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學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鹽類的水解影響鹽類水解的主要因素和鹽類水解反應的利用1練習.doc
《2019年高考化學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鹽類的水解影響鹽類水解的主要因素和鹽類水解反應的利用1練習.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化學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鹽類的水解影響鹽類水解的主要因素和鹽類水解反應的利用1練習.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年高考化學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鹽類的水解影響鹽類水解的主要因素和鹽類水解反應的利用1練習 1. 化合物SOCl2是一種液態(tài)化合物,沸點77 ℃。在盛有10 mL水的錐形瓶中,小心地滴加8~10滴SOCl2,可觀察到劇烈反應,液面上有白霧形成,并有帶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逸出。該氣體可使滴有品紅試液的濾紙褪色。輕輕振蕩錐形瓶,等白霧消失后,往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有不溶于HNO3的白色凝乳狀沉淀析出。 (1)根據上述實驗,寫出SOCl2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AlCl3溶液蒸干灼燒得不到無水AlCl3,而用SOCl2與AlCl36H2O混合共熱,可得到無水AlCl3,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 有四種混合溶液,分別由等體積0.1molL-的2種溶液混合而成:①CH3COONa與HCl;②CH3COONa與NaOH;③CH3COONa與NaCl;④CH3COONa與NaHCO3。下列關于該四種混合溶液的各項排序正確的是 ( ) A.pH;②>③>④>① B.c(CH3COO-):②>④>③>① C.c(H+):①>③>②>④ D.c(CH3COOH:①>④>③>② 3. 10 ℃時,加熱NaHCO3飽和溶液,并測得該溶液的pH發(fā)生如下變化: 溫度(℃) 10 20 30 加熱煮沸后冷卻到50 ℃ pH 8.3 8.4 8.5 8.8 甲同學認為,該溶液的pH升高的原因是HCO3-的水解程度增大,故堿性增強,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學認為,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熱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斷Na2CO3的水解程度________NaHCO3(填“大于”或“小于”)。丙同學認為甲、乙的判斷都不充分。丙認為: (1)只要在加熱煮沸的溶液中加入足量試劑X,若產生沉淀,則________判斷正確(填“甲”或“乙”)。試劑X是________(填序號)。 A.Ba(OH)2溶液 B.BaCl2溶液 C.NaOH溶液 D.澄清的石灰水 (2)將加熱后的溶液冷卻到10 ℃(不考慮H2CO3的分解),若溶液的pH________8.3(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則________判斷正確(填“甲”或“乙”)。 (3)查閱資料,發(fā)現NaHCO3的分解溫度為150 ℃,丙斷言________(填“甲”或“乙”)判斷是錯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有關問題,與鹽的水解有關的是( ) ①NH4Cl與ZnCl2溶液可作焊接金屬中的除銹劑?、谟肗aHCO3與Al2(SO4)3兩種溶液可作泡沫滅火劑?、鄄菽净遗c銨態(tài)氮肥不能混合施用 ④實驗室盛放Na2CO3溶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菁訜嵴舾葾lCl3溶液得到Al(OH)3固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 已知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三種鹽溶液:NaX、NaY、NaZ,它們的pH依次為:8、9、10,則這三種鹽相對應的酸的酸性遞減的順序正確的是( ?。? A.HX>HY>HZ B.HZ>HY>HX C.HY>HX>HZ D.HY>HZ>HX 6. 下列混合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的大小順序不正確的是( ) A.物質的量濃度相等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體積混合:c(CH3COO-) + c(CH3COOH)=2c(Na+) B.物質的量濃度相等Na2CO3和NaHCO3溶液等體積混合:離子濃度的大小順序是: c (Na+)>c (HCO3-)> c(CO32-)>c(OH-)> c(H+) C.0.1 mol/L Na2CO3溶液:c(OH-)=c(HCO3-)+c(H+)+c(H2CO3) D.CH3COONa溶液中c(OH-) = c(CH3COOH) +c(H+) 7. 物質的量濃度都相同的三種鹽NaX、NaY、NaZ的溶液,其中pH依次為8、9、10,則HX、HY、HZ的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A.HX、HZ、HY B. HY、HZ、HX C. HX、HY、HZ D. HZ、HY、HX 8. 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質的量濃度關系不正確的是( ) A.c(NH4 +)相等的(NH4)2SO4溶液,(NH4)2CO3溶液和NH4Cl溶液: c [(NH4)2SO4]<c [(NH4)2CO3]<c(NH4Cl) B.0.1 mol/L的HCOOH溶液中:c(HCOO—)+c(OH—)=c(H+) C.0.1mol/L某二元弱酸強堿鹽NaHA溶液中:c(Na+)= c(A2-)+c(HA-)+c(H2A) D.10mL 0.5mol/L CH3COONa溶液與6mL 1mol/L鹽酸混合: c(Cl-)>c(Na+)>c(OH-)>c(H+) 9. 醋酸鋇晶體[(CH3COO)2BaH2O]是一種媒染劑,下列有關0. 1molL-1醋酸鋇溶液中粒子濃度的比較錯誤的是( ) A.c(Ba2+)>c(CH3COO-)>c(OH-)>c(H+) B.c(H+)+2c(Ba2+)=c(CH3COO-)+c(OH-) C.c(H+)=c(OH-)-c(CH3COOH) D.2c(Ba2+)=c(CH3COO-)+c(CH3COOH) 10. 下列溶液中有關微粒的物質的量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A.3.0 L 0.1 molL-1 NaOH溶液中緩慢通入CO2至溶液增重8.8 g時,溶液中: c(Na+)>c(CO32—)>c(HCO3—)>c(OH-)>c(H+) B.常溫下,將CH3COONa溶液和稀鹽酸混合至溶液pH=7: c(Na+)>c(CH3COO-)>c(Cl-)=c(CH3COOH)>c(H+)=c(OH-) C.常溫下,pH=6的NaHSO3溶液中:c(SO32—)-c(H2SO3)=9.910-7 molL-1 D.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1∶2的NaClO、NaHCO3混合溶液中: c(HClO)+c(ClO-)=2c(HCO3—)+2c(H2CO3)+2c(CO32—) 參考答案: 1. 答案: (1)SOCl2+H2O====SO2↑+2HCl (2)因為蒸干AlCl3溶液時,由于AlCl3水解生成的HCl易揮發(fā),而得到Al(OH)3,但當與SOCl2混合共熱時,由于SOCl2極易吸水,防止了AlCl3的水解,有關的化學方程式為6SOCl2+AlCl36H2O====6SO2↑+AlCl3+12HCl 解析: 水解的本質是化合物中帶正電的基團結合水中電離產生的OH-,而帶負電部分結合水中電離產生的H+。據題給信息分析,產生的刺激性氣體應是SO2,它是由SO2+結合OH-轉化成H2SO3,而另一帶負電的Cl-結合水電離的H+生成HCl,與AgNO3反應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 2. 答案: B 解析: 3. 答案: HCO3-+H2O≒H2CO3+OH- 大于 (1)乙 B (2)等于 甲 (3)乙 常壓下加熱NaHCO3的水溶液,溶液的溫度達不到150 ℃ 解析: 甲同學的解釋原理是鹽的水解是吸熱反應,升高溫度,HCO3-+H2O≒H2CO3+OH-平衡向右移動,堿性增強,若再冷卻,平衡又向左移動,堿性減小,會再恢復到原來的pH。乙同學的解釋認為NaHCO3受熱分解生成Na2CO3,由于Na2CO3水解程度大于NaHCO3水解程度,堿性增強,可通過加入BaCl2溶液檢驗是否有Na2CO3的存在,同時根據資料數據說明NaHCO3不可能在水溶液中發(fā)生分解,乙同學解釋明顯不正確。 4. 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查鹽類水解的應用與解釋。①中NH4Cl與ZnCl2溶液水解均顯酸性,可以除去金屬表面的銹;②用HCO與Al3+兩種離子水解相互促進,產生二氧化碳,可作滅火劑;③草木灰主要成分為碳酸鉀,水解顯堿性,而銨態(tài)氮肥水解顯酸性,因而不能混合施用;④碳酸鈉溶液水解顯堿性,而磨口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會與堿反應生成硅酸鈉將瓶塞與瓶口黏合而打不開,因此實驗室盛放碳酸鈉的試劑瓶應用橡膠塞;⑤Al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lCl3+3H2O Al(OH)3+3HCl,加熱時,HCl揮發(fā)使平衡不斷右移,最終得到Al(OH)3固體(如果灼燒,會得到Al2O3固體。) 5. 答案: A 解析: 所給三種鈉鹽均因酸根離子水解而呈堿性,又由于三種鹽的濃度相同,故溶液中[OH-]大小決定于三種酸根離子的水解程度,水解程度越大,其溶液pH越大,即水解程度X--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 年高 化學 水溶液 中的 離子 平衡 鹽類 水解 影響 主要因素 反應 利用 練習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2594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