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數(shù)學熱點專題 動點問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考數(shù)學熱點專題 動點問題(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初三第一輪復習
動點問題
動點題是近年來中考的的一個熱點問題,解這類題目要“以靜制動”,即把動態(tài)問題,變?yōu)殪o態(tài)問題來解。一般方法是抓住變化中的“不變量”,以不變應萬變,首先根據(jù)題意理清題目中兩個變量X、Y的變化情況并找出相關常量,第二,按照圖形中的幾何性質及相互關系,找出一個基本關系式,把相關的量用一個自變量的表達式表達出來,然后再根據(jù)題目的要求,依據(jù)幾何、代數(shù)知識解出。第三,確定自變量的取值范圍,畫出相應的圖象。
一、例題:
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AD=4 cm,∠A=60°,BD⊥AD. 一動點P從A出發(fā),以每秒1 cm的速度沿A→B→C的路線勻速運動,過點P作直線
2、PM,使PM⊥AD .
(1) 當點P運動2秒時,設直線PM與AD相交于點E,求△APE的面積;
(2) 當點P運動2秒時,另一動點Q也從A出發(fā)沿A→B→C的路線運動,且在AB上以每秒1 cm的速度勻速運動,在BC上以每秒2 cm的速度勻速運動. 過Q作直線QN,使QN∥PM. 設點Q運動的時間為t秒(0≤t≤10),直線PM與QN截平行四邊形ABCD所得圖形的面積為S cm2 .
① 求S關于t的函數(shù)關系式;② (附加題) 求S的最大值。
解題思路:
第(1)問比較簡單,就是一個靜態(tài)問題當點P運動2秒時,AP=2 cm,
由∠A=60°,知AE=1,PE=.
∴ SΔAPE
3、=
第(2)問就是一個動態(tài)問題了,題目要求面積與運動時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這就需要我們根據(jù)題目,綜合分析,分類討論.
P點從A→B→C一共用了12秒,走了12 cm,
Q 點從A→B用了8秒,B→C用了2秒,
所以t的取值范圍是 0≤t≤10
不變量:P、Q 點走過的總路程都是12cm,P點的速度不變,所以AP始終為:t+2
若速度有變化,總路程 =變化前的路程+變化后的路程=變化前的速度×變化點所用時間+變化后的速度×(t-變化點所用時間).
如當8≤t≤10時,點Q所走的路程AQ=1×8+2(t-8)=2t-8
① 當0≤t≤6時,點P與點Q都在AB上運動,
設PM與AD
4、交于點G,QN與AD交于點F,
則AQ=t,AF=,QF=,AP=t+2,AG=1+,PG=.
∴ 此時兩平行線截平行四邊形ABCD是一個直角梯形,
其面積為(PG + QF)×AG÷2 S=.
當6≤t≤8時,點P在BC上運動,點Q仍在AB上運動.
設PM與DC交于點G,QN與AD交于點F,
則AQ=t,AF=,DF=4-(總量減部分量),
QF=,AP=t+2,BP=t-6(總量減部分量),
CP=AC- AP=12-(t+2)=10-t(總量減部分量),
PG=,而BD=,
故此時兩平行線截平行四邊形ABCD的面積為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減去兩個三角形面積S=.
5、
當8≤t≤10時,點P和點Q都在BC上運動.
設PM與DC交于點G,QN與DC交于點F,
則AQ=2t-8,CQ= AC- AQ= 12-(2t-8)=20-2t,(難點)
QF=(20-2t),CP=10-t,PG=.
∴ 此時兩平行線截平行四邊形ABCD的面積為S=.
②(附加題)當0≤t≤6時,S的最大值為;
當6≤t≤8時,S的最大值為;
當8≤t≤10時,S的最大值為;
所以當t=8時,S有最大值為 .
二、練習:
1.如圖,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5cm,Rt△EFG中,∠G=90°,F(xiàn)G=4cm,EG=3cm,且點B、
6、F、C、G在直線上,△EFG由F、C重合的位置開始,以1cm/秒的速度沿直線按箭頭所表示的方向作勻速直線運動.
(1)當△EFG運動時,求點E分別運動到CD上和AB上的時間;
(2)設x(秒)后,△EFG與正方形ABCD重合部分的面積為y(cm),求y與x的函數(shù)關系式;
(3)在下面的直角坐標系中,畫出0≤x≤2時(2)中函數(shù)的大致圖象;如果以O為圓心的圓與該圖象交于點P(x,),與x軸交于點A、B(A在B的左側),求∠PAB的度數(shù).
2.已知,如圖,在直角梯形COAB中,CB∥OA,以O為原點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A、B、
7、C的坐標分別為A(10,0)、B(4,8)、C(0,8),D為OA的中點,動點P自A點出發(fā)沿A→B→C→O的路線移動,速度為每秒1個單位,移動時間記為t秒,
(1)動點P在從A到B的移動過程中,設△APD的面積為S,試寫出S與t的函數(shù)關系式,指出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并求出S的最大值
(2)動點P從出發(fā),幾秒鐘后線段PD將梯形COAB的面積分成1:3兩部分?求出此時P點的坐標
3.如圖,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四邊形OABC為矩形,點A、B的坐標分別為(3,0),(3,4)。動點M、N分別從O、B同時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運動。其中,點M沿OA向終點A運動,點N沿BC
8、向終點C運動。過點N作NP⊥AC,交AC于P,連結MP。已知動點運動了x秒。
(1)P點的坐標為( , );(用含x的代數(shù)式表示)
(2)試求 ⊿MPA面積的最大值,并求此時x的值。
(3)請你探索:當x為何值時,⊿MPA是一個等腰三角形?你發(fā)現(xiàn)了幾種情況?寫出你的研究成果。
4.如圖,在中,,,厘米,質點P從A點出發(fā)沿線路作勻速運動,質點Q從AC的中點D同時出發(fā)沿線路作勻速運動逐步靠近質點P,設兩質點P、Q的速度分別為1厘米/秒、厘米/秒(),它們在秒后于BC邊上的某一點E相遇。(1)求出AC與BC的
9、長度;(2)試問兩質點相遇時所在的E點會是BC的中點嗎?為什么?(3)若以D、E、C為頂點的三角形與△ABC相似,試分別求出與的值;
5.在三角形ABC中, .現(xiàn)有動點P從點A出發(fā),沿射線AB向點B方向運動;動點Q從點C出發(fā),沿射線CB也向點B方向運動.如果點P的速度是/秒,點Q的速度是/秒,它們同時出發(fā),求:(1)幾秒鐘后,ΔPBQ的面積是ΔABC的面積的一半? (2)在第(1)問的前提下,P,Q兩點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6.如圖,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o,∠C=60o,AD=
10、3cm,BC=9cm.⊙O1的圓心O1從點A開始沿A—D—C折線以1cm/s的速度向點C運動,⊙O2的圓心O2從點B開始沿BA邊以cm/s的速度向點A運動,如果⊙O1半徑為2cm,⊙O2的半徑為4cm,若O1、O2分別從點A、點B同時出發(fā),運動的時間為ts
(1)請求出⊙O2與腰CD相切時t的值;
(2)在0s
11、
(1)填空:0C=________,k=________;
(2)求經過O,C,B三點的拋物線的另一個交點為D,動點P,Q分別從O,D同時出發(fā),都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運動,其中點P沿OB由O→B運動,點Q沿DC由D→C運動,過點Q作QM⊥CD交BC于點M,連結PM,設動點運動時間為t秒,請你探索:當t為何值時,△PMB是直角三角形。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