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2.2 構成物質的微粒(Ⅱ)—原子和離子(第1課時)教案 (新版)粵教版.doc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2.2 構成物質的微粒(Ⅱ)—原子和離子(第1課時)教案 (新版)粵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2.2 構成物質的微粒(Ⅱ)—原子和離子(第1課時)教案 (新版)粵教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2.2 構成物質的微粒(Ⅱ)—原子和離子(第1課時)教案 (新版)粵教版 課標依據 1.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離子等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xiàn)象。 一、教材分析 《空氣、物質的構成》是初中化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單元所學知識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其中“《構成物質的微粒---原子和離子》”就是我們要仔細學習的內容,本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點是原子、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質量、離子,在此之前,我們學習了構成物質的微粒---分子,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墊定了一定的基礎,后面我們還要學習辨別物質的元素組成,可見本節(jié)課在教材中起著銜接、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剛接觸化學這門課,學習熱情很高,通過前面幾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簡單的化學思維,雖然本節(jié)課的內容針對整本教材來說不是最困難的,但是他們對于課程內容整體把握以及對于實驗的觀察描述,判斷總結還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本節(jié)課的學習,要注重加強學生在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 技能 1.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離子等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xiàn)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離子可以互相轉化,初步認識核外。 過程與 方法 1)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學會歸納整理。 2)通過對書本知識的學習,能夠運用化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以及) 2)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自己動手做實驗的能力和嚴謹務實的科學作風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原子和離子的概念及原子和離子的特性。 教學難點 原子和離子的概念及原子和離子的特性。 五、教法學法 六、教學過程設計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什么是分子?如何用分子的觀點解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引入新課]世界上大多數(shù)物質都是由不同的分子構成的。那么分子本身又是由什么構成的呢?分子能不能分割呢?經大量的科學實驗研究證明,分子還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這些微粒就是原子,也就是說,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那么什么是原子? [觀察活動]閱讀課本42~43頁 [板 書]1.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另一種微粒。原子構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構成物質。 2.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本身發(fā)生變化,分成原子,而原子本身沒有變化,只是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構成新的物質。所以,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構成 構成 原子 分子 物質 構成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如:氧氣、氮氣、二氧化碳、水、酒精等 由原子構成的物質如:金屬、稀有氣體等 3.原子與分子的本質區(qū)別: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4.原子的特征: ①原子的質量、體積都很小 ②原子在不斷運動 ③原子間有間隙 ④同種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原子性質不同 作業(yè):課本45頁課后題。 從生活中的實例引入新課。 用學生學過的空氣為實例讓學生想象分子的存在。 先讓學生知道酚酞遇氨水變紅為下面實驗做鋪墊。 用B燒杯作對比實驗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分子在不斷運動。 鞏固新知-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2.2 構成物質的微粒原子和離子第1課時教案 新版粵教版 2019 2020 九年級 化學 上冊 構成 物質 微粒 原子 離子 課時 教案 新版 粵教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326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