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難點突破100題 難點42 有效篩選信息(含解析).doc
《2018屆高三語文難點突破100題 難點42 有效篩選信息(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8屆高三語文難點突破100題 難點42 有效篩選信息(含解析).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難點42 有效篩選信息 具體而言,對于“篩選文中的信息”類試題,考生在解題時應(yīng)按以下四個步驟進(jìn)行: 1.讀。即考生要以試題為依據(jù),對文言文閱讀材料進(jìn)行整體閱讀,初步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與層次,明確篩選的目的,確定篩選的范圍。 2.找。即考生要依據(jù)題干要求,判明信息的指向,帶著問題去理解、辨析。要從文章中的關(guān)鍵詞語、句子入手,挖掘其隱含信息。 3.辨。即考生應(yīng)根據(jù)試題的要求,對篩選出的信息一一辨別,從語意重點,修飾限制語的范圍、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辨別各個選項是否符合題干要求。 4.?dāng)?。即判斷正誤,選出正確的選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張礪,字夢臣,磁州滏陽人也。礪幼嗜學(xué),有文藻,在布衣時,或睹民間爭競,必為親詣公府,辨其曲直,其負(fù)氣也如此。唐同光初,擢進(jìn)士第,尋拜左拾遺,直史館。會郭崇韜伐蜀,奏請礪掌軍書。蜀平,崇韜為魏王繼岌所誅,時崇韜左右親信皆懼禍奔逃,惟礪詣魏王府第,慟哭久之,時人皆服其高義。 及魏王班師,礪從副招討使任圜東歸。至利州,會康延孝叛,回?fù)?jù)漢州,圜奉魏王命,回軍西討延孝。時礪獻(xiàn)謀于圜,請伏精兵于后,先以羸師誘之,圜深以為然。延孝本驍將也,任圜乃儒生也,延孝聞圜至,又睹其羸師,殊不介意,及戰(zhàn)酣,圜發(fā)精兵以擊之,延孝果敗,遂擒之以歸。是歲四月五日至鳳翔,內(nèi)官向延嗣奉莊宗命,令誅延孝。監(jiān)軍李延襲已聞洛中有變,故留延孝,且害任圜之功故也。圜未決,礪謂圜曰:“此賊構(gòu)亂,遂致凱旋差晚,且明公血戰(zhàn)擒賊,安得違詔養(yǎng)禍,是破檻放虎,自貽其咎也。公若不決,余自殺此賊?!比梧鞑坏靡眩煺D延孝。 天成初,明宗知其名,召為翰林學(xué)士,再丁父母憂,服闋,皆復(fù)入為學(xué)士,歷禮部、兵部員外郎、知制誥充職。未幾,父之妾卒。初,妾在世,礪以久侍先人,頗亦敬奉,諸幼子亦以祖母呼之。及卒,礪疑其事,詢于同僚,未有以對,礪即托故歸于滏陽,閑居三年,不行其服,論情制宜,識者韙之。 高祖起于晉陽,唐末帝命趙延壽進(jìn)討,又命翰林學(xué)士和凝與延壽偕行。礪素輕凝,慮不能集事,因自請行,唐末帝慰而許之。及唐軍敗于團(tuán)柏谷,與延壽俱陷于契丹,契丹以舊職縻之,累官至吏部尚書。 會契丹主卒,永康王北去,蕭翰自東京過常山,乃引鐵騎圍其第。時礪有疾,方伏枕,翰見礪責(zé)之曰:“爾言于先帝,云不得任蕃人作節(jié)度使,如此則社稷不永矣;又先帝來時,令我于汴州大內(nèi)安下,爾言不可;又我為汴州節(jié)度使,爾在中書,何故行帖與我?”礪抗聲而對,辭氣不屈,翰遂鎖礪而去。 礪平生抱義憐才,急于獎拔,聞人之善,必攘袂以稱之,見人之貧,亦倒篋以濟(jì)之,故死之之日,中朝士大夫亦皆嘆惜焉。 (原文有刪改) 以下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說明張礪“抱義”的一組是( ) ①在布衣時,或睹民間爭競,必為親詣公府,辨其曲直 ②惟礪詣魏王府第,慟哭久之 ③請伏精兵于后,先以羸師誘之 ④礪以久侍先人,頗亦敬奉,諸幼子亦以祖母呼之 ⑤礪素輕凝,慮不能集事,因自請行 ⑥礪抗聲而對,辭氣不屈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答案】D 在篩選信息時,一般關(guān)注以下幾點: 1.人物:誰,一個還是幾個。事件:什么事。觀點:主張什么。事理:說明什么。 2.指向:是思想性格還是行為特點。 3.角度:是“全部表現(xiàn)”還是“分別表現(xiàn)”。 4.范圍:是整個選文還是某個片段。 篩選信息的常見誤區(qū) 1.不注意篩選的依據(jù)。答題時,沒有注意題干中的“全部”“直接”等關(guān)鍵詞語。 2.不注意語境。 3.不注意所給信息本身的意義。 (2016—2017學(xué)年安徽省安徽師范大學(xué)附屬中學(xué)高二上學(xué)期入學(xué)測試)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秦王欲伐齊,患齊、楚之從親,乃使張儀至楚,說楚王曰:“大王誠能聽臣,閉關(guān)絕約于齊,臣請獻(xiàn)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婦,長為兄弟之國?!背跽f而許之。群臣皆賀,陳軫獨吊。王怒曰:“寡人不興師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對曰:“不然。以臣觀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齊、秦合。齊、秦合則患必至矣!”王曰:“有說乎?”對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齊也。今閉關(guān)絕約于齊,則楚孤,秦奚貪夫孤國而與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張儀至秦,必負(fù)王。是王北絕齊交,西生患于秦也。兩國之兵必俱至。為王計者,不若陰合而陽絕于齊,使人隨張儀。茍與吾地,絕齊未晚也?!蓖踉唬骸霸戈愖娱]口,毋復(fù)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張儀,厚賜之。遂閉關(guān)絕約于齊,使一將軍隨張儀至秦。 張儀佯墮車,不朝三月。楚王聞之,曰:“儀以寡人絕齊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遺借宋之符,北罵齊王。齊王大怒,折節(jié)而事秦,齊、秦之交合。張儀乃朝,見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從某至某,廣袤六里?!笔拐吲?,還報楚王。楚王大怒,欲發(fā)兵而攻秦。陳軫曰:“軫可發(fā)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賂以一名都,與之并兵而攻齊,是我亡地于秦,取償于齊也。今王已絕于齊而責(zé)欺于秦,是吾合齊、秦之交而來天下之兵也,國必大傷矣!”楚王不聽,使屈匄帥師伐秦。秦亦發(fā)兵使庶長魏章?lián)糁? 春,秦師與楚戰(zhàn)于丹陽,楚師大??;斬甲士八萬,虜屈匄及列侯、執(zhí)珪七十余人,遂取漢中郡。楚王悉發(fā)國內(nèi)兵以復(fù)襲秦,戰(zhàn)于藍(lán)田,楚師大敗。韓、魏聞楚之困,南襲楚,至鄧。楚人聞之,乃引兵歸,割兩城以請平于秦。 《孟子》論曰:或謂:“張儀、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惡足以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則與民由之;不得志則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謂大丈夫也?!? (選自《資治通鑒》,有刪改) 1.對下列各句中加線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大王誠能聽臣,閉關(guān)絕約于齊 誠:的確。 B.君臣皆賀,陳軫獨吊 吊:悼念死者。 C.今閉關(guān)絕約于齊,則楚孤 絕:窮盡。 D.是吾合齊、秦之交而來天下之兵 來:使……到來,招致。 2.下面各組句子中分別表現(xiàn)陳軫“遠(yuǎn)見卓識”與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組是( ) A.群臣皆賀,陳軫獨吊。/愿陳子閉口,毋復(fù)言,以待寡人得地! B.以臣觀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齊、秦合。/齊王大怒,折節(jié)而事秦,齊、秦之交合。 C.是吾合齊、秦之交而來天下之兵也,國必大傷矣!/韓、魏聞楚之困,南襲楚,至鄧。 D.張儀佯墮車,不朝三月。/楚王不聽,使屈匄帥師伐秦。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面對秦國主動向楚示好、請求楚國與齊國絕交的提議,陳軫頭腦冷靜,洞察了其中的陰謀,力排眾議,勇敢地向楚王陳述自己的意見。 B.楚王因為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齊、楚交好的大局,導(dǎo)致最后陷入四處受敵、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張儀回國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一錯再錯,派人辱罵齊王,把昔日的盟友齊國推向了秦國的懷抱。 D.孟子認(rèn)為張儀為了秦國的大一統(tǒng)事業(yè),能屈能伸,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順利實現(xiàn)了分化齊、楚兩國的目的,稱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齊也。 (2)攻之不如因賂以一名都,與之并兵而攻齊,是我亡地于秦,取償于齊也。 1.D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A項,“誠”,如果。B項,“吊”,哀痛。C項,“絕”,斷絕。 2.A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審讀題干,然后用排除法排除干擾項。B項,后一句說的是“齊王”,可排除。C項,后一句說的是“韓魏”,可排除。D項,前一句說的是張儀,可排除。 3.D 4.(1)秦國之所以重視楚國,就是因為我們有齊國做盟友。 (2)攻打秦國還不如趁機(jī)用一座大城的代價去收買它,與秦國合力攻打齊國。這樣我們從秦國失去的土地,還可以從齊國得到補(bǔ)償。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時要逐字落實,抓住重點文言現(xiàn)象,如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特殊句式等。(1)句中關(guān)鍵詞有:“所以”,表原因;“……者,……也”,判斷句;“以”,因為。(2)句中關(guān)鍵詞有:“因”,趁機(jī);“賂以一名都”,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亡地于秦,取償于齊”,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 【參考譯文】 秦王想征伐齊國,又顧慮齊國與楚國有互助條約,便派張儀前往楚國,張儀對楚王說:“大王如果能聽從我的建議,與齊國廢除盟約,斷絕邦交,我可以向楚國獻(xiàn)上商於地方的六百里土地,讓秦國的美女來做侍奉您的妾婢。秦、楚兩國互通婚嫁,永遠(yuǎn)結(jié)為兄弟之邦?!背跏指吲d,允諾張儀的建議。群臣都前來祝賀,只有陳軫表示哀痛。楚王惱怒地問:“我一兵未發(fā)而得到六百里土地,有什么不好?”陳軫回答:“您的想法不對。憑借我的見解,商於的土地不會到手,齊國、秦國卻會聯(lián)合起來,齊、秦一聯(lián)合,楚國即將禍?zhǔn)屡R門了!”楚王問:“你有什么解釋呢?”陳軫回答:“秦國之所以重視楚國,就是因為我們有齊國做盟友?,F(xiàn)在我們?nèi)绻c齊國毀約斷交,楚國便孤立了,秦國又怎么會偏愛一個孤立無援的國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地呢?張儀回到秦國以后,一定會背棄對大王您的許諾。那時大王北與齊國斷交,西與秦國生出怨仇,兩國必定聯(lián)合發(fā)兵夾攻。若替您算計的話,不如我們暗中與齊國仍舊修好而只表面上絕交,派人隨張儀回去。如果真的割讓給我們土地,再與齊國絕交也不晚?!背醭庳?zé)道:“請陳先生閉上嘴巴,不要再說廢話了,等著看我去接收大片土地吧!”于是把國相大印授給張儀,又重重賞賜他。隨后下令與齊國毀約斷交,派一名將軍同張儀前往秦國。 張儀回國后,假裝從車上跌下,三個月不上朝。楚王聽說后自語道:“張儀是不是覺得我與齊國斷交做得還不夠?”便派勇士宋遺借了宋國的符節(jié),北上到齊國去辱罵齊王。齊王大怒,立即降低身份去討好秦國,齊國、秦國于是和好。這時張儀才上朝,見到楚國使者,故作驚訝地問:“你為何還不去接受割地?從某處到某處,有六里多見方?!笔拐邞嵟鼗貒鴪蟾娉酰醪淮笈?,想發(fā)兵攻打秦國。陳軫說:“我可以開口說話嗎?攻秦國還不如趁機(jī)用一座大城的代價去收買它,與秦國合力攻打齊國。這樣我們從秦國失去的地,還可以從齊國得到補(bǔ)償。現(xiàn)在大王您已經(jīng)與齊國斷交,又去質(zhì)問秦國的欺騙行為,這就是我們促使齊國、秦國和好而招來天下的軍隊了,國家一定會有大損失!”楚王仍是不聽他的勸告,派屈匄率軍隊征討秦國。秦國也任命魏章為庶長之職起兵迎擊。 春季,秦、楚兩國軍隊在丹陽大戰(zhàn),楚軍大??;八萬甲士被殺,屈匄及以下的列侯、執(zhí)珪等七十多名官員被俘。秦軍乘勢奪取了漢中郡。楚王又征發(fā)國內(nèi)全部兵力再次襲擊秦國,在藍(lán)田決戰(zhàn),楚軍再次大敗。韓、魏等國見楚國危困,也向南襲擊楚國,直達(dá)鄧。楚國聽說了,只好率軍回救,割讓兩座城向秦國求和。 《孟子》論之曰:有人說:“張儀、公孫衍,他們難道不是大丈夫嗎?他一怒而使各國恐懼,安居時又能使兵火熄滅?!泵陷V說:那豈能稱得上大丈夫!君子處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帶領(lǐng)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潔身自好,獨行正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說的就是大丈夫?!?- 1.請仔細(xì)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rèn)領(lǐng)!既往收益都?xì)w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8屆高三語文難點突破100題 難點42 有效篩選信息含解析 2018 屆高三 語文 難點 突破 100 42 有效 篩選 信息 解析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6264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