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魯教版語文六上第6課《論語十則》word教案.doc
《2019秋魯教版語文六上第6課《論語十則》word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秋魯教版語文六上第6課《論語十則》word教案.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秋魯教版語文六上第6課《論語十則》word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熟練背誦并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2.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對照反省自己 3.積累文言詞匯。 二、教學重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背誦法 四、課前準備 1.搜集孔子及其《論語》的有關資料。 2.預習課文。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2.朗讀、背誦課文。 3.研讀前五段內容。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論語》就是其中的一部輝煌的巨著,它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對我國的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它依舊光芒四射,熠熠生輝。現(xiàn)在就讓我們懷著一種自豪的心情來研讀它的節(jié)選部分《〈論語〉十則》。 (二)請同學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三)朗讀課文 1.范讀 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2.全班齊讀 感知課文內容。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jù)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3.正音、正字 人不知而不慍(y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i) 不亦說(yu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n)不習乎 誨女(rǔ)知之乎 不知為(wi)不知 是知(zh)也 4.理解課文內容 (1)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jù)句子理解詞義,根據(jù)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句中劃線詞語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點詞語): ◆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粑崛杖∥嵘怼!魷毓识隆魧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粽d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粢娰t思齊焉?!羰坎豢梢圆缓胍??!羲蓝笠选!糁砂刂蟮蛞??!羝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理解課文內容 學生較為難以理解,須重點講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b.吾日三省吾身 c.傳不習乎? 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朗讀、背誦 反復朗讀,直到成誦。 (四)課后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抄寫、識記字詞。 3.預習剩余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研讀后五段內容。 2.理解全文的思想意義 3.概括成語、格言,積累語言。 (一)檢查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考查句子的翻譯及其重點詞語的解釋。 3.理解后五段內容 (二)按第一課時要求,逐句翻譯剩余各段。 教師須重點講解的:①見賢思齊焉。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③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概括思想內容 指導學生將課文有關內容歸納到如下幾點: ①學習方法 ②學習態(tài)度 ③修身做人 (四)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死而后已 不亦樂乎 見賢思齊 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gu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五)合作探究 1.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容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 2.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3.“溫故而知新”對于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么重要意義? 4.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義。試著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措施: A小組合作討論 B小組派代表進行交流 C教師點評 (六)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yǎng)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七)作業(yè)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搜集《論語》中有關做人道理的簡短的語錄四條,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 板書設計: 《論語》十則 學習方法: 學習態(tài)度: 修身做人: 成語: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死而后已 不亦樂乎 見賢思齊 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gu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教學后記: 附送: 2019秋魯教版語文六上第7課《風箏》word教案 一、單元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解詞和文學常識。 2、重點課文了解文章內容,深入理解重點課文的重點段落和內容。 3、理解和體會親情的偉大。 二、教學內容與知識結構。 家庭是一個人成站的搖籃。濃濃親情,動人心弦。天倫之樂,其樂融融。本單元以家庭、親情主題,選取了六篇課文,分別是《風箏》、《祖父后園和我》、《冬夜的燈光》,《散步》、《詩兩首》、《說新語兩則》,單元整體經(jīng)新構建,選文兼顧詩文,兼顧古今,兼顧中外。所選的五篇課文,作者努力用心靈捕捉生命的靈感,捕捉對親情的體會與贊美。讓讀者產(chǎn)生感情的共鳴。 本單元課文形式多樣,既有散文,也有詩歌,有的還是小故事。文章形式是既有現(xiàn)代文,也有淺易文言文,還有翻譯之作。選文在強調經(jīng)典性的同時,還很注意時代性。 《風箏》:生活中如何處理矛盾,培養(yǎng)互相體諒的精神,化解生活中的矛盾。理解文中一些關鍵語句。(魯迅筆法)。 《祖父后園和我》:(記敘文、散文),快樂、自由、溫馨、美好的童年生活,對自然美、人性美機子有何天性的向往。鮮活的描摹寓言。 《冬夜的燈光》體會鄰里之間,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誼,理解標題,環(huán)境描寫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散步》:(記敘性散文):家庭親情的體會,學習從平淡的生活中挖掘題材,抒寫情感的寫法。 《詩兩首》(散文詩、新詩):體會母愛,學習形象寄情的寫法,了解散文詩的寫法。 《<世說新語>兩則》(文言文)了解世說新語,掌握文言字詞和文章內容。 三、課時安排 1《風箏》:2課時。 2、《祖父后園和我》:2課時。 3、《冬夜的燈光》:1課時。 4、《散步》:1課時。 5、《詩兩首》:2課時。 6、《<世說新語>兩則》:2課時。 7、《風箏》教案設計 主備:包化艷 審核:張梅芳 周艷霞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抓住要點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2 引導學生結合背景,了解本文重點句子的含義。(重點) 3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加深對“親情”的理解。(難點) 教學過程: 一 導入示標 童年,是美好的,在你的童年中,有哪些快樂的事呢?(學生回答)大家放過風箏嗎?誰和你一起放的?有沒有人橫加阻攔?可是,許多年前,有一個小孩子,卻沒有資格放風箏,因為哥哥不允許。他是誰?他的哥哥是誰?他們之間究竟發(fā)生了生么事?今天,我們來學習《風箏》。 出示目標:1 會抓住要點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2 會結合背景,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重點) 3 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加深對“親情”的理解。(難點) 檢查預習: 1. (出示幻燈片) 作者介紹: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1921年發(fā)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不朽杰作。 魯迅名句: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2、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3、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2. 生字、重點詞語解釋見課下注解及課后“讀一讀寫一寫”。 (用五分鐘時間,掌握以上內容。學生背誦,同位合作檢查) 二 整體感知 :(目標1) 帶問題快速閱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出示幻燈片: 試著用一句話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示學生回答情況,或加以提示,或加以總結:概括事件抓住事情的主要要素。針對這件事而言,地點是次要的,關鍵是事情的經(jīng)過,這是我下文懊悔的所在。) 參考:課文回憶了小時候“我”曾粗暴地毀掉了弟弟的風箏,后來我知道自己錯了,準備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卻不記得了。 三 局部探究:(目標2) 幻燈片出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回答,教師組織其他學生點評、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理解: 1.“我”對小兄弟的“精神虐殺”指哪件事? 明確:“我”粗暴地毀壞了弟弟親手做的風箏。(引導學生帶著當時的情緒讀一讀這部分內容,注意動詞并板書:嫌惡 虐殺 擲 踏扁 傲然) 2.為什么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于精神的虐殺”? (結合背景,先理解這一詞語含義,然后再從文中找答案) 明確: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我的做法對年幼的弟弟是精神上的殘忍的傷害。(板書? 3.“我”為什么不允許小兄弟放風箏?后來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心情怎樣? 明確:我那時認為那是沒出息的孩子的玩藝,出于對弟弟的愛護。懊悔自責,沉重悲哀。( 板書:沒出息) 先引導:可見魯迅當年的動機是好的,那他為何還要深深地譴責自己?再出示問題4: 4.魯迅對待自己的錯誤的態(tài)度與一般人有何不同? 明確:一般人不會為此那么自責,甚至會為此為自己解脫。而魯迅不因自己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不因時間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見他是多么敢于直面自己的過失,嚴厲地解剖自己,嚴于自省,一絲不茍,知錯必改。(板書:懊悔 自責 墮 沉重 悲哀 自省精神 ) 5.你覺得小兄弟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想對他說幾句話嗎? 學生可能回答到:善良、好說話、不斤斤計較等。此問題需要老師給學生介紹當時的社會背景,并聯(lián)系魯迅先生反封建舊禮教、舊教育制度的作品《祝?!泛汀犊滓壹骸?,了解魯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了解魯迅借助文學作品反對舊制度的愿望。 明確:很可憐,被虐殺而渾然不知。 參考:希望你能挺起腰桿,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本環(huán)節(jié)問題難易程度不同,具體問題要看學生回答情形采取不同的指導方式。問題全部解決后,給學生一個閱讀課文,回味咀嚼的時間,感受必定與此前不同。) 再讀課文,帶著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時的心情。 四 合作探究:(繼續(xù)完成目標2) (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幻燈片出示問題) 1.坐著看到“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為什么“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明確:驚異于北京竟在這樣的季節(jié)放起風箏來了?!拔摇币婏L箏而悲哀,是因為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所以“驚異和悲哀”。 2.“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久經(jīng)訣別的故鄉(xiāng)的久經(jīng)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為什么說春天“久經(jīng)逝去”?為什么又說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蕩漾了? 明確:這里所說的“春天”,有特定的含義,是小時候的故鄉(xiāng)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風箏的春天?,F(xiàn)在,在北京,看見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由風箏而聯(lián)想到故鄉(xiāng)風箏時節(jié)的春天氣息,所以覺得這春天“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 3 .為什么說“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除形容天氣外,有沒有別的含義? 明確:“我”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chuàng)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精神被虐殺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無法補過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說“無可把握的悲哀”,想擺脫也不可能了。 “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見春天,不要望見風箏,這才能忘卻,才能擺脫。 我只感覺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氣”,不僅指當時的天氣,而且指心頭的悲涼。 (在“局部探究”的基礎上,此部分內容應該不難,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爭議,并組織交流,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理解。如果理解仍有困難,可直接出示答案,讓學生參考,鼓勵學生評價答案:這樣理解準確嗎?合適嗎?以免學生養(yǎng)成惰性。) 五 拓展(目標3) 毋庸置疑,魯迅先生是愛弟弟的:從小愛,一把胡子了還愛。盡管這種愛竟讓他心頭背負了幾十年的沉重和悲哀。透過這鉛一樣沉重的悲哀,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手足親情(板書:手足情)。親情,有時候總是帶著一層面紗,用心去感受,你才能看透它。你感受過這樣的親情嗎?或者你現(xiàn)在明白了?說說看。 (學生應該有話說,動情也說不定。教師要適時把控好課堂,不忘學習目標) 六 課堂小結(結合板書,邊總結邊增添:前 后 變 原因 不變 ) 七 作業(yè)布置: 必做: 《伴你學》“自主學習”和“閱讀探究”部分。 選做:讀魯迅的《一件小事》,體會魯迅先生自我解剖精神。 附:板書設計 風箏 魯迅 變 不變 前:嫌惡 虐殺(擲 踏扁 傲然)→ 沒出息 手 后:懊悔 自責 (墮 沉重 悲哀) →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椋?足 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情 自省精神 教學反思: 本文是魯迅的一篇散文,寫的是別樣的兄弟情。但由于年代較遠,生活背景不同,所以學生往往體會不到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授課過程中,本著深文淺教的原則,不要加深文章難度,在介紹背景的基礎上,讓學生把課文內容理解明白即可。-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論語十則 2019 秋魯教版 語文 六上第 論語 word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5674758.html