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 16《記念劉和珍君》教學設計 蘇教版必修5.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16《記念劉和珍君》教學設計 蘇教版必修5.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 16《記念劉和珍君》教學設計 蘇教版必修5.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16《記念劉和珍君》教學設計 蘇教版必修5 教學目的: ⒈理清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⒉理解課文包含的主要意思,闡釋課文中難句的含義。 ⒊了解課文記敘、議論、抒情三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寫法。 ⒋學習愛國青年的精神,銘記血債,不忘教訓,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教學重點: 理清總體思路和局部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 關鍵文句的理解。 教學設想: 著生引導學生理清思路,在此基礎上,理解關鍵文句, 進而把握作者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理清總體思路和局部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設計一:在我國文學史上,閃爍著一顆璀璨的巨星,他大聲《吶喊》,宣講《拿來主義》。帶領我們到《故鄉(xiāng)》,看《社戲》,了解了《一件小事》。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路上,遇見《藤野先生》正在給《孔乙己》講《阿長與〈山海經〉》的故事。今天,我們再隨著他重溫“三?一八”慘案的歷史,一起《記念劉和珍君》。這位巨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魯迅先生。 設計二:忘不掉那南斯拉夫大大使館被炸的硝煙;忘不掉那打著“民主”旗號的美國的卑劣行徑和無恥讕言;更忘不掉我們的三位記者不幸以身殉職。同學們,假如你是他們的同事或親朋好友,要為這三位烈士寫一篇紀念性的文章,你將如何安排文章的整體思路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看看魯迅先生為了“記念劉和珍君”是如何布局全文思路的。 二、背景及題解: ⒈“三?一八”慘案是繼“五卅”慘案后,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對中國人民的又一次大屠殺,它的直接導火線是1926年3月12日的大沽口事件。 帝國主義國家悍然侵犯中國主權的強盜行徑,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憤慨。在黨的領導下,一場聲勢浩大的抗議運動展開了。3月17日下午,部分學校、團體代表到政務院請愿,執(zhí)政府衛(wèi)隊竟用刺刀刺傷代表多人,廣大群眾更加憤怒。3月18日上午10時,李大釗作了演說,正午12時,兩千多群眾高唱《國民革命歌》,高呼“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段祺瑞”“驅逐帝國主義公使出境”“取消不平等條約”等口號進行游行。女師大學生會主席劉和珍欣然前往,并擔任指揮;女師大進步學生楊德群等沿途散發(fā)傳單,群情激昂。 劉和珍等人就是此時遇難的。3月25日,女師大師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劉和珍、楊德群烈士,魯迅先生親自參加了追悼活動。對烈士犧牲的悼念,對反動派罪行的憤慨,對未來戰(zhàn)斗的渴望,交織在魯迅心中。4月1日,魯迅飽蘸著血淚,用慍怒而悲憤的筆調,寫出了《紀念劉和珍君》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篇章。 ⒉本文是魯迅先生1926年寫的一篇評述“三一八”慘案的文章,發(fā)表于同年4月12日的《語絲》周刊第74期上,后收入《華蓋集續(xù)編》。 題目中的“記念”二字通常寫作“紀念”,文章用“記念”,與“忘卻”相對,表示牢記、銘記之意。“君”是對人的尊稱。 三、研習新課: ㈠通讀全文,理清總體思路。 ⒈本文是一篇紀念性文章,紀念的中心人物是劉和珍。那么課文的七節(jié)中哪些小節(jié)集中寫紀念劉和珍君? 明確:三、四、五節(jié)。 ⒉劉和珍是怎樣的一個人?文章寫了她哪幾件事? 明確:劉和珍生于1904年,是北京女子師范大學英文系學生。在《記念劉和珍君》中,作者主要寫了她的三件事。一是她雖然生活比較困難,但是她思想要求進步,追求真理,崇敬魯迅,喜歡讀魯迅的文章,所以她毅然預訂了全年的,由魯迅編輯的《莽原》。這正說明了劉和珍自覺、堅定地支持魯迅,她是魯迅的學生,也是戰(zhàn)友和同志。二是寫劉和珍是個有群眾威信的學生干部,她曾因帶領同學們同反動校長進行斗爭而被開除,然而她依然“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不但具有樂觀主義精神,而且既勇猛頑強又溫和善良?!按綄W?;謴团f觀”時,她一反常態(tài),“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說她關心母校的命運,關心國家的前途,是個有正義,有責任感的優(yōu)秀青年,表現(xiàn)了她思想的深遠,感情的深沉,胸懷的博大。三是寫劉和珍“欣然前往”參加段政府門前的請愿,說明她是個勇敢堅強,有著一腔愛國熱情的熱血青年。 ⒊本文題為“記念劉和珍君”,但明顯不全在寫劉和珍,那么請同學們找出文中一共寫了幾類人?三?一八慘案后他們各自的動向如何?作者對他們的態(tài)度和感情怎樣?由此能否推出作者寫作目的?即完成下列表格:(師生齊填,邊填邊分析) 哪 類 人 動向 作者態(tài)度和感情 寫作目的 愛國者:猛士,茍活者(“我”) 悼念 尊敬激勵 悲 悼念、鼓勵 反動派:當局者,流言家,有惡意的閑人 污蔑 控訴抨擊 憤 揭露 麻木的民眾:庸人,無惡意的閑人 淡漠 哀傷喚醒 哀、憤 喚醒 小結:由此可見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除了要悼念在慘案中犧牲的愛國者劉和珍等人外,更深遠的意義應在于評述慘案的教訓和意義,以此來鼓勵生者、激勵猛士,揭露敵人,喚醒庸人等。而紀念劉和珍正是本文寫作的切入點。 ⒋本文評述的是“三一八”慘案整個歷史事件,它的切入角度是什么? 閱讀分析:本文的切入角度是記念劉和珍,塑造了一個富于正義感,責任感,思想進步,追求真理,勇于斗爭的愛國青年。文章反復寫她的“微笑”“和藹”,這就以一當十地表現(xiàn)了請愿群眾的群體形象,可見這是一批非??蓯鄣膼蹏嗄辏戊魅鹫畾⒑Φ?,流言家誣蔑的,正是這樣一批可愛的青年。文章寫劉和珍及其追悼會,也真切地反映了慘案之后正義的人們對死難者的深切而真摯的悼念。 ⒌那么第一、二節(ji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交代寫作緣起。 ⒍六、七節(jié)又起什么作用? 明確;揭示這次事件的教訓和意義。 教師總結:全文思路的起點是本文的寫作緣起,即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然后記述劉和珍的生平事跡和遇難經過;在敘事的基礎上再深入一步,議論“三?一八”慘案的教訓和意義。三者交錯,始終統(tǒng)一于“記念”這一中心,這就是本文的總體思路。 ㈡分析局部思路 關于文章的局部思路,既指一個語段中的幾個句子的思路,也指一個部分中幾個層次的思路。 ?、钡?、2節(jié)都說到“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為什么一再強調這一點? 明確:第一個“必要”是要悼念遇害者劉和珍君,奉獻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訴段祺瑞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陰險論調。第二個“必要”是要喚醒庸人,要人們牢記這筆血債。所以第一部分兩次強調、突出了本文的寫作動機,旗幟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愛憎。由愛到憎是按邏輯順序安排思路的。 ?、驳诙糠钟质前丛鯓拥乃悸凡季值?? 明確:這一部分則是按時間順序安排思路的,先回憶與劉和珍的最初相識,敘寫烈士生前事跡,再詳細敘述遇難經過,整個部分的思路也是非常清晰的。 ?、车谌糠株P于慘案的意義,魯迅思想的深刻之處何以體現(xiàn)? 明確:先否定了這種徒手請愿的做法,然后用“然而”將筆鋒一轉,肯定了這次死難的意義,鼓勵“真的猛士”奮然而前行。由否定到肯定也是明晰的邏輯順序。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問題探討”一、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理解課文包含的主要意思,闡釋課文中難句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理解和把握第二節(jié)語段的思路: ?、蔽覀冎谰植克悸凡粌H包括各層次之間的思路,也包括各個層次段落中句子之間的思路。請大家齊讀第二節(jié),思考這兩個自然段以及每個自然段中的思路。 明確:第一自然段共5個句子,第一句表明紀念死難者應采取的態(tài)度,這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奮斗者理想的人格。第二句緊承第一句,是作者的評價和認識;第三、四兩句是寫庸人的態(tài)度,將其與“真的猛士”比照,這樣“真的猛士”就成了立在庸人面前的一面鏡子;第五句是作者的感嘆。第二段是寫我們應該采取的正確做法。 所以這兩節(jié)的整個思路就應該定位在:面對慘案“真的猛士”的態(tài)度——庸人的態(tài)度——我們的態(tài)度。 ⒉背誦第二節(jié)。 二、理解和把握第四節(jié)的語段的思路: ?、饼R讀該節(jié),該節(jié)主要講什么?分層次,用四個字概括層次大意。 (共13句) 明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 本節(jié)主要記述慘案概況,指出劉和珍等人是被反動派虐殺的。思路圍繞慘案依時間順序展開:①聽到噩耗;②-④頗為懷疑;⑤-⑦尸骸為證;⑧⑨流言誣蔑;⑩-⒀悲憤號召。 ⒉細理思路。 這一部分共5段13句。理清思路可以粗一點,也可以細一點。 粗理,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圍繞慘案,依時間順序展開,第一步是聽到噩耗,第二步是聽噩耗后懷疑的態(tài)度,第三步是見到尸骸,第四步是聽到段政府及其走狗文人的誣蔑,第五步是悲嘆思想統(tǒng)治令人窒息,發(fā)出沖破沉默的吼聲。 (這樣理清思路,特別是注意寫噩耗之后為什么思路展開到懷疑上去,就能對段政府及其走狗文人的兇殘下劣有更深刻的理解。) 細理,要一句一句地揣摩。拿第1自然段4個句子來說,從聽到噩耗到產生懷疑,懷疑又有三步,先說自己當時的懷疑,再說明懷疑的原因,推進一步,再從劉和珍的角度說,懷疑的理由又多一層。 ⒊齊讀第四節(jié)。 三、從理清思路入手解讀難句: 遇到難句,只要把它放到思路中去,就容易理解了。理清思路是閱讀理解的一把鑰匙。所謂“根據(jù)語境揣摩語句的含義”,可以理解為就是根據(jù)思路去解讀。 舉幾個例子。 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明確:從思路上看,這里說的是記念死難者應取的態(tài)度,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奮斗者理想的人格。 “淋漓的鮮血”就是“四十多個青年的血”,從“艱于呼吸視聽”到“敢于直面”“敢于正視”,是思想感情的一次飛躍。上文,已經寫了這種感情的發(fā)展變化。追悼會時獨在禮堂外徘徊,心頭是超乎尋常的悲憤。欲寫不能,還是“艱于呼吸視聽”幾乎被悲憤壓倒。而“陰險的論調,尤使我覺得悲哀”,憤懣達于極點?!俺鲭x憤怒”,便是一個飛躍?!俺鲭x憤怒”之后怎樣呢?做真的猛士!“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于非人間,使它們快意于我的苦痛”,就是“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所以,“猛士”性格正是魯迅對自己提出的要求,魯迅在這篇文章里,也確實以猛士的姿態(tài)“敢于直面”“敢于正視”?!罢娴拿褪俊保质橇⒃谟谷嗣媲暗囊幻骁R子。魯迅是要人們不做庸人,而做真的猛士。真的猛士站起來,“將更奮然而前行”,中國才有得救的希望。他們當然要承受超乎尋常的哀痛,但是為改變慘淡的人生,創(chuàng)造幸福的人生,他們本身也是幸福者。這意思是說,讓它們去快意于我的苦痛吧,讓魔鬼們去獰笑吧,我不但不感到難堪,反而感到幸福。 ②“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 明確:“緣由”就是反動統(tǒng)治者不但用武力極其兇殘地屠殺人民,而且還用文的一手,進行嚴酷的思想統(tǒng)治。 從揭露段政府的罪行看,思路從揭露武的一手到揭露文的一手,段政府雙手沾滿鮮血,居然昂起頭來,反誣被套害者為“暴徒”,制造殺人的理由,走狗文人跟著陰險地“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反革命的兩手表現(xiàn)得無以復加,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反動統(tǒng)治者慣用的手法。屠刀加鉗口術,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無聲息,衰弱不振。 ?、邸爱斎齻€女子從容地轉輾于文明人所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lián)軍的懲創(chuàng)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 明確:理清第五部分思路,這兩句就不難理解。也只有理清思路,才能正確理解。 第五部分第2自然段記述劉和珍遇難情形,寫三個女子臨難從容,互相救助,同時揭露執(zhí)政府的屠殺兇殘暴虐。這是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下一段思路接著這兩個方面展開。 第3自然段第一句接三個女子一面,先說傷亡情況,著重就互相救助贊揚楊德群、張靜淑的沉勇友愛,思路繼續(xù)在三個女子一面展開:“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輾于文明人所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這個“偉大”當然指三個女子偉大,“從容地轉輾”是對上段內容的一個方面的概括,概括的是她們互相救助的情況。如此沉勇如此友愛,其精神之偉大確實令人驚心動魄。 思路遠接上一段所說的執(zhí)政府的兇殘,近接上一句中“槍彈的攢射”,給段政府以辛辣的諷刺?!爸袊娙说耐缆緥D嬰”是接著上文來的,指的是屠戮劉和珍她們,“婦嬰”這里專指女子,再則她們畢竟年輕,在長者眼里還是娃娃?!鞍藝?lián)軍”并非指1900年鎮(zhèn)壓義和團的八國聯(lián)軍,思路至此不會突然冒出1900年的八國聯(lián)軍。1926年,日本糾合各國軍隊恰好也是八國,所以魯迅也稱之為八國聯(lián)軍。段政府屠戮婦嬰,背后就是八國聯(lián)軍,所以懲創(chuàng)學生也可以說是八國聯(lián)軍懲創(chuàng)學生。屠戮婦嬰與懲創(chuàng)學生也不是兩回事,而是互文,同指制造“三?一八”慘案。是指中國軍人與八國聯(lián)軍相勾結,幕前幕后屠戮婦嬰懲創(chuàng)學生。這里是善與惡的兩極,在三個女子從容沉勇友愛的偉大精神反襯下,中外殺人者顯得更加卑劣兇殘。什么“偉績”,什么“武功”,所以說“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皞タ儭薄拔涔Α笔撬麄冏约旱目湟?,魯迅用這兩個詞,當然是反語。 ④“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茍活”,茍且偷生的意思,貶義,“茍活者”指什么人呢? 明確:第一節(jié)中,魯迅稱自己為“生者”“后死者”,與“死者”“逝者”相對。第三節(jié)中把自己說成“茍活到現(xiàn)在的我”,與“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相對。顯然,“茍活”是自我貶抑,也說明魯迅對自己的解剖確實到了無情的地步,他不惜貶抑自己來映襯劉和珍等人勇毅的形象。其實魯迅是大智大勇的猛士,當然他的智與勇也是在不斷地從奮斗者身上汲取養(yǎng)料形成的。所以“茍活者”首先說的是自己,而“真的猛士”首先是作者的自我策勵。當然,“暫得偷生”的“庸人”大有人在,真正的“茍活者”大有人在,魯迅是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覺醒起來,看到希望,奮然前行,所以這又是戰(zhàn)斗的號召。“希望”是由“中國女子的勇毅”而來的,女子如此,男兒自不待言,中國人并非一團糟糕,“三?一八”慘案表明勇毅者大有人在,這正是中國的希望所在。這世上固然一片“濃黑”,路正長,難見“盡頭”,希望也只是微茫的一點,但是畢竟還有希望,真的猛士為希望所鼓舞,必“將更奮然而前行”。 四、探究思考: 文章是如何將記敘、抒情、議論交錯結合,達到有機統(tǒng)一的?請舉例說明。 明確:如本文的第五節(jié),敘述劉和珍、楊德群的死難和張靜淑的重傷,就一直充滿著強烈抒情因素和議論色彩?!白匀?,請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誰也不會料到有這樣的羅網(wǎng)。”這是議論,穿插在敘事之中不僅天衣無縫,而且使文章力量陡增?!爱斎齻€女子從容地轉輾于文明人所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lián)軍的懲創(chuàng)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边@更是熔記敘、抒情、議論于一爐,加上正面感嘆和反語諷刺形成對比,文章的深厚思想內容和作者的鮮明愛憎態(tài)度,便表達得更酣暢淋漓了。 五、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學習重點為:理清思路。那么同學們知道什么叫思路?理思路該從哪些方面下手?怎樣理清思路呢? 明確:思路就是作者在寫文章時思考的線索。理清思路,是指在閱讀中理清課文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思考的線索,即從什么地方了發(fā),怎樣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達到什么終點,都要清清楚楚。理思路的重點是文章的整體思路和局部思路。 怎樣理清,⑴把握主旨;⑵理清脈絡;⑶弄清順序;⑷列出綱目。 葉圣陶先生曾指出:“甚解豈難致?潛心會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蔽覀兝斫饬巳牡恼w思路和局部思路,就自然地探究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了解了作者深刻的思想,達到了化舊為新、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目的。 六、布置作業(yè): ㈠基礎知識 ⒈下列各組中加粗字的音、形、義有錯誤的是:( ) A.茍(gǒu,茍且、姑且)活 洗滌(d,洗) 攢(cun,聚、湊集)射 B.噩(,驚人的)耗 長歌當(dāng,當作、代替)哭 屠戳(l,殺) C.殞(yǔn,死亡)身不恤(x,顧慮) 不憚(dn,怕,畏懼) 租賃(ln,租借) D.浸漬(z,浸,漚) 喋(di,血流出來的樣子)血 桀(ji,兇暴,倔強)騖 ⒉選出下列詞語解釋都正確的一組。( ) A.正告:正式通知。 干練:有才能有經驗。出離憤怒:脫離開憤怒。 B.尸?。菏?。 平素:平淡無味。 微茫:小而多。 C.寥落:稀少。 依?。耗D:?。 虐殺:殘暴地殺害。 D.緋紅:大紅、鮮紅。 逝者:死者。 深味:口味重。 ⒊選出恰當詞語填入下列各句中。 (A.欣然 B.毅然 C.黯然 D.雖然 E.居然 F.奮然 C.既然 H.當然I.自然) ①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 )預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②她慮及母校前途,( )至于泣下。 ③下午便得到噩耗,說衛(wèi)隊( )開槍,死傷至數(shù)百人。 ④真的猛士,將更( )而前行。 ⑤但是中外的殺人者卻( )昂起頭來,不知道個個臉上有著血污…… ⑥劉和珍君,那時是( )前往(參加請愿活動)的。 ⑦( ),請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誰也不會料到有這樣的羅網(wǎng)。 ⑧我目睹中國女子的辦事,是始于去年的,( )是少數(shù),但看那干練堅決,百折不回的氣概,曾經屢次為之感嘆。 ⑨然而( )有了血痕了,( )不覺要擴大。 ㈡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后答題。 然而即日證明是事實了,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還有一具,是楊德群君的。而且又證明著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為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暴徒”! 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但是,我還有要說的話。 我沒有親見;聽說,她,劉和珍君,那時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請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誰也不會料到有這樣的羅網(wǎng)。…… 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確是死掉了,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 ⒈下面是對“慘象”和“流言”所指的具體內容的解釋,準確的一項是[ ] A.“慘象”指: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還有一具,是楊德群君的;“流言”指:說她們是“暴徒”。 B.“慘象”指: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流言”指:說她們是“暴徒”。 C.“慘象”指: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還有一具,是楊德群君的;“流言”指: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D.“慘象”指: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流言”指: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⒉“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這個“緣由”是指(多項) A.使人目不忍視的慘象和使人耳不忍聞的流言。 B.反動政府的殘酷鎮(zhèn)壓。 C.“庸人”特別容易忘卻歷史,他們茍且偷生。 D.死難者的親戚、師友、愛人也只是沉浸在悲痛之中。 E.走狗文人的造謠誣蔑。 ⒊“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其無話可說的原因是(多項) A.“長歌當哭”是在痛定之后,所以無話可說。 B.因為憤怒到了極點,所以無話可說。 C.慘象使作者過分憂傷,因而無話可說。 D.反動派的殘忍使作者無話可說。 ⒋作者在文中對這兩種謬論都給予了反駁。反駁這兩種謬論的有關句子是 A.駁“暴徒”的句子是:“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瘪g“利用”的句子是:“那時是欣然前往的?!? B.駁“暴徒”的句子是:“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駁“利用”的句子是:“那時是欣然前往的。” C.駁“暴徒”的句子是:“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駁“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D.駁“暴徒”的句子是:“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駁“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⒌分析這段文字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及作用,準確的一項是 A.這段文字多用排比句,表達了魯迅先生極大的悲痛和憤怒。 B.這段文字多用短句,表達了魯迅先生極大的悲痛和憤怒。 C.這段文字多用排比句,表達了魯迅先生極大的惋惜和同情。 D.這段文字多用短句,表達了魯迅先生極大的惋惜和同情。 參考答案: ㈠⒈B ⒉C ⒊①B ②C ③E ④F ⑤E ⑥A ⑦I ⑧D ⑨C、H ㈡1.D 2.B、C、E 3.B、D 4.A 5.B-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記念劉和珍君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16記念劉和珍君教學設計 蘇教版必修5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16 記念劉 教學 設計 蘇教版 必修
![提示](http://ioszen.com/images/bang_tan.gif)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2656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