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這套資料就充值下載吧。。。資源目錄里展示的都可在線預覽哦。。。下載后都有,,請放心下載,,文件全都包含在內,,【有疑問咨詢QQ:414951605 或 1304139763】
課程設計說明書
設計題目:反向齒輪器箱體零件加工工藝規(guī)程
及相關夾具設計
第一部分:加工工藝規(guī)程設計
一 反向齒輪箱的用途
該反向齒輪箱用途非常廣泛。常用于加速減速,就是常說的變速齒輪箱;改變傳動方向,例如我們用兩個扇形齒輪可以將力垂直傳遞到另一個轉動軸;改變轉動力矩,同等功率條件下,速度轉的越快的齒輪,軸所受的力矩越小,反之越大;離合功能,我們可以通過分開兩個原本嚙合的齒輪,達到把發(fā)動機與負載分開的目的,比如剎車離合器等;分配動力,例如我們可以用一臺發(fā)動機,通過齒輪箱主軸帶動多個從軸,從而實現一臺發(fā)動機帶動多個負載的功能。
二 反向齒輪箱的技術要求
按表1的形式將反向齒輪器的主要技術要求列于表1中。
表1 反向齒輪箱零件技術要求表
加工表面
尺寸及偏差
mm
表面粗糙度Ra
um
形位公差
mm
上蓋接合面
200
1.6
0.05
后側面
130
6.3
上蓋接合面Φ12mm孔
12
6.3
Φ16mm沉頭孔
16
6.3
吊耳上凸臺面
6.3
左右端面
6.3
Φ47mm軸承孔
Φ47-0.008+0.018
1.6
◎
Φ0.01
A-B
Φ35mm軸承孔
Φ35-0.008+0.018
1.6
◎
Φ0.01
A-B
后側面Φ12mm孔
Φ120+0.019
1.6
Φ35mm吊耳孔
Φ350+0.027
3.2
∥
0.05
C
該反向齒輪箱形狀復雜、結構簡單,屬于典型的箱體零件。為了實現改變方向、力矩等功能,其軸承孔與軸承有很高的配合要求,因此尺寸加工精度要求較高,而且要求較高的同軸度。上蓋結合面作為設計基準和定位基準,要求較高的平面度。為了保證齒輪箱有較高的裝配精度,上蓋面采用銷定位。吊耳孔雖然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但要求對上蓋面有很好的平行度。
綜上所述,該反向齒輪箱的各項技術要求比較合理,符合零件在實際工作中的功用。
三 審查反向齒輪箱的工藝性
分析零件圖可知,齒輪箱的上蓋接合面和后側面均要求銑削加工,上蓋接合面的四角伸出端與左右端面相接,這樣既減少了加工面積,又減少了材料的使用,同時還提高了接觸剛度;加工Φ47mm軸承孔和Φ35mm軸承孔時,由于孔徑較大,要選擇鏜刀進行加工,為了滿足兩孔的同軸度,可以用在一個工位里完成它們的加工;該齒輪箱是單件小批量的生產,要求工序盡可能的集中,因此多選用在加工中心上完成,以提高生產效率。由此可見,該零件的工藝性較好。
四 選擇毛坯
由于該反向齒輪箱在工作過程中不會受到很大的沖擊載荷,對齒輪箱的強度的沖擊韌性要求不是很高所以毛坯可以選用鑄件。由于是單件小批量生產,可以選用灰鑄鐵材料,用金屬模砂型機械鑄造的方法得到毛坯。
五 定位基準的選擇
定位基準有粗基準和精基準之分,通常先確定精基準,然后再確定粗基準。
1. 精基準的選擇
根據該箱體零件的技術要求和裝配要求,選擇上蓋結合面和后側面作為精基準進行加工,然而這兩個平面是需要加工的表面,因此首先要加工這兩個面。選擇上蓋接合面和后側面作精基準,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它們作為基準進行加工,即遵循了“基準統一”的原則。由于上蓋接合面和后側面又是作為設計是選用的基準,因此選用它們作為基準又遵循了“基準重合”的原則。選用上蓋結合面作基準時,采用一面兩孔的方式定位,夾緊穩(wěn)定可靠。
2. 粗基準的選擇
作為粗基準的表面應平整和光潔,不能有飛邊、澆口、毛刺、冒口及其他的缺陷。本箱體零件選用下底面作為粗基準。以下底面作為粗基準加工上蓋接合面和后側面,可以為后續(xù)工序準備好精基準。
六 工序的分散與集中
本零件是單件小批量生產,可以選擇工序集中原則來安排齒輪箱的加工工序。這樣就可在工件的一次裝夾中,加工好工件的多個平面。因此可以較好地保證這些表面之間的相互位置精度,同時可以減少裝夾的次數和輔助時間,并減少工件在機床之間的搬運次數和工作量,有利于縮短生產周期。選用工序集中原則,還可以減少機床和夾具的數量,并相應地減少操作工人,節(jié)省車間面積,簡化生產計劃和生產組織管理工作。
七 加工順序的安排
1. 機械加工順序
(1) 遵循“先基準后其他”原則,首先加工精基準——上蓋接合面和后側面。
(2) 遵循“先粗后精”原則,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再安排精加工工序。
(3) 遵循“先主后次”原則,先加工主要表面——上蓋接合面和后側面,后加工次
要表面——左右端面和四角端面。
(4) 遵循“先面后孔”原則,先銑削上蓋接合面,再鉆接合面上的孔,先銑削吊耳凸臺面,再鉆孔。
2.熱處理工序
先對鑄件毛坯進行正火處理,以提高其金屬性能。
2. 輔助工序
在熱處理之后、粗加工之前對鑄件涂底漆,以防止工件生銹;精加工之后,安排去毛刺、清洗和終檢工序。
八 機床的選用及工藝設備選用
在單件小批量生產前提下,為了滿足工序集中的原則,可以選用高效專用設備和組合機床,該零件多選用加工中心完成加工過程,其中就有四軸聯動的加工中心。在加工的初始階段選用了通用的立式銑床,這些要提出機床特征并注明機床的型號。工藝設備主要包括刀具、夾具和量具。在工藝卡片上寫出它們的名稱,如鉆頭、千分尺、塞規(guī)和銑床夾具等。該零件的加工采用專用夾具。
九 確定加工方案
在綜合考慮上述工序順序安排原則的基礎上,表2列出了反向齒輪箱的工藝路線。
表2 反向齒輪箱工藝路線、設備及工裝的選用
加工表面
表面粗糙度Ra/um
加工方案
上蓋結合面
1.6
粗銑-半精銑-精銑
前端面
6.3
粗銑
吊耳上凸臺面
6.3
粗銑
左右側面
6.3
粗銑
上蓋接合面Φ12mm孔
6.3
鉆
Φ16mm沉頭孔
6.3
锪
Φ47mm軸承孔
1.6
粗鏜-半精鏜-精鏜
Φ35mm軸承孔
1.6
粗鏜-半精鏜-精鏜
前端面Φ12mm孔
1.6
擴鉸
Φ35mm吊耳孔
3.2
粗鏜-精鏜
十 確定加工路線
在綜合考慮上述工作結果和工序順序安排原則的基礎上,將反向齒輪器箱體零件的工藝路線填入機械加工工藝卡片中??ㄆ姼巾?。
第二部分:三號夾具設計
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保證加工質量,降低勞動強度,需要設計專用夾具,經過與老師協商,決定設計三號夾具。該工序要加工兩個不同尺寸的軸承孔,且軸承孔有同軸度要求,故在設計夾具是考慮利用轉位工作臺進行。另外還要加工吊耳孔,其與上蓋結合面有平行度要求,最后加工前端面上的孔。
一、定位方式和定位元件的選擇
完成該箱體的加工一共需要三個不同的夾具,根據工藝規(guī)程設計,三號夾具用在以上蓋結合面為定位面加工左右兩端面的軸承孔,吊耳孔和前端面上的孔。由于上蓋結合面已經精加工,且是設計基準,故根據“基準重合”原則可以設為精基準,利用上蓋結合面上有4個孔中的兩個孔,采用一面兩銷定位方式進行加工。
一面兩孔組合定位常用于加工箱體、杠桿、蓋板等零件,易做到基準統一,保證工件的位置精度,又有利于夾具的設計與制造。工件的定位平面一般是加工過的精基面,兩孔可以是工件結構上原有的,也可以是為定位需要而專門設置的工藝孔。一面兩孔定位時相應的定位元件是一面兩銷,兩定位銷可以有以下兩種:(1)兩個圓柱銷(圖1);(2)一個圓柱銷和一個削邊銷(圖2)。
圖1兩個圓柱銷 圖2 一個圓柱銷和一個切邊銷
圖1這種定位是過定位,沿連心線方向的自由度被重復限制了,只能用于加工要求不高的場合,使用較少。三號夾具采用圖2的定位方式。工件以平面作主要定位基準,用支承板限制工件的三個自由度;其中一孔用定位銷定心定位,限制工件的兩個自由度;另一孔用菱形銷定位,僅消除工件的一個轉動自由度,如圖3所示。菱形銷作為防轉支承,其軸長方向應與兩銷的中心連線相垂直,并應正確選擇菱形銷直徑的基本尺寸和經削邊后圓柱部分的寬度,以保證僅限制一個轉動自由度的功能。
圖3 限制的自由度
二 定位誤差分析
左端:圓柱銷與加工零件孔之間的配合為間隙配合,選用H8/f7。故孔徑120+0.022mm,公差為TD1=0.022mm;圓柱銷銷徑12-0.034-0.016 mm公差為Td1=0.018mm;最小間隙為Δ1=0.016mm。
右端:菱形銷與加工零件孔之間的配合為間隙配合,選擇H8/f7。故孔徑公差為TD2=0.022mm;菱形銷銷徑公差為Td2=0.018mm;最小間隙為Δ2=0.016mm。
分析:
先單獨分析左端圓銷1的定位情況。銷與孔之間的最大間隙為:ε1 =Δ1 + TD1 + Td1 。
ε1將使一批工件安裝時孔的中心偏離銷的中心。其中偏心位移誤差范圍,是以 ε1為直徑的圓,圓心即為銷的中心O1(如圖b中所示)。
再分析削邊銷2定位情況:由于削邊銷不限制X 的移動自由度,而限制Z的轉動自由度,所以孔2與削邊銷2的中心偏移范圍為:
在X方向: εx = ε1 =Δ1 + TD1 + Td1 = 0.056mm
在Y方向: εy = ε2 =Δ2 + TD2 + Td2 = 0.056mm
綜合誤差:
孔1、2的中心偏移誤差組合起來,將引起工件的兩種定位誤差:
(1)?縱向定位誤差:即在兩孔聯心線方向的最大可能移動量( εx )。
εx = ε1 =Δ1 + TD1 + Td1 = 0.056mm (相當于第一孔定位誤差)
(2)?角度定位誤差:即工件繞O1和O2的最大偏轉角θ 。
角度定位誤差:
=0.000318
分析:
由上式看出,欲減小,可以從兩方面著手:
(i)提高孔與銷的加工精度,減小配合間隙;
(ii)增大孔間距。故在選擇定位基準時,應盡可能選距離較遠的兩孔;若工件上無合適的兩孔而需另設工藝孔時,兩工藝孔也應布置在具有最大距離的適當部位。
若采用以上兩種措施還不能滿足要求,應采用單邊靠。此時,角度誤差為:
為了保證工件的加工精度,必須使上述所有誤差因素對工件加工的綜合影響,控制在工件所允許的公差(T公差)范圍之內,即:
ε=ε制造 +ε安裝 +ε加工 ≤T工件
上式即為保證規(guī)定加工精度實現的條件,也稱為用夾具安裝加工時的誤差計算不等式。
為使T工件做到合理地分配給以上機械加工中產生誤差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通常在夾具設計時,夾具上定位元件之間,定位元件與引導元件之間,以及其他相關尺寸和相互位置的公差,一般取工件上相應公差的1/5~1/2,最常用的是1/3~1/2,因粗加工的T工件大,此時,夾具上相應公差取小的比例。
三 工件夾緊裝置
由螺釘、螺母、螺栓或螺桿等帶有螺旋結構的元件與墊圈、壓板或壓塊等組成的夾緊機構稱為螺旋夾緊機構。目前夾具上用得最多的一種。三號夾具采用螺旋壓板夾緊裝置。
圖5 螺旋壓板夾緊裝置
l L1:原始力Q離支點的距離
l L2:夾緊力W離支點的距離
l 支承在中間,工件在左端,螺旋壓緊的原始作用力位于壓板右端
l 對支承取短,通常夾緊力:
其中η——效率=0.95
對于夾緊力作用點及作用力方向的選擇,夾緊力應落在工件剛性較好的部件上。如圖6所示:
圖6 夾緊力作用點及作用力方向
螺旋夾緊機構的特點:夾緊力大W≈(60~120)Q,自鎖性能好,工作安全可靠。但夾緊行程大,操作費力費時,難以實現機動。
在估算時,將工件視為分離體,以最不利于夾緊時的狀況為工件受力狀況,分析作用在工件上的各種力,列出工件的靜力平衡方程式,求出理論夾緊力,再乘以安全系數,作為實際所需的夾緊力。
夾緊力:F=KFj
K—安全系數,一般取1.5~2.5;
F—由靜力平衡計算出的理論夾緊力,單位為N。
分析工件的受力情況時,除了夾緊力、切削力外,大工件還應考慮重力,運動速度較大時還必須考慮離心力和慣性力的影響。
四 繪制夾具裝備圖,并打印出A2圖紙
裝配圖見A2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