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級數學下冊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
《2019-2020年三年級數學下冊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三年級數學下冊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三年級數學下冊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1~74頁。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觀念。 3.學習選用觀察、重疊、數面積單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概念 1.讓學生猜教師身高,師生交流,由此引出長度單位:厘米、米以及分米。 2.激活關于長度單位實際長短的觀念:誰來比劃一下這些單位有多長。 3.指出:用它們可以測量物體的長度。 4.引入:我們已經認識了長度和長度單位,今天在這基礎上學習新的本領。 二、建立概念 1.得出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①我們的課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們的課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這些都是物體表面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課本封面和課桌面,比一比它們的大小。 ②課桌面和黑板面哪個大? ③課本封面、課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板書:觀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見下圖),這些都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方格比較的方法。(板書:重疊比較,數方格比較) (3)概括面積的意義。 問:物體表面或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4)運用“面積”這個術語,敘說比較常見物體大小的結果。 2.認識面積單位。 (1)設疑。 ①出示兩個長寬各異的長方形(即課本第71頁下面的兩個長方形,其實際大小分別是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讓學生體會用觀察、重疊的方法難以比較它們的大小。 ②請學具來幫忙。給出三種學具(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直徑1厘米的圓)讓學生選擇。 ③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正方形個數最合理的方法。 解決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通過數正方形個數得出大小之分。 (2)認識統一比較標準的必要性。 ①進一步激疑,出示一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信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問。 ②啟發(fā)學生說出解決方法。 (3)帶著問題自學課本。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說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 (4)匯報學習收獲,得出三個常用面積單位的規(guī)定,并形成常用面積實際大小的觀念。 ①各自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兩人互相比劃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在黑板上貼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已畫好練習本大小的格子),數一數實際能放下幾本。 三、鞏固概念 1.完成課本第74頁“做一做”。 2.完成課本練習十八第1、2題。 3.請你參加圖案設計大賽(即課本第75頁的數學游戲)。 啟發(fā):你能拼擺出更多、更新穎、更有趣的圖形嗎?展示學生的作品,啟迪思路。 學生動手操作(或回家完成)。 四、本課小結(略) 附送: 2019-2020年三年級數學下冊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 北京版 一、教材分析 面積和面積單位”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學生知識水平來看,這部分內容是從直線到平面,從長度到面積,由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知識跨度大、難度高。教材把面積和面積單位結合安排,減少了認識、理解上的難度,即初步認識面積意義后,及時地學習面積單位,使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有度量的標準,兩者相輔相成。 二 、素質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通過直觀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形成正確的表象 【能力教學點】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 【德育教學點】 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三、教學策略 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并建 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這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了“誘導、感知、觀察、操作、探究、思考等形式來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等式,使結論和過程有機的融合在一起,知識和能力得到和諧的體。 本節(jié)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力求體現:在具體情景中,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過程;采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自主化的學習方式。 在課前我準備了相關的材料:1:多媒體課件、投影儀。2:長方形紙片(長3厘米、寬2厘米)、正方形紙片(邊長3厘米)若干。紅色長方形(長18厘米、寬6厘米)、黃色長方形(長12厘米、寬9厘米)、6平方厘米和15平方分米的綠色長方形各六套、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紙片每名學生各1張 四、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學一開始,我出示兩幅面積差別較大的沒涂色的畫,比一比誰最先涂完,讓學生進行選擇。通過創(chuàng)設現實的生活情境引出教學內容, 把學生帶進有趣的數學學習之中,學生在選擇的過程中可直觀感知物體表面有大小之分。這樣設計意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探究新知做好鋪墊。 (二)初步感知,理解面積意義。 1. 感知物體表面的大小 面積概念的建立學生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因此在教學面積的第一層含義時,我讓學生摸一摸課本的封面、課桌的面,觀察黑板的面、攝影屏幕的面、教室的地面。學生充分感覺到“面”的存在,并發(fā)現物體表面是有大小的。 2.感知封閉圖形的大小 我讓學生觀察課件,回顧學過的平面圖形通過CAI課件的演示來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比較出封閉圖形的大小,使學生充分體會“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這一概念的具體含義。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比較面積大小,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 為了讓學生理解引入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從觀察、重疊的直接比較法到通過擺圖形的間接比較法,學生自主選擇學具和測量方法,比較兩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通過投影展示、小組交流、學生互評從而得出“方格大小不一樣,不能比較”、“只有面積單位統一才可以比較出兩個長方形面積大小”。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認知沖突,這樣就使統一面積單位成為學生思維的需要。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三個面積單位,我將平方厘米作為教學重點,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把圖象、聲音、文字等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結合學具,引導學生量一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邊長,摸一摸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大小,閉眼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找一找面積與它相近的物體,先估一估再測一測一張綠色長方形的面積有多大。整個過程,有觀察、有想象、有聯系實際、有動手操作、有實際運用,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概念的形成過程。 教學平方分米、平方米時,則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猜一猜,想一想,在找、看、估等輕松的活動中,建立正確的面積單位表象。 四、反饋練習,深化認識 鞏固練習部分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的重要階段。 為了使學生區(qū)分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會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計量單位,我設計了二組練習。通過想一想、說一說、議一議,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所學知識展開想象,達到活躍思維、發(fā)展個性,使信息反饋的創(chuàng)造性和深刻性達到新的境界 五、拓展應用,延伸課外 數學源于生活,必須服務于生活。把課堂學習與社會實踐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觀察各個國家首都人均綠化面積統計表,發(fā)表感想,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在本課結束時,我發(fā)起這樣的號召:讓我們的人均綠地面積越來越多,讓我們的城市越來越美。讓學設計環(huán)保小報,設計公益廣告等,培養(yǎng)與人合作、探究、交流的意識,喚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三年級數學下冊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 2019 2020 三年級 數學 下冊 面積 單位 教案 新課
![提示](http://ioszen.com/images/bang_tan.gif)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5558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