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1單片機智能無線耦合充電設備的設計
基于51單片機智能無線耦合充電設備的設計,基于,51,單片機,智能,無線,耦合,充電,設備,裝備,設計
黃河科技學院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第I頁
基于51單片機智能無線耦合充電設備的設計
摘 要
無線充電技術(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 ),源于無線電力輸送技術。無線充電也被稱作非接觸式感應充電、感生充電,經由近場感應的無線充電,即電感耦合,使用供電裝置(電源適配器)把電力傳輸到需要使用的用電設備,系統(tǒng)將接收到的能量對用電設備進行充電,也供其本身運行使用。由于供電裝置和電源間通過電磁耦合傳送,所以供電裝置和電源之間不需要使用電線連接,因此供電設備和用電設備均可做到無導線連接。
關鍵詞:無線充電,電磁感應,電磁共振
黃河科技學院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第15頁
Based on 51 single chip design of intelligent wireless charge coupled device
Author : Liu Ting
Tutor : Wang Yuqiao
Abstract
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 (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 from th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Wireless charging is also called non-contact inductive charging, the induced charge, via near-field inductive wireless charging, namely inductive coupling, using a power supply unit (power adapter) to transfer the power to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required to use the system will receive energy for electrical equipment for charging, but also for their own operational use. Because between power supply unit and power transmitted through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so no need to use the power cord between the power unit and connected to the power supply equipment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therefore can be done without wires.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1 緒論
1.1無線充電技術的概論?
無線充電技術就是用無線電來傳輸電能。由于必須滿足對電能質量的需求,因此要求傳輸的效率高、功率大;無線充電的研究應用領域十分廣泛,無線充電的傳輸功率相差也十分大,從使用磁懸浮技術的列車到功率很小的用電裝置、上千瓦功率的電動汽車、幾十瓦功率的小型電器、幾十毫瓦的生物技術。電磁感應技術、無線電波技術、電磁共振技術是目前無線充電技術比較成熟的三種技術。
1.1.1電磁感應技術?
電磁感應技術是將變壓器的原邊接入交流電,通過電磁感應原理,變壓器的副邊就會產生電動勢與之相對應,把副邊電路與電路連接,副邊電路就可以產生感應電流了,再根據楞次得到電流的方向,運用電磁理論就可以得到大小了。因此變壓器的原邊就相當于發(fā)射端的線圈,變壓器的副邊就相當于接收端的線圈,無線傳輸就可以實現了。系統(tǒng)制作成本較之十分低、結構簡單、技術完整、大功率傳輸是這種傳輸方式的優(yōu)點;但是這種方式傳輸距離特別短,充電器要遠離其他金屬物品,不然可能向其他金屬物品充電可能導致其發(fā)熱發(fā)生火災。?
1.1.2電磁共振技術?
通過兩個感應線圈,一個為發(fā)射線圈,一個為接收線圈,讓兩個線圈發(fā)生共振,這就是電磁共振原理,這也是無線充電的基礎。把發(fā)射端的頻率進行轉換,從低頻率到高頻率,使發(fā)射端高頻率振動,兩個線圈之后會產生一個能量。由于接收和發(fā)射的頻率一樣,因此兩個線圈之間產生了共振。每一次共振,接收感應器就會產生一個電壓。當共振次數有了一定的數量,感應器才能被足夠能量產生,接著就可以產生更多能量,通過電磁轉換,無線傳輸電能就實現了。當達到了技術所需的頻率事,電磁共振的傳輸距離可達三到四米,傳輸的功率也很大,很短的范圍內頻率可以達到好幾MHZ,要求的傳輸頻率也相對較高。
1.1.3無線電波技術?
通過激光或微波來進行電能遠距離傳送的技術叫無線電波技術,無線電波系統(tǒng)由發(fā)射天線、接收天線、高頻電磁波整流器、變電設備,電磁波發(fā)生器組成。
電磁波發(fā)生器有兩個名字,一個叫激光器,另一個叫微波源,通過發(fā)生器,電源把電能轉換為電磁波,然后發(fā)射天線傳送電磁波,接收天線接收電磁波,經過高頻電波整流器接入天線吸收能量,高壓直流電通過電流逆變就能用了。這種方式傳輸的距離是最遠的,但是他的傳輸功率也很小,效率低,很多能量會以無線電波的方式浪費。
1.2無線充電研究現狀?
耦合變壓器技術是我國國內現在研究的主要技術,磁懸浮和感應充電運用了耦合變壓器技術,他的傳輸距離非常短。跟國外相比較,我國的無線充電技術才剛剛發(fā)展,在期刊上發(fā)表了幾篇相應的文章。2002年《電氣傳動》上發(fā)表了一篇相關的文章,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西安學院的李發(fā)教授發(fā)表的。重慶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研發(fā)組,在無線充電理論和實際的研究上做出了重大的突破[1]。
我國仍然處于無線充電的理論研究階段,最近的幾年里才有所突破,但也只是研究階段沒有任何實際應用的成果。
無線充電雖然沒有廣泛的應用,但是他也有三個標準:PMA標準、Qi標準、A4WP標準。?
1)Power?Matters?Alliance標準?
Power?Matters?Alliance標準是由Duracell?Powermat公司發(fā)起的,該公司實力非常強并且還是Alliance?for?Wireless?Power(A4WP)標準的支持成員之一。?
AT&T、Google和星巴克這三家公司都加入了PMA聯(lián)盟。PMA聯(lián)盟一直在研究無線充電并且為其制定標準,在無線充電方面走的世界前沿。?
2)QI標準?
外國建立了無線充電聯(lián)盟,無線充電聯(lián)盟又叫做WPC,他們推出了無線充電新的標準,QI標準,QI的最大特點是便攜和通用。假設一個充電設備具有了此標準,那么用同一個充電器,就可以對所以的設備進行充電,這樣就會使用戶們更加的方便和快捷的充電。
中國在無線充電技術方面領先外國。QI也是用了這個標準。Samsung、Apple、Nokia等公司都加入了此標準之中。
3)A4WP標準?
這是無線充電的另一個標準,也是無線充電聯(lián)盟的又一個標準,A4WP標準,該聯(lián)盟有以下成員,Qualcomm、Samsung、Power等。還包括SKT、Peiker?Acustic、Ever?Win?Industries、Gill?Industries等成員,自從有了無線充電聯(lián)盟,無線充電的產品變得產業(yè)化和標準化了。
2 電磁感應原理
2.1電磁感應發(fā)現?
從人們發(fā)現電磁感應之后,對電磁感應的研究就沒有斷過,有些著名科學家在研究它的逆效應,他們猜測電磁能否產生電及磁能否對電產生影響問題,因為當時科技原因沒有直接發(fā)現感應電流,而發(fā)現最早的電磁感應現象是電磁阻尼和電磁驅動,并且沒有文字說明。?
?十九世紀,科學家法拉第在一個鐵環(huán)上繞上線圈,將一個線圈接入閉合回路,將一個磁針放在導線下面,然后把另一個線圈與電源連接,打開電源形成閉合回路。當打開電源之后,磁針發(fā)生了反向的偏轉,當關閉了電源以后,磁針發(fā)生了偏轉,通過這個實驗現象,證明了該線圈有所感應。經過上述的實驗和分析,證明了感應電流與導電能力成正比關系。經過一系列例證,在感應系統(tǒng)里,電動勢產生了電流,無論有沒有閉合,或者有沒有電流情況,感應電動勢都依然存在。
楞次定律決定了感應電流的方向。動生電動勢和感生電動勢,是感應電動勢的兩種形式。分別產生于不同力,前者是根據洛倫茲力,后者是電磁場變化產生。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是一直做了成百上千次試驗才得出的定律。在現在已經被正式化,他有許多其他的版本,現在都是被稱為電磁學的瑰寶。?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是由于法拉第于1832年所做的實驗。在這同一時間也有人發(fā)現這電與磁的關系但是他發(fā)表萬物法拉第。?
楞次定律的發(fā)現為判別感應電動勢的方向和生成感應電動勢的電流方向提供了一種方法。?
當一個導體在閉合電路磁場中,由于進行切割磁感線運動,然后產生了電流,這種現象我們把它叫做電磁感應現象。通過這種現象產生的電流,我們把它叫做感應電流。詳細的步驟為:不改變線圈的面積,然后改變磁場強度,磁通量會因此產生變化,伴隨著也有感應電流產生。因為磁通量發(fā)生了變化,產生了感應電流,這就是磁感現象的本質。
2.2電磁感應基本概念?
當導體中產生一個電動勢,電磁感應發(fā)生了變化,這就是電磁感應現象。在一個閉合回路里,如果進行閉合,將有電壓驅動電子流動,由此形成了感應電流。電磁場是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就是電磁感應的發(fā)型。電磁感應證實了電與磁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同時也為電和磁實驗之間的相互轉換奠定了基礎,人類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力量和開辟了道路,在實際意義上有顯著的性能。隨著發(fā)現了電磁感應現象,人們進入了一個重要的工業(yè)和技術革命的時代。研究表示,電力,電子技術,電氣化,自動化都廣泛使用了電磁感應,電磁感應促進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2.2.1磁通量?
在一個均勻強度的磁場中,有一個平面與磁場方向垂直,假設這個平面的面積為S,磁感應強度為B。
(1)定義:磁感應強度B與平面面積S的乘積稱作磁通量。
(2)公式:Φ=BS?
當磁場方向與平面不垂直時:?
Φ=BS⊥=BScosθ
(3)物理意義?
穿過面的磁感線數量用穿過面的磁通量表示。
(4)單位WB?
磁通量的國際單位是Wb(韋伯)。
2.2.2電磁感應
(1)電磁感應(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又稱磁電感應現象,是指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運動,導體中就會產生電流的現象。
(2)閉合回路在原磁場內產生的磁場阻礙原磁場磁通量發(fā)生變化的電流叫做感應電流。
(3)電磁感應現象產生條件:
①兩種不同表述?
a.導體與磁場發(fā)生相對運動。
b.磁通量發(fā)生變化穿過閉合電路。
②兩種表述的比較和統(tǒng)一?
a.兩種情況所產生感應電流的根本原因不一樣?
閉合電路的導體和自由電子的磁場產生部的相對運動遵循導體的導體一起移動,然后再進行一洛倫茲力分量,因而是自由電子然后形成移動的當前方向,這種情況下產生的電流稱為動感電流。
b.兩種表述的統(tǒng)一?
閉合電路中,磁通量會發(fā)生變化。
③產生電磁感應的條件?
閉合電路的磁通量如果發(fā)生了變化,那么一定會有電流在閉合電路中產生。
條件:
1.閉合回路
2.部分導體
3.切割磁感線的運動
2.2.3能量的轉化?
系統(tǒng)遵循能量轉換守恒定律,電磁感應的現象也遵循能量轉換守恒定律。
2.2.4感應電動勢?
(1)定義:電磁感應現象中產生的電動勢叫做感應電動勢。方向由低到高。
(2)產生條件:在電流穿過閉合中,磁通量發(fā)生變化。
(3)方向:感應電動勢的方向為感應電流方向。
(4)物理意義:在電磁感應現象中,感應電動勢是基本物理量。?
(5)反電動勢:起到消弱電動勢的作用的感應電動勢,稱作反電動勢。
2.3計算公式?
計算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公式?
(1)E=NΔΦ/Δt(E感應電動勢,N感應線圈的匝數,ΔΦ/Δt:磁通量變化率)。?
(2)E=BLVsinB(做切割磁感線運動)?,E=BLV中的V和L的方向不會平行于磁感線,但是不跟磁感線垂直,公式中sinB中B為V或L跟磁感線的夾角。?可以用來求平均電動勢,可以計算瞬時感應電動勢。
(3)最大感應電動勢Em=nBSω。
(4)E=B(L^2)ω/2(導體一端固定以角速度ω旋轉切割)(ω:角速度單位rad/s,V:速度單位m/s,L^2是L的平方)。?
2.磁通量公式Φ=BS?(Φ:磁通量單位Wb,B:磁場的磁感應強度T,S:正對面積單位是平方米)
3.感應電流的方向可以用來判定感應電動勢的正負極,負極到正極。
4特別注意?Φ,?△Φ?,△Φ/△t無必然聯(lián)系,E與電阻無關?E=n△Φ/△t?。?電動勢的單位是伏特V?,磁通量單位是韋伯Wb?,時間的單位是秒s。?
2.4電磁感應意義?
當磁通量在閉合回路中發(fā)生變化,感應電流就產生了,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表明。感應電流為磁通量發(fā)生變化產生的電流,電磁感應現象是磁通量變化的現象。感應電動勢用符號ε表示,就是ε=nΔΦ/Δt。?
感應電動勢大小與磁通量變化率成正比,電動勢越大,磁通量越大。
電磁感應現象是電磁學里非常重要的發(fā)現,它證明了電與磁之間的關系。通過電磁感應定律我們可以知道,發(fā)電機、電動機等大規(guī)模遠距離傳送的設備都是通過該原理設計的。他還在很多技術方便有著重要的作用,比如說電子技術、電工技術以及很多電磁測量。由于電磁感應現象的產生,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方便,我們也走入了電氣時代。
3 電路設計
3.1結構設計?
本系統(tǒng)基于電磁感應原理,?由兩個線圈進行耦合,傳遞電磁波,。系統(tǒng)工作時,用直流電進行供電,也可以把整流過后的市里用電為電路供電。然后經過一些特殊芯片和LC震蕩發(fā)生器產生電磁波,然后接受線圈得到電壓,在經過整流和特殊芯片的處理會產生5V直流電為電池供電。系統(tǒng)原理圖如圖3.1所示。
圖3.1 系統(tǒng)原理圖
根據電磁感應原理設計,系統(tǒng)結構圖如圖3.2所示。
圖3.2 系統(tǒng)結構圖
通過接收和發(fā)射線圈之間的電磁感應,電能實現了傳送?;ジ性韴D如圖3.3所示。
圖3.3 互感原理圖
3.2具體電路設計
3.2.1發(fā)射電路設計
發(fā)射電路如圖3.4所示。
圖3.4 發(fā)射電路圖
發(fā)射電路選用了三極管Q1選8050,也可以用9014代替。Q2選8550,也可以用9015代替。電容使用了瓷片電容和其它電容。R3用了碳膜電阻,其它的選用金屬膜的電阻。電阻單位為歐姆,簡稱歐。三極管B772要加適當的散熱片。發(fā)射線圈L,選直徑0.4-0.6的漆包銅線,在直徑3cm的圓柱體上緊密繞線20圈,然后取下用膠帶纏好,并留出兩根引線。接線圈時,線圈兩根線不分極性。
發(fā)射電路才用了三極管8050、三極管8550、三極管B772, 8050是一種非常非常常見的晶體三極管,在各種電路中都可以發(fā)現他的身影,他的應用范圍很廣,他的功能是進行高頻放大。8050也可以用作開關電路的設計。8550三極管是一種低電壓、大電流、小信號的三極管。B772的管腳E,C,B,采用數字表二級管檔,是一種PNP型三極管。
3.2.2接收電路設計
接收電路采用了一個整流電路,它是一個全波型的整流電路,輸出功率的全波整流器的利用率為百分之一百,低輸出直流電壓的紋波很低,選擇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耐壓值,還要考慮實用性,開關,恢復時間,特效,電容值,還要考慮其他一系列的電容值,耐壓值要高。
接收電路:當接收線圈感應電磁場時,感應線圈靠近發(fā)射線圈。
高頻電壓經過線圈接收后,快速進行全波整流,電壓的正向電流為150mA,恢復時間反方向為4ns。1000uF的電容濾波后輸出直流電源和限流推動發(fā)光二極管顯示。如果再用5.1V穩(wěn)壓二極管穩(wěn)壓,輸出直流電為充電器提供較為穩(wěn)定的工作電壓。接收電路如圖3.5所示。
圖3.5 接收電路圖
接收模塊使用了整流二極管1N4148,該模塊的特點是:速度快,開關敏捷,信號頻率較高,可以進行單項隔離,是廣泛應用于通訊,電腦,電視機的控制電路,十分的廉價且好用,符合設計理念。
1N4148是一種非常適合普通整流用的二級管,他具有高頻開關,包括了SOT23、DO35、0805、LL34都有所使用。二級管的反向恢復時間為4ns、平均正向電流為150mA、結合電容為4pf、反向恢復時間為4ns,這種整流二極管可以用于多種場合,經濟實惠,容易購買,是一款非常不錯,通用性強的小信號高頻率二級管。
接收線圈L選直徑0.4-0.6的漆包銅線,在直徑3cm的圓柱體上緊密繞線20圈,然后取下用膠帶纏好,流出兩根引線。接線圈時,線圈兩根線不分極性。
4 測試結果
根據所設計的電路,焊接好所有元器件后,開始進行測試。在本次測試中,無線供電的負載,選擇了一個LED燈,原供電電壓為4.4V。收發(fā)線圈:銅線線徑0.4mm,線圈內徑30mm,繞線20匝。
測試一:兩個線圈重疊在一起,發(fā)射電路接5.0V電壓,發(fā)射電路電流為240mA,此時,接收電路輸出電壓為3.01V,輸出電流為38.3mA。LED燈發(fā)出較亮的光,如圖4.1所示。
圖4.1 LED燈測試一
測試二:兩個線圈相距約4.0mm,發(fā)射電路接5.0V電壓,發(fā)射電路電流為330mA,此時,接收電路輸出電壓為2.78V,輸出電流為10.81mA。LED燈較上個測試變暗,如圖4.2所示。
圖4.2 LED燈測試二
結 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數字終端飛速發(fā)展,在未來的各種場合,智能無線充電技術勢必要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人類服務。就目前市場研究情況看出,無線充電技術發(fā)展尚未成熟,技術標準沒有統(tǒng)一性,成型產品在距離、效率、發(fā)熱等方面存在弊端,是今后需要研究的重點。
現在的無線充電充滿了很多問題,需要充電器進行傳輸,看樣子比較麻煩,不夠,經過實驗的成熟,各種設備額完善,我相信會在大多數地方出現這種無線充電的設備,因此無論你在任何地方,充電這件事都會變得非常方便。因為無線充電節(jié)省了很多材料,應用靈活,所以一定可以具有很強的市場性,并且多個設備可以運用一個充電器,十分方便,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無線充電器將更加普及。
參考文獻
[1] 譚建軍,吳興權.智能微型充電器的開發(fā)與應用[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無線充電技術標準淺析(4).
[2] 張益銘.[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3(4).
[3] 丁煒.脈沖強磁場測量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6.
[4] 翟淵,孫躍,戴欣,等.磁共振模式無線電能傳輸系統(tǒng)建模與分析[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2(12).
[5] 張小壯.磁耦合諧振式無線能量傳輸距離特性及其實驗裝置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
[6] 黃潔琳,章磊,無線充電的設計[J].山西電子技術,2009(3).
[7] 徐守時.信號與系統(tǒng)[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3.
[8] 張桂芬.電子技術基礎[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
[9] 趙樹杰,趙建勛.信號檢測與估計理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10] 孟慶奎.手機無線充電技術的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2:27-38.
[11] 陳新,張桂香.電磁感應無線充電的聯(lián)合仿真研究[J].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2014:434-438.
[12] 熊承龍,沈兵,趙寧.基于電磁感應的無線充電技術傳輸效率的仿真研究[J].電子器件,2014:131-133.
[13] 李松林.基于電磁感應耦合的無線電能傳輸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2:10-13.
[14] 王歡.基于無芯 PCB 變壓器的無線充電系統(tǒng)的研究[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11-13.
[15] Dai.D,Liu.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EI] [SCI] 2012,58(3).
收藏
編號:2689486
類型:共享資源
大?。?span id="vb0jqsd" class="font-tahoma">3.51MB
格式:ZIP
上傳時間:2019-11-28
5
積分
- 關 鍵 詞:
-
基于
51
單片機
智能
無線
耦合
充電
設備
裝備
設計
- 資源描述:
-
基于51單片機智能無線耦合充電設備的設計,基于,51,單片機,智能,無線,耦合,充電,設備,裝備,設計
展開閱讀全文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