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初等教育考試題答案.doc
《比較初等教育考試題答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比較初等教育考試題答案.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比較初等教育復習題 一、單選題 1. 美國于1992年3月成立了品格教育協作組織(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簡稱CEP。他認為學校也可通過無記名回答問題的方式來來評價學生品格的三個領域:認識、感知以及( )。C 行為 2. 上世紀90年代以后,法國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 ),增強學校與社會的聯系。A 擴大學校自主權 3. 英國比較教育家尼古拉斯?漢斯認為,“( )”是比較研究各國教育中,必須特別重視的因素。 民族性 4. 德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實行( )年義務教育。12 5. 德國小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評定主要是依靠學力成就測驗來進行的,采用( )記分制。六級 6. 法國在1880、1882、1886、1887年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的法案,統稱為《費里法案》。這些法案確立了法國國民教育的三大原則:義務、免費和(世俗化)。 7.美國南北戰(zhàn)爭后,其初等教育現代化完成的標志主要有:首先是( ),其次,初等教育開始不斷地進行改革。 義務初等教育的普及 8. 2000年8月起,英國的國家課程確定了必須通過各學科進行教學的兩個領域:一是語言的運用(包括讀、寫、聽、說);二是( )。信息與傳播技術的運用 9. 1933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康德爾出版了比較教育領域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典著作( )。比較教育研究 10. 目前,英國實行(11 )年義務教育。 11. 日本初等學校道德教育歷來以 (直接法 )為主,強調設置課程的重要性。 12. 中國宋代出現《 三字經 》、《百家姓》,同(《千字文》 )一起成為宋代以后流傳最廣的文字讀本,都屬于集中識字。 13. 英國近代公共初等教育制度的確立應歸功于1870年( )的頒布。初等教育法 15. (教育大臣)是英國教育制度的政治首腦,是國王的高級大臣,并且是內閣成員。 16. 一些國家初等學校的“(社會課程)”是有關社會科學方面的綜合課程,它是將歷史、地理或公民等學科綜合而成的一門課程。 17. 日本的普及初等教育是從1872年頒布( )開始的?!秾W制》 18. 1807~1808年,在法軍占領柏林期間,費希特作了多次《對德意志國民的演講》,號召通過發(fā)展( )來振興德意志民族。 國民教育 19. 英國的小學教師,因學校性質不同大致可分為地方公務員的教師以及 ( )。民辦教師 3. 美國小學校長是學校的行政首長,向( )負責,執(zhí)行學區(qū)理事會(教育委員會)的有關決議及管理學校日常行政事務。學監(jiān) 4. 英國近代公共初等教育制度的確立應歸功于1870年( )的頒布。《初等教育法》 5. 2000年8月起,英國的國家課程確定了必須通過各學科進行教學的兩個領域:一是語言的運用(包括讀、寫、聽、說);二是( )。信息與傳播技術的運用 6. 1684年建立的“基督教學校兄弟會”后來成為法國從事初等教育的主要力量,該會的宗旨是:用( )為勞動者子女提供免費初等教育。 本族語 7. “比較教育”作為一個術語和一個學科領域,最早是由十九世紀初的一位法國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提出來的。 C 朱利安 8. ( )在他撰寫的《波斯國王塞勒斯傳》中,比較系統地記述和評論了古波斯的教育見聞。 色諾芬 9. 各國的班級的種類主要大致有①普通班級(同一學年班級)、②復式班級(多學年班級)、③特殊班級(精神薄弱、肢體有殘疾的學生的班級)。還有補習班(為學習落后的學生而設)、( )(出于去向指導的目的而設)等。 觀察班 1. 為了促進中小學師資力量、教育質量的平衡,加強校際之間的人事交流,日本實行中小學教師( )制度。一個教師在某一學校工作年限一般為5年,最多不超過10年,就要調動到同一地區(qū)其他學校任教。 轉任 3. 在整個歐洲,( )的初等學校是最早產生的,也最早建立起國家初等教育制度。德國 4. 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K.瑞安在總結了二戰(zhàn)后美國道德教育的得失以后,提出了五個新道德教育模式,即取“榜樣”、“解釋”、“勸誡”、“環(huán)境”和“( ) ”。這一模式可以說是多元道德教育模式相整合的新產物。體驗 7. 為了適應歐洲一體化發(fā)展的需要,從1988年起,法國開始在初等學校進行開設( )課程的嘗試。 外語 9. 20世紀的前半期,法國初等教育的改革主要是圍繞建立“( )”而進行的。 統一學校 10. ( )是世界上普及小學義務教育最早的國家之一,并不斷延長國民義務教育年限。1936年規(guī)定6—14歲為國民義務教育期;1959年再一次延長為6—16歲,;其中包括小學和初中兩個學習階段。法國 1. 英國初等學校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評定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是關鍵階段末的統考,二是( )。校內教師的評價 3. 在日本初等學校中,閱讀教學是國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日本初等學校強調進行“有興趣地閱讀”,對于中年級學生來說,日本提倡“多閱讀”,大量地閱讀,并且閱讀的面要寬,閱讀材料的種類要多。高年級的學生在閱讀上則應該“( )”。有選擇地閱讀 4. 上世紀90年代以后,法國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 ),增強學校與社會的聯系。擴大學校自主權 5. 朱利安于1817年撰寫出版了“( )”,為人類構建起第一個比較教育的發(fā)展框架。比較教育研究的計劃和初步建議 8. 現行的法國初等學校課程主要是1985年所頒布的全國小學教育計劃所規(guī)定的,共7門:法語、數學、科學與技術、歷史與地理、( )、藝術、體育。公民教育 9長期以來,英國的教育行政體制的最大特點就是中央、地方、教師以及民間團體互相之間形成的所謂“( )”關系?;锇? 2. 在美國,( )是整個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之一,也是社會研究課程的目標和任務。培養(yǎng)合格的公民 3. 英國于1990年發(fā)表的《公民教育》文件中指出,公民教育的目標包括知識、技能、態(tài)度和( )四方面。價值觀 4. 拋錨式教學法是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影響下、以技術學為基礎所開發(fā)的一種新教學方法,這個“錨”是指蘊含問題的“( )”。宏觀背景 5. 英國比較教育家尼古拉斯?漢斯認為,“( )”是比較研究各國教育中,必須特別重視的因素。民族性 8. 英國初等教育自產生起就形成了一種傳統,即國家對初等教育采?。?)政策。放任 1. 英國的現行學制是依據1944年“( )”而確定的。巴特勒法案 8. 1944年,英國設立了( )考試來控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銜接,這使得英國各地區(qū)的初等學校課程標準大體上一致。11歲 10. 英國初等學校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評定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是關鍵階段末的統考,二是( )。世界初等學校道德教育由興盛走向衰落再回歸復興 二、簡答題 比較教育的使命和任務。答案:比較教育的三大使命是:科學的使命、人文的使命和決策的使命。五大任務是:(1)了解別國的教育 (2)認識本國的教育 (3)認識教育的規(guī)律(4)推動教育改革 (5) 增進國際理解與合作 掌握學習的實施分哪幾個階段?一是:掌握下定義,二是制定實現掌握的教學計劃,三是:為實現掌握而教 法國初等學校的數學教學體現出一種對民主追求的傾向,主要表現在那些方面?:一是凡能在室外學習的東西,一律不在室內進行;二是凡能通過自然界可以掌握到手的東西,絕不停留在書本知識上;三是凡能研究看得見、摸得著的動態(tài)事物,絕不研究停止不動的靜物。強調教師應在大自然中進行科學教學活動。 工業(yè)革命后,英國初等教育發(fā)生了那些變革?答案:(1)國家開始逐步干預初等教育。(2)英國初等教育實踐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學校形式:星期日學校和導生制學校(3)19世紀末確立起公共初等教育制度。 簡述美國的兒童中心課程編制方式。答案:美國的兒童中心課程編制方式主要是以兒童的能力、興趣及需要為中心來計劃學習的活動,注重在各種社會實際活動中培養(yǎng)兒童的能力和個性。雖然在所設的課程上與學科中心課程相似,但它的教學目標更為廣泛、教學組織方式不同。沒有固定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由教師自己創(chuàng)造,書本、教材和教具的使用也都根據兒童的興趣和需要而定,教學,因此,又稱為“活動課程”或“經驗課程”。 美國初等學校課程編制的類型主要有哪幾種?答:學科中心課程、兒童中心課程、社會中心課程。 美國美國的小學重視協調與社區(qū)、家長之間的關系,主動爭取社會力量支持辦學。其主要形式哪三種?)答案:一是與所在社區(qū)的有關單位掛鉤,該單位的工作人員義務幫助工作。有的擔任兼職教師,有的幫助學校翻印、編寫資料,更多的是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二是社區(qū)中的知名人士和家長代表聯合組成教育委員會,發(fā)動社區(qū)內的單位和居民資助學校;三是由家長選舉成立家長工作委員會,直接參與學校管理。 各國在初等學校課程管理改革方面的兩種總取向。答案:一是原來采用中央統一管理方式的國家逐漸出現課程管理權力的分散,增加課程管理的分權;二是原來采用分權的課程管理方式的國家開始采用統一課程管理的模式,增強課程管理上的統一性。 1988年,法國政府提出了那些新的提高教師社會經濟地位,吸引大學畢業(yè)生當教師的措施?答案:(1)重點提高那些教學質量高的學校教師的工資;(2)優(yōu)先提高在規(guī)定課時之外又加班工作的教師的工資;(3)根據工資指數給所有教師提高工資,把教師的工資和退休金都提高25%;(4)采取補貼或獎金形式,給那些下班后留下來輔導學生的教師發(fā)獎金。 在運用發(fā)現教學法組織教學時,一般有三個步驟分別是什么?答案:第一步是提出問題。第二步,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的假設或答案。第三步,驗證假設,得出結論。學生對各種可能性進行反復求證、討論,得出答案。 在西方奴隸社會時期,兒童的初等教育具有那些共同的特點?答案:(1)家庭在兒童初等教育中擁有及其重要的地位。(2)在兒童觀上體現為“性惡”論傾向。在古希臘、羅馬和基督教文化中,兒童觀上往往傾向于“性惡”論。(3)初等教育的內容主要為道德教育和基本的讀寫算。由于文字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地位越來越得到體現,因此,學習文字的書寫是此時期初等教育機構的主要教育內容。 各國初等學校課程管理體制的類型有哪兩種,分別列舉出實現某種體制的兩個國家。答案:就課程管理體制來說,主要歸為兩種類型:一是中央統一領導制,二是分權管理制。實行中央統一領導制的課程管理體制的國家主要有法國、日本、中國、蘇聯等國家。采取地方分權制來管理初等學校課程的國家主要有1988年以前的英國、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國家。 簡述比較教育的特點。答案:第一 比較教育以比較教育研究方法為基本研究方法,同時輔以其他方法。第二 比較教育的研究以當代教育問題為中心。第三 比較教育的研究具有國際性和跨國性。第四 比較教育以整個教育領域的各種現象為研究對象。 埃德蒙?金的比較教育思想包括哪三個部分?答案:第一部分是他十分重視研究各國教育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第二部分是,把比較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同目的聯系起來,強調比較教育的研究應對當前重大教育問題的決策和行動作出貢獻。第三部分是,強調比較教育中比較分析的可比性。為了保障比較教育的可比性,他提出了比較分析的框架。他提醒比較教育研究者應當注意概念(concept)、環(huán)境(context)、制度(institution)和操作(operation)等四個方面的問題。 談談世界初等學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趨勢答案:(1)目標:培養(yǎng)富有民族精神的社會“好公民” (2)價值:倡導回歸生活世界的全球本位道德(3)內容:凸顯道德、心理一體的健全人格教育(4)模式:突出道德實踐能力的多元整合取向 目前在英國,要成為合格的小學教師必須具備那些條件?答案:(1)必須經過教育專業(yè)訓練,取得教育學士學位。(2)必須通過英語和數學考試,獲得證書。(3)必須經過為期一年的試用,而且試用考試必須合格。 英國比較教育家尼古拉斯?漢斯認為對教育有巨大影響的三大類因素是什么?答案:(1)、自然因素:種族因素、語言因素,地理因素和經濟因素。(2)、宗教因素:天主教、英國國教、清教徒和其他宗教傳統。(3)、世俗因素:人文主義,社會主義、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 蘇聯教學論專家贊科夫從1957年到1977年期間,在小學進行了探索新的小學教學體系的實驗研究。在長期實驗的基礎上,贊科夫構建起注重兒童“一般發(fā)展”的發(fā)展性教學理論。什么是“一般發(fā)展”?答案:“一般發(fā)展”是發(fā)展性教學理論的核心概念。首先,“一般發(fā)展”是指兒童的所有方面的發(fā)展,與單方面的、片面的發(fā)展相對立的。其次,“一般發(fā)展”不是僅僅指智力發(fā)展,而是包括兒童智力、情感、意志品質、性格和集體主義思想的發(fā)展,但智力發(fā)展是核心。第三,“一般發(fā)展”不同于特殊發(fā)展,特殊發(fā)展是指兒童在某一門學科或某一組學科方面的特殊發(fā)展,而“一般發(fā)展”是指兒童個性所有方面的發(fā)展,包括道德感、觀察力、思維、記憶、言語、意志等方面的進步。“一般發(fā)展”與特殊發(fā)展有一定的聯系,“一般發(fā)展”是特殊發(fā)展的基礎,兒童的特殊發(fā)展在適當的指導下可以促進兒童的一般發(fā)展。 在德國中等學校幾種,學制如何?培養(yǎng)目標是什么?答案:有三種類型。一是主要校,學制五年,是與小學相銜接的實施普通義務教育的主要學校。學生畢業(yè)后繼續(xù)接受職業(yè)義務教育。二是完全中學,學制九年。學生畢業(yè)后具有大學入學資格,不必接受職業(yè)義務教育。三是實科學校,學制六年,側重實用知識,培養(yǎng)中等技術人員。 工業(yè)革命對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的發(fā)展產生了那些影響?答案:首先,工業(yè)革命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從而增強了資產階級的經濟實力,為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其次,工業(yè)革命激化了社會的階級矛盾。第三,工業(yè)革命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和運用。 學習比較教育有什么意義?(答案:(1)增長教育知識(2)學習別國經驗 (3)形成教育觀念 影響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有那些?答案:(1)文藝復興運動與宗教改革運動。(2)工業(yè)革命。(3)啟蒙思想運動。(4)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5)近代科學的發(fā)展。 美國初等學校在教學上的特點?答案: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靈活,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注重各科教學間的聯系,在教學方法上多采用“做中學”,為了實現教學促進每一個兒童的發(fā)展,教學組織形式上多采用個別化教學、小隊教學等。 美國教育界認識到,美國高度地方分權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有利于發(fā)揮教育的民主和社會各界參與教育的管理。但是,也有兩個明顯的弊端這兩個弊端是什么?答案:一是教育的管理太松散、太自由,不能統一教學標準,不能保證教學質量;二是學區(qū)、理事會、學校董事會中有些人不懂教育,不尊重教育規(guī)律,進而影響學校的教育質量。 美國獨立建國后的公立教育運動對其初等教育發(fā)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案:(1)建立地方稅收制度,由公共稅收來興辦和維持公立小學。(2)強迫入學,實施免費教育。(3)建立公共教育管理機構,統一管理初等教育機構。(4)初等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發(fā)生變化。 掌握學習的實施分哪幾個階段?答案:三個階段:一是給掌握下定義,二是制定實現掌握的教學計劃,三是為實現掌握而教。 簡述法國公民道德教育的特點。答案:(1)注重社會性道德教育 (2)內容安排強調階段性和現實性(3)多渠道、多途徑實施公民教育。 美國初等學校課程編制的類型主要有哪幾種?答案:學科中心課程、兒童中心課程、社會中心課程。 簡述新加坡小學開設公民道德教育課程的宗旨。參考答案:培養(yǎng)具有以下素質的好公民:社會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維護組成社會的家庭;提倡種族和宗教間的寬宏大量和相互體諒;培養(yǎng)協商解決問題的美德。 英國初等學校學生的學業(yè)評定中的課程作業(yè)有那些類型?答案:(1)實踐作業(yè)(2)書面作業(yè)(3)口頭、聽力作業(yè) (4)表演作業(yè) 簡答題:簡述美國全國教育學會對小學教育目的的概括參考答案:(1)增進兒童的健康和發(fā)展兒童的體格;(2)增進兒童的心理健康和發(fā)展兒童的人格;(3)發(fā)展兒童對社會和科學世界的認識;(4)發(fā)展兒童有效地參與民主社會的技能;(5)發(fā)展兒童民主的生活價值;(6)發(fā)展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能力。 說明各國初等學校課程內容改革的共同趨勢(試題分值:10分)參考答案:在初等學校課程改革中,課程內容的改革是其主要的組成部分。各國初等學校課程內容的改革主要體現出不斷現代化的趨勢,主要表現為注重科學技術啟蒙教育和更新課程的內容、注重信息技術的教育以及注重基礎學科的改革。 在運用發(fā)現教學法組織教學時,一般有三個步驟分別是什么?答案:第一步是提出問題。第二步,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的假設或答案。第三步,驗證假設,得出結論。學生對各種可能性進行反復求證、討論,得出答案。 各國教育行政制度改革的趨勢是什么?答案:第一,在教育分權制的國家出現了一定的集權要求和集權傾向第二,在傳統的教育集權制國家則出現了要求分權的呼聲及分權的動向 法國初等學??茖W與技術課程的教師應遵守的科學教育的三條原則是什么?答案:(1)注重社會性道德教育(2)內容安排強調階段性和現實性(3)多渠道、多途徑實施公民教育。 美國美國的小學重視協調與社區(qū)、家長之間的關系,主動爭取社會力量支持辦學。其主要形式哪三種?答案:一是與所在社區(qū)的有關單位掛鉤,該單位的工作人員義務幫助工作。有的擔任兼職教師,有的幫助學校翻印、編寫資料,更多的是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二是社區(qū)中的知名人士和家長代表聯合組成教育委員會,發(fā)動社區(qū)內的單位和居民資助學校;三是由家長選舉成立家長工作委員會,直接參與學校管理。 在教育中的建構主義主要有個人建構主義、激進建構主義和社會建構主義、信息加工建構主義、控制系統論等等。這些建構主義的共同點有哪些?答案:(1)注重研究“活動”,既注意一般的活動,也注意創(chuàng)造性的、形成性的、建構性的活動。(2)在知識發(fā)展過程的認識上,都認為“產生”比“發(fā)現”更重要,創(chuàng)造的過程比發(fā)現的過程更重要;(3)都認為沒有獨立于人存在的“外部世界”。(4)強調知識是學習者個體主動建構的東西。 法國初等學校的數學教學體現出一種對民主追求的傾向,主要表現在那些方面?答案:一是凡能在室外學習的東西,一律不在室內進行;二是凡能通過自然界可以掌握到手的東西,絕不停留在書本知識上;三是凡能研究看得見、摸得著的動態(tài)事物,絕不研究停止不動的靜物。強調教師應在大自然中進行科學教學活動。 各國在初等學校課程管理改革方面的兩種總取向。答案:一是原來采用中央統一管理方式的國家逐漸出現課程管理權力的分散,增加課程管理的分權;二是原來采用分權的課程管理方式的國家開始采用統一課程管理的模式,增強課程管理上的統一性。 分別用一句話概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各國的初等教育行政制度。答案:美國:地方風全和民眾自治 英國:發(fā)展變化中的伙伴關系法國:中央集權和專家統治 德國:合作式文化聯邦制日本:中央與地方相結合 工業(yè)革命后,英國初等教育發(fā)生了那些變革?答案:(1)國家開始逐步干預初等教育。(2)英國初等教育實踐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學校形式:星期日學校和導生制學校(3)19世紀末確立起公共初等教育制度。 影響初等學校課程改革的因素有那些?答案:(1)社會發(fā)展(2)文化、教育傳統(3)教師 (4)課程改革政策 埃德蒙?金的比較教育思想包括哪三個部分?答案:第一部分是他十分重視研究各國教育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第二部分是,把比較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同目的聯系起來,強調比較教育的研究應對當前重大教育問題的決策和行動作出貢獻。第三部分是,強調比較教育中比較分析的可比性。為了保障比較教育的可比性,他提出了比較分析的框架。他提醒比較教育研究者應當注意概念(concept)、環(huán)境(context)、制度(institution)和操作(operation)等四個方面的問題。 目前在法國的幼兒學校和小學中,除校長外,還設有那三個委員會參與學校的管理?答案:(1)教師委員會(2)家長委員會(3)學校理事會 工業(yè)革命對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的發(fā)展產生了那些影響?答案:首先,工業(yè)革命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從而增強了資產階級的經濟實力,為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其次,工業(yè)革命激化了社會的階級矛盾。第三,工業(yè)革命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和運用。 簡述美國“進步教育之父”帕克的教育觀。答案:帕克強調學校應該適應兒童的發(fā)展,而不是兒童去適應學校教育,在學校中,兒童應該處于學校的中心地位,而不是教學科目成為中心。學校的重點應該在于培養(yǎng)兒童的觀察、理解和描述能力。教師的基本任務是提供必要的和適當的條件,使每一個兒童的個性能得到充分發(fā)展。在帕克所進行的昆西學校實驗中,兒童成為學校的中心,學校從兒童的興趣、能力和需要出發(fā),盡量提供各種游戲、活動和工作機會,并向兒童提出必要的建議,使兒童獲得豐富的經驗。 簡述美國全國教育學會對小學教育目的的概括答案:(1)增進兒童的健康和發(fā)展兒童的體格;(2)增進兒童的心理健康和發(fā)展兒童的人格;(3)發(fā)展兒童對社會和科學世界的認識;(4)發(fā)展兒童有效地參與民主社會的技能;(5)發(fā)展兒童民主的生活價值;(6)發(fā)展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能力。 簡述世界初等學校管理改革的趨勢。(參考答案:(1)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2)加強學校與社會的聯系(3)不斷改善學校內部管理 在西方奴隸社會時期,兒童的初等教育具有那些共同的特點?答案:(1)家庭在兒童初等教育中擁有及其重要的地位。(2)在兒童觀上體現為“性惡”論傾向。在古希臘、羅馬和基督教文化中,兒童觀上往往傾向于“性惡”論。(3)初等教育的內容主要為道德教育和基本的讀寫算。由于文字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地位越來越得到體現,因此,學習文字的書寫是此時期初等教育機構的主要教育內容。 談談世界初等學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趨勢(答案:(1)目標:培養(yǎng)富有民族精神的社會“好公民” (2)價值:倡導回歸生活世界的全球本位道德(3)內容:凸顯道德、心理一體的健全人格教育(4)模式:突出道德實踐能力的多元整合取向 英國比較教育家尼古拉斯?漢斯認為對教育有巨大影響的三大類因素是什么?答案:(1)、自然因素:種族因素、語言因素,地理因素和經濟因素。(2)、宗教因素:天主教、英國國教、清教徒和其他宗教傳統。(3)、世俗因素:人文主義,社會主義、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 美國初等學校在教學上的特點?答案: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靈活,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注重各科教學間的聯系,在教學方法上多采用“做中學”,為了實現教學促進每一個兒童的發(fā)展,教學組織形式上多采用個別化教學、小隊教學等。 簡述美國的兒童中心課程編制方式。答案:美國的兒童中心課程編制方式主要是以兒童的能力、興趣及需要為中心來計劃學習的活動,注重在各種社會實際活動中培養(yǎng)兒童的能力和個性。雖然在所設的課程上與學科中心課程相似,但它的教學目標更為廣泛、教學組織方式不同。沒有固定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由教師自己創(chuàng)造,書本、教材和教具的使用也都根據兒童的興趣和需要而定,一般采用活動的方式來組織教學,因此,又稱為“活動課程”或“經驗課程”。 各國初等學校課程管理體制的類型有哪兩種,分別列舉出實現某種體制的兩個國家。答案:就課程管理體制來說,主要歸為兩種類型:一是中央統一領導制,二是分權管理制。實行中央統一領導制的課程管理體制的國家主要有法國、日本、中國、蘇聯等國家。采取地方分權制來管理初等學校課程的國家主要有1988年以前的英國、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國家。 影響初等學校課程改革的因素有那些?答案:(1)社會發(fā)展(2)文化、教育傳統(3)教師 (4)課程改革政策 影響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答案:(1)文藝復興運動與宗教改革運動。(2)工業(yè)革命。(3)啟蒙思想運動。(4)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5)近代科學的發(fā)展。 1988年,法國政府提出了那些新的提高教師社會經濟地位,吸引大學畢業(yè)生當教師的措施?答案:(1)重點提高那些教學質量高的學校教師的工資;(2)優(yōu)先提高在規(guī)定課時之外又加班工作的教師的工資;(3)根據工資指數給所有教師提高工資,把教師的工資和退休金都提高25%;(4)采取補貼或獎金形式,給那些下班后留下來輔導學生的教師發(fā)獎金。 法國初等學校科學與技術課程的教師應遵守的科學教育的三條原則是什么?答案:(1)注重社會性道德教育(2)內容安排強調階段性和現實性(3)多渠道、多途徑實施公民教育。 各國在初等學校課程管理改革方面的兩種總取向。一是原來采用中央統一管理方式的國家逐漸出現課程管理權力的分散,增加課程管理的分權;二是原來采用分權的課程管理方式的國家開始采用統一課程管理的模式,增強課程管理上的統一性。 簡答題在運用發(fā)現教學法組織教學時,一般有三個步驟分別是什么?答案:第一步是提出問題。第二步,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的假設或答案。第三步,驗證假設,得出結論。學生對各種可能性進行反復求證、討論,得出答案。 在德國中等學校幾種,學制如何?培養(yǎng)目標是什么?答案:有三種類型。一是主要校,學制五年,是與小學相銜接的實施普通義務教育的主要學校。學生畢業(yè)后繼續(xù)接受職業(yè)義務教育。二是完全中學,學制九年。學生畢業(yè)后具有大學入學資格,不必接受職業(yè)義務教育。三是實科學校,學制六年,側重實用知識,培養(yǎng)中等技術人員。 各國教育行政制度改革的趨勢是什么?答案:第一,在教育分權制的國家出現了一定的集權要求和集權傾向第二,在傳統的教育集權制國家則出現了要求分權的呼聲及分權的動向 法國初等學校的數學教學體現出一種對民主追求的傾向,主要表現在那些方面?答案:一是凡能在室外學習的東西,一律不在室內進行;二是凡能通過自然界可以掌握到手的東西,絕不停留在書本知識上;三是凡能研究看得見、摸得著的動態(tài)事物,絕不研究停止不動的靜物。強調教師應在大自然中進行科學教學活動。 目前在英國,要成為合格的小學教師必須具備那些條件?答案:(1)必須經過教育專業(yè)訓練,取得教育學士學位。(2)必須通過英語和數學考試,獲得證書。(3)必須經過為期一年的試用,而且試用考試必須合格。 說明各國初等學校課程內容改革的共同趨勢答案:在初等學校課程改革中,課程內容的改革是其主要的組成部分。各國初等學校課程內容的改革主要體現出不斷現代化的趨勢,主要表現為注重科學技術啟蒙教育和更新課程的內容、注重信息技術的教育以及注重基礎學科的改革。 簡答題影響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有那些?答案:(1)文藝復興運動與宗教改革運動。(2)工業(yè)革命。(3)啟蒙思想運動。(4)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5)近代科學的發(fā)展。 美國美國的小學重視協調與社區(qū)、家長之間的關系,主動爭取社會力量支持辦學。其主要形式哪三種? 答案:一是與所在社區(qū)的有關單位掛鉤,該單位的工作人員義務幫助工作。有的擔任兼職教師,有的幫助學校翻印、編寫資料,更多的是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二是社區(qū)中的知名人士和家長代表聯合組成教育委員會,發(fā)動社區(qū)內的單位和居民資助學校;三是由家長選舉成立家長工作委員會,直接參與學校管理。 簡答題)掌握學習的實施分哪幾個階段?答案:三個階段:一是給掌握下定義,二是制定實現掌握的教學計劃,三是為實現掌握而教。 簡述美國“進步教育之父”帕克的教育觀。答案:帕克強調學校應該適應兒童的發(fā)展,而不是兒童去適應學校教育,在學校中,兒童應該處于學校的中心地位,而不是教學科目成為中心。學校的重點應該在于培養(yǎng)兒童的觀察、理解和描述能力。教師的基本任務是提供必要的和適當的條件,使每一個兒童的個性能得到充分發(fā)展。在帕克所進行的昆西學校實驗中,兒童成為學校的中心,學校從兒童的興趣、能力和需要出發(fā),盡量提供各種游戲、活動和工作機會,并向兒童提出必要的建議,使兒童獲得豐富的經驗。 簡答題 美國初等學校課程編制的類型主要有哪幾種?答案:學科中心課程、兒童中心課程、社會中心課程。 影響初等學校課程改革的因素有那些?答案:(1)社會發(fā)展(2)文化、教育傳統(3)教師 (4)課程改革政策 簡述世界初等學校管理改革的趨勢。答案:(1)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2)加強學校與社會的聯系(3)不斷改善學校內部管理 簡答題 工業(yè)革命后,英國初等教育發(fā)生了那些變革?答案:(1)國家開始逐步干預初等教育。(2)英國初等教育實踐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學校形式:星期日學校和導生制學校(3)19世紀末確立起公共初等教育制度。 分別用一句話概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各國的初等教育行政制度。答案:美國:地方風全和民眾自治 英國:發(fā)展變化中的伙伴關系法國:中央集權和專家統治 德國:合作式文化聯邦制日本:中央與地方相結合 簡述法國公民道德教育的特點。答案:(1)注重社會性道德教育 (2)內容安排強調階段性和現實性(3)多渠道、多途徑實施公民教育。 簡述美國全國教育學會對小學教育目的的概括答:一 增進兒童的健康和發(fā)展兒童的體格。二 增進兒童的心里健康和發(fā)展兒童的人格。三 發(fā)展兒童對社會和科學世界的認識。四 發(fā)展兒童有效地參與民主社會的技能。五 發(fā)展兒童民主的生活價值。六 發(fā)展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能力。 談談世界初等學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趨勢答案:(1)目標:培養(yǎng)富有民族精神的社會“好公民” (2)價值:倡導回歸生活世界的全球本位道德(3)內容:凸顯道德、心理一體的健全人格教育(4)模式:突出道德實踐能力的多元整合取向 美國獨立建國后的公立教育運動對其初等教育發(fā)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案:(1)建立地方稅收制度,由公共稅收來興辦和維持公立小學。(2)強迫入學,實施免費教育。(3)建立公共教育管理機構,統一管理初等教育機構。(4)初等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發(fā)生變化。 在教育中的建構主義主要有個人建構主義、激進建構主義和社會建構主義、信息加工建構主義、控制系統論等等。這些建構主義的共同點有哪些?答案:(1)注重研究“活動”,既注意一般的活動,也注意創(chuàng)造性的、形成性的、建構性的活動。(2)在知識發(fā)展過程的認識上,都認為“產生”比“發(fā)現”更重要,創(chuàng)造的過程比發(fā)現的過程更重要;(3)都認為沒有獨立于人存在的“外部世界”。(4)強調知識是學習者個體主動建構的東西。 英國初等學校學生的學業(yè)評定中的課程作業(yè)有那些類型? 答案:(1)實踐作業(yè)(2)書面作業(yè)(3)口頭、聽力作業(yè) (4)表演作業(yè) 工業(yè)革命對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的發(fā)展產生了那些影響?答案:首先,工業(yè)革命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從而增強了資產階級的經濟實力,為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其次,工業(yè)革命激化了社會的階級矛盾。第三,工業(yè)革命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和運用。 《舒芬法案》奠定了普魯士公共初等教育的哪六大基礎和特性?答案:(1)父母有送子女上學的義務;(2)地方政府有提供小學經費的義務;(3)規(guī)定了初等教育的教育目標、教學科目和年級階段;(4)規(guī)定了小學教師的培訓、任命、晉級、獎懲和公務人員的社會地位;(5)確定了初等教育的分級行政管理體制;(6)確定了私立小學設立的規(guī)范和政府的管理規(guī)范。 美國初等學校課程編制的類型主要有哪幾種?答案:學科中心課程、兒童中心課程、社會中心課程。 英國比較教育家尼古拉斯?漢斯認為對教育有巨大影響的三大類因素是什么?答案:(1)、自然因素:種族因素、語言因素,地理因素和經濟因素。(2)、宗教因素:天主教、英國國教、清教徒和其他宗教傳統。(3)、世俗因素:人文主義,社會主義、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 目前在法國的幼兒學校和小學中,除校長外,還設有那三個委員會參與學校的管理? 參考答案:(1)教師委員會(2)家長委員會(3)學校理事會 簡答題簡述美國的兒童中心課程編制方式。答案:美國的兒童中心課程編制方式主要是以兒童的能力、興趣及需要為中心來計劃學習的活動,注重在各種社會實際活動中培養(yǎng)兒童的能力和個性。雖然在所設的課程上與學科中心課程相似,但它的教學目標更為廣泛、教學組織方式不同。沒有固定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由教師自己創(chuàng)造,書本、教材和教具的使用也都根據兒童的興趣和需要而定,一般采用活動的方式來組織教學,因此,又稱為“活動課程”或“經驗課程”。 影響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有那些?答案:(1)文藝復興運動與宗教改革運動。(2)工業(yè)革命。(3)啟蒙思想運動。(4)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5)近代科學的發(fā)展。 各國初等學校課程管理體制的類型有哪兩種,分別列舉出實現某種體制的兩個國家。答案:就課程管理體制來說,主要歸為兩種類型:一是中央統一領導制,二是分權管理制。實行中央統一領導制的課程管理體制的國家主要有法國、日本、中國、蘇聯等國家。采取地方分權制來管理初等學校課程的國家主要有1988年以前的英國、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國家。 簡答題簡述美國全國教育學會對小學教育目的的概括答案:(1)增進兒童的健康和發(fā)展兒童的體格;(2)增進兒童的心理健康和發(fā)展兒童的人格;(3)發(fā)展兒童對社會和科學世界的認識;(4)發(fā)展兒童有效地參與民主社會的技能;(5)發(fā)展兒童民主的生活價值;(6)發(fā)展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能力。 法國初等學??茖W與技術課程的教師應遵守的科學教育的三條原則是什么?答案:(1)注重社會性道德教育(2)內容安排強調階段性和現實性(3)多渠道、多途徑實施公民教育。 論述題 談談世界初等學校道德教育由興盛走向衰落再回歸復興的原因 答案要點:在西方主要發(fā)達國家學校道德教育的發(fā)展過程中,在20世紀中期,道德教育在西方學校教育中實際上已走向衰落。原因在于:第一:宗教教派紛爭,削弱了以宗教為基礎的道德教育。第二:科學的發(fā)展對宗教道德價值觀提出了挑戰(zhàn)。第三:工業(yè)化步伐加快沖擊了人們原有的道德觀念。在上訴三種那個因素的影響下,西方主要發(fā)達國家的學校道德教育出現了一種情況:即原有的宗教教條、宗教道德價值、道德規(guī)范和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之間產生了矛盾,而且這種矛盾還在不斷產生和不斷的擴大,而解決上述矛盾的新的道德價值觀還沒有完全產生,即使局部已經產生了,但還沒有發(fā)展到舊的道德觀念體系在那一時代所具有的權威性,在這種舊道德觀念受到嚴重沖擊,而新道德價值觀還沒有形成其權威性的狀況下學校道德教育在所難免被當局所忽視以致走向衰弱。從20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西方主要發(fā)達國家道德教育被忽視的狀態(tài)有了很大的轉變,出現道德學?;貧w的趨勢。主要原因是:第一經濟發(fā)展和道德教育水平的不協調性促使人們重新關注學校道德教育。第二:西方主要發(fā)達國家的大量社會道德問題促使人們重新認識社會道德教育,但是由于傳統教育的崩潰不可能拿出一套明確的道德價值觀念或道德規(guī)范體系,去解決如此眾多復雜的道德和價值問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提高社會的道德水平。要求學校必須建立一種“健全的道德教育”,以幫助學生確立公民責任心和選擇更高的道德標準。20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主要發(fā)達國家在教育改革中把道德教育改革提高到關系國家命運的高度來認識。從20世紀西方學校道德教育發(fā)展的軌跡中我們可以看出,道德教育由興盛走向衰落再回歸復興是有其社會歷史背景的。 論述題:比較主要發(fā)達國家初等學校管理的異同。答:參考答案:依法管理是各國初等教育的學校管理的共同特征,法國、英國、日本是以國家的法律加上地方法規(guī)來規(guī)范初等學校管理的,而美國、德國則是用州的法律以及地方的法規(guī)來指導初等學校管理的,形式不盡相同,但精神是一致的,那就是依法治教。對學校的校長、教師及其他人員的責任、權利、義務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此外上述各國關于初等學校管理中還有如下一些共同的特點:首先,各國都重視初等教育學校的社會性和公共性。其次,實行民主管理。第三,追求效率。第四,強調學校的自主性和自律性。第五是中立性。 論述題:西方主要發(fā)達國家的學校道德教育被當局所忽視以至走向衰弱。具體表現有哪些?答案:在道德課程設置上,與實際相聯系的道德課慢慢地演變?yōu)榧兝碚撔缘?、抽象的道德學課,老師只講解或澄清道德概念的含義,分析道德推理的邏輯順序,比較各種倫理道德體系,而不涉及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問題,規(guī)范倫理學及道德教育課變成了元倫理學課。 在道德教育目標上,公民教育的目標與課程不再受重視,取而代之的是與謀求職業(yè)有關的職業(yè)教育課和職業(yè)訓練。例如,美國的許多學者提出,美國是多種文化的集合體,因此不可能教授普遍認同的道德價值觀,只能傳授謀求職業(yè)的普遍就業(yè)觀。 在校規(guī)校紀上,學校對于紀律、規(guī)則不再那么強調,校長和教授對于學生的言行不再過問,學生的品行不再評定,教授們只對評價學生的學術成績負責。在教師的選聘上,不再強調個人的品德與宗教信仰,更多地是考慮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和學術水平。在學校的管理上,學校領導名義上負責學生的道德與行為問題,而實際上將注意力放在一些非道德領域的日常事務上。上述五方面問題的出現,使西方主要發(fā)達國家的學校品德培養(yǎng)與專業(yè)學習第一次被分開來而出現了“兩張皮”的狀況。因而導致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西方主要發(fā)達國家的學校完全停止了道德教育。這種狀況一直延續(xù)到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 論述題 英國教育家邁克爾?薩德勒對比較教育的發(fā)展有哪些貢獻? 答:第一,他明確提出了比較研究外國教育的目的。第二,薩德勒提出了比較研究各國教育時,必須注意教育不是一個孤立的領域,教育的發(fā)展受到許多教育外部因素的制約,尤其要關注“民族精神”等:“精神力量”對教育的深刻影響。第三,薩德勒告誡比較研究者,不能簡單照搬國外的教育理論、經驗和制度。第四,薩德勒對比較教育發(fā)展的貢獻還在于,他拓展了必較教育研究的空間,將比較研究的關注,從歐美擴展到印度等當時大英帝國在世界各州的殖民地。他也拓展了必較教育研究的內容,將比較深入到職業(yè)培訓、工人業(yè)余教育、婦女教育等當時很少有學者關注的領域-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比較 初等教育 考試題 答案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6546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