在于不利于發(fā)揮趙春明的積極性和潛能;而如果吸收趙為合伙人,則他的利益會和企業(yè)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共同努力,獲得更多的利益。(4)由王出資建立獨資企業(yè),向李租賃其街面房作為營業(yè)場所,按月支付房租;向張借8萬元;聘用趙為企業(yè)經營管理人員。在第四種方案中,王對企業(yè)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風險很大。李玉、趙春明和企業(yè)的關系分別是房屋租賃關系和雇傭關系,利弊同第三種方
49、案。張帆與王志清之間形成借貸法律關系,是企業(yè)的債權人,對企業(yè)的債務不承擔任何有限、無限責任,他不是企業(yè)投資人。通過以上的分析,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期望選擇相應的投資或者參與方式,欲獲得高收益承擔高風險的可以選擇成為投資人(合伙人),欲獲得穩(wěn)定收入承擔較小風險的可以選擇成為企業(yè)的債權人或者雇員。李玉的街面房因城市建設而處于商業(yè)中心地段,市價很可能會往上升。他不愿意承擔過多的責任和風險。王志清、李玉和張帆對趙春明的經營管理能力不是很確信,希望盡可能地制約其行為。四人商量許久仍無法拿定主意,主要是對各自不同的資本投入將對企業(yè)債務承擔怎樣的責任搞不清?!景咐治觥吭讵氋Y企業(yè)和合伙企業(yè)中,投資人和合伙人對
50、企業(yè)的債務承擔無限責任和無限連帶責任。若建立有限責任公司,則投資人(股東)承擔有限責任。二、合伙協議1【案例介紹】甲、乙、丙、丁四人準備合伙興辦一家飲食店。他們共同擬訂了一份合伙協議,但是不知道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于是去請教某律師。該律師看后指出合伙協議中以下內容存在的一些問題。四人非常不解,他們認為,協議應該是合伙人自由意志的體現,只要他們自己同意,還會有什么問題?法律何必管得太多呢。合伙協議的部分內容如下:(1) 合伙企業(yè)的注冊資本為10萬元,其中甲出資4萬元;乙出資3萬元;丙以一批桌椅出資,作價1.8萬元;丁以勞務出資,作價1.2萬元。甲、乙、丙實際繳付各自出資的70%以上即可。未繳付部分
51、何時繳付視情況而定。合伙人對合伙企業(yè)債務以下列約定份額承擔責任,并以合伙企業(yè)財產為限。(2)合伙企業(yè)的利潤分配按照甲45%,乙35%,丙20%進行;虧損分擔按照甲35%,乙25%,丙15%,丁25%。(3)甲和丁為合伙企業(yè)事務的執(zhí)行人,對外代表合伙企業(yè),其權限為:負責企業(yè)的日常管理;對外交易、訂立合同;改變合伙企業(yè)的名稱;必要時,聘任合伙人以外的人擔任合伙企業(yè)的經營管理人員。乙和丙不參與合伙企業(yè)的日常經營管理,但有權了解經營狀況,監(jiān)督甲和丁執(zhí)行合伙企業(yè)事務的執(zhí)行情況。(4)合伙人依照本協議之規(guī)定退伙的,對退伙前合伙企業(yè)的債務在退伙后兩年內,須繼續(xù)承擔連帶責任;兩年后,則不再承擔連帶責任。問題:
52、該合伙協議中存在哪些違法之處?【案例分析】(1)合伙企業(yè)的出資必須是各合伙人實際繳付的出資,該合伙協議中對出資的規(guī)定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無效;(2)每個合伙人對合伙企業(yè)的債務須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合伙人不能以合伙協議排除這一責任,否則約定無效;(3)合伙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伙人或者由部分合伙人承擔全部虧損,而且分配利潤承擔虧損的比例應當相同,這樣規(guī)定是為了體現公平原則和權利義務的一致性;(4)法律規(guī)定,某些事項必須由全體合伙人同意,如改變企業(yè)的名稱、聘用合伙人以外的人擔任企業(yè)的經營管理人員,因此這些事項合伙企業(yè)的部分合伙人不能自行決定;(5)按照法律規(guī)定,退伙人對其退伙前發(fā)生的
53、合伙企業(yè)的債務,與其他合伙人承擔連帶責任,合伙協議不能減輕合伙人的負擔,而使企業(yè)的債權人蒙受損失、增加風險。2【案例介紹】某甲與A有限責任公司經協商后,決定設立一家合伙企業(yè)。合伙協議中規(guī)定:A公司向企業(yè)投資30萬元,甲負責經營管理,但不投資,A公司每年從合伙企業(yè)取得60%的經營收益,虧損時,責任及其他一切風險均由甲承擔。隨后,雙方共同向合伙登記機關申請合伙登記,登記機關工作人員某乙在收取了某甲的賄賂后,作出登記決定,并頒發(fā)了合伙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后某甲為了經營方便一直使用B有限責任公司的名義對外進行經營活動。問:本案例中存在哪些違法行為?應如何處理?【案例分析】(1)A的主體資格不合法律規(guī)定,
54、即A是非自然人;(A是公司,有營利性)(2)A只收取收益,不承擔虧損,不符合合伙協議的法律特征的要求,至使雙方在權利義務的承擔上顯然不公,是無效的合伙協議;(3)某乙收取賄賂,違法審批,顯然是違法的;(4)該合伙企業(yè)被違法批準成立后以“有限公司”名義對外活動,不符合合伙企業(yè)名稱的要求。根據合伙企業(yè)法第8條規(guī)定,該合伙企業(yè)不具備設立條件,應予以撤銷,對乙的違法行為,應合伙企業(yè)法有關規(guī)定,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三、合伙人承擔債務的方式1【案例介紹】王海、李平、俞穎三人于1998年9月15日書面訂立了一份合伙協議。協議約定,三人共同出資10萬元開設一家綜合商店,王海出資4萬元,李平出資3萬元,俞穎出資
55、3萬元;三人按出資比例分享收益或分攤虧損。同年10月10日,三人繳清了全部出資,并領取了營業(yè)執(zhí)照。1999年2月18日,為解決資金周轉困難,三人向銀行貸款7萬元,期限為1年。1999年6月2日,李平向王海和俞穎提出,準備將自己全部財產份額以3萬元的價格轉讓給舒立欣后退出綜合商店,王海、俞穎商量后表示同意。1999年7月1日,李平辦妥了退伙手續(xù),舒立欣向李平交付了3萬元。王海和俞穎向舒立欣介紹了有關經營和財務狀況,并修訂了合伙協議,辦理了變更登記手續(xù)。1999年年終結算時,商店發(fā)生嚴重虧損。2000年1月22日,王、俞、舒三人商定解散商店,并將現有財產5萬元予以分配,但對銀行貸款如何清償未作處理
56、。2000年2月18日,銀行貸款到期,銀行要求李平償還全部貸款,李平說自己已經退出,對合伙債務不負責,由舒立欣承擔。銀行找到舒立欣要求其償還全部貸款,舒立欣說這筆貸款是在其入伙前由王海、李平、俞穎三人借的,自己不負責。銀行又找到王海、俞穎要求償還全部貸款,王海、俞穎均表示只按合伙協議約定比例償還應由其償還的份額?!景咐治觥浚?)王海、俞穎和舒立欣在未清償銀行貸款的情況下將合伙企業(yè)的財產進行分配,這是無效的行為,應該全部返還,因5萬元不足以清償銀行貸款,所以還有追究各合伙人個人財產。(2)舒立欣雖然不是該合伙企業(yè)最初的合伙人,但是在合伙企業(yè)存續(xù)期間,他經過全體合伙人的同意,并依法訂立了書面入伙
57、協議而成為合伙人;且原合伙人又向他介紹了原合伙企業(yè)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即向他履行了告知義務。入伙的新合伙人舒立欣與原合伙人享有同等的權利,承擔同等的義務。所以舒立欣對該筆貸款負有清償義務。若他清償后,清償數額超過其應當承擔的份額時,他可以按照合伙協議向其他未支付或者未足額支付應承擔數額的合伙人追償。(4)李平盡管經全體合伙人的同意已退出了合伙企業(yè),但是退伙以后,并不能解除他對于合伙企業(yè)既往債務的連帶責任。退伙人對其退伙前已發(fā)生的合伙企業(yè)債務,與其他合伙人承擔連帶責任。本案中,向銀行貸款發(fā)生在李平退伙之前,所以若銀行要求他清償貸款,他應承擔連帶責任予以清償。又因為他已退伙,在合伙企業(yè)內部對合伙
58、企業(yè)的債務不承擔清償責任,若他向銀行清償了,則可以向王海、俞穎和舒立欣追償。后者按照合伙協議的約定承擔相應責任。李平、王海、俞穎和舒立欣對銀行要求他們清償貸款而各自提出的理由拒絕是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他們對該筆貸款都承擔連帶責任。法律這樣規(guī)定是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防止合伙人逃避企業(yè)的債務。2【案例介紹】譚某、楊某、李某于2003年5月1日,分別出資5000元、10000元和15000元,設立合伙企業(yè)通達商社,約定按出資比例分享利潤和分擔虧損2003年7月份,三人共分約6000元。但過了3個月,三人就發(fā)生了矛盾,楊某要退出合伙企業(yè),抽走了自己的10000元資金。譚、李二人經清查帳目,發(fā)現此時已經
59、虧損3000元,到2004年3月份共虧損5000元,譚、李二人宣告合伙企業(yè)解散,二人分別得到4000元和2000元的商品,對債務未作處理。合伙企業(yè)的債權人A公司得知合伙企業(yè)已解散的消息,便找楊某索取5000元債款,楊某說早已退出合伙企業(yè),對債務不承擔責任。A公司又找到譚某,譚某說我們是按比例分攤債務的,反正我僅占1/6股,我只負責賠償800元,A公司又找到李某,李認為還債三個人都有份,他們不還,我也不還,要換我也只抵押我的貨物。A公司只好向法院起訴。試問:(1)合伙人退出合伙企業(yè)應遵守何種規(guī)定?(2)楊某、譚某、李某的想法對嗎?為什么?(3)通達商社的債務應如何處理?(4)A公司可如何追償其債
60、務?【案例分析】(1)合伙協議未約定經營期限的,合伙人在不給合伙企業(yè)事務執(zhí)行造成不利影響的情況下,可以退伙,但應提前30天通知其他合伙人。合伙人違反前二規(guī)定的擅自退伙的,應當賠償由此給其他合伙人造成的損失。(2)三人的想法都不對。首先,楊某的想法不對。根據合伙企業(yè)法規(guī)定,退伙人對其退伙前已經發(fā)生的合伙企業(yè)債務,與其他合伙人承擔連帶責任。楊某退伙時已經由3000元債務,對此債務楊某應和譚李承擔連帶責任。其次,譚、李的想法也不對。依據合伙企業(yè)法規(guī)定,合伙企業(yè)財產不足清償其債務時,應由合伙人按協議約定的比例清償,但合伙人對外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3)通達商社的債務應分兩部分:2003年底楊某退出合伙
61、企業(yè)之前的債務和退出合伙企業(yè)之后的債務分別計算。前面的3000元債務由三人負連帶責任。(4)A公司可以向譚、李任何一人索取應得債權;也可以向楊某提出請求,但是須以3000元為限。三人中任何一人清償完債務后,再按按約定的比例分攤。3【案例介紹】1998年元月,甲、乙、丙共同設立一合伙企業(yè)。合伙協議約定:甲以現金人民幣5萬元出資,乙以房屋作價人民幣8萬元出資,丙以勞務作價人民幣4萬元出資;各合伙人按相同比例分配盈利、分擔虧損。合伙企業(yè)成立后,為擴大經營,于1998年6月向銀行貸款人民幣5萬元,期限為1年。后丁經甲、乙、丙三人一致同意,加入該合伙企業(yè)。1998年8月,甲提出退伙,鑒于當時合伙企業(yè)盈利
62、,乙、丙、丁決定解散合伙企業(yè),并將合伙現有財產價值人民幣3萬元予以分配,但對未到期的銀行貸款未予清償。1999年6月,銀行貸款到期后,銀行找合伙企業(yè)清償債務,發(fā)現該企業(yè)已經解散,遂向甲要求償還全部退款,甲稱自己早已退伙,不負責清償債務。銀行向丁要求償還全部貸款,丁稱該筆貸款是在自己入伙之前發(fā)生的,不負責清償。銀行向乙要求償還全部貸款,乙表示自己只能按合伙人約定的比例承擔清償責任;向丙要求償還全部貸款,丙則表示自己是以勞務出資的,不承擔償還貸款的義務。根據以上事實,回答下列問題(1)甲、乙、丙、丁各自的主張能否成立?并說明理由。(2)合伙企業(yè)所欠銀行貸款應如何清償?(3)在銀行貸款清償后,甲、乙
63、、丙、丁內部間應如何分擔清償責任?【案例分析】(1)甲的主張不能成立。根據合伙企業(yè)法的規(guī)定,退伙人對其退伙前已發(fā)生的債務與其他合伙人承擔連帶責任,故甲對其退伙前發(fā)生的銀行貸款應負連帶清償責任。乙的主張不能成立。根據合伙企業(yè)法的規(guī)定,合伙人之間對債務承擔份額的約定對債權人沒有約束力,故乙提出應按約定比例清償債務的主張不能成立,其應對銀行貸款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丙的主張不能成立。根據合伙企業(yè)法的規(guī)定,以勞務出資成為合伙人,也應承擔合伙人的法律責任,故丙也應對銀行貸款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丁的主張不能成立。根據合伙企業(yè)法的規(guī)定,入伙的新合伙人對入伙前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故丁對其入伙前發(fā)生的銀行貸款應負連帶清償責任。(2)根據合伙企業(yè)法的規(guī)定,合伙企業(yè)所欠銀行貸款首先應用合伙企業(yè)的財產清償,合伙企業(yè)財產不足清償時,由各合伙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乙、丙、丁在合伙企業(yè)解散時,未清償債務便分配財產,是違法無效的,應全部退還已分得的財產;退還的財產應首先用于清償銀行貸款,不足清償的部分,由甲、乙、丙、丁承擔無限連帶清償責任。(3)根據合伙企業(yè)法的規(guī)定,合伙企業(yè)各合伙人在其內部是依合伙協議約定承擔按份責任的。據此,甲因已辦理退伙結算手續(xù),結清了對合伙企業(yè)的財產債務關系,故不再承擔內部清償份額;如在銀行的要求下承擔了對外部債務的連帶清償責任,則可向乙、丙、丁追償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高中生物學1輪復習備考建議
- 新課程新評價新高考導向下高三化學備考的新思考
- 新時代背景下化學高考備考策略及新課程標準的高中化學教學思考
- 2025屆江西省高考政治二輪復習備考建議
- 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學科學備考策略
- 新高考背景下的2024年高考化學二輪復習備考策略
- 2025屆高三數學二輪復習備考交流會課件
- 2025年高考化學復習研究與展望
- 2024年高考化學復習備考講座
- 2025屆高考數學二輪復習備考策略和方向
- 202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及頒獎詞
- XX教育系統單位述職報告教育工作概述教育成果展示面臨的挑戰(zhàn)未來規(guī)劃
- 2025《增值稅法》全文解讀學習高質量發(fā)展的增值稅制度規(guī)范增值稅的征收和繳納
- 初中資料:400個語文優(yōu)秀作文標題
- 初中語文考試專項練習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