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4.1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 (I).do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4.1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 (I).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地理《4.1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 (I).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地理《4.1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 (I) 學習目標 1.以山岳為例,分析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了解褶皺的概念,認識褶皺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態(tài)特征 2.能對比分析褶皺基本形態(tài)背斜和向斜的異同 3.培養(yǎng)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感受生活中的地理 學習重點 褶皺的基本形態(tài)特征 學習難點 地質構造和構造地貌的關系。依據(jù)山的表面形態(tài)判斷山地的成因和類型 導入新課 確定目標交流預習提煉問題 學生活動 教學設計 目標與導入 圖片展示: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脈、阿爾卑斯山 提出問題:這些高達挺拔的山脈是怎樣形成的? 自學與診斷 一、褶皺山 二、板塊構造學說 全球巖石圈分為 大板塊,即 板塊、 板塊、 板塊、 板塊、 板塊和南極洲板塊。 一般來說,板塊的 地殼比較穩(wěn)定,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 。 三、地質構造的實踐意義 合合作探究 展示拔高 精講點撥 全面掌握 學生活動 教學設計 互動與展示 問題探究: 1.背斜和向斜的區(qū)別方法有哪些? 2.背斜一定成山,向斜一定成谷嗎? 3.隧道一般選擇在背斜核心部位,采石場選擇在背斜頂部,為什么? 精講與點撥 地質構造類型 形態(tài)特征(巖層新老關系) 地 貌 未侵蝕 侵蝕后 褶皺常形成高大山脈 褶 皺 背 斜 巖層向上拱起(中間老,兩翼新) 向上拱起成山 頂部受張力常被侵蝕成谷 向 斜 巖層向下彎曲(中間新,兩翼老) 向下彎曲成谷 槽部受擠壓,物質堅實成山 褶皺的基本形態(tài)及其地貌 A:太平洋板塊 B:亞歐板塊 C:美洲板塊 D:非洲板塊 E:印度洋板塊 F:南極洲板塊 達標測評 評價糾錯 自主歸納 總結提升 學生活動 教學設計 檢 測 與 糾 錯 1.當巖層受到強大力的擠壓,發(fā)生彎曲變形,叫做() A.褶皺B.斷層C.背斜D.向斜 2.下列有關褶皺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地勢高處為背斜,地勢低處為向斜 B.巖層向上拱起的褶曲為背斜,巖層向下彎曲的褶曲為向斜 C.背斜是巖層受張力影響而形成的,向斜是巖層受擠壓力影響形成的 D.地貌上,背斜一定成山,向斜一定成谷 3.判斷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據(jù)為( D ) A.地勢高低變化B.地形起伏狀況 C.巖層的堅硬程度 D.巖層的新老關系 (1)A、B、C、D四處,屬于背斜的是 ,屬于向斜的是 。 (2)此時,背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是 ;向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 (3)找油氣應在圖中的 處,找地下水應在 處。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應選擇在 處,原因是 。 檢測與評價 學生活動 教學設計 總結與升華 地質構造 褶 皺 背斜 向斜 判斷方法 形態(tài)上 巖層向上拱起 巖層向下彎曲 巖 層 新 老 中心老,兩翼新 中心新,兩翼老 圖示 構造地貌 未侵蝕地貌 山 嶺 谷 地 侵蝕后地貌及成因 谷 地 , 背斜頂部受張力,巖層破碎易被侵蝕 山 嶺 , 向斜槽部受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4.1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 2019-2020年高中地理4.1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 I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4.1 營造 地表 形態(tài) 力量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5469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